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华女杰(近代卷)
28466600000016

第16章 冷云 八女投江女杰之首

一 白山黑水间的“假小子”

冷云(1915~1938),原名郑香芝,曾用名郑志民。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结为革命伴侣。1937年8月,到抗联第五军军部秘书处工作,后来又调到第五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10月,以冷云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弹尽援绝,毅然投入滚滚江水,为国捐躯。

冷云,1915年出生在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的一户贫苦人家,她自幼天真活泼,又聪明伶俐。女孩子喜欢的描龙绣凤、剪纸绣花、针线女红,她都能熟练掌握;男孩子喜欢的上墙爬树、奔跑跳跃,她也参与在其中,家里人和邻居们都说她是个“假小子。”

10岁的时候,冷云进入悦来镇北门里两级小学读书,她学习努力认真,但仍然改不了“假小子”的脾气。一次,冷云因为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画画,被老师责问,冷云不认错还顶嘴,被老师打了手板,虽然手心手背都被打肿了,但是她没哭一声,回到家里也不告诉家人,还忍着疼痛帮助嫂子刷碗洗衣。

旧社会的女孩子,很早就由父母包办定下了婚姻。冷云也不例外,还在她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就为她定下了一门亲事。男方是邻居家的儿子,也是她的同学,名叫孙翰琪,这使她常常处于羞怯烦躁的心境,也给她以后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幸和烦恼。

1931年春,冷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佳木斯市里的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女师有女学生30多人,只设有一个班,都住在学校,过着集体生活。学校的两位老师徐子良和董仙桥都是在关内求学的大学生,受到过大革命思想的影响,具有新时代青年的作风。她们追求自由民主的生活,思想非常进步。在每周的周会课上,两位老师经常向学生们宣讲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在讲授国文课时,也会向学生讲述新文化运动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冷云对这些先进思想感到很是新奇,在这封建军阀统治的东北边远县城,能听到这些先进的革命理论,使她感觉犹如春风吹进了心房。她和同学好友高明世、范书杰经常在一起谈论老师讲的时事政治,对国家的兴衰、时局的变化越来越感兴趣。老师讲到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加紧侵略中国的东北,亡国的命运可能会在中国上演,同学们个个义愤填膺。冷云决心要效仿秋瑾等巾帼英雄,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她把自己的原名郑香芝改为郑致民(有时也写成郑志民)。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桦川县城镇各界爱国群众纷纷集会游行,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冷云一面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一面计划着去投奔在佳木斯附近的李杜抗日义勇军,但是因为那里不收女兵,所以最终没有去成。

1932年5月,日本侵略者的炮舰顺松花江开到了佳木斯,当地的守军不战自败,地方政府也随之解体。学校被迫停课了,学生们四散回家。冷云在临走之前,特意来到董仙桥老师的家里,向她诉说心中的忧愤。董老师劝她不要为失学而痛苦,要多看一些有意义的书报,关心时局的动向。

二 参加革命抗日队伍

1933年,桦川县被日军占领后,成立了伪县公署。为了美化日伪反动统治,宣扬“皇道乐土”,伪县公署下令各校复课,冷云接到董老师的通知,又回到了女师就读。

这年秋天,原桦川县男、女两个师范学校合并成立了桦川县立中学,女师改为师范班。冷云、高明世和范书杰3人,由于敢于表露对日伪统治的憎恨,被同学们誉为“女师三杰”。这时,董仙桥等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同时成立了****佳木斯西门外地下党小组,1934年改为党支部。为了壮大党组织,他们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和吸收一些思想进步的爱国学生入党。1934年夏,冷云和高明世一起来到董仙桥老师家,郑重地提出了入党要求。因为当时正式党员的人数较少,组织决定,先由董仙桥和李淑云介绍高明世入党,再由高明世和董仙桥介绍冷云入党,同时举行入党宣誓。不久,冷云和高明世又介绍范书杰入党,她们3人成立了第一个女学生党小组,在****佳木斯市委领导下从事秘密工作。冷云多才多艺,性格开朗,又善于表演和讲笑话,她常常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她尤其喜爱音乐美术,既会吹口琴,拉风琴,演奏长笛、短笛,又会跳舞、打篮球、网球等。同学们都说她“兼具了男子汉和闺秀两种美德”。

