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华女杰(近代卷)
28466600000010

第10章 刘和珍 干练坚决铁骨铮铮

一 刘家有女初长成

刘和珍(1904~1926),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进步学生的杰出代表,民国时期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曾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她积极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是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前列的英勇女战士。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为之写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1904年12月,刘和珍出生在江西南昌一个贫民家里。由于14岁时父亲去世,家中的生活日渐艰难。母亲何氏每日绩麻纺纱常至深夜,以维持生计。刘和珍是家中的长女,她经常在课余时间从事家务劳动,挑水、劈柴,为含辛茹苦的母亲分忧解愁。清贫的家境使刘和珍自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品德。

1918年秋,刘和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免交学杂费和伙食费的南昌女子师范学校。这时,五四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潮,冲击着禁锢了中国人民三千年封建思想的罗网。在这革命的新时代,爱思考的刘和珍广泛地阅读各种进步书籍、刊物,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当时由陈独秀主编,李大钊、恽代英、鲁迅等人参与编辑的《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中对进步青年知识分子最有影响的刊物。刘和珍对《新青年》百读不厌,尤其对其中的妇女问题的讨论,更使她有深刻体会和感受。她感觉破除礼教,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男女平等等问题,正是她和亿万中国妇女的共同理想。她认识到,新的女性肩负着改造旧中国、旧制度的责任。对真理执着的追求,使刘和珍的视野逐渐开阔,她不再安于静寂的书斋,而是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实战之中。

二 五四运动的先锋战士

1919年的5月4日,北京爆发了空前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波及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在南昌女师,刘和珍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起而奔走呼号,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抵制日货,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她们在校园、饭厅、教室里慷慨陈词,历数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卖国罪行。5月12日,刘和珍和同学们高举着宣传横幅和旗帜冲出学校,走上街头。她走在游行队伍的前面,一面散发自己书写的传单,一面对民众演讲。她大声疾呼:国家存亡,匹夫有责,救国要靠全体民众。她的演讲激发了广大听众的爱国热情。有的士兵说:听了你们的演讲,才知道小日本这样欺负我们中国人!我们要加紧操练,奋力报国。刘和珍和同学们组成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宣传小组,沿街逐个店搜缴焚烧日货。

当时的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校规非常严厉。如:学生没有家长陪同,不准离校;不准会客;不准与外界通信联系;不准参加校外活动等等。否则,轻则记过,重则开除学籍。学校当局妄图以各种清规戒律,把学生禁锢在与世隔绝的书斋里,不参与社会上的革命运动。刘和珍与进步同学一起,同南昌学生联合会联系,成立了南昌女师学生自治会。她们发表宣言和告家长书,抨击“三从四德”,抗议学校当局以封建强制手段束缚学生自由。在学生抗议和外界舆论的压力下,学校被迫取消了不合理的校规。但这次运动带头人之一的刘和珍,则受到了“记大过”处分。

学校贴出布告:“查戊班学生刘和珍,目无法纪,不遵守校规,聚众要挟学校,本应开除学籍,姑念初犯,记大过一次,以儆效尤。”看了布告,全校哗然,同学们普遍不服,有的女同学甚至为她落泪。刘和珍却说:“我们从此能和男生一样自由地进出学校,参加各种校外活动,这就很好了。学校不开除我,记个大过算得了什么?”刘和珍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同学们很是佩服。

1921年,刘和珍继续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公开宣战,在江西首先提倡女子剪发。刘和珍认为:既然男女平等,男同学能做到的事情,女同学为什么不能做到呢?民国以来,男子短发已经成为了天经地义的事情,女学生留长发给学习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应该从旧的生活习性中解放出来。当时很多同学都害怕学校当局和父母的责难,刘和珍决定带头把自己的长辫子剪掉。刘和珍回到家里请求母亲为她修剪头发,母亲是了解女儿的,知道刘和珍决定要做的事情反对也没有用,便帮助女儿剪好了头发。但还是不无担心地说:“这是冒险的事情,恐怕学校会容不得你这样做,准备回家吧。”刘和珍说:“什么事情总要有人带头去做。”这天,一个女同学来找她,刘和珍的第一句话就是:“快来剪头发。”随即叫弟弟将理发师喊来。谁知那个理发师听说是给女子剪头发,吓得惊慌失措地说:“不能剪,剪掉女人的头发是罪过,对不起祖宗,就是死后阎王爷那里也交不了账。”刘和珍拿起剪子,“咔嚓”一下就把女同学的长辫子剪了下来,然后对理发师说:“这下不是你的罪过了吧?”理发师无奈,只好给那个女学生理了个“西装头”。在刘和珍的带动下,南昌女师很快掀起了剪发的高潮,两三天内剪发者不下百人。其他女校的学生也纷纷效仿,剪发的热潮一时轰动了南昌城。而一些封建守旧人士的谩骂也随之而来。他们说:“女人剪发成什么体统?弄得男不男女不女的!”学校当局则认为刘和珍“首倡剪发,有伤风化”,校长金振生决议除掉这匹“害群之马”,他亲自写出布告,勒令刘和珍退学。广大学生对学校当局的决定极为不满,集体签名宣布退学,以示抗议。当时的进步报刊也纷纷发表文章,支持女子剪发。学校当局在众怒难犯的情势下,只得妥协,校长被迫收回成命。此后,南昌女师的学生一律剪短发,刘和珍首倡的这场反封建斗争终于取得胜利。

