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做生命的船长
28438100000009

第9章 选择,做生命的掌舵人

人生的关键,在于选择

史蒂芬·霍金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神圣的奇迹或是全然随机事件的发生,人类的每个行动,甚至包括认知活动,都是由自己的决定造成的。

只要超出道德和法律的范畴,我们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自由,自由并不像好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它非常质朴,非常简单,也非常纯净。而且,它跟物质是没有绝对关系的。其实,一个人要活下去并不难。只要能活下去,他就有主动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所以说,剥夺你的自由的,好多时候并不是命运,而是你那颗不坚定的心。

龙应台说: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所以,在我们的一生里,总该有一种高贵的心灵和姿态,对自己所需的一切,借由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去拥有。

作为阿根廷第一夫人的艾薇塔的出身并不风光,她是一个农场主的私生女,母亲是她父亲用“一匹马和一辆旧车”换来的情妇,乡绅父亲在她出生时就逃之夭夭,在父亲逝世时,母亲带着她和兄弟姐妹前去吊唁,她甚至连悼念的权利都没有,被人从教堂赶了出去。那是她见到父亲的第一眼也是最后一眼,她倔强地爬上棺木,在父亲一家的怒视下,坚定地吻了父亲冰冷的脸颊。从教堂出来,艾薇塔就立下一个誓言:“中产阶级算什么,我要当阿根廷的大人物。”

15岁那年,当艾薇塔听说歌手奥古斯汀·马加尔迪要在小镇演出时,她便机敏地认为这是一次摆脱自己命运的绝佳机会。于是,她不惜以身相许,条件便是奥古斯汀·马加尔迪必须带她去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她知道,只有到了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才有实现自己做“大人物”梦想的可能。尽管,这仍然属于一个渺茫的假设,但她还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面带冷静地对母亲说:“对不起,我不愿意离开你,但我不得不离开这个地方。”然后她又加了一句,“我发誓,我一定要在城市里出人头地,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句话看似只是一个天真小姑娘无稽的幻想,但它的威力却一直震慑到现今。一个仅有十五岁的贫穷女孩,她对自己的人生竟有如此清晰的认知和渴望,她要做自己生命的骑士,而不是任由他人去左右自己命运的木偶。

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最后,当所有人都在家中将艾薇塔的画像与耶稣像并排贴在墙上的时候,这个出身卑微、经历坎坷的少女,终于在阿根廷人民的眼中,变成了一位圣洁的女神和一位仁慈的救世主,而她,也真正实现了对自我命运的主宰,完成了自己对自己的承诺,成为了阿根廷乃至世界的大人物。

一个诗人听说一个年轻人想跳桥自杀,而他手里拿着的是这个诗人的诗集《命运扼住了我的喉咙》。诗人听说后,立刻拿了另一本诗集,冲到桥上。

诗人来到桥上,向年轻人走去。

年轻人见有人来,便作出欲跳的姿态说道:“你不要过来!你不用劝我,我是不会下来的,命运对我太不公平了。”

诗人冷冷地说:“我不是来劝你的,我是来取回我那本诗集的。”诗人说到这里,看到年轻人脸上呈现出很疑惑的深情,于是继续说道,“我要将这本诗集撕碎,不再让它毒害别人的思想,我可以用我手中的这本诗集和你手中的那本交换”。

年轻人看了看诗人,又看了看手里的诗集,犹豫了一会儿,便答应了诗人的请求。年轻人接过诗人手上的那本诗集,有点吃惊,因为诗人手上的那本诗集的名字和原来那本如此的相似,但又是如此的不同——《我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诗人接过年轻人手中的那本诗集,对着它凝望了一会儿,便将它撕得粉碎,撕完后,诗人说:“当我四肢健全时,我曾多次站在你那里,但当我经历了那场车祸变成残疾后,我便再也没站在那儿过。”诗人说完,用深切的目光望着年轻人。年轻人迎着诗人的目光沉思了一会儿,终于从桥上下来了。

很多时候,我们和上面这个年轻人一样,总是被身边的人和事牵绊着、主宰着,把自己的人生交给命运去处理,而忘了自己其实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我们的命运和心灵应该由自己做主。

如果说生命是一艘航船,那么我们对舵的把握程度,就决定了我们拥有怎样的人生。一个人的命运好不好,首先是自己决定的。敢于主宰和规划人生,奇迹便会不断产生。

歌剧演员卡罗素美妙的歌声享誉全球,但当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当工程师;而他的老师则说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技术并不高明,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

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狗捉耗子的。”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上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有过退学的经历,但他却从未因为这些打击而放弃他自己。

罗丹的父亲曾怨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曾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的叔叔曾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可他也依旧坚持着。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读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劝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兴趣。”而他却坚信自己的选择,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如果这些人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怎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做自己的主人,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把自己交付给别人。一个不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是可悲的;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并坚持走下去。

爱情,需要一双合脚的鞋子

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也是最适宜身心和谐的精神食粮。对于每一个人的精神来说,都需要靠爱才能得以生存和成长。

