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龙文史学院12级汉语言文学
去宁夏最美石窟的须弥山石窟游玩,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脑海那一尊大佛的形象一直浮现,它身披袈裟,体态健康丰满,脸如满月,双耳垂肩,表情温和,仪态端庄而安详,气宇轩昂,它透露出的渴望是一种似曾相识的眼神,是一种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眼神。
走出须弥山石窟,天气还是那样热,太阳晒在脸上,很不舒服。一个小平头男孩走到我跟前,手里挂着几串用杏子穿成的手链,踮起脚,拿出一串手链,对着我说:“哥哥,买一串吧!两块钱一串!”声音很清脆。小男孩穿着破旧的蓝色长袖,黑色的平底鞋。看他脑袋那么大,身体很瘦,浓浓的眉毛下藏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细看那张小脸,有一层层的裂痕,像被西北风吹皱的水面。小小年纪的他,在烈日下卖东西,帽子也没有戴,让人很心疼。他皮肤很黑,有点像我小时候的样子。
五月的银川,天气闷热,偶尔来一阵风驱走一股热气,令人心情愉快。在我端详地看着他时,已经有一群同学围着他要买他的手链。或许,对很多人来说,一个小孩子卖东西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为什么我那么在乎男孩的一举一动呢?
其实,一开始我就看到他挂着手链对来回的游客说:“买一串吧,两块钱一串。”小男孩使劲地伸出他的小手,低声地对着游客说买他的手链。即使在当时的烈日下,他也没有休息,哪怕只是一会儿。我想他是怕卖不出手链,回家被他妈妈骂吧。他努力地再次踮起脚,一路跟着游客到须弥山进出口的地方,运气好点,游客会买一两串,把钱放到他的小手上。我观察了一会儿,才发现他其实心里还是有点害怕的。很多同学问他问题,比如,妈妈去哪里了。他总是用那种渴望的眼神看着你,什么也不说。
我在心里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小石头,希望他坚强,可以勇敢面对生活。我等同学们走之后,才上前和他再一次对话。我问:“小朋友,你口渴吗?”他还是用那种渴望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他的意思,“乖,不要害怕,哥哥刚才没有看到你,已经和前面的阿姨买了一串,哥哥再跟你买一串好吗?”他低着头,不敢直视我。一个大约五岁的孩子本应该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却在用他低哑的声音一路跟随游客身边,叫喊着:“哥哥姐姐买一串吧,两块钱一串。”
看着他眼里透露出的那一种渴望的眼神,是坚定的而又令人佩服的。我把钱放到他的小手中,为他的勇敢坚强而感动着。很快,他又继续向旁人推销他的手链。
一路上,我始终没有忘记那个小孩的眼神,他的眼神似乎我在小时候就看到过,是一种很熟悉的眼神。
那是小学三年级,一次周末,我和妈妈早早到镇上卖豆角。在我们村里,数我家种的豆角最好了。那年,没有刮台风。菜园里的豆角长得很好,绿绿的叶子,害虫也很少。一排豆藤下来,满满一箩筐。妈妈一个人搬不动,我虽然年纪小,但是有力气的,可以当妈妈的小助手。看着和妈妈辛苦从菜园里摘下的长长饱满的豆角,我们都希望到镇上可以卖个好价钱,可是买家出的价钱都很低。我坐在石头上,看着妈妈在烈日下,和那些收菜的老板在谈价钱,从家里带来的开水一口都顾不上喝。市场旁边有很多菜,大白菜、青菜等,还有和我们家一样的豆角。隐隐约约听到老板说,现在菜很多,不差你家的豆角,五毛钱一斤,你那三筐我全都要了。妈妈低声下气地说:“你看我们家的豆角比其他家种的豆角好很多,也没有打农药,八毛钱一斤可以吗?家里还有小孩要读书,我一个人不容易。”看着妈妈眼里的那一种求人但不向生活低头的眼神,小小的我,心里感觉痛痛的。用手擦擦脸上的泪水,生怕一旁的妈妈看见。
这么多年过去了,时常想起和妈妈在镇上卖蔬菜的场景,妈妈眼神里的那种坚定的信念,是对生活永远抱有一种希望的信念,那眼神一直印在我心里。
小男孩眼神里透露的那一种渴望,或许是大佛心中的信仰,又或者是小男孩那种勇敢坚强的信念,但在我心里,妈妈眼神里的那一种渴望与小男孩子的一样,都是因生活所迫流露出的一种无奈却又带着希望的眼神,这眼神一直激励着我,鼓舞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