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为了更好地出发
28469400000018

第18章 实力北湖(3)

以“五大新财政”力促“五个新北湖”,是以财政建设推动地方社会转型发展的有益探索:“城市财政”建设,能够立足北湖区区位优势,抓牢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联动机制建设和结合点,着力在科学开发利用资产资源中巩固、扩大城区基础财源,在努力建设、经营好城市中培植新兴财源,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做大城区支柱财源不断壮大北湖财政实力;“民生财政”建设,能够紧紧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核心,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各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谐财政”建设,充分发挥了财政的分配职能,加大居民收入的调节力度,建立了公平公正的分配秩序,合理缩小了分配差距。通过进一步提高财政服务社会和谐发展和财政自身和谐发展的水平,使北湖更好地适应了转型期的各种新机遇和新挑战;“政绩财政”针对北湖区财政收入规模不够大、增速不够快、结构不够优、收支矛盾尖锐的基本状况。强化绩效理念,格外珍惜财力,加强了财政资格管理力度,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阳光财政”的实质是把财政权力的运行公开化,让理财行为在阳光下运作,把社会监督渗透到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从而达到监督的经常性、有效性,促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确保财政权力规范运行。“五大财政”建设,既能够立足北湖区本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扩展北湖区财源渠道,又能够充分发挥财政的分配职能,顾及民生公平及社会和谐,保证了北湖区经济社会在大转型时期平稳过度、有序发展。

【他山之石】

“四个转型”成就广东幸福财政之路

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部署,今年以来,广东省财政厅围绕促进发展、改善民生、深化改革三大任务,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形成了推动财政工作“四个转型”即在理财模式、工作理念、投入机制和财政管理上加快转型的新共识,充分运用财政手段,给力幸福广东建设。

在理财模式上加快转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一是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自主创新、吸引高层次人才、节能减排等关键领域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间省财政将集中安排220亿元,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双转移”,省财政在一次性投入25亿元对产业转移“再推一把”的基础上,今年再集中力量支持10个重点产业园区。二是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十二五”时期将累计投入约2万亿元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年均增长约13%。三是缩小城乡区域财力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调整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适当集中省级财力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构建县以下政权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实行生态激励型机制。

在工作理念上加快转型,一是构建以民本、法治、创新、科学、竞争、绩效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财政分配文化,创造“吃蛋糕”的良好环境。通过加快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率和构建农业反哺机制,发展产权、资本、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等,促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二是强化财政绩效观念。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改革资金分配方式,建立标准化、按因素法计算的较为科学的人员经费和专项资金分配机制。三是不断增强财政工作的系统性、主动性和科学性,统筹财力安排,处理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系统、有序推进幸福广东建设。

在投入机制上加快转型,探索财政支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新路径。一是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以不均衡投入方法解决发展的均衡问题。二是创新投入方式,增加对创新的财政资金支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三是将竞争性方式引进财政分配领域。四是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注重财政与金融等手段相结合,利用市场资源配置和私营部门优势进行有效供给。五是在社会建设领域,积极探索实施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推动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

在财政管理上加快转型,提高人民群众对财政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一是推进法治财政建设。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提高预算编制和决算编报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细化和丰富向人大报送的审议内容。二是推进阳光财政建设。加快预算公开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逐步扩大公开范围和细化公开内容,积极推进“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情况公开,提高预算透明度。三是推进绩效财政建设。完善财政竞争性分配机制;积极探索开展引入第三方评价财政收支绩效工作试点,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社会评价体系;推进财政公开监督平台建设。

【延伸阅读】

财政部长谢旭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节选)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总体要求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关键是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既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增强财政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一是着力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预研、预判、预测,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和运行趋势变化,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准确把握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大力支持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与此同时,把加强经济调节与增强发展后劲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发挥财政政策目标定位准、针对性强、作用直接有效的优势,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把改善民生摆在财政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而为,量力而行。更好地发挥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着力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增加就业。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并根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建立健全财政保障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努力支持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三是着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协调联动、积极稳妥的原则,完善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深化财政体制、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改革,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

四是着力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和责任观念,针对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狠抓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以转型促发展

