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28426600000019

第19章 联想记忆,为过目不忘搭起桥梁(2)

泰国和曼谷。可以用两种方法进行联想,一种是,想到泰国基本上是一个平原国家,边境地带多丘陵,没有太高的山峰,有些山“谷”也是“曼”坡状,这就可以想到曼谷。另外,还可以设想,泰国是一个盛产水稻的国家,经济比较富足,国泰民安,收获季节“漫”山遍野到处是金黄的稻“谷”。这就把泰国同曼谷联想到一起了。

马尔代夫和马累。这个联想就比较直接一些,马儿代替主人——马车“夫”工作,“马”很累。这就很直接很自然地把马尔代夫和马累之间构成了联想。

中非和班吉。可以想象,中非离中国很远,交通不便,一天或一周只能通过一次“班机”(班吉的谐音)来解决交通问题。这就把中非同班吉构成了联想。

埃及和开罗。埃及可以想象为这个国家人太多,国家的高级官员在外出办公务时也“挨挤”,走不过去,没有办法只得鸣锣开道。这样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埃及和开罗构成联想。

运用上面这种方法进行记忆,可以丰富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等诸方面的知识。当然,知识越丰富,就越可以熟练地运用这种记忆方法,从而使知识更加丰富。这就如同滚雪球一样,会逐渐使知识达到渊博的程度。

板块联想,实现想象的跳跃

一、对板块联想的认知

板块联想记忆法又可以称作单元编码法。即用一定数量的一组常备固定词语,与一组需要记忆的内容构成联想,这种记忆方法叫作单元编码法。由于这种方法用一些常备的固定词语来记住大量的内容,所以又称之为板块联想记忆法。那些常备的固定词语如同是记忆内容的筋骨、框架。

板块联想记忆法同其他方法一样,也是在学习和工作的实践中,依据记忆内容的特点和记忆活动的需要产生的。比如,在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地理、历史、文学等知识时,常常遇到一组组需要记忆的概念、词语或短小问答,这一组组需要记忆的概念、词语和内容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单元,或称板块。对于一两个单元的内容,要一次记住它们,即使完全依靠死记硬背,也并不是很困难的。但如果一次需要记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单元的内容(例如,在应考复习时),由于记忆量的加大,会给记忆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将这些内容集中在一起,用板块联想法来进行记忆,就能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二、板块联想的注意条件

运用板块联想记忆法,一定要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用来做“钩子”的词语与所要记忆的内容在数量上必须相等。例如,要识记7项内容,那么,被选用当作“钩子”的这组词也必须是7个,而不能是6个或8个。同样,如果要识记10项内容,选用的“钩子”也必须是10个词。

第二,作为“钩子”的词语,必须是相互关联的。这些词语不是东一个、西一个临时随意拼凑起来的,而是相互存在着约定俗成的关系,同处于一个惯用的固定结构中。

第三,这些作为“钩子”的词语是不需要特别加以记忆的。选做“钩子”的这些词语,必须是十分熟悉、不需要特别加以记忆的。如果“钩子”中的词语尚且不熟悉,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能记忆,那么它就失去了“钩子”的意义。

符合这样3个条件的词语是很多的,比如,“工、农、兵、学、商”、“东、西、南、北、中”以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等。总之,要选择一组与记忆对象数量相等的,最熟悉的固定词语做“钩子”,同记忆对象构成联想从而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这就是板块联想记忆法。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一,哲学上有这样一个问题:物质运动有几种基本形式?这个问题的答案有5点,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或称生物运动)、社会运动。运用板块联想记忆法就要求找出5个与之有关联的词组成的固定词组,比如:“工、农、兵、学、商”,一一与这5个记忆对象相对应。如下:

