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还在象牙塔的学生总觉得找工作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以为有张文凭就可以走遍天下,或是觉得毕业于名校就能进大公司。其实不然,在中国大学扩招之后,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社会,使得人才市场供大于求。要在短时间内在北京、上海这类一线城市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是很难的,除非你是特别优秀的人才,否则没几个企业会把你当大爷一样看待,有的企业甚至会把应届生拒之门外。
所以,放低姿态找工作是必然的选择,如果没经验就积累经验,没大公司录用你就到小公司锻炼自己,只要你翅膀硬了,你还怕找不到好工作吗?如果你还是在校大学生,那么你从现在就紧张起来吧,在认真学知识的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去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等你毕业后会比其他人多些胜出的机会。
若不是人才,就别等工作来找你
小海22岁,毕业于某大专,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还考了一大堆证书。当时在学校里因为他专业很好,总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但现在出来了,一切都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找工作的人太多,招聘会上人山人海的,让他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因为自己是学电脑设计的,参加了几场招聘会,也去面试了几家做平面广告的小公司,结果全部碰壁,打击了他找工作的热情,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找到。
但小海似乎并不着急,父母每月还会给他一些生活费,靠这点生活费,他与几个同学在一个“虾米青年村”租了一间房住,每人一个床位,“蜗居”了6个人。他们依然过着大学般的生活,一起吃饭,一起到母校闲逛去看美女,晚上还保留着卧谈的习惯,上到天文地理,下到人生百态,自然也少不了女人和性。
小海觉得工作可以慢慢找,当时正是金融危机肆虐的时期,很多公司都在裁员,他想这时未必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他觉得还不如先在网上发简历等等看,说不定哪天就会有人让自己去面试,何必挤破头皮参加招聘会!
于是,在那段时间里,小海拿着父母给的生活费过着自己悠然的“虾米青年生活”,白天室友们上班,他却在宿舍里上网发简历,剩下的时间就是玩游戏,困了就睡觉,饿了就到外边的餐馆吃饭,一天天就这样过去了。一年后,小海依然没有等到面试的机会,而这个时候室友们一个个搬走了,他们都找到了工作,小海就纳闷了,为何就自己找不到工作呢?难道自己真的不是一个人才吗?
其实,并非小海专业学得不好,而是他对工作怠慢的态度决定了他得不到工作的机会。“虾米青年”圈里的确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把毕业当毕业,走入社会后继续过着自己悠然的生活,但他们并不很有钱,只能“蜗居”在很便宜的房子里。即便这样,他们也懒得花费精力好好找份工作。他们不想找工作,一是“孩子般的习惯”造成的,另一方面就是他们对就业的态度问题。
先说“孩子般的习惯”。80后以及90后出生的孩子赶上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很多家庭都比过去宽裕了很多,他们没有吃苦的童年,却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美好的时代。而且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人眼中的“小皇帝”和掌上明珠,被大人惯着、宠着,什么事情都不操心大人自然给安排好。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久了,他们就会形成懒散和依赖的习惯,显得很娇气,永远都把自己当成孩子,希望活在父母的庇护下。因为习惯了父母的庇护,他们没有生活的压力和紧迫感,觉得背后有父母这座大山扛着没什么可担心的,所以连找工作这样的事情都一点不着急。
再说他们不够认真的人生态度。有些大学生把找工作这事看得太简单,觉得毕业后拿个文凭就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十分清高和自恋,妄想着工作会自动找上门来。因此,他们找工作时不够积极主动,缺乏足够准备,所做的努力不够。比如对企业的了解不够、不足,没有好好展现自己的优势,不懂得面试技巧,也不注意包装自己的形象。他们更没有找工作的耐力,一时找不到就懒得再找,一副学生的姿态,爱干不干的样子。
这些大学生应该明白,一个人毕业后要想离开父母的庇护过自己的生活,就要学会独立生存,用积极的态度去找工作,要舍得花费精力和时间才行。如果你不是人才,我想没哪个企业去主动找你工作,去讨好你,把你当成上帝,你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去接受企业的审查和考核,这样他们才会给你一个机会。
即便你是个人才,在某方面有着特殊的技能,如果你不表现出来,企业如何能看得到呢?而有些人就特别主动,比如有一位大学生在通过了简历筛选后,希望到外企的一个销售部门去工作,面试之后是漫长的等待,为了不失去这个职位,该大学生主动出击,整天出现在人事经理面前“纠缠”她。人事经理猛然发现,这个同学的这种精神正是做一个销售所不可或缺的,后来就同意让他去做销售工作了。现在,这个学生已经因为出色的销售业绩晋升了职位,去担任某城市的销售代表了。
看来,无论你能力一般还是能力突出,要想找到一份好工作,你必须主动出击才行,只有主动你才有机会获得工作的机会,不够主动,你就会与机会擦肩而过。一些专家特别提醒大学生,尤其是没有经验的人在求职时,除了要有一份有效传递信息的简历外,还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从而积极主动向招聘者展现最完美的自己。
我们看这个故事:
赵健大学毕业后就开始积极地找工作。他白天奔波于各种招聘会、笔试、面试,晚上则守在电脑旁,对即将去面试的企业做深入的了解,并阅读一些求职技巧的书籍,精心准备自己每个面试。虽然他很多面试并没有任何结果,但他都很坦然去面对,