1935年12月,冷云由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南门里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改名冷云小学)任教。此时未婚夫家中急着催促她完婚。她上小学时由家中包办订了婚的未婚夫孙翰琪,在小学毕业后就当上了伪满警察。他吃喝嫖赌,欺压百姓,沾染了很多恶习。冷云曾经几次提出要求退婚,但是家里父母的旧观念很强,坚决不应允。在冷云没毕业之前,孙翰琪就常到佳木斯桦川中学纠缠着要结婚。冷云总是以等待毕业为由,几次拖延婚期。而如今再也没有推脱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冷云产生了想逃婚的念头。她到佳木斯,向已经担任****地下********的董仙桥和师母李淑云倾诉愁肠,要求组织送她去参加抗联队伍。董仙桥考虑到,学校以前送走过几个同志,已经引起了日伪当局的怀疑,他们曾经派特务到学校调查情况。如果此时冷云再逃婚出走,很有可能会暴露组织,给党造成大的损失。因此,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希望她结婚后做策反工作,争取孙翰琪能转回到人民这边来。冷云虽然很不情愿,但为了服从组织的安排,只好在1936年1月中旬,和孙翰琪结了婚。据家乡人及幸存的战友回忆,冷云中等偏高的个子,皮肤很白净,是个漂亮的姑娘,加上她有文化,又多才多艺,在当地女子中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而且她性格活泼、爽朗大方,学生们都很喜欢这个年轻的女老师。当时,有不少人为她嫁了这样一个伪警察丈夫而惋惜。婚后,冷云在隐瞒政治身份的同时,多次试探着劝丈夫走抗日的道路,可是孙翰琪却根本听不进去,两个人根本没有什么感情可言。因此冷云在家中心情很是苦闷,只有到了学校心情才会好一些。她与校内另一个地下党员、男教师吉乃臣常在一起下棋、打球、吹口琴,并在工作中渐渐产生了感情。这样的生活过了一年半,冷云多次苦口婆心地对孙翰琪进行规劝,但没有一点效果,他对当汉奸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且他对冷云的社交活动也开始加以限制,对冷云和吉乃臣的交往也产生了怀疑。有一次,孙翰琪恶狠狠地对冷云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那几个人总在一起鬼鬼祟祟的没好事,你们都思想不良,别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冷云感到这不是一般的吵架,孙翰琪已经怀疑到他们的政治活动,于是赶紧向组织作了汇报。冷云认为他们的夫妻关系无法再维持下去了,孙翰琪是个死心塌地的汉奸,不仅无法争取,再拖下去可能会有暴露组织的危险。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送冷云去部队。但如何才能让冷云顺利出走,不暴露党组织,也不牵连家里人?****支部书记马成林和冷云、董仙桥多次研究。正在这个时候,董仙桥听说吉乃臣要回沈阳治病,于是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只说他们“私奔”了,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到男女关系上去,只有这样才能不引起敌人的任何怀疑。但是“私奔”在当地是很不光彩的事情,冷云觉得这样做有损自己的人格,家庭的名誉也会受到影响,但是除此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冷云思虑很久后表示“为了抗日救国也只能如此了”。

1937年夏天,南门里小学传出了一件惊天的绯闻,一位郑姓女老师和一位吉姓的男老师失踪了。再联想到他们两人此前的关系,大家都认为是“私奔”了。当地报纸又以“艳闻”连续三天登载了此事。冷云的丈夫,到郑家大闹了一番,最后得到了一纸离婚书也就此罢休了,但郑家的人却长期背负着羞辱的名声。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家乡的人才知道“八女投江”为首的冷云烈士便是当年“私奔”的郑志民老师,大家都转而肃然起敬。为悦来镇出了一位抗战女英雄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三 抗联队伍中的文化教员

在易恩波的带领下,冷云和吉乃臣经勃利县境,转到刁翎三道通的深山密林中。这时郑志民改名冷云,是取自唐诗名句“冷云虚若水”的意境,又与“凌云”二字谐音;吉乃臣更名为周维仁。1937年8月18日,他们见到了抗联第五军军长周保中,周保中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为了发挥他们的特长,周保中安排他们到后方密营的军部秘书处工作。冷云和周维仁到部队后不久,就正式结为了革命伴侣,实现了他们一直隐藏在心中的夙愿。