工——机械运动

农——物理运动

兵——化学运动

学——生命运动

商——社会运动

由于这5项识记内容的最后一个词都是“运动”,因此,可以把它们简化为:机械、物理、化学、生命(或生物)、社会5个词进行记忆。

先将“工”和“机械”构成联想。可以看出这二者之间是很容易联想到一起的。因此,在这里不再设计具体的联想方式。

“农”和“物理”的联想,初看起来,可能有些困难。但如果对心象联想曾经进行过大量练习的话,是比较容易的。这里可用谐音处理。“物理”可谐音“屋里”。众所周知,东北的农民冬天不做农活,在“屋里”(物理)“猫冬”。经过谐音处理把“农”同“屋里”(物理)联系起来了。可以想象为:窗外大雪纷飞,农民没出工,在屋里烤火。

“兵”和“化学”好不好联想呢?显而易见,也是好联想为“化学兵”、“化学战争”、“化学武器”。为了便于记忆,可以想象得更恐怖、更惊险一些。譬如,可以想象士兵在化学战争中被化学武器伤害的恐怖景象。恐怖、惊险的想象将使记忆更清楚、更牢固。

“学”和“生命”也较易联想,可以想象学习就是生命,一天不学就活不下去。这样很顺利地就把“学”和“生命”联想起来了。

“商”和“社会”可以想象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这样,就把“商”和“社会”联想到一起了。

例二,政治经济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货币有几种职能?答案是:货币有5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运用板块联想记忆法记忆货币的这5种职能,可以用历史上“唐、宋、元、明、清”5个朝代来和它们一一对应,构成联想。对应后是:

唐——价值尺度

宋——流通手段

元——储藏手段

明——支付手段

清——世界货币

用“唐、宋、元、明、清”和货币的5种职能构成联想,显然比前一个例子稍难一些。

先把“唐”和“价值尺度”构成联想。“唐”可以想象为糖果的“糖”,如果一下子联想有困难,可以分为两次联想。“糖”可以先和“价值”进行联想,可以想象。由于作为生产糖的原料甘蔗、甜菜的收购价格提高,使糖的价值增大,糖的售价随着上涨,用一元钱只能买一小包糖。这样,“糖”和“价值”首先构成了联想。紧接着应该把“糖”和“尺度”再构成联想。在这里采用谐音的方法,“尺度”可谐音为“吃肚”。那么可以联想成,糖块价值大,价格高,花一元钱买的一小包糖块,没等尝出什么滋味,就全“吃”进“肚”里去了。这样终于完成了“唐”和“价值尺度”之间的联想。

“宋”和“流通手段”。也可以把“宋”想象为它的谐音送礼的“送”(宋)和“流通手段”,之间可以想象成,一个共产党的地下交通员送一个武工队领导进城执行任务,守城敌军看守很严,没有什么“油水”的老百姓一般进不去出不来。为了进城,交通员只得“送”礼迷惑他们,守城敌军一接到礼,道路就“流通”了,交通员终于把武工队的领导送进了城。“宋”和“流通手段”之间的联想完成了。

“元”和“储藏手段”之间的联想,可以想得很简洁、巧妙。“元”可以想象为元宝。一般说来,元宝较重,古代人很少花元宝,人们往往把零钱换成元宝储藏起来。元宝藏起来,就是元宝在执行“储藏手段”的职能。

“明”和“支付手段”,可以联想为,现在商店已经实现了文明经商,售货员已具有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在经营中反对拉关系、走“后门”的觉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个人想在柜台下进行暗中交易,肯定会被售货员拒绝,售货员自然叫“来明的,在柜台上”支付。这样就把“明”和“支付手段”联系起来。

“清”和“世界货币”之间可以联想为:清朝腐败落后,世界列强用火药火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行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此,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像是一块肥肉任侵略者享用。通过这个联想,把“清”和“世界货币”联系到了一起。

上述两个例子中的联想,仅仅是无数种联想中的一种。由于这两个例子中的识记对象内容不多,所以较难体现板块联想记忆法的长处,其长处在于,它有利于记忆大块内容。现实生活中,也确实经常遇到要记忆内容多、篇幅长的难题。

下面再举几个记忆内容比较多的例子。哲学中有这样一道题:为什么说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个题的答案有4个主要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