后来接到一家广告公司的面试通知,自己就在网上搜索这家公司的资料,把这个公司的发展历史及管理特点都了解了一番。他还花了大量时间研究这家公司在面试时喜欢问的问题,还搜索了一些网友的帖子,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比如,这家公司不喜欢听应聘者说“我可能不够优秀,但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类话。这样的回答在企业看来完全是套话,过于虚假,不能说明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他良好的面试表现,给这家广告公司留下很好的印象,考官通过考察觉得这个小伙子特别适合该职位,就通知他下个星期去上班。一个月后,赵健领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资,他特别兴奋,就搬出了“虾米青年村”,在公司附近的小区内租了个单间住,还有卫生间和厨房,虽然是“蜗居”,但心情是快乐的。
那么,大学生“虾米们”在找工作的时候,应该如何做到积极主动呢?或者应该去做哪些准备,在哪些地方下足功夫呢?建议如下:
1.别怕麻烦别怕累,心动,身体也要动
找工作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对于应届大学生而言,它特别累,特别麻烦,有时候还会让人身心疲惫,绝对没有你在学校谈恋爱那么轻松快乐。因此,找工作就要改掉自己懒散的习惯,不怕麻烦不怕累,要有吃苦精神,让自己心和身体都积极行动起来。
2.学会主动去推销自己
现在招聘会很火爆,可让大学生心动的岗位有限,一个岗位说不定同时有上百人,甚至上千人在盯着它,如果你表现的不积极,机会可能让别人抢走。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主动去推销自己,变被动为主动,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也许你就能脱颖而出。比如你可以主动打电话询问,主动介绍自己的特长等。
3.了解企业的背景和资料。
在去一个公司面试前,了解和收集对方公司背景和资料是很重要的,包括该公司的历史、性质、规模、特色、组织结构、发展前景等具体情况。你可以向父母、朋友、同学或亲戚打听,也可以向在该公司工作的人询问,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新闻报道、广告、杂志、企业名录以及其他书籍来寻求这些信息。
4.收集主考官的有关情况
面试官或人事经理是你能否获得该职位的关键人物,你通过他这关,基本上赢得了工作机会。首先要打听到考官的姓名,并且要会正确地说出他们的姓氏,不能发错音。如果主试人是外籍人员,有时候他们名字的发音你难以掌握,可以在词典中查出其准确的发音。然后你要尽可能了解到主试人的性格、做事特点、兴趣、爱好,他的背景如何。如果是高级别的管理人员,公司公共网站上会有一定的介绍。
5.进行面试前的模拟演练
士兵出征打仗前要进行演习,学生考试前要进行模拟考试,那么求职者在面试前也可以进行一场模拟训练,你可以模拟面试的情景,想象对方会如何提问你,然后思考如何去回答才好。经过这样的训练,你可以更加自信,心态更平和,同时你还能在模拟演练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
暂时找不到别灰心,多点耐心就有机会
林静大学毕业后,在一个亲戚那里帮忙,但干了一年觉得没有发展潜力,而且给亲戚打工很不自在,于是想重新找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家待了几个月后,就南下去了深圳,第一次出远门找工作她信心十足,她在网上看到一家外企的待遇很不错,能去这样的公司对自己将来的发展会很有帮助,她就想去试试。
在此之前,林静觉得自己的条件不错,认为自己在英语、电脑方面均有优势,一定能够被录用,然而对方却以经验不足为由拒绝了她。之后,林静又满怀信心去一家网站应聘,对方这次以她的口才不够好再次拒绝她。接着她又面试了第三份工作,这个虽然没有直接拒绝她,可却迟迟不见回音。
一次次求职的失败让林静心灰意冷,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为工作的事情她特别愁,也着急,没工作心里就特别难受。那段时间心情特别差,经常到酒吧借酒消愁,或者在自己的租房里蒙头大睡。她有些迷茫,甚至想马上提着行李回老家,觉得在深圳这种地方太难混了,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
我们在上一节中讲了一些“虾米青年”毕业生找工作时不够积极,而这节中我们则要告诉你,一时找不到工作却不能太着急,也不能因此而心灰意冷,或者产生浮躁的情绪,林静就是这样一个求职者。
“找工作难!”这的确是实话,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要就业,还有那么多刚刚跳槽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在和你竞争,可企业只提供了有限的职位,你若能轻轻松松就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不现实,都必须经历一个找工作的艰辛过程。很多人投了上百封简历,参加几十次招聘会,进行过无数次的面试才得到一个还不太满意的工作。所以说,暂时找不到工作很正常,完全在情理之中。
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虾米”,没有必要因为一两次的求职失败就对自己失去信心,也不能因此消沉下去。你应该以一种乐观态度面对求职,多点耐心,给自己一些鼓励,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会找到好工作 。除了耐心和自信,提高自己的实力和面试技巧,并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才是取得求职胜利的法宝。
有的人很有耐心,在找不到好工作的情况下,干脆就冷静下来,一边好好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一边慢慢地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即便后来依然遭遇多次失败,也不气馁,而是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和经验,越挫越勇。最后,终于找到了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我们看下面的这个例子:
王乐阳在大学是学理的,当年南下深圳,因为他喜欢这个城市。
在深圳的那段日子里,小王起初找工作很不顺利,每次都碰壁,不过他没有失去耐心,准备慢慢找,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家里,他一边学习软件开发知识,一边准备一轮又一轮的面试,那些公司都是不错的公司,有腾讯、金蝶等,但他们照样把小王拒之门外。可尽管如此,小王依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寻找。