——湘南国际物流园致力打造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

【背景】

湘南国际物流园的前身为2002年设立的郴州北湖工业园,2008年11月经郴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转型为湘南国际物流园,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湖南省八大重点物流园”。园区转型之前经过六年的开发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引进了一些企业,开发了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因为北湖工业园时期国家发改委有“同一区划只能有一个省级园区”的规定,北湖区已有一个经济开发区,所以湘南国际物流园在当时是没有名份和地位的。园区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企业入驻。为了吸引企业来园区投资,当时园区以很低的地价(每亩5万元左右)把土地卖给企业。然而由园区承担的土地三通一平及规费等开发成本每亩至少要15万以上,土地成本倒挂导致了园区巨额亏损。是时,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非常有限,对企业入驻园区的需求有相当迫切,因而,对入园的企业在资金、规模、理念等方面的把关上都放松了尺度、降低了门槛,使一些以圈地为目标的企业得以进驻园区。基于以上原因,北湖工业园在转型为湘南国际物流园之初,部分项目圈地两年以上都未进行开发,园区负债已达1.5亿,园区的发展困难重重,园区形象受到极大损害。

为扭转这种局面,园区管委会以新的视角,以破除万难的勇气和气魄进行大胆改革,通过转型发展破难题,找出路。

【探索与实践】

理清思路明方向

园区以招商引资和破解土地“瓶颈”为整体思路,以“繁荣园区、和谐园区、效益园区、生态园区”四个园区为战略目标:坚持现代物流与大商贸相结合,建设繁荣园区;坚持新项目与老项目两手齐抓,建设效益园区;坚持园区、企业与村民共同发展,建设和谐园区;坚持项目建设与环境建设并重,建设生态园区,努力将湘南国际物流园打造成承接粤港澳,辐射大湘南的现代化物流通关枢纽和促推地方经济发展的平台。

强化管理提质效

为扭转转型以前的被动局面,园区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创新管理方法:加大企业监管力度,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经营效益,增强园区发展潜力;加强生产经营监管,掌握企业阶段性指标完成情况,加大了对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强化了安全生产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完善了企业淘汰机制,帮助企业提档升级,对圈地未用或空置厂房的企业,通过收回其用地重新招商或以转让厂房更换业主的方式予以盘活,实现腾笼换鸟;强化了企业税收征管,对税收缴纳不力的企业,根据投资合同,责成兑现税收承诺;加强了为企业服务的力度,为入园企业打造优质高效服务平台,助推企业发展。

招商引资谋突破

作为后发园区,为变落后的劣势为后发的优势,园区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创新了招商引资的方法,注重招商的品质和实效。坚持引大引强和引优引好,紧紧锁定世界500强、央企、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型企业,主动研究企业的投资需求,积极策划包装好对口招商项目,主动对接、积极衔接,重点引进一批战略性、带动性、税源性和产业性项目入驻。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放大投资的乘数效应,通过优质项目扩大优势,聚集资源,做大做强产业,不断增强园区的实力。坚持突出主导产业,壮大产业招商,着重引进一批平台性、总部型和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项目,加快区域性加工中心、分销中心、配送中心、结算中心、信息中心等现代物流企业的引进和高端业态的集聚。

认真总结经验,创新招商工作的方式方法,对重点项目集中心力攻坚,紧盯不放,紧跟不退,千方百计促成项目落户。积极参加了省市举办的招商节会,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加强对外宣传,高层次、多渠道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宣传推介,不断提升园区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园区成为客商投资的首选区和现代物流的示范区。园区招商线路总结起来有如下三条:一是坚持以第三方物流、商业物流为基础产业的招商引资路线,强力推进运达第三方物流中心、宏顺物流、有色金属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二是坚持以集商品批发展销、仓储配送、电子商务、居家办公于一体的超大型商贸物流城为重点的招商引资路线,力促中国南方礼品城、湘南大市场等项目的落地;三是坚持以房地产投资开发为保障的招商引资路线。

争取政策求生存

在转型以前,因为政策的原因,园区发展很艰辛;转型以后园区争取政策的力度加大了,享受的优惠政策也多了,但相比于郴州有色园和经开区还远远不够。所以,物流园管委会继续争取如下政策:一是进一步协调市直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郴发〔2010〕5号)文件精神,将2012年至2015年,园区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市级部分,按超基数部分的70%返还园区财政。二是参照有色工业园和市经济开发区的做法,园区规划内项目用地的出让净收入全额返还园区的优惠政策,在前2年的基础上再顺延3年(即从2012年1月1日顺延至2014年12月31日),用于园区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及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争取享有与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郴州出口加工区)、郴州经济开发区同等的项目审批权限,实现“一站式”服务。四是争取市政府尽快批准园区规划调整方案。

项目建设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