如果想活得幸福,一定要成全爱情;如果要成全爱情,首先得成全自己。

作家毕淑敏在《破解幸福密码》中提到:凡俗人生,人们在各自的教化里,对幸福会有不同的阐释,正如婚姻如同穿鞋子,舒服不舒服脚趾头知道,而幸福不幸福,也不是外在的表象。

一个男人,英俊潇洒,而且才华横溢,交际广泛,让人心生羡慕的是他家境也很富裕,自己做公司。于是大家猜想,像他这样的优秀男人,只有同样出类拔萃的优秀女人才配做他的妻子。但事实上,男人的妻子是个极其平常的女人。她不惊艳,朴朴素素,略显平凡。她在一家家居品牌做设计,性格温柔,没有一点女强人的张扬凛冽。她不爱逛街,不爱交际,喜欢待在家里打理朴实的小日子。

于是大家暗地猜疑:这样大的落差,这样不谐调的婚姻,对于这个男人抑或这个女人有多少幸福可言呢?终于,有人被好奇心搅得忍不住了,向男人提出了疑问。可男人丝毫没有介意这个唐突的问题,反而淡然一笑。他说:“我妻子美丽和可爱的地方只有我知道。她带给我的幸福,只有我最能体会。而她值不值得爱,也只有我最清楚。这些都不是旁观的人从表面可以看到的。其实,幸不幸福是自己的事,就像我们去商场买鞋子,你说那双好看,我也觉得好看,但是穿上磨脚很不舒服,那你说我能仅仅为了好看,勉强把一双不合脚的鞋买回家吗?所以说,两个人过日子幸福与否,般配与否,不是旁人能够真正了解的。”

就像男人说的那样,婚姻的幸福与否就像是一双鞋子,是大是小,是舒服还是硌脚,只有鞋子的主人知道。鞋子合脚了,幸福也就到了。其实,婚姻就是这样,合不合适是自己的事情,再亲密的人也不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可能会给你一时的主意,却不能给你一生的维持。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过于注意婚姻外在的美丽与悦目,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从而错过了最好的爱人和最好的婚姻。

大学时,女孩爱上了一个同系的男生。男生家在农村,家境贫穷,为了供他上学,家里几乎变卖了所有的家当。男生很争气,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大学更是每年都拿奖学金。男生不仅学习好,长得帅气,而且脾气温和,为人善良。

这样的男生,自然有很多女生喜欢。她就是其中一个。

起初,他们很平淡的交往着,像是所有恋爱中的情侣一样,小心翼翼地维护着爱情的美好。男生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的隐瞒,他的家庭,他的生活,女孩都知道。可女孩真正的背景,他却不是很清楚。他只知道女孩家境不错,是个独生女。

毕业那年,两人商量准备让双方家庭见个面,把婚事定下来。女孩第一次把男生带回家,一路上叮嘱他好好表现,并让他看自己的眼色行事。男生不明白,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非要看她的眼色行事。当然,男生没有直接问,只是觉得有些奇怪而已。

那是男生第一次见那么豪华的住宅,在市郊的别墅区,他像是一个误闯禁区的孩子,感觉一切都变得不太真实起来。女孩的父母一上来就对男生进行了一连串的提问,他的家庭,他的生活,他的成长历程在女孩父母的口中说出来,就像是被镀了一层金般的不现实。男生望向女孩,他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女孩把男生带进自己的卧室,对男生说:“对不起,是我捏造了你的家庭,我怕我父母不同意我嫁给你,他们希望我能嫁一个家境优厚,各方面都很好的人。”

男生听了,摇摇头:“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你能欺瞒你父母一辈子么?”

“那怎么办,不然他们是绝对不会同意的。他们只有我这么一个孩子,我不能不考虑他们的想法。”

“我没有生来就富足的家庭,也不能允诺以后我会如何的成功,但我有一颗珍爱你的心,并想和你生活一生,这是我最大的财富,如果你和你的父母不能看到这颗心的价值,那我们即使结婚也不会幸福。”

最后,女孩没有嫁给男生,她嫁给了父母为她挑选的商界精英,他们的生活光鲜亮丽,物质丰足,住所豪华,但女孩只有在想起那个男生的时候,脸上才会出现那种幸福所特有的温情。

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的爱人和婚姻呢?是怕辜负父母的心意,还是怕太平凡的生活会吞噬曾经的爱。其实,这些都不是足够的理由,真正让你放弃的、恐惧的,是你对爱的不确定。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和女孩相似的人,她们被父母、朋友、外界的评断和眼光所左右,从而失去了最好的爱和原本幸福的生活。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懂得爱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感情,除了能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否则我们无法感受到爱的幸福,但依然有很多人介意外人的眼光和评断,听到好的自然开心,不好的就放在心里反复琢磨。琢磨的久了,心也变得不安静了,于是想三想四,平白的给自己找了许多麻烦,出了很多难题。

就像女人都喜欢漂亮的鞋子,甚至觉得虽不是自己的鞋码买回家看着也是好的。但过生活不是这样,磨合不好,相处不愉快就是不幸福,他即使站在那里像一张无与伦比的风景画,也是无用处的。我们要明白,幸福的标尺不是拿在外人手里的,般不般配,融不融洽,自己说了才算。

