一
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官司,从1994年打到了2005年。这桩房地产官司震惊了全国,日前才有了结果。
这桩官司几乎被判处“死刑”。
1998年,央视的“3·15”打假晚会上,第一个节目披露的就是这个案例。
陈俊经常调侃说:抗战八年都胜利了,而这场官司却打了十年才求胜。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小区总共有270多个住户,有269户业主集体状告开发商与建筑商:房屋有严重质量问题。一时间,如房屋的“大梁像扁担”一类的报道像雪片一样,见诸全国众多媒体。舆论推波助澜,风起云涌。这些业主又共集资200多万元,把开发商和建筑商告上了法庭。
不久,当地高院也作出了一审判决:开发商与建筑商要付出巨额赔偿。
这样的形势,大局已定。整个公司陷入极度混乱的公关危机之中。
作为小区的开发商和建筑商,却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我们为什么要赔偿呢?小区是经过国家检验的合格工程。业主却要求赔偿三四千万元的款项。纵有一肚子的委屈,也没处说。
此时,开发商的副总经理想起了一个在北京公关危机界有名声的老朋友,陈俊。
老总找到了陈俊,大体介绍了一下情况。陈俊说;企业不管存在多大的公关危机,总要有一个化解危机的办法。最起码,要有一个地方,能把心里想说的话向公众说出来。要想化解危机,首先就要把事实真相了解清楚。
当年的7月,烈日酷暑。陈俊带着几个专家南下浙江义乌。在几个星期的日子里,他查看了所有的卷宗,到实地进行现场勘察,与建设部的专家开座谈会,与当地的有关专家以及政府官员认真交换意见,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
业主购房的原因多种多样,他们大部分为生意人,有的为住宅,有的为炒房,有的一下买了一个单元。但买下来不久,正遇东南亚金融危机。房价大跌,人们的心理产生波动。
小区的房屋存在一定的毛病。如墙皮脱落、地面倾斜、水管安装不到位,等等。
针对每一个毛病,陈俊都作了详细的调查,走访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业主家里,结果发现,每个毛病都有夸大其辞的成分。所谓质量问题,大都是业主使用不当,或装修不当造成的。他觉得,这个官司虽然涉及到269个住户,但由于每个人购房标的不同,出现的毛病不同,不应以团体案来处理。
在调查中,陈俊还发现,众多业主中有五个人,成立了所谓小区诉讼委员会,并以此名义刻章。陈俊要弄明白:这个小区诉讼委员会是经哪一级公安和民政部门批准的?这些人集资200多万元巨资,用作何用?这种集资收钱的方式是什么样的性质?
这269户可以大致分成几类:一类态度坚决,必须索赔的。这是以五人小组为主。集资的巨款也在他们手里。二类是观望态度。拿出几千块钱可以,以后还能成倍赔偿的。这种承诺有文字,但没有小组的盖章。三是打不打官司无所谓,出点儿钱也可以。
根据第一手的调查资料,陈俊动笔写出了《义乌269户状告开发商背后》。文章提出:消费者的利益应该保护,建筑商的合法权益也理应受到保护;建筑通病与建筑质量问题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文章出笼后,立刻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反响,也包括媒体在内。全国十几家媒体都给予全文转载。同时,也引起了全国建筑界专家、法律界专家的重视。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人大法工委等部门都看到了这篇相关的报道。不久,最高院把此案发回到浙江省高院重新审理。开发商说陈俊提出的这个观点很有力度。以前,我们打了一个糊涂官司。事后陈俊自鸣得意地说:记得一位将军说过,重大战役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某些细节。
对此事,他的体会有三: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快速反应。及时主动联系媒体,采访时,一定让媒体把真相和概念搞清楚,不能偏听偏信,否则乱上加乱。策划人的职责就是要把公关危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危机降到最低点,把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二
陈俊的介入,引起了小区五人小组的关注。他们以侵犯当事人名誉权为由,把陈俊告上了法庭。那天,陈俊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我是义乌宾王小区的住户。你是陈俊吗?”
“对,我是陈俊。”
“你的报道严重失实。侵害了我们的名誉权。”
“我没有失实,也没有污辱性的语言。”
“你知道要负什么责任吗?我们要同你打官司。”
“我也会奉陪到底的。”陈俊底气十足地说道。
陈俊仔细翻阅了有关法律条文。
什么是侵犯名誉权呢?报道严重失实;使用污辱性、谩骂性的语言;有基本事实,但使用了污辱性、漫骂性的语言,这些都属于侵犯了名誉权。而有基本事实,但没使用污辱性、谩骂性的语言,不属于侵犯名誉权。
法庭开庭。
只有5个人。对方来了两个律师。陈俊也和一个律师一起。大家都在用事实说话。搬出的都是法律条文。陈俊把一审判决的资料全部呈给法庭。
法庭举证、质证正在进行。双方律师进行辩论。案情十分明白。最后的审理结果,是中止诉讼。此案等原案有了结果再审理。目前,陈俊正依据高院的判决请求法庭继续开庭。
三
有一位民营企业家也姓陈,名呈富。现在他是陈俊的铁哥们。两人的相识完全是一个巧合,也算是一个机缘。
陈呈富是浙江省第一批民营企业家,1997年,陈呈富以行贿受贿的罪名被抓了起来。房子封了,孩子求学受到了严重影响。一拘就是20个月。审来审去,什么事也没有,最后又给放了。
无缘无故地抓,不明不白地放。陈呈富越想越冤。于是,他只身踏上了进京的火车。
一贫如洗。他只能买硬座。
火车上,他正好碰上了一位进京开会的人。俩人聊了起来。
“到北京干什么?”