经历一次一次的失败,小王的经验逐步在增加,成了面试高手,能够轻松面对面试官的拷问。而且他对很多公司的面试题都做的比较顺手了,特别是电脑开发知识,每次他都会回家把自己不会的东西搞懂。到了三月份,小王觉得我找一家好的公司应该问题不大了,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很多公司开始邀请他去上班。
上海有几家公司对小王很感兴趣,让他去面谈,但他对上海这座城市不太熟悉,不是很想去,就拒绝了。杭州一家公司让他去,基本上确定录用,可他还是委婉谢绝了。因为小王在深圳找到了一份很适合自己的工作,他说自己真的很喜欢这座快节奏的城市。
通过找多次工作的经历,王乐阳终于明白,暂时找不到工作并不说明你笨,而是时候还未到,有几次失败很正常,人应该让自己冷静下来,不急躁,不气馁,要从失败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弥补它。
王乐阳:“我觉得机遇是偏向于有准备的头脑的,没事的时候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现在很多公司都要笔试的,笔试太差,人家就没有要你的理由了。”
那么,大学生“虾米们”在自己暂时找不到工作时,在自己特别急躁和气馁的时候,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又该如何积极面对呢?建议如下:
1.客观评价自己,树立良好心态
我们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大学生对自己和自身能力应有一个客观和正确的认识,应该明了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只有这样,你才能树立良好心态,在求职中抓住机遇,从而避免盲目和减少失败。
2.坚决克服导致浮躁情绪的心理
找工作和干好第一份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需要付出精力和辛勤的汗水,你还需要有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因此找工作要慢慢来来,千万别急躁。下面几种心理是你必须要克服的,比如:过于自信的心理、自卑畏怯的心理、好高骛远的心理、患得患失的心理、依赖心理等。
3.找工作不要太理想化
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表现的太理想化,总希望自己所找的公司规模要大,知名度要高,管理规范和成长空间大。可这样的公司那么容易进吗?更多的毕业生会进入一些中小企业去工作。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目标制定得高不可攀,他就会因为不能实现目标而烦恼。所以,找工作时要现实一点,如果目标太高,要求太高,最后失望就越大。
4.不要有急于求成的心态。
一些大学生“虾米”走出校门后,对工作和未来都显得很急切。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番雄心壮志,都希望在工作中尽快脱颖而出,尽快的走上公司的管理阶层。“虾米们”有理想,有斗志固然好,对成功有追求与渴望也是正常的,但必须尊重现实,不可以急于求成,一切要慢慢来。
5.不要让焦虑的心情折磨自己
有的“虾米”因为一时没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非常焦虑。比如,他们眼看着别的同学一个个都签约了,成功地把自己“嫁”出去了,自己还没有找到“婆家”,心里越来越着急,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你应该坦然面对自己的落魄和别人的成功,不要拿别人的成功来给自己制造压力。
6.乐观一些
一些“虾米”在几次面试失败后,变得十分消极,经常垂头丧气地说:“不知道将来怎么办,一点自信都没有。”其实,你应该让自己乐观一些,多往好的方面想,不要活在失败的阴影里,也不要用借酒消愁,那样只会让你更加消沉。
7.不抱怨,主动去改变自己
李开复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当他听到在求职旺季,不少学生抱怨“空念”本科或研究生却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时,他这样说道:“这不能怪学校、怪教育体制,只能怪自己。有些事情不能改变,唯有改变你自己才是关键。要是你一直抱怨,一直认为自己是受害者,那就永远不可能成功,你应该去主动改变自己才行。”
8.从失败中总结教训
几乎每个求职者都有面试失败的经历,失败不可怕,关键你能否把失败当成学习的机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面试做准备。比如,在面试结束后对此次面试进行及时总结,看看自己究竟在哪些方面没有做好,以便下次改进。有一句话说得好,“不要让过去的教训再教训自己”。只要及时总结,每次改进,你被录用的几率就大些。
经验和能力比面试技巧更重要
在今天,无论是求职书籍还是招聘网站都在过分渲染面试技巧的重要性,使得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混得不太好的“虾米青年”天真地以为面试技巧就是制胜的法宝,为了获得这个法宝,他们通过购买书籍和看求职网站来武装自己,以求在找工作和求职面试时能够轻松过关,谋得一份好工作。
然而,他们如此看重求职技巧,常常会陷入“技巧游戏”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结果是求职热情深受打击。因为把面试技巧当成取胜的法宝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企业看重的是应聘者身上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工作经验、能力、综合素质等。单凭求职技巧来包装自己很容易被企业淘汰掉。
一个招聘经理这样说:“来面试的大学生,他们很会打扮自己,简历制作得也精美,很懂得去表达自己,让我们误以为他们是出色的人才。等通过了面试来公司上班,没干多久就被我们辞退了,因为我们发现他除了面试技巧,啥都没有。”
一个面试考官也说:“在招聘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求职的简历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就仿佛是一个人写的,而在面试过程中,他们回答问题的方法也十分雷同,给人的感觉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我通过了解才发现这些求职信都来自一本谈应聘技巧的书。令我吃惊的是,我在几本书中都看到几乎相同的应聘信填写模式。我很困惑,大学生求职除了机械******之外还有什么?”