因为,幸福不是别人可以给我们的,而是要由我们自己来解脱,自己来超越。我们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也许,刚好够我们去找一个这样的人儿,安度余生。

梦想的钥匙,从来不在别人手里

每个人都有梦想。当我们开始对这个世界抱以期许的时候,梦想也随之产生。

儿时,我们梦想能拥有许多好吃好玩的东西,梦想很多犹如童话故事一般美好的存在,那时,梦想是长了翅膀的精灵,仿佛怎样想都不过分。后来我们想长大了,对梦想的概念开始清晰,我们开始想象以后我们将要成为的样子,将要过的生活,我们把这些称为梦想,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梦想,它不再是童话,不再是在现实生活里不存在的虚妄,它成为一个我们努力奋斗想要到达的目标。

于是,有人想要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科学家,有人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有人想要成为受人仰慕的外科医生,甚至有人想登上外星球,做一名伟大的宇航员,还有人想要获取很多财富,成为驰骋商界的商业大亨。总之,每个人的梦想不尽相同,但都是那么令人期待。但有一点,无论是什么样的梦想,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那就是,这些梦想,必须经由我们自己去争取,去实现,因为,梦想没有捷径可走。

19世纪初,在美国一座偏远的小镇里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富商,富商乐善好施,很仁爱,在小镇上的口碑极好。富商有个19岁的儿子叫伯杰,秉性纯良。

一天晚餐后,伯杰欣赏着深秋美妙的月色。突然,他看见窗外的街灯下站着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青年,那青年身着一件破旧的外套,清瘦的身材显得很单薄。

他走下楼去,问那青年为何长地站在这里?

青年用一双满是忧郁的眼睛看着伯杰,他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自己能拥有一座宁静的公寓,晚饭后能站在窗前欣赏美妙的月色。可是这些对我来说简直太遥远了。”

伯杰说:“那么请你告诉我,离你最近的梦想是什么?”

“我现在的梦想,就是能够躺在一张宽敞的床上舒服地睡上一觉。”

伯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这个没问题,今天晚上我可以让你梦想成真。”

于是,伯杰领着青年走进了堂皇的庄园,然后把他带到自己的房间,指着中央位置的那张豪华的软床说:“这是我的卧室,你就睡在这儿吧,这应该和你梦想中的那张宽敞的床差不多吧。”

第二天清晨,伯杰早早就起床了。他轻轻推开自己卧室的门,却发现床上的一切都整整齐齐,分明没有人睡过。带着这样的疑惑,伯杰来到花园里,他发现,那个青年人正躺在花园的一条长椅上甜甜地睡着。可那条长凳既不宽敞也不舒服,相反,它是坚硬狭窄的。

伯杰叫醒了青年,不解地问:“你为什么睡在这里?”

青年站起身来,伸展了一下四肢,脸上是一副很享受的表情,他笑笑说:“谢谢您,善良的人,您给我这些已经足够了。”说完,青年头也不回地走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恍然,30年过去了,一天,伯杰突然收到一封精美的请柬,一位自称是他“30年前认识的”的男士邀请他参加一个湖边度假村的落成庆典。

伯杰虽然很疑惑,但他还是如约去了那个湖边度假村。在这座精密清新的度假村里,他不仅领略了典雅的建筑,也见到了众多社会名流。随后,他看到了这座庄园的主人,他正站在主席台上发言。

“今天,我首先感谢的就是在我的人生路上,第一个帮助我的人。他就是我30年前遇到的——伯杰先生……”说着,他在众多人的掌声中,径直走到伯杰面前,并紧紧地拥抱他。

此时,伯杰才恍然大悟。眼前这位名声显赫的大亨特纳,原来就是30年前那位贫困的青年。

酒会上,那位名叫特纳的“青年”对伯杰说:“当你把我带进寝室的时候,我真不敢梦想就在眼前。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那张床不属于我,这样得来的梦想是短暂的,我应该远离它。我要把自己的梦想交给自己,去寻找真正属于我的那张床!现在你看,我终于找到了。”

“那张床不属我,这样得来的梦想是短暂的,我应该远离它。”多么美好的一句话,人生中,没有任何的得到是平白无故的,正如民间有句谚语所言: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梦想也是如此,如果不是自己去努力争取,主动把握,那么,它永远都只是一座海市蜃楼,如镜花水月般难以触摸。

其实,这样的道理我们都懂,只不过很多时候懂得和行动很容易出现偏差。有的人空怀梦想,却不想去努力,总想着抱着一些侥幸的心理,去绕过一些艰难的奋斗过程,于是,那些梦想也只能是梦想了,直至终老,梦想也没有得以实现。想想,这也是很多人的通病,把梦想当作一种口号,却从不去付诸行动,久而久之,人疲倦了,梦想也随之凋谢,甚至,它连萌发的机会都不曾有过。

或许,我们会埋怨,是生活太累,是工作太忙,忙的我们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经营梦想。是呢,为了生存,我们迫不及待地去工作,甚至都没有去想过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所愿意的。有的人专业是绘画,毕业后却从事起了销售;有的人学的是法律,择业却是不相关的物流。起初的梦想,在碰到现实的压力后缩进了壳,怎么也不敢再露出半分,那些在青春岁月中被我们的热情打磨美好的梦想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一种酸涩的回忆,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里藏躲,想想,该是可悲的。