为了联合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力量,1921年冬天,刘和珍等人在南昌发起组织了进步团体——觉社。开始时,觉社只有13个社员,是五四运动后江西最早的进步团体之一。他们编辑出版进步刊物《时代文化》月刊,刘和珍担任月刊的主编。她认为,中国女子多少年来是在封建的桎梏下,深藏绣阁,坐井观天。如今,中国女子要赶上时代的潮流,摆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小姐之气,求得自身的解放。她倡导要为妇女办一个刊物,大家都很支持她的想法,并一致推选她担任《女师周刊》的主编。《女师周刊》一扫千年的闺阁风气,成为爱国学生、妇女解放运动的宣传阵地,被誉为当时的“女界明星”刊物。

三 北京驱杨风潮

1923年秋,刘和珍从江西来到北京,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入女师大英语系。北京宣武门内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有四排灰色的两层小楼,当时是北京女子师范的所在地。除了在此学习,她还经常到北京大学旁听李大钊讲授的《社会学》、《女权运动史》等课程,回校后就在同学中广为传播。鲁迅先生从1923年7月开始到女师大任教,刘和珍十分敬仰鲁迅先生,她也是鲁迅先生作品的忠实读者。鲁迅先生编辑的《莽原》半月刊发行后,刘和珍虽然生活并不宽裕,但是却预订了全年的《莽原》刊物。鲁迅先生翻译的《出了象牙塔》一书出版时,她是第一个到“未名社”购买此书的人。刘和珍思想进步,成绩优异,性格刚强,待人的态度和蔼大方,她既有主见又博采众议,并且很善于团结同学,因此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信赖。入校不到一年,就被大家推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1925年她还被选为北师大、女师大江西同乡会会员,负责联络工作。

中国现代学生运动史和妇女运动史上著名的北京女师大风潮,爆发于1924年11月。当时江浙军阀混战,东南交通阻塞,暑假回南方探亲的国文系预科二年级三名学生在秋季开学时未能按时返校。校长杨荫榆以此为理由强迫她们退学,这个决定激起了公愤。学生自治会代表刘和珍等提出抗议,陈述理由,要求杨荫榆收回成命。杨荫榆执意不允,并厉声责骂学生“犯上作乱”,扬言要严加惩处。杨荫榆来女师不足一年,她极力维护封建礼教,主张“学校犹如家庭”,校长即是家长。她在学生面前以“婆婆”自居,排斥异己,任用私人关系等等,已经引起进步师生的不满。此事件最终成为导火索,1924年11月酝酿已久的驱杨运动终于爆发了。

刘和珍作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是这次风潮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1925年1月18日,学生自治会召集全校学生召开紧急会议,决议从即日起不承认杨荫榆为校长。并于1月23日在《京报》上发表第一次宣言,将驱杨运动公之于社会。反对驱杨运动的文人陈西滢在《现代评论》上发表文章为杨荫榆诡辩,她抓住宣言中指责杨荫榆“借便图私,欲饱私囊”这句话,强词夺理地说:“‘欲饱私囊’也成了罪状,真是可笑之极。”当时起草宣言的同学由于措辞上的不严谨,被陈西滢钻了空子,有负众望,心中很是不安。刘和珍和张平江来到这位同学的宿舍,刘和珍安慰她说:“宣言中指责杨荫榆克扣公款,你用了‘欲饱私囊’这个词很有分寸。”又对张平江说:“平江姐,当初我们如果调查清楚,就不会酿成这个把柄了,这怪不得她!”那热情的话语,温和的微笑,驱散了这个同学的沮丧情绪。她说:“我正好又写了一篇文章,揭露陈西滢耍无赖,她想在‘欲饱私囊’的‘欲’字上做文章来掩盖杨荫榆的罪行,那是枉费心机。”刘和珍接过文章认真读过后说:“驳斥得好!”张平江看过也大声说道:“痛快!痛快!咱们给报社送去。”