在这个过分强调求职技巧的年代里,我们把面试看得太片面,而有些片面是人为造成的。那些天天嚷着技巧的求职网站不过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点击率,说到底为了自己的广告收入。那些为你指点迷津的求职书籍,为你介绍各种各样的求职技巧,说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就能在求职的过程中游刃有余,但他们过分强调技巧的重要性也无非是忽悠你买书,目的是提高图书的销量。那些求职培训机构,说只要接受了他们的培训一到两个月,就可以找到一份高薪工作,这也太神奇了吧。
其实,对于这些求职技巧,我们不能说没用,只能说全靠这些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它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只是一种表现自我的方法,并不代表一个人真正的能力。比如一个青涩苹果,你在它的外边用漂亮的盒子包装起来,但过分的包装不代表它的味道好,苹果要想好吃,必须有鲜美的果实。
面试技巧这东西是可以学的,也可以抄袭的,这就像考试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是优秀的学生,有的学生靠抄袭和临阵磨枪也能取得好成绩,你能说这样学生刻苦学习吗?分数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全部,面试也是如此,那些技巧谁都可以学,也可以“抄袭”别人的经验,但这些都不是属于你的东西。你应该问问自己,你除了面试技巧,有没有真正的优势,能够符合企业的要求。如果你一无所有,只懂得面试技巧,即便通过了面试获得了职位,也在那个企业呆不了多久。这也是为什么在学习的时候老师重点强调知识的培养和积累,不把求职技巧当作教学内容的原因。
对企业而言,他们进行面试目的是为了选拔符合自己需要的人才,能胜任具体岗位的人才,不会把一个仅是面试能力出色的人当作人才。
比如这个例子:
一个企业需要程序开发人员,就在网站上发布了招聘信息。几天后,有两个年轻人前来面试。一个人刚毕业没什么经验,有没有能力也很难判断,但他口才好,能说会道,在面试前买了很多求职书籍研读,在面试过程中应对自如,与招聘者聊得很投机。而另一个人没有第一个人活泼,他不善言谈,说话也一本正经的,在面试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一些面试问题回答的也不够好。可他有着五年的工作经验,绝对是这个行业的人才,几个招聘者互相交流了一下,都点点头。
一个星期后,该公司公布招聘结果,面试表现最佳的那个木讷男生却胜出了,成为该公司一名程序开发人员,月薪有5000元之多。这个结果令第一个人很迷惑不解,通过询问,招聘人员告诉了他答案:“如果我们招聘的是销售人员,你一定是最佳人选,但我们招聘的是技术人员,是一个能够出色完成程序开发任务的人,我们只看重经验和能力,相比之下,那个人在这方面很符合我们的要求。”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实,企业招聘人才看重经验和能力,而面试的目的也是来考察求职者是否符合这些条件,是否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没有什么比这更现实。有49%的招聘者认为“经验和个人能力”是他们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关注的因素。
至于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表达技巧、沟通技巧、协调技巧都是辅助参考的,只有当所应聘的岗位需要这些能力时,它才会成为优势。比如你当过管理人员,在面试过程中表现了你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你的表现一定令招聘者满意,这个满意建立在你曾经做过管理者这个基础上。假如你根本没当过管理者,也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你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就难以打动招聘者。
所谓经验,说简单些就是你是否从事过类似的工作。有一定的经验就能很快胜任工作,从而减少培训你的时间,在这点上企业是比较现实的,小公司更不会给你培训的机会,他们要的是立刻就能适应岗位的人。而能力,它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一个人的能力不是看几本书籍就能获得的,面试技巧也不代表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比如你当编辑有编辑的能力,当导演要有导戏的能力,当设计师要有想象能力……这些都需要基本功,做过的人才有底气说自己有能力,没做过的只能是纸上谈兵。你有作品,有拍过的电影,有设计过的东西最能证明自己,说得再多表现得再好也没有作品有用。
除了工作经验和能力,求职的综合素质也是很重要的,有的企业不看重学历,也不特别看重经验,但对综合素质要求严格,比如是否有职业道德、职业规划,有没有团队精神,热不热爱学习,有没有正直感、责任感、诚信等等,它是大企业判断潜力人才的标准,这样的人值得培养,对企业的发展有利。一个高级招聘人员这样表示:“我们公司需要那种有责任感、坚持、坚韧度的求职者,他们需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目标是什么,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
也许这些素质你可以在面试过程中伪装,可以尽量往好的方面表现,让招聘者看到一个满意的你,从而通过面试技巧蒙混过关,但内在的东西是不能长久伪装的,比如脾气暴躁和性格内向,你能在一时改掉和克服,但你难以长时间保持自己状态,总有一天你会露馅的。你到这个公司上班后,老板通过观察,发现你根本就不具备这方面的素质,他一定会对你很失望,至少你欺骗了他的眼睛。因此,希望大学生在注意培养面试技巧的同时,更加注意修炼内在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这里不是否定求职技巧的重要性,掌握这些技巧绝非坏事,相反还能提高你应聘的几率,能给招聘者留下良好的印象。我们只是想告诉你不要迷恋它,不要把这些技巧当作救命稻草,一味去钻研技巧而忽视对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取的,同时还要全面提高自己内在的综合素质。
应届生别抱怨企业的无情和冷漠
如今,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会标明有经验者优先,还限制一年或三年之类的,有的甚至标明应届毕业生勿扰。不信的话,你可以到一些招聘网站上看看,你会发现这几项条件出现频率非常高。
这种现象确实很普遍,小公司有,大公司有,外企有,国企也有,仿佛已成为很多企业间约定俗成的潜规则。特别是那些小公司,他们最青睐经验丰富的求职者,不愿意给毕业生工作的机会,不想花费精力去培养一个新员工,而有经验的员工不用你教,他就能马上适应自己的岗位。即便有些公司愿意录用应届生,也是不坏好意的阴谋,比如以实习为借口不给你工资,或者给你很少的工资。等你过了实习期,就说你不适合这份工作,给你写了张实习证明就让你走人,不给你涨工资,也不让你转正,一些不良的公司就靠这种方式招聘“廉价劳动力”。
正规的公司也不想招聘应届生,他们有自己一堆的理由,有一个人事经理说:我们并不是对应届大学生有歧视,像有些学校的应届大学生现在也是很热门很抢手的,比如说相当牛的北大、清华,211工程的川大、浙大,个别特殊专业人才等等,这些学校的毕业生都是企业很青睐的优秀人才。我们所不要的应届生是指那些没什么经验,却眼高手低、不愿意吃苦干事情的学生!