当年在牡丹江下游活动的抗联老战士回忆:那是1937年的夏天,一天省委秘书处的同志到丛林密营中来,领来了一个高个子、容貌清俊且很文静的二十来岁的女同志。他向大家介绍说:“今天给你们调来一个文化教员,叫冷云。”

冷云来到抗联第五军中的一年多时间里,多数时间生活在原始密林中,住的是地窝子。开始,她担任文化教员,每天傍晚战士们就在林间空地上集合起来,这位女教员用烧焦了的树枝当笔,在剥掉皮的树干上教大家写字。她根据抗联战士文化水平较低的特点,自己编写文化课本和宣传材料,她能歌善舞,对活跃部队的文娱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受到领导和战士们的喜爱。没过多久,组织上考虑到她有组织领导能力,政治上也比较成熟,便派她到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此时冷云已经怀孕,她每天挺着大肚子艰难地随部队在山林中奔走。由于缺乏营养,冷云的身体很虚弱,但她仍然顽强地坚持工作。1938年春,她在密营里生下了一个小女孩。不久,她就得知爱人周维仁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了,这个消息使她悲痛万分,但她强忍悲痛,仍奋力工作。这时,第五军妇女团要随抗联第二路军主力西征。为了方便远征,冷云忍痛将刚生下两个月的小女儿,求军部的谢清林副官抱送给依兰县土城子村的朝鲜族农民抚养。

7月初,西征军袭击牡丹江边的三道通小镇,缴获了一批给养和武器弹药。接着由四道河子向西进,穿越150多公里荒无人烟的高山密林地带,越过老爷岭,进入了苇河县内。冷云领导妇女团的女同志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战胜了许多困难。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结了东北的伪军,对松花江下游展开“三江大讨伐”。在松花江下游地区,敌人集中了第四师团、第八师团、伪满靖安军和兴安军等共5万余人,向抗联第二路军各部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讨伐”。为了破坏抗联战士的生存条件,把他们活活困死在深山密林中,“讨伐”队的敌伪军采取了分割包围、“篦梳”进攻的战术。敌人在抗联营地的周围逼迫群众迁徙,进行经济管制,实行“集家并屯”的政策。

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东北抗日联军没有向侵略者屈服。为了冲破敌人的包围,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抗联第二路军决定由牡丹江畔驻地向西部的五常、舒兰一带远征。远征军出发后虽然也打了一些胜仗,但为了保存力量,部队在大多数时候,只能避开敌人,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中前进。远征的道路充满了艰险,前面有敌人的重兵阻截,后面有敌人的重兵追击。妇女团的战士,跟随抗联一师千里转战,在远征途中历尽了艰辛。在行军时,她们相互帮助,从不掉队;在战斗中,她们和男战士一样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在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她们风餐露宿,不畏艰苦;没有粮食吃,她们就采野果、挖野菜,甚至啃树皮吃野草;她们的衣服被荆棘划破,鞋子被碎石磨穿,在频繁的战斗和艰苦的行军中,这些英勇的抗联女战士,大部因战斗或疾病,牺牲在远征的途中,却没有一个临阵脱逃的逃兵。8月中旬,抗联第五军到达了五常县的冲河,与那里的抗联第十军会师。敌人很快发现了抗联的行踪,派出重兵向五常县抗联驻地发动了凶猛的进攻。空中有飞机侦察、扫射轰炸,地面有3000多步兵围攻,战斗异常激烈。第五军一师全体官兵英勇反击,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而自己的伤亡也很大,五军一师仅剩下了100余名官兵。在返回牡丹江畔时,妇女团仅剩下了8个人。部队被迫躲进了密林,27天行军粒米未进,全靠采野果、吃山蘑菇维持生命。冷云硬撑着虚弱的身体,带领着大家坚持走了下来。

10月中旬,抗联一师进入林口县境内。这天夜里,部队行进到三家子北部乌斯浑河沿岸的柞木岗山下的河滩上。他们准备在河滩上歇宿一宵,明天从这里过河,再绕道去克斯克山里,寻找五军军部。此时已是深秋季节,冷风嗖嗖,寒气袭来,很快就把战士们身上几乎成了布条的单衣吹透。部队要生火取暖,只好分散燃起了十几堆篝火,大家围坐在篝火旁。长时间的行军、打仗和饥饿,使他们极度衰弱、疲乏,大家背靠着背地打起了瞌睡。冷云和8位女战士,也围着靠近河边的火堆休息,相互依偎着取暖。开始,她们还想彼此说点悄悄话,可没说上两句,就都支撑不住沉重的眼皮,进入了梦乡。