为什么我们没有最初的勇气去尝试呢?为什么我们没有了青春飞扬的年纪里那些打不死拖不垮的激情了呢?究其根本,是我们丧失了勇气和自信,丧失了对梦想坚持的勇气,丧失了对自己肯定的自信。

故事里的青年说:我要把自己的梦想交给自己,去寻找真正属于我的那张床!如果我们也能像这位青年一样,重拾勇气和信心,我们一样可以把梦想握在自己手里,看着它在某一天,变成现实。因为,梦想的钥匙,从来不再别人手里。

活在属于自己的当下

“你始终不明白,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上一个温暖的现在;你始终不明白,每一个真实的现在,都曾经是你幻想的未来。”

这是老狼在《关于现在关于未来》里唱到的几句歌,很多人听了,很多人动容。

为什么我们要放弃当下那么美好的一个自己,去往别的地方找寻更好的人呢?这就是大多人的通病:坐这里,想哪里!为什么心总是不在你在的地方呢?

人为什么会不安?又为什么会空虚?说来说去,是因为你没有全然处在你所在的地方,你没有活在那个属于你的当下。你错失了最真实的现在。真正的快乐是现在式,它不关心你的过去,也不关心你的未来,它一直都在现在,但和你的过去与未来无关。

在这个拥挤的社会里,我们奔忙着找寻自己向往的东西:到处寻找美、寻找快乐、寻找幸福、寻找成功。到了最后却发现,我们什么都没有找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一直都忘了把自己带去。是呢,自己不在的地方,有美、有爱、有幸福、有成功,可又有什么用呢?

有一位老人拿起一杯水,然后问群众说:“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听众有的说20公克,有的说500公克不等。

老人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

我们能拿多久呢?拿一分钟,我们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那就要叫救护车了。是这杯水的重量增加了么?不是,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时间的长短,你若拿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着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到最后我们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

放下,不在过去不在未来而是当下,现在就放下吧!因为只有在当下放下,我们才能在当下解脱。

一位哲学家途经荒漠,来到一座古老的城池前。岁月已经让这座城池显得满目疮痍,如一座被遗弃的废墟,但如果仔细地看,依然能辨析出它昔日辉煌时的风采。

哲学家实在是太累了,他想在这里休息一下,便随手搬过来一个石雕坐下来。

他点燃一支烟,望着被历史淘汰下来的城垣,想象着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不由得发出了感叹。

忽然,有人说话了:“先生,你感叹什么呀?”

哲学家一惊,下意识地向四下望了望,没有人呐,那么刚才是从哪里发出的声音呢?他疑惑起来。这时,那个声音又响了起来,他发现,声音是从自己身下的那个石雕中发出来的。他仔细端详了一番,原来这是一尊“双面神”神像。

哲学家没有见过“双面神”,他感觉很奇怪,于是问:“你为什么会有两副面孔呢?”

双面神说:“有了两副面孔,我才能一面察看过去,牢牢地记取曾经的教训,另一面又可以展望未来,去憧憬无限美好的蓝图啊。”

哲学家说:“过去的只能是现在的逝去,再也无法留住,而未来又是现在的延续,是你现在无法得到的。如果你不把现在放在眼里,就算你能对过去了如指掌,对未来洞察先知,又有什么具体的实在意义呢?”

双面神听了哲学家的话,大叹一声之后不由得痛哭起来,他说:“先生啊,听了你的话,我才明白我今天落得如此下场的根源。”

哲学家问:“为什么?”

双面神说:“很久以前,我驻守这座城时,自诩能够一面察看过去,一面又能展望未来,却唯独没有好好地把握住现在,结果,这座城池被敌人攻陷了,再多的美丽和辉煌都成为了过眼云烟,我也被人们抛弃而弃于废墟中了。”

双面神的悲哀何尝不是我们的悲哀呢?年轻时,我们习惯说“等到……的时候,我就会很快乐。”年老后,我们怀念从前,便说“过去……的时候,我很快乐”,然而无论是未来你怎么样,或是过去你曾经怎么样,结果都是一样……,我们抛弃了当下,就注定了被生活抛弃。我们总以为自己将来会有所改变,事实上,时间本身并不会带来任何安乐和富足,我们必须在当下这一刻找到和谐。

平常人与修行者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差别?其实没多大差别,就是吃饭、睡觉!修行人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而一般人吃饭不好好吃饭,睡觉不好好睡觉。如果你不能专注在此刻,那你任何时刻都不可能专注,你将永远被下一件事拖着走。

所以,智者才常常劝世人要“活在当下”,跟自己安心地相处。那到底什么叫做“当下”?简单地说,“当下”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待的地方、周围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活在当下,就地驻足,就是要我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地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这一切。有人说:“文明不是高楼大厦,不是数码产品,甚至不是悠久的文化,而是懂得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在做什么,想想那些我爱的,和爱我的人们。”生活,也是同样的道理。