还有个公司老总也抱怨说:“说起开除,我已经很有经验了,对这帮应届生,我是一开除就当场请他清理办公桌。为什么要这样绝情呢?因为我怕了,我根本管不了他们,一个比一个有脾气有架子,甚至还破坏我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所以,我最后决定了,如果一个人能力实在不行,我情愿多给他一个月工资,会议上一宣布开除,就立即给钱,立即清点东西,立即走人。受了几次教训后,我就不再招应届生了,他们不够敬业,没有职业素养,完全比不上中专生和大专生,为什么?因为中专生觉得有个工作很不易,他们会尽心尽力地工作。而他们呢,整天把自己当大爷似的,我真的受不了……”
看来应届生找个工作真难,面对企业紧闭的大门,面对企业那些苛刻的条件,他们接受不了这样现实,觉得企业在欺负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的人很“愤青”地抱怨说:“你们天天嚷着要有经验,要做过某项工作,要具备……但你们不给应届生一个工作的机会,我们怎么会有经验,我们怎么去展现自我,难道那些有经验的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没一个人会一下子就成才,作为企业必须给我们这些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足够发展的空间,我们没经验就要就让我们学经验,我们没能力就培训我们,这是你们的社会责任,总之企业要敞开大门让我们进!”
但你一厢情愿的抱怨企业是不会理会的,没哪个企业会因为你的抱怨而同情你,你抱怨你的,他们照样还会把你拒之门外。除非国家出台相关的规定,但这种事情政府是很难从法律上去约束企业的,在市场化的社会中,企业有权利选择什么样的人才,也有权去拒绝什么样的人。现在职场竞争那么激烈,激烈到一个岗位不愁招不到人,若说学历,满大街都是大学生,它不再是你的通行证,只能说明你有进入这个门槛的条件。
企业面在对众多的应聘者时,他们一定会择优录取,如果你是老板,想找几个熟练的电脑操作人员,而来面试的人一部分是有经验的,一部分是毫无经验的应届生,他们同样的学历,同样的素质,你会选择那一部分。我想你也会录用那些有经验的人。
其实,应届生除了抱怨,更应该好好反思自己,想想除了经验和能力外,是不是自身真的有不足的地方?企业拒绝应届生有他们的理由,可能他们了解应届生的一些缺点和不足,也或许某一部分应届生素质影响这个群体的形象,比如我们在文章开头讲到的那些招聘者,他们说出了为何不录用应届生的理由。那么,具体而言,应届生除了经验和能力外,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呢?总结如下:
1.期望值高,要求也高
有些大学生期望值很高,觉得自己薪水不能少于3000元,少于这个标准他们根本不愿意做,而且他们要求也高,必须有各种待遇,必须有好的环境等。其实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难以找到符合他们要求的工作,不是嫌这个薪水低,就是嫌那个待遇不够好。
2.过于清高,却不愿脚踏实地做事
一些大学生觉得自己是个大学生,总觉得自己比其他人能力强,不想干小事,对待工作不够认真,缺乏吃苦的精神。在这种心态下,他们很难把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好,不是丢三落四,就是错误百出,这样的员工哪个老板会喜欢。
3.学生气太重,心理欠成熟、稳重
一些应届生工作之后还保留着学生气,没有城府,心态不够成熟、稳重。他们动不动就发脾气,一点也不知道克制,看谁不顺眼就想说,受点气就与别人大打出手,还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与别人的关系处理的不好。他们还有孩子般的矫情,被老板批评两句就闷闷不乐,有时候赌气不上班等等。要知道这不是在家里,也不是在学校里,没人会容忍你的脾气,也不会把你当孩子一样宠着。
4.心态不稳定,频繁跳槽
一项针对大学生就业的跟踪调查显示:“应届生工作第一年跳槽率在70%左右”。智联招聘的一项调查也表明,有三成大学生毕业一年就换掉了工作。一家企业负责人也说:“公司里‘80后’的新员工3个月内流失率可达60%以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些应届生心态不够稳定,没有耐力。有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就跳槽,一见到薪水高的工作机会就想去试试,有的没有目标,什么都想做,却什么都做不好。而频繁的跳槽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让企业对应届生很不放心。
5.只懂得索取,不愿意多付出
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你有付出才有索取的资格,没有爱的付出,就没有真心爱你的人,没有汗水的付出,就没有收获时的喜悦,同样,如果没有工作的付出,你就没有好的收入和待遇。然而有些应届生只在乎自己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在工作上却不愿多付出,总抱怨比别人干得多,多做一些都不愿意。但企业是看成绩的,没绩效企业干嘛养着你。
6.有很多不良的习惯,不遵守纪律
一些应届生工作后依然像在学校那样,不遵守纪律,不服从上级的管理,一副不受约束的样子。他们经常迟到,还会无故不来上班,甚至喜欢在公司里惹是生非。而且他们也有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在公司里抽烟,不分场合与异性打闹,不修边幅等。
7.工作时间煲电话粥、频繁发短信。
这是最让企业头疼的事情,一些新员工特别喜欢在上班期间打电话、发短信,这样他们无法把精力用在工作上,还会消耗过多的工作时间。有一个老板甚至这样调侃:“我那个员工在电脑上打的字还没有她在手机上发短信打的字多。”
总而言之,应届生在面对企业的无情和冷漠时,当他们不给你面试的机会时,你不要一味地抱怨,一方面,你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经验和能力的培养上,放下架子到愿意接受你的企业去锻炼自己;另一方面,要改掉自己的坏习惯,踏实工作,敢于吃苦,遵守纪律,学会成熟稳重,努力使自己成为老板眼中的好员工,同事眼中的好同事。等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时,我想没哪个公司会把你拒之门外的。
把小公司当成你的“培训基地”
某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刘淼去参加招聘会,会场里人头攒动,把小小的过道挤得水泄不通,其中有一脸稚气的应届生,也有满脸稳重自信的老江湖(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刘淼在人群里穿来钻去,来到一家国内著名网站公司的招聘柜台前,认真看着上面的招聘条件,除了上面对经验的要求外,其他条件她都符合。