就在冷云他们围着火堆休息的时候,日本密探、大特务葛海禄从附近的祥子沟下屯(现林口县民主村)到上屯(现跃进村)去找情妇寻欢,在岗梁上望见西山河滩处有几簇火光在闪动。凭着他多年的山林经验和为日伪当走狗的嗅觉,他判定这一定是露营的抗联队伍,因为老百姓是不会在深夜燃起篝火的。于是,他赶忙跑下了祥子沟,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日军队长根据葛海禄讲的火堆数量,推断抗联的人数肯定不少,光靠他的百十来人恐怕对付不了,于是急忙用电话向他的上司熊谷大佐报告。熊谷立即命令所属各部和伪军团约千余人,连夜向一师露营地扑来。由于摸不清抗联的底细,他们没敢在夜里行动,只是潜伏在附近,等待天明看清楚后再进攻。

四 乌斯浑河畔烈女标芳

第二天拂晓,篝火已被露水弄灭,寒风把战士们吹醒。新的一天开始了,抗联战士又要踏上征程。关师长命令会泅水的师部参谋金世峰带领8名女同志先行渡河。当他们走到河边时,发现乌斯浑河正涨大水,河里浪花翻滚,激流中充满了旋涡,河床也比平时宽了许多。原来的渡口,现在连个影子也找不到。金参谋只好先让女战士们隐蔽起来,自己下水试探,寻找最安全的渡河路线。金参谋游到河对岸后,正用手势招呼女战士,突然枪声大作,隐藏在附近的敌人向一师大队发起了进攻。抗联指挥员一边组织火力反击,一边向柞木岗山上撤退。

战斗打响的时候,妇女团的战士已经隐蔽好了,敌人并没有发现她们。但她们见敌人向一师大举进攻,心中都很着急。在这危急关头,冷云果断地把8名战士分成了3个战斗小组,向大家喊道:“同志们快向敌人射击!把敌人吸引过来,让大队冲出去!”“是,让大队冲出去!我们牺牲了也值得!”于是,8支长短枪一起向敌人开火,一师大队趁机冲了出去,进入了树林。敌人没想到河边还会有抗联战士。正当他们向柞木岗山上进攻时,突然遭到妇女团的射击,当场有几人被打翻在地。敌人回头向放枪的地方望去,这才发现河边有隐蔽的抗联战士,于是分出一部兵力,恶狠狠地向妇女团扑来。冷云见敌人果然上钩了,心中十分高兴。她带领着女战士们继续向敌人猛烈射击,不断地击毙击伤敌人。敌人被河边的妇女团打得恼火起来,看到大部队进入树林已经追赶不上,就全部调头向这边压来。

已经突围出去的大队领导,发现冷云她们为了吸引敌人,据守在河边,处境十分危险,于是又折返回来接应她们。但是为时已晚,敌人很快发现了抗联大队的意图,于是用重机枪组成火力网,密集的炮火隔断了抗联大队与妇女团的联系。抗联大队虽然发起了几次冲锋,但终未能冲过敌人的火力网。河边的冷云和女战士,见战友们又都返回来营救她们,很受感动,但她们看到大队为救她们,已经牺牲了很多同志,再这样下去,损失会更大,她们不愿战友为了自己而牺牲在敌人的机枪下。当大队战士又一次向敌人发起冲锋的时候,8位女战士齐声高喊:“同志们!冲出去!保住手中枪,抗日到底!”她们的声音一次比一次高,一连喊了3次。大队的战士都听到了她们的喊声,虽然不忍抛下她们撤退,但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为了保存抗日力量,指挥员含泪下令大队撤退。战士们心中像刀绞一样疼痛,无奈只得向密林深处撤去。看着战友们终于走了,8位女战士的脸上,都浮出了欣慰的笑容。敌人从刚才妇女团的喊声中,知道对手只是几个女战士,于是决心要活捉她们。冷云她们8个人,使用的都是轻武器,弹药也很少,但她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却没有丝毫的怯懦,沉着、坚定地向敌人还击。冷云告诉大家要节省子弹,等敌人靠近了再打。敌人狂喊着冲了上来,8位女战士沉着应战。一颗颗仇恨的子弹,不断地从灌木丛后面向敌人射去,穿透敌人的胸膛。等敌人冲到了她们的近旁,冷云大喝一声:“打!"4颗手榴弹同时飞向敌人头顶。几声巨响,冲在前面的敌人血肉横飞,剩下的敌人吓得赶紧趴在了地上。后面的敌人不敢再向前冲了,就用机枪疯狂地向河边的灌木丛扫射,子弹像阵阵急雨,从抗联女战士的头顶呼啸而过。