温柔的坚持,做最真实的自己

我们常用“变化无常”来形容我们所处的世界,或者生活。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周遭的一切都在变,街道边的矮房不见了,成了一片废墟,再过两年,就会平地拔起几栋高楼。常常去遛狗的青草地开始有人管了,他们说闲杂人等不能入内了,以后,这里被规划成商业区。去公司,发现单位对面的地产公司正在搬家,说是经营不善的原因,可明明前两天还很是热闹,一片繁荣。楼下经常去的餐厅里的那个漂亮服务员辞职不干了,说是一个顶有钱的富商看上她朴实可爱打算娶了她过日子。大的变化不说,就说小的,我们每天一睁眼,很多东西都在变化,电表、水表、天气、着装、堵车的情况等等,想想都觉得可怕。

可也有不变的,那个唯一不变的,就是你的真心,是你内心世界里那个知道你冷了、老了、生起烦恼了的“旁观者”。它如明镜般清醒,对你的一切都明察秋毫;它又是金刚般无可动摇的存在,不舍弃,不背离。但前提是,你必须足够自我,足够自爱,足够坚信你就是你的所在。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立地保持自我的坚强站立,因为生命是属于自己的,生活也是以自我为核心向周边辐射的。我们不可以自私,但一定要自爱,我们可以向现实妥协,但是绝不可以失去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东西,那是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快乐之源,我们生命中的精华。

一个女孩儿,她从出生到上大学,一直生活在父母为她安排设定好的生活中,要考哪所学校,要上哪个专业,父母把他们自己的意愿加附在她身上,他们认为,这是他们能想到的对女儿最好的方式。女孩很乖巧,从来没有对父母有过怨言,但她也很有自己的想法,虽然有些辛苦,却也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绘画、写作。

大学的时候,女孩学着自己并不喜欢的法律专业,却在课余时间利用一切机会研习绘画,阅读文学作品。大学毕业后,到了真正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的时候,女孩毅然放弃了父母为她安排好的律师工作,一个人背着行囊到处旅行,从云南之巅到青藏高原,从越南到泰国,到英格兰,到澳大利亚,再到生存环境异常险恶的非洲,她一个人几乎游遍了半个世界。她写着,画着,用自己的笔养活自己,用自己的眼睛把世界各地的精彩印到心里。父母问她,既然心理有这样坚定的想法,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拒绝他们的安排。女孩笑,她说她相信父母都是爱自己的,他们为子女选择的也一定都是最好的,但是,那些好可能并不适合我。她说她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被强迫的,因为生命的主动权她从未放弃过。

直到现在,女孩仍在自己追梦的路上前行,她说,她会一直快乐地走下去,永不放弃,因为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懂得如何才是好的。

其实不放弃的,还有她最温柔的坚持。我不反抗,不是我没有力量,而是我有能力有信心为自己的生命护航;我顺从,并不是我妥协,而是坚持把一条路走完,看到更美好的另一种可能。

很多人说了,最欣赏那些有自己独特幸福秘诀的人,能在成长的道路上不随波逐流,一直按照自己坚持的方式生活。其实,你也能,你有这个能力。做一个安静细微的人,于角落里自在开放,默默悦人,却始终不引起过分热闹的关注,保有独立而随意的品格,这原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天赋。

温柔的坚持,做真实的自己,这就是自我的真正意义。在人生的路上,我拥有我自己,我做最真实的自己,那就不存在失去。

工作,是让自己更好地生活

地铁里,公交上,论坛中,朋友圈,总有那么一些人在相互抱怨着:工作太累,对工作越来越没兴趣,一到单位恨不能推着时间赶快跑,好早点下班;越来越不喜欢自己从事的工作,分分钟都想换份新工作。

你是否也处于这样的状态呢?上班的时候没精打采,并且心中的闹钟已经开始倒计时,上班似乎成了一种煎熬,下班时间一到,整个人立刻生龙活虎起来,再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又或者工作很不开心觉得自己入错了行;感觉工作像一团乱麻似的,每天上班都是一种痛苦;愈发觉得现在的公司并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好,很想换个工作;开始后悔这份工作是当初因为生存压力而找的,如今才发现实在不适合自己。

亲爱的,如果你真有这些想法,那就说明,你在从事着一份你自己一点都不喜欢的工作。

当然,每个人都想找到那个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它是最好的?即使它对于别人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

很多年轻人刚踏入社会时,几乎都怀抱着一颗追求财富的心,大抵都会在心里默默定下一个数字:我一个月的薪水要达到多少,我一年要赚多少钱,几年后我会是什么样子,等等。其实,等到我们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时,我们就能发现,其实工作能够给予我们的远远大于金钱的价值,想想看,一天24小时,抛去睡觉吃饭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交给了工作,它几乎占去了我们所有的白天时光。按照这个计算,工作必然就成为了我们生活最主要的内容,而且是我们未来人生的一部分。所以说,工作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收入的一个数字,更左右着我们整体的一个生活状态。

也有人说了:

选择这份工作完全是为了父母,他们觉得有个体面的工作,他们脸上也有光。

女友希望我从事这样一份对生活很有保障的工作,她说这样我们将来的生活才能无忧。

很多名校的高材生都渴望进这样的大企业,我也就跟着进来了。

他们说我应该做这样的工作,这才是最适合我的职业规划。

你觉得不按照父母的意愿去选择,就是不孝?你觉得不照顾恋人的想法,就是不爱?你认为所有名校高才生选择的才是最好的?还是你觉得大多数人赞成的才是最适合你的?那么,你自己呢?你自己真实的想法又是怎样的呢?对于自己想要什么,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见得一定是对的,适合的。但生活中总是有这么一些人,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同事的意见……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有人说:选择什么样的工作,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

我们在选择一份工作的时候,请先问问自己,自己究竟想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想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去生活。比如,你充满热情和抱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和充满挑战的人生,却选择去了一家安逸闲散的事业单位工作。那你每天的工作都成为你理想与现实的痛苦拉锯战,其结果也只能是两种:一是你妥协了,热情渐渐被消磨,志气一点点被减弱,慢慢的,你也变得死气沉沉了。二是你最终还是无法习惯于这样的生活,经过复杂且长期的心理斗争,最终还是选择出来继续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或是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事业单位不好,关键是是否适合你,那种生活到底是不是你想要的。所以,永远不要为了安逸稳定以及按照别人的想法,去选择一份工作。你选择一份工作,首先一定要是因为这份工作本身吸引你,你热爱这份工作所带给你的生活模式和人生状态。

是做一个选择工作的人,还是做一个被动接受工作的人。这应该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严肃问题。

选择工作,不以金钱作为最大的考量,这样的工作会更纯粹也更快乐,毕竟,我们个人的意愿才是我们获得快乐和自由的前提。但往往会有很多人始终分不清金钱和工作的关系,将两者混为一谈。我们普遍存在一个逻辑误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金钱,我们才能安排足够好的生活,拥有足够多的快乐;但同时我们也很清晰地认识到金钱是买不到快乐也买不到幸福和自由的。

所以,如果你此时还年轻,请一定把握好属于你的机会,为你的人生,你的生活做出一个好的选择,要知道,不安于现状却没有重新开始的勇气,有时候真的比一无所有还可怕。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年龄也在增长,我们会有爱人,有家庭,之后就要承担起对爱人、子女和父母的责任,而相对承受改变和抉择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弱,我们会越来越安于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会越来越没有尝试的勇气,因为,我们背负了太多责任,很多时候,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想法会在权衡之中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如此,从工作选择和发展来看,年轻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尽情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想要从事的工作,即使这个时候从事的工作和我们的预期存在着一些差距,我们也能及时作出调整。要知道,在这个年龄段,选择上的失误都有可能变成我们的财富,因为它会让我们慢慢明确我们的工作兴趣以及我们想要的生活。

总之,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或者说得更高远一点,是活得充实,活得有理想,毕竟工作不是用来自虐的,我们一辈子有那么长的时间和工作打交道,如果不能开心一些,这一生该有多苦。

我们原本很富有

如今社会,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各种欲望纷纷入侵,名和利的追逐更加激烈,搅乱了我们内心的平静。豪宅、名车、服饰等,这些字眼俨然成了幸福和富有的活招牌,吸引着我们的眼球。人人向往富足,以为富足就是独享广厦千万间,富足就是宝马雕车香满路,富足就是金樽清酒玉盘珍馐。

最后呢,等到真正拥有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些人才发觉物质的奢侈,财富的堆砌并不能带来心灵的富足。相反,物质的过度享受,还会让我们变得空虚,找不到一条回归自己内心的路。

一天,一个富有的男人带着儿子踏上了一次乡村之旅,他想让儿子了解乡下人是多么的贫穷,想以此来鼓励孩子有所追求,成为和自己一样成功且富有的人。

傍晚时分,他们来到一家非常简陋的农舍中,农舍的主人非常友好地接待了他们,并把自己家中最好的食物拿出来和他们共同享用。

父子两人在农舍待了一天一夜,第二天的傍晚,两人踏上了回家的路。路上,父亲问儿子:“你觉得这次旅行开心吗?”儿子回答:“非常开心,爸爸。”

父亲接着问:“你难道不觉得这个地方太贫穷了?没有车,也没有超市和商场,非常不方便。”

儿子仰着脸看向父亲,愣了一会儿,他答道:“大概是吧。”

父亲有些不明白儿子的意思,又问:“说说看,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们家里只有一只狗,而他们却有四只。我们只有一个喷水池,而他们却拥有一整条河流。我们的花园里只有装饰漂亮的灯笼,而他们却拥有满天星星。我们的庭院只延伸到前院,而他们拥有整个地平线。我们生活在一小块地上面,而他们有无边无际的田野。我们要购买食物,而他们自己种植他们的食物。我们的房屋周围建了围墙来保护我们,而他们有朋友保护他们。你和妈妈每天都很忙,而那些孩子的父母却可以和他们一起做很多他们想做的事。”

儿子说到这里停下来,他看着父亲的脸,很认真的问:“爸爸,难道你不觉得他们比我们富有很多吗?”