经过再三考虑,刘淼将自己的简历递给了招聘人员,有做了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招聘人员拿着她的简历粗略看了看,也没有抬头听她的介绍。刘淼说完,那个招聘人员才抬头扶着眼镜框看她,并淡淡说了句:“你今年刚毕业啊?以前做过类似的工作吗?”刘淼带着歉意说:“是的,我刚毕业,还没有工作过,但贵公司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会把工作做到最好。”
招聘人员低下头说了句:“明天我们有个集中面试,你来试试吧。”刘淼问道:“那你觉得我的条件能胜出吗?”招聘人员不耐烦地说:“这个我们要进行筛选!”刘淼说道:“那好吧,明天准时去。”
之后,刘淼又来到一小公司的柜台前,她看了看招聘条件,除了薪水低外,该公司要求不高,没有太多的经验限制。刘淼递上了自己简历,招聘人员看过后,显得十分热情,让刘淼坐下,一边看简历一边说:“我们公司正缺少你们这样的本科人才,如果你同意,明天就可以来上班,我们会给你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但我们是小公司,目前只能给你1500元,也没有保险之类的。”刘淼有些失落地说:“我考虑一下吧。”
刘淼回到家后很迷惑,她不知道自己该去那家大公司面试,还是去那家小公司上班,而且两家公司都让同一天去,必须做一个选择才行。如果去大公司她缺乏经验,而且很多人去面试,她能够胜出的把握不大,而去那家小公司虽然有很大的把握,也受重视,但该公司的薪水和待遇都不好。深思熟虑后,她第二天去了那家大公司面试,觉得更应该去大公司发展,结果她没有通过面试。
对应届生和“虾米青年”而言,到大公司还是去小公司是一个很困惑的事情,但他们似乎都很羡慕那些大公司,大多数应聘者仍将目光瞄准那些大企业、大公司,而小公司却很少有人问津。一家小公司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他一个上午只收到一份简历,而且还不是他们要求的“专业对口”型学生。
对应届大学生来说,大公司吸引他们的地方主要有:规范的用人机制、明快的办事作风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这样的公司里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自己职业的发展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大公司薪水高,待遇也不错,很少会有欺诈的行为发生,去这样的公司让他们有安全感。
但现实的情况大公司你是很难进去的,我们在上节中讲道很多大公司对学历、经验、能力都有过高的要求,没经验的应届生难以进去,没学历优势的“虾米青年”更难进去。而且很多人都选择大公司,造成大公司的岗位竞争激烈。再说,大公司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制度过于严格缺乏人性化,最高层和普通员工很难面对面沟通,你的喜怒哀乐最高层是感受不到的,一切靠的都是制度,还有,你在大公司很难全面锻炼自己,你只能从事某一项工作,或者只待在一个部门里,其他部门难以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小公司虽说有些无奈,却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大公司不给你机会,你难道就不工作了吗?既然大公司不给你机会,说你没经验,你就应该到小公司去锻炼自己,如今“在小公司锻炼、积累经验,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培训基地,经过培训再跳槽去大公司发展”已经成为很多应届生和“虾米青年”的职业规划。
事实上,小公司有很多的优势。首先,小公司人际关系简单,合作多于竞争。小公司之所以小,就在于其员工比较少,相比大公司常要浪费时间在部门和人员协调上不同,小公司很多时候只有几个人甚至一个人来独立完成一个项目,在沟通和竞争上浪费的时间自然少了很多。
其次,老板和员工间接触的机会多,你的喜怒哀乐老板能切实感受到。而且小公司的人事结构一般都简单,你的建议和看法可以直接和老板交流,不会一个报告就石沉大海,无处查询。另外,耽误在层层审批上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也少了很多,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安排工作、学习充电。
再者,小公司对能力的提升和经验积累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公司,你可以得到老板的亲自指导,还可以从其他员工身上学到很多经验,这对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另外,小公司的摊子小,公司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你都能了解,有时候你身兼数职,对你全面的发展很有帮助,也有利于你积累各种不同的工作经验。
还有就是,你可以被快速升职成为管理者,锻炼你的管理能力。小公司小,只要你干得出色,老板就会给你一个主任或总监类职位让你做,管理的人不是很多,但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在大公司你很难一步登天。
因此,很多聪明的应届生和“虾米青年”都选择了先去小公司锻炼自己,一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有份工作就有安全感,二是为了去锻炼自己,使自己在那个小小的空间快速成长。我们听听小公司女孩小婷的自白:
我目前还是一个“虾米青年”,在一家小公司上班,但我觉得不久后的一天我就可以成为一名白领丽人。我当初从一所不太知名的地方大学毕业后,就来京发展,本想去那些大公司施展拳脚,可一次次被拒绝门外。于是,我就选择了去小公司找份工作,虽然薪水低了些,但我一边学经验,一边充电,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这个公司里,我从普通的职员岗位上干起。我们公司为了节俭支出,许多人都是身兼多职,新进公司的我也不例外,既做文员,又跑外勤,还兼着勤杂工,工作挺忙,但却有一种充实的感觉。因为我的踏实、肯干,上司交给我的临时工作也比较多,既有与外部门打交道的工作,也有业务方面的,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各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我就这样一天天在进步中快乐成长。后来,老板提拔我做了主管,虽然是个芝麻官,但我很珍惜,干得特别卖力,也跟着老板偷学了很多为人处事的方法。
我认为在小公司里干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机遇,小公司里机会也存在,提升的机会似乎还更多一些,关键看自己怎么做。而且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你一样可以获得工作的自信,为将来的跳槽做准备。