1925年4月,章士钊担任教育总长后,认为杨荫榆“能力虽然薄弱,然为人诚实纯正,实女界中翘楚”。坚决保杨荫榆继续任女师大校长。有北洋政府做靠山,杨荫榆更加嚣张起来。5月7日,女师大召开国耻纪念十周年讲演会,杨荫榆图谋利用这个机会迫使学生承认她的校长职务。学生们识破了她的阴谋,公推刘和珍等六名同学为代表与杨荫榆交涉,严正地告诉她:不允许她进入会场,更不允许她主持会议,否则后果自负。但是,当摇铃开会的时候,杨荫榆突然挤入会场,并毫无自责地登上主席台充当主持人。全场顿时沸腾起来,嘘声盈耳,一致要求杨荫榆退席。杨荫榆此时大发淫威,拍案高叫:“叫警察来!”现场气氛异常紧张。刘和珍等人临危不惧,她和许广平等人一起,同杨荫榆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最后,杨荫榆无可奈何,只得悻悻地离开了会场。但是她并没有善罢甘休,事后,她展开了疯狂的报复行动。5月9日,她悍然封闭了学生自治会办公室,并贴出布告,宣布开除刘和珍、张平江、蒲振生、郑德音、许广平、姜伯谛等人。布告一出,大家立刻动手撕毁了布告。并发表******,宣布开除刘和珍等人的牌示无效。刘和珍愤慨地对张静淑说:“开除我不要紧,可是杨荫榆不走,学校就难以改进。”

5月11日,全体学生在风雨广场召开紧急大会。会议决定:封闭校长室、秘书室及寝室;把守校门,禁止杨荫榆入校;并发表第四、第五次宣言,历数杨荫榆的劣迹,呼吁社会主持公道。

当天下午,全国各界妇女联合会中央执行委员刘清扬和张平江、夏之栩等20余人在女师大召开会议,决议支持女师大同学,务必达到撤换杨荫榆的目的。6月2日,《京报》刊登《全国各界妇女联合会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事宜宣言》,痛斥杨荫榆的鬼蜮伎俩,同情并支持女师大学生的正义举动。

被学生拒之门外的杨荫榆,躲在太平湖饭店,另设行政处所,复又在新平路(现在的南新平胡同)乙字11号借美国旗帜的庇护,另设校长办公处。这期间,她滥用女师大的名义连发《告诫学生函》、《致学生家长函》等文,污蔑学生,为自己开脱。对此,鲁迅先生等进步教授联名发表《关于女子师范大学风潮的宣言》,公开表示支持学生。

5月28日,刘和珍等六人到教务处质问教务处长薛培元,为什么将点名册上刘和珍等六人的名字用墨涂掉?薛培元语无伦次,颠倒是非,被学生们逐出学校,其后由进步师生共同主持校务。刘和珍作为学生自治会的主要负责人,在杨荫榆等人的眼中无疑是“无法无天的暴烈分子”。在风潮中,她承受着比别人更多的压力,但她早已将个人的安危和前途置之度外,在写给一位友人的信中她谈到:开除不足惜,只恨杨不去,校务不能改进。女师大风潮愈演愈烈,两阵对垒势如水火。当时,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刘和珍等发起成立女师大沪案后援会,在《妇女周刊》上发表文章,号召“把要求妇女解放和反对英日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压迫联系起来”。女师大风潮成为全国人民反帝反军阀政治之一翼。6月27日,学生会第六次宣言,揭露杨荫榆“乘此国家多秋,学子沥血救国不暇兼顾之际,乃积极毁坏学校,冀遂私愿,务使学生引起对内行动,居心尤属叵测”。