父亲听完,看着儿子那双明亮的眼睛,无言以对。他突然觉得自己错了,在儿子的描述中,他觉察到了自己的贫瘠,而那所农舍的主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什么才是真正的富有呢?问不同的人,便会得到不同的答案。生活窘迫的人,觉得住着别墅大屋的有钱人是富有的;开着豪车住着豪宅的人呢,羡慕着那些回归田园悠然自得的人,觉得拥有自由和欢愉才是富有的。我们总是企图在别人的身上找到我们自己缺失的东西,然后把它看做是最好最美的,却不知,我们自身拥有的,也是他人无法企及的。

宋代的柴陵郁禅师有偈云:“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这是禅师开悟时所作,意思是,每个人都有一笔无与伦比的宝藏,那就是自己,但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才会活得浑浑噩噩,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存在,肯定自己的价值以后,才能恢复本来的生动面目。

一对新婚夫妇在度过了一年的甜蜜生活后,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的琐碎开始日渐增多,慢慢地,他们开始有了摩擦。妻子每天为缺少财富而闷闷不乐,她觉得他们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一万,十万,最好有一百万。她脑袋里只想着一件事:有了钱才能买房子,买家具家电,才能有条件养孩子,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可是,他们都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工资很低,在维持最基本的日常开支之余,自然就剩不了多少钱了。

但丈夫不同,他是个很乐观的人,他觉得只要两个人健健康康的,那些想要的生活只要他们努力些时间,一定会有的。不过在这之前,他只得不断寻找机会开导妻子。

有一天,他们去医院看望一个朋友。朋友说,他的病是累出来的,为了赚钱他常常一忙起来就忘了吃饭,再加上熬夜休息不好,身体就给累垮了。朋友说:拿着健康去换钱,有了钱后再买健康,实在是不划算。

回到家后,丈夫就借机问妻子:“如果给你钱,但同时让你跟他一样躺在医院里,你愿不愿意?”

妻子想了想,说:“不愿意。”丈夫听了微微一笑,但也没再说什么。

过了几天,他们去郊外散步。他们经过的路边有一幢漂亮的别墅,从别墅里走出来一对白发苍苍的老者。丈夫又问妻子:“假如现在就让你住上这样的别墅,同时变得跟他们一样老,你肯不肯?”

妻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不肯了。”看着妻子坚定的样子,丈夫摇摇头,爱怜地笑了。

不久,妻子公司的老总的母亲去世了,办公室的人窃窃私语说:“知道吗,老太太如果能及时做心脏移植手术还是有希望的,听说老总开价200万寻找捐献者,哎,没来得及啊!”回到家后,妻子把这件事说给丈夫听,丈夫听完问她:“假如给你两百万,让你捐出一颗心,你会做吗?”

妻子生气了:“你胡说什么呀?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干呀!命都没了,我要钱干什么用呢?”

丈夫笑了:“这就对了。你看,我们原来是这么富有:我们拥有生命,拥有青春和健康,这些财富加在一起已经远远超过了两百万。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勤劳的双手,那些东西迟早会有的,你着什么急呢?”

妻子细细咀嚼着丈夫的话,又回忆了一下这几天的见闻,终于有点想通了。

丈夫的幽默和智慧让妻子懂得了真正富有的含义,那看完故事的我们呢,如果你还不能认同,不妨这样算一笔账:如果你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还能自由呼吸,你就比在这个星期中离开人世的人更有福气。如果你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危险、被囚禁的孤寂、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饥挨饿的难受……你已经好过世界上5亿人了。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足够的衣服,有房屋栖身,你已经比世界上70%的人更富足了。

如此,你会发现什么?我们原本就是富有的。只不过在生活中,我们太过执着于自己所缺少的部分:工资比别人少,房子比别人小,工作比别人累,快乐比别人少……我们总是轻易地看到自己的欠缺的部分而忽略我们拥有的珍贵,所以,我们会常常处于一种贫乏而倦怠的状态。这样的生活状态下,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平淡而缺乏生活乐趣。事实上呢,生活并不如我们想的那般糟糕,因为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伟人,我们都拥有一样的、巨大的财富,那就是:生命!只要拥有了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功和财富。

但遗憾的是,人就是这么傻得可爱的动物,心底明明知道健康、青春、自由和生命是远比金钱宝贵的东西,却总是对其视而不见,平白给自己添上许多烦恼。所以,我们不妨学习一下故事中的富人的儿子和那位智慧的丈夫,如此,你便能发现,真正的富有并不在于外在的条件,而是我们内心的富足。

选择你应该有的人生

有人说:人生像水,哗啦一下就流没了。

也有人说:人生短暂,时间像沙,分分秒秒划过,握得越紧,流失的越多。

更有人说:人生如戏。我们静心凝神的看戏,嬉笑怒骂,百样人生,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像是路过了很多人的一生。有的人生完整,有的人生闪回,而有的人生,只是片段。定格在了某一瞬,永远没有了明天。

我们且不管人生到底像什么,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归根结底,人生是自己的,路怎么走,生活怎么过,我们自身才是当家作主的人。

很多人惶惑,真能自己说了算么?遇到艰难呢?碰到不得不低头不得不放弃的事情呢?我们能左右得了么?