让你去小公司找份工作,不是让你这辈子就待着这里,何况鸡窝里藏不了金凤凰,雄鹰长大后必须到更高的地方去翱翔,你可以把小公司当成自己的“培训基地”,作为一个职业生涯的过渡期,一个向大公司进军的跳板。等你学到了经验,能力得到了提升,你完全可以和小公司说拜拜,去大公司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这虽然对小公司不太厚道,但市场化的竞争就是这样的。我们看这个故事:
金融危机的时候,小陈带着仅有的几百元钱和对未来的憧憬,去了广东寻找自己的梦想,目标都是一些大公司,但他出师不利,在发出了一封封简历后,没有一家回复他。为了节省开支,他只好住5元一天的旅店,每天就靠方便面和馒头充饥。过着比“虾米青年”还惨的生活。后来,小陈决心要改变应试策略,不能眼睛只盯住自己的会计专业,可以先找个小公司干着,学点经验很关键。
放低自己的目标后,小陈很快就进入一家小厂子做QC(质量控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想,毕竟学习了那么多年会计,还是需要找专业对口的工作。那段时间,他一边在工厂上班,一边在报纸上找工作。后来,有一个小公司招聘会计,可薪水却不足千元,很多大学生都瞧不上,只有小陈想去尝试一下,他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小陈成功通过了该公司的面试,在公司期间,他特别踏实,继续钻研会计方面的知识,还加强电脑方面的学习,不懂就问,在小公司磨炼了两年,他学到了很多经验和技术。有了“资本”后,他开始选择更大的发展空间——跳槽大公司。后来一切都那么顺利,他成功受聘于一家外资企业做会计,薪水翻了几番,还做到了会计主管的位置。
看了小陈的故事,我们应该明白小公司干好了,你就有了向大公司跳槽的资本。因此,不要因为大公司不给你机会就抱怨他们无情和冷漠,你何不到小公司去锻炼自己呢?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也是一步步这样走出来的,只要有机会你就要好好去把握,对一个年轻人而言,薪水和工作环境都是次要的,能学到东西才是主要的。
未雨绸缪,在校期间就要锻炼自己
通过前面几章的了解,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应届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就容易被企业拒之门外,使他们连投简历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是面试了。难道大学生除了走“先到小公司去锻炼自己”这条路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有,倘若你在走出校门时就具备了一些工作经验,你就可以比其他人多一些胜出的机会,这条路就是在校期间锻炼自己的能力。
在大学期间,学生都以理论学习为主,但课本是无法告诉你具体的工作如何开展的,有些课本知识还与现实脱节,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抱怨大学里的东西到社会上根本用不到的原因。因此,你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锻炼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管理能力,特别是完成一项具体事情的能力。
这期间,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爱好,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实践活动、社团活动,除了这些,课外兼职和参加一些实习也是很好的锻炼途径,比如兼职促销员、兼职网站维护、兼职图书编辑、兼职表演等,或者利用暑假到企业实习,这些兼职和实习对锻炼你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如今大学生兼职打工不再是稀罕事儿,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兼职的主要目的是:35%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36%的大学生是想自食其力;29%的大学生认为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对报酬无所谓。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异常丰富起来, 22%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公司;4%的大学生选择暑期教师;19%的大学生选择市场调研员;13%的大学生选择营销策划员;16%的大学生选择做志愿者;9%的大学生选择做促销;5%的大学生选择到快餐厅做钟点工;12%的大学生选择其他。
很多学生在大二就开始做一些兼职工作,例如在某招聘会上,有很多在校大学生前来找工作,虽然有一部分为了赚点生活费,但是更多的学生则是把兼职当成未来就业的“敲门砖”,想通过这份兼职锻炼自己,并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一个女孩表示说:“暑假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做做兼职可以积累经验。现在很多企业招聘都看工作经验,如果我在走出校门时就具有一点经验,肯定对我找工作很有帮助。比如,通过兼职我有了接触工作的机会,了解如何做好一件事情,知道了如何在一个公司里面应对各种复杂的关系。”
一些招聘人员也说:“我们公司每年也招收大量的应届毕业生,这样的员工有朝气,可塑性强。但是,我们更欣赏那些在校期间有工作和实习经历、做过兼职或在学校社团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学生。这样的人做事能力强,能很快地适应工作,而且他们有纪律,服从公司的领导。”
可见,在校期间好好锻炼自己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做些与专业和爱好相关的兼职和实习,做这些不在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在于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使你毕业后在求职过程中占据有利位置。
那么,在校大学生如何去积累经验呢?以下这些可以作为参考。
1.把实践课上好做好
在大学的课程里,学校除了教授课本的知识外,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学校针对专业特点,会开设相关的实践课,或者由学校和老师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对于这些实践课,大学生应该认真对待,正视它的重要性,不要抱着玩的态度去对待它,你应该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去锻炼自己,做到学以致用。