“告状。”
“有人没?”
“没人。”
“你自己有什么背景?”
“没有。”
“你还告什么状?”
“那也告!”
“那好,跟我走吧。”
出于同情心。那人把陈呈富带到了自己的住宿地。
会议的议程中有一项是在人民大会堂开新闻发布会。正巧陈俊也参加了那场新闻发布会。陈俊拿着照相机穿梭在会场。那人有意与陈俊搭讪。
“听口音,咱们都是浙江人。你是哪儿的?”
“台州。”
“你呢?”
“杭州。”
老乡见老乡,马上熟悉起来。
那人说:“我刚刚认识了一位老乡,是到北京来告状的。请你中午有时间到我这里来。”
会议一结束。他们就来到了住宿地。陈呈富拿出了所有的申述材料。
陈俊见状,随口问:“材料真实吗?”
“真实。”
“准确度?”
“90%。留10%,需要你自己去调查。”
“还缺一些相关资料。那你马上回去取。”
陈呈富马上动身,三天又从义乌打了个来回。
他把取来的资料交给陈俊。陈俊问:“在京申诉的生活怎么办?”
陈呈富说不知道。
陈俊说:“你就住在我那儿,外面费用太高。”
“这多不合适。让你帮忙,还要打扰你?”
“没什么不合适的。”
晚上,陈俊执意让陈呈富睡在床上,自己打地铺。陈呈富感动得不行。但怎么也拗不过主人的盛情。过去这么多年了,直到现在,陈呈富还念念不忘当初的情景。
此后,陈俊全程了解陈呈富的案情,从法院到检察院。并走访了现场,获得了第一手资料。陈俊得出结论,这确实是一桩冤假错案。不仅如此,这还要涉及到国家赔偿问题。
于是,陈俊动笔写出了《陈呈富,你何时受到赔偿》。文章在许多主流媒体上发表,不少读者打来电话,表示声援。还有的读者表示,要给陈呈富的申诉以财力的支援。
在陈俊和其他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号下,终于有一天,法院把陈呈富的门上贴了7个月的封条给撕了。然后又叫陈呈富去领国家赔偿金共1。54万元。陈呈富首先想到的就是给陈俊打电话。
陈俊说:“有些钱,一分钱都不能要,这个钱,哪怕是一分也得要。”
陈呈富手里拿着一万多块钱和一张国家赔偿证书,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
他觉得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一天。
四
北京怀柔南关村。
它曾是1992年的北京市十面红旗之一,首批跻身亿元村的行列。
时隔不到十年。该村经过审计,人均负债10万元,且不分耄耋老者,还是待哺之婴。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蜕变?
原来,村民代表大会多年不开。村级账目长期不清,老百姓很是义愤,多次集体上访,请愿,甚至下跪,拦阻首长坐车。他们不断向上反映这些问题,但石沉大海。
这时候,有人慕名找到了陈俊,让他帮助处理村里出现的危机。
陈俊听了此事,真感到触目惊心。
他查看了该村的大量资料,觉得此事必须先下去实地调查。
前几年,该村搞房地产开发,盖了一片小区。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就占了土地59亩。楼盘销售所得的3000多万元款项又不知下落。业主的房产证全是以村委会的名义发的。五证皆无就以产权的名义出售。令人可笑的还有:房屋没有设计建筑图纸,电线杆竖在业主的屋中央,高压线横贯在楼房顶,举手可及。一楼的地面如地洞,二楼用木棍当承重墙,支撑三楼的地板。各楼层水泥地板厚度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经过三个多月的明查暗访,陈俊取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发现里面的名堂比想象的还要多。村里账目不公开,长期混乱。原先村里的头头,竟把村级经济研讨会开到了香港、澳门的红灯区。
根据掌握的第一手材料,陈俊一方面逐级反映该村的问题,一方面,陈俊觉得应该把此事公布于社会,他下笔写出了《这面红旗是如何落地的》、《这个责任由谁来负?》等文章,翔实披露了该村存在的严重问题。
“红旗村”变为负债村的问题,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于是,由市委组成的三级调查组进驻该村,对问题调查得更为细致,不久,该村的问题真相大白,水落石出。涉及问题人员上上下下都落入了法网。
各个相关部门也采取了措施。电力部门移走了高压线。建筑部门对房屋修缮加固。从而,老百姓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