当然,只要你坚持你该有的选择,不放弃,你终能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弗兰克是一位犹太裔心理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尽了折磨。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纳粹之手,唯一的亲人是他的妹妹。当时,他常常遭受严刑拷打,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有一天,他突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就客观环境而言,我受制于人,没有任何自由;可是,我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我可以自由地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他发现,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应之间,他完全有选择如何作出反应的自由与能力。于是,他靠着各种各样的记忆、想象与期盼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他学会了心理调控,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在这种心境下,他自由的心灵早已超越了纳粹的禁锢,他觉得,一切都有希望,生命总会找到一个好的出口。

弗兰克的这种精神状态感召了其他囚犯。他开始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生命的意义,找回自己的尊严。弗兰克后来这样写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工作和使命,他人是无法取代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只有一次。然而,最可贵的是,一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思想,无论是身陷囹圄,还是行将就木,他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决定外界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在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难的时刻,在精神行将崩溃的临界点,弗兰克靠自己的顿悟,靠自己对生命的坚持,最后不但挽救了自己,而且挽救了许多与他患难与共的人。

看看我们的生活,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我们有弗兰克如此的遭遇吗?我们有他那样的艰难吗?我们没有经历战乱,没有被不公平地囚为牢犯。但很遗憾的是,拥有健康,拥有大把的时间和机会、不受任何暴力的控制、享有自由和尊严的我们,却总是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诸多的不满足,诸多的无力。

这样充满消极悲观的人,又怎么会有光明如意的好人生呢?人生就像一面镜子,你看它是悲观的,那说明你就是悲观的,你看它是微笑的,那么你就是快乐的。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来决定的,生命属于自己,自然也需要你自己来负责。

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位旅行家。有记者采访他时,问他说:“把那么大的企业放在身后而去各处旅行,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很难以理解的事情,您是怎么做到的?”他听了笑,笑着说:“或许,我真正的身份是个旅行家呢。呵呵,我是说,要想做好企业,首先要做好自己。我爱旅行,爱生活,爱自己,这一切都好了,我才有能量和心情去经营我的企业。如果我安排不好自己的人生,如何去安排企业呢?”

然后,向记者娓娓道来一件孩提时的故事。他说: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考试得了第一名,老师送我一本世界地图,我很高兴,跑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这本世界地图。不巧的是,那天轮到我来为家人烧洗澡水,但我又放不下这本奇妙的世界地图。所以,我便一边烧水,一边在灶边看地图。那时候我就想了,这世界真大啊,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到每个地方都去看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正好翻到介绍埃及的那篇,我想埃及真好真伟大啊,埃及有金字塔,有埃及艳后,有尼罗河,有法老王,有很多神秘的东西,那一刻我便决定,长大后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埃及。

可能是我看得太入神了,全然没有注意到灶膛里的火已经熄灭了。这时候,浴室的门咣当一声就被踢开了,父亲围着浴巾站在门口瞪着两只大眼睛向我喊道:“你在干什么?”“我……我在看地图!”

父亲听了似乎更生气了,向我走近了几步喝道:“火都熄了,看什么地图!”

“我在看埃及的地图。”我刚说完,父亲的大手就挥了过来,“啪、啪”两声,我只觉脸上火辣辣的痛。

“赶快生火!看什么埃及地图?”父亲黑着脸说着,又朝我屁股踢了一脚,把我踢到灶台旁边,用很严肃的表情看着我道:“我给你保证,你这辈子不可能到那么遥远的地方!赶快生火!”

我当时盯着父亲严肃的眼神,觉得好奇怪,心想:“他怎么给我这么奇怪的保证,真的吗?他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去埃及呢?”

时间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人生第一次出国就是去的埃及。那时候,我的朋友都问我:“到埃及干什么?”那时候还没开放观光,出国是很难的。我很认真地告诉他们说:“因为我的生命不要被保证。”

他们似乎很不理解我的意思,后来,我便自己跑到埃及去了。

有一天,我坐在金字塔前面的台阶上,买了张明信片寄给我父亲。我在金字塔的后面写道:“亲爱的爸爸:我现在在埃及的金字塔前面给你写信。记得小时候,你打我两个耳光,踢我一脚,并保证说我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可是你看,我现在就坐在这么远的地方给你写信。生命多么奇妙,只要我愿意,那些想法都能被成全。”

当时,写那些字的时候,我的感触很深。父亲收到明信片时跟母亲说:“天哪!这是哪一次打的,竟然那么有效?一脚就把他踢到埃及去了。”

这个世界给了我们很多价值观、很多期待、很多条条框框,大部分人都会循规蹈矩地跟随这些价值观、期待、条条框框走下去。他们不敢有丝毫越界,不敢和别人不一样,渐渐地,他们也不再记得自己。可这样一个限制被规定的人生会快乐吗?

尼采说:“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林清玄说:“在浩淼的宇宙里,无边的虚空中,最大最有力量,或者最小最卑下的,就是你自己的心,没人可以让你更庄严,也没有人可以使你更卑陋,除了你的心。”

是的,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就是能够正确评价自己。至于其他人怎么评价,世人如何看待,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任何人都不能替你活过这一生,同样,任何人也都不能给出属于你的保证,能保证你的人生的,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