2.参加学校社团活动
刚刚进入大学后,你一定会在校园里看到一张张精美的海报,一幅幅多彩的展板,各个学生社团在新学期开始自己的活动。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内非正式群体,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参加的各种社团活动中,较好地发挥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通过各种渠道达到了锻炼才干、增长知识、活跃思想、启迪思维、发展个性、实现价值的作用。
3.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上锻炼自己
大学的课余时间丰富,每个星期都有两个周末,每年都有多个假期,如此算来你有半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去支配。对于这些时间,除了大部分用于学校外,不要把时间过多地浪费在恋爱、上网、游玩等事情上,你可以利用这些宝贵的时间到社会上参加一些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比如下面这些:
①.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
这类的活动可能没有任何报酬,但能锻炼自己能力,广泛接触各种人,还能提高你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是培养你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的方式。如红十字会员、青年志愿者、社区义工等工作。
②.参加一些公司的大型活动
很多公司在节日的时候会举行一些活动,需要大量的短期工作人员,作为课程不是很紧张的大学生,可考虑多去参加一些这样的商业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大学生可充分感受到企业事务安排的计划性和流程的系统性,还有机会参与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并尽可能与企业工作人员多接触,感受他们的工作作风和处事方法。
③.给身边有正式工作的熟人当助理
在你的亲戚或朋友圈里,也许有些人已经参加工作了,而且有自己的公司和企业,这时你可以主动帮助做一些助理的工作。这样,以后在简历述说中就可以说曾担任过某某企业某某管理人员的助理。
4.利用假期到一些单位实习
很多学校在学生毕业的时候会安排到企业实习,如果学校没有安排,你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去找个单位实习。对于实习,你应该把它当成真正的工作来对待,从中学习和积累经验,了解企业运作。而且不少公司会挑选实习中的优秀者留下来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这样的招募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使用。
5.通过一些兼职来磨炼自己
兼职对大学生而言就是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不仅有收入,还可以接触各种不同的工作,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适合大学生兼职的工作如下面这些:
①.家教。
家教就是给一些家庭条件不错的孩子补习小学和中学的知识,或者给一些成人补习英语之类的。这类兼职适合某一门或几门学科功底扎实、善于沟通、讲解能力较好的同学。家教能帮助你巩固知识,还能锻炼讲课能力,对以后当老师、培训等工作有帮助。
②.导游。
各大学所在城市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此背景下,导游慢慢成为大学生兼职“新贵”。在考取导游证之后即可联系旅行社开始带团。如此,你不仅能免费旅游,还可以锻炼你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以及演讲能力。
③.促销员。
优点:各企业多利用周末和假日进行产品促销,一般不与学习时间冲突。能锻炼与人沟通的口才能力。由于短期促销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可以结识很多同龄人朋友。缺点:有的促销劳动强度较大,需从早站到晚,要有一定耐力和体力。
④.礼仪。
这类的兼职薪水较高,能接触一些上层社会人,比如企业家、明星、官员等成功人士,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人的上进心。工作前一般要接受严格的形体培训,对自身形象塑造大有益处。缺点:越光鲜的舞台,背后的风险和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一定要谨慎,拒绝诱惑,决绝潜规则。
⑤.翻译。
该兼职适合语言类专业学生,对外语水平要求高,口译还要求外貌端庄大方。优点:可以锻炼自己的外语水平,工作时间十分灵活。学习与赚钱同步进行,笔译在寒冬炎夏不需出门便可获得丰厚报酬。
⑥.商店的临时工。
这类工作临时性强,需要的技术也不多,只要肯吃苦就能够做好。比如肯德基、麦当劳等这些外国连锁店的服务人员或者一些酒吧等娱乐场所的服务生。你完全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来做,工作虽然简单,却能够锻炼你的应变能力以及与顾客的沟通能力。
⑦.兼职编辑及撰稿人。
这类工作最不受地点和办公环境的制约了,只要你有充裕的时间,有电脑能上网就可以办到,但关键你的文笔必须是一流的。比如网站编辑、手机报编辑、图书编辑、专栏撰稿人,这类工作就是对文字进行编辑加工,或者根据对方的需要进行创作。这类工作对提高写作能力很有帮助,毕业后可以应聘编辑、策划、文案等工作。
上面说了这么多,最后有必须强调的是,尽管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兼职、实习或其他社会活动可以锻炼自己,但社会是复杂和险恶的,有很多骗子和陷阱,骗财骗色的事情不少,有的甚至被骗入传销组织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一个学生这样说:“我暑假到一家饭店打工,还签了用工合同。假期结束了,可是饭店老板以种种理由拒付工资。我让老板打了欠条,工资现在还拖着。转眼十一黄金周快到了,学校里又贴满了兼职广告,兼职可一定要小心,别像我一样被骗了。”因此,大学生到社会上锻炼自己时千万要小心谨慎,注意安全,遇到危险及时报警,还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