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苑撷英
28425600000023

第23章 风萧萧兮踏春行

邓静文史学院13级汉语言文学

在明朗的早晨,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踏上了旅途。太阳尚不见影子,但已经能感觉得到阳光的温暖。和风煦煦,为我们的出行送来清凉。大家都兴致勃勃地期待着,于是我们便在这美好的期待中出发了。

汽车缓缓地出发了,一路上飞逝而过的景物,慢慢变小至消失不见的学校,有种飞出笼子的自由快乐,太阳已渐渐变亮,阳光照得人昏昏欲睡。不知行驶了多久,窗外的景色早已变化,连绵不断的山脉,零星地坐落着些许人家,一眼望去,无垠的山峦是那么平凡,却又不一般。不同于南方的高大,这里有的,只是不高的山上平铺着数不清的荒草,羊群在那里享受着自己的美食,一望无际的荒凉给人一种粗犷之感,但也有着威严,仿佛一位伟大的父亲在守护着自己的孩子,肃敬之感油然而生。在这天山合一的无尽压抑下,突然好想怒吼,来反抗这苍穹和荒芜,将内心的不满和愤怒都释放,使自己得到放松。

大家也其乐融融,吃零食、睡觉、聊天,也有和我一样对这窗外的景色好奇的人,如果能一直这样该有多好。但事与愿违,大家各奔东西是必定的,只不过时间早晚罢了。时间不等人,青春不再来。

大风,烈日,于是我们来到一个叫作茹河瀑布的地方。被风沙和流水腐蚀过的岩壁是那样奇特,一层一层的,有种沉积岩的感觉。在这狭小的河道中,缓缓地流淌着浑浊的河水,也许是这个地方的地质的缘故,河水不是那种清澈见底的,而是给人一种黄河的既视感。再说瀑布,虽然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震撼,但也别有一番风味。九米的落差,虽不至于震耳欲聋,却也有万箭齐发的震撼。山间的杏花开得正艳,雪白的花朵和这荒凉的黄土高坡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一片雪白渲染着春天的活力,花香随风飘散,令人沉醉,花瓣随风漫天飞舞,旋转着飘落,给荒芜贫瘠的大地铺上一层淡淡的雪白,顿时使这荒凉的山坡添加了春的气息。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站在毛主席的长征宿营地,感受着长征的艰苦,虽然只有一小部分。站在这片土地上,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自豪。在来的路上,路边的情况使我震惊,一座座用泥修葺的土坯房,门前偶尔有一位老人或小孩,我不知道,在故乡早已淘汰的土坯房会在这里见到,而且还住人。贫穷的人家,低级的生产建设,低产的土地,凛冽的西北大风,熊熊的烈日炙烤构成了偏僻地方的西北人民的生活画卷,真让人感受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

汽车在山间穿梭,如刀削成的斜坡和工整的梯田构成这特有的风景,但不是所有的路都是一帆风顺的。当同学们被颠起来时,更是为旅途添加了一些难忘的回忆,仿佛一串串跳动的音符,串联成了动人的乐曲,为无趣的车上时光添加了抹不掉的欢乐进行曲。

“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人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也许这就是须弥山的由来吧。在这座佛教圣山面前,人是那么渺小,鲜艳的砖红色将这里变成了地质学家的圣地,大片的丹霞地貌,陡立山峰,使人感叹自然的神奇。石窟凝聚着古人的智力和毅力,大小不同的洞窟有种巍然的神圣感,好像一条条神秘的隧道,带人走入那新奇无知的世界,如穿越时空般,和古人交流沟通着。大佛体态丰腴,面相慈祥,雍容华贵,气势恢宏,既有普度众生的博大情怀,又体现了古代灿烂的物质文化,具有永久性的艺术文化魅力,拥有深厚的宗教价值。

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巨大的一个弯道仿佛是一位母亲守护着自己的孩子,轻轻地呵护着。宽阔的河面,波光粼粼,涟漪随风而起,清澈的河水养育了多少人。耳边全是呼呼的西北风,风中的我们艰难地行进着,感受着黄河的文化底蕴,圣水一样的黄河水洗礼着每个人,净化着我们的心灵。看着这么美丽的黄河,我无法想象浑浊的黄河水是多么的可怜,如果我们再不好好保护它,那么最后只有失去。

在这万物复苏的仲春,出去走走是美好的事情,享受春风、阳光,看奇山异水,赏杏花满山,实乃人生之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