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照耀着乌斯浑河翻滚的波涛,闪烁着点点银光。敌人的枪炮声停止了,战场上突然静得出奇。在河的西岸,一丛丛灌木,被机枪扫得枝折叶落。河滩上弥漫着一片硝烟,枯草大多已被炮火燃着,女战士们手里紧握着步枪,冷峻地注视着阵地的前方。敌人从三面向河边逼来。女战士们的子弹打光了,有人已经负了伤。她们的前面,是面目狰狞的敌人;她们的背后,是水流湍急的乌斯浑河。此时此刻,摆在她们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被敌人活捉,一是冒死渡河。被俘是她们决不愿走的路,冷云望着战友们的眼睛,大家也望着冷云布满血丝的眼睛。冷云坚定地说:“同志们!我们是抗联的战士,是共产党员,我们宁死也不能做俘虏!现在我们没有子弹了,只能蹚水过河。无论谁能渡过河去,都要继续抗日,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渡不过去,就跟乌斯浑河水永生吧!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死,是我们的最大光荣!”她的话音刚落,战士们就纷纷响应:“一定要过河,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这时,敌人疯狂地拥了上来。冷云她们把8颗手榴弹向三面的敌人扔了出去,冲上来的敌人又被炸倒了一片。在手榴弹爆炸的浓烟掩护下,女战士们搀扶着伤员向河沿退去。

在乌斯浑河的东岸,金参谋清楚地看到了8位女战士。他向空中连放了3枪,并且大声呼喊她们的名字,挥动着手臂,指点渡河的位置。8位女战士走近了河边,她们也看到了金参谋,但是,她们都不会游泳。若是在平时乌斯浑河没有涨水,她们完全可以蹚水过去,而现在乌斯浑河河水汹涌,更何况她们此时都已经精疲力竭,要想渡过河去,几乎是没有一点可能。

敌人离她们已经很近了,只听见一声声的怪叫:“投降吧!你们跑不掉了!”冷云、安顺福和杨桂珍猛然向前冲出,用力把最后3颗手榴弹甩进了敌群,乘着敌人的慌乱,她们手挽着手踏进了乌斯浑河。河水冲得她们站不稳脚跟,她们彼此搀扶着,挺起胸膛,一步一步向河的深处走去。敌人见这些抗联女战士不肯投降,气急败坏地架起机枪向她们射击,并用迫击炮向河面上轰击。一颗子弹飞来,小战士王惠民受伤向前栽去,冷云伸出手想抱住她,但又一颗子弹击中了冷云的肩头。胡秀芝扶住了冷云,安顺福抱起了王惠民,8位战友继续向前。河水越来越深,水流越来越急,但是她们没有回头,面向着河对岸,忽而倒在水里,忽而又挣扎起来。突然,敌人的一颗迫击炮弹落在了她们的身旁,在巨大的爆炸声中,乌斯浑河面上掀起了高高的水柱。爆炸过后,乌斯浑河恢复了平静,但水面上,8位女战士的身影却永远地消失了,只有汹涌的波涛,向远处的牡丹江急急地流去……

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的惨烈壮举后,当即写下了“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抗日联军的8位女英雄,在乌斯浑河的急流中壮烈牺牲,她们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她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她们的光辉事迹,却永远留在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史册上,她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1982年10月,****林口县委、县人民政府在乌斯浑河东岸的山坡上建立起雄伟的烈士纪念碑,上面镌刻着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亲笔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1986年9月17日,由国家批准修建的巨幅雕塑“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仪式在牡丹江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专程从北京来牡丹江为奠基石培土,并亲笔题词“八女英魂,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