8月1日,杨荫榆乘暑假期间学生大多回家之机,竟然率领军警闯进学校,雇用打手百余人殴伤刘和珍等10多名学生,断电、断水、断炊逼迫学生离校。刘和珍和同学们以绝食相抗议,并对各界呼吁:“同人等为教育界争人格,为学校争存亡,为女子争人权计,誓全体饿死于女师大,绝不出校门。切望援助,有如饥渴。”护校期间,刘和珍以身作则,仅以一领薄席铺在地上,睡在学校门口的石阶上,日夜警戒。8月10日,教育部颁发了停办女师大的命令。在中国历史上,女学生和反动政府、学校当局展开如此尖锐、长期的斗争,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是第一次。而以官方名义公然解散一所女子大学,也是史无前例的事件。8月17日教育部决定将女师大改组为“国立北京女子大学”并准备以武力接管女师大。8月19日,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刘百昭率领大批军警保护杨荫榆闯入学校,刘和珍冲上前去扯住刘百昭的白绸子大褂不松手,大家蜂拥而上,将刘百昭团团围住,刘百昭最后只好狼狈而逃。这一天,女师大有七名学生受伤,北京各校、各团体代表14人被捕。8月22日,在教育总长章士钊的唆使下,刘百昭卷土重来,率领军警流氓打手400余人冲进女师大。刘和珍率40多名学生誓死抵抗,并通电各界:“此身可死,此志不渝,苟威武之再加,决誓死以殉校。”刘和珍和同学聚集在一起,紧挽手臂拼死抵抗。敌对势力人多势众,流氓打手们几个人挟持一个学生,强行将学生拉出学校。许多学生的衣服被扯破,头发被扯断,财物被抢走,惨状目不忍睹。女师大学生受伤多人,重伤两人,7人失踪。刘和珍等人被拖至街心,强塞进汽车,押往报子街补习学校。当晚,大雨倾盆,这里的房屋很久没有人居住了,到处是灰尘,窗户、桌椅破烂,如同荒冢。刘和珍鼓励大家:“同学们!受挫折不要灰心,要团结起来,我们要有信心,真理是会战胜强权的。”

女师大“停办”以后,斗争的焦点转为复校。8月26日,刘和珍等24人呈文京师地方检察厅,公诉章士钊、刘百昭等人,要求“按律惩办,以保人权”。刘百昭扬言要把刘和珍武力押回南昌,刘和珍知道后轻蔑地说:这事倒有趣,押回去我再回来,其将奈我何!?

在鲁迅等著名教授的支持下,9月20日,新的女师大在西城宫门口里南小街宗帽胡同14号(今为宏茂胡同33号)举行开学典礼,与北洋军阀政府御用的女子大学分庭抗礼。鲁迅先生发表演说:“我相信被压迫的绝不至灭亡,但看今天有许多同学、教员、来宾。可知压力是压不倒人的。”女师大在宗帽胡同继续开课,学生的寝室前有一个葡萄架,刘和珍和同学们常常围坐在葡萄架下的圆桌旁议论学校的过去和未来。

1925年11月,北方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段祺瑞政府的要员纷纷逃离北京。章士钊于30日去职,逃往天津。当天下午5时,女师大学生整队从宗帽胡同出发,浩浩荡荡地返回自己的校园。刘和珍和同学们把扫帚绑在竹竿上,蘸上墨,将章士钊书写的“女子大学”的招牌涂掉,将女师大的招牌重新挂上。12月2日,女师大发表了宣言,杨荫榆被撤销了校长职务,为时一年之久的女师大风潮以胜利告终。12月11日,女师大正式开课。次日,在刘和珍倡议、主持下,女师大学生和原女子大学学生300余人,在学校召开庆祝斗争胜利的联欢会。刘和珍等四人演讲,她们一致强调:女师大复校,乃为全国女界争人格,不要再分女师大学生和女子大学学生,大家要携起手来,为建设一个完备的女子高等学府而努力。

四 洒尽鲜血英名永存

1926年3月12日,日本帝国主义纠集各国列强,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进行无理要挟,继而将军舰驶入我大沽口挑衅。北京各界人士无比愤慨,刘和珍说:“外抗强权,内除****,非有枪不可”;“军阀不倒,教育事业就搞不好,打倒军阀后,我再当教师不迟。”

3月18日上午8时许,刘和珍打电话给林语堂教授,她以学生自治会的名义请求停课一天。这天,刘和珍患了感冒,但她不顾病痛,进行动员和组织工作。她把标语和小旗分发给同学们,并发表了简短而激昂的演说。然后高擎校旗,带队出发。刘和珍带着女师大的同学们来到天安门,这时国民大会还没有召开,主席台上悬挂着前一天因为请愿而被刺伤的代表当时穿的染满鲜血的血衣。正午12时,2000多名群众参加的示威游行正式开始,刘和珍担任女师大游行队伍的指挥。

段祺瑞执政府在铁狮子胡同,此时,门前的卫队如临大敌,个个荷枪实弹。手擎校旗的刘和珍成了几个士兵瞄准的对象。突然,一场有预谋的大屠杀开始了,枪声响了,顷刻间,刘和珍身中数弹,倒在了血泊之中。同去的张静淑、杨德群急忙扑过去救助,她说:“你们快走吧,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依然是那样温和地关切着同学。然而,一排枪弹射过来,张静淑、杨德群倒在了她的身边。凶残的士兵冲过来用木棒猛击刘和珍的头部,刘和珍壮烈牺牲了。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记述了当时的情景:“……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她牺牲的时候年仅22岁。她将自己短暂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民族解放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

鲁迅先生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刘和珍烈士是中华民族的好女儿,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