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为了更好地出发
28469400000030

第30章 生态北湖(6)

作为曾经的城郊接合部,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也一度拥有为数众多的企业,但是“散、小、乱”是多数企业的普遍特点,生产工艺落后、环保治理不达标也一度困扰永红的工业发展。在创建全国环境优美街道过程中,如何追求绿色GDP、实现科学发展成为摆在永红人面前的一道难题。三年来,永红积极落实环保国策,优化功能分区,共关闭、搬迁“迅达化工厂”等17家有污染企业;淘汰、治理了“宣塘骨粉厂”等12家产能落后企业;有3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有6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污水排放全部统一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常州现代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加强污水治理,投资350万元对企业环保处理设备进行改造,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管理水平,实现60%以上中水回用,并率先成为全市电镀行业中首家被确认达到环太湖流域污水排放特别限值的企业。

城郊接合部的共同特点就是亦城亦乡,环境难以管理。一段时间里,永红宣塘村等地一些村民,将剩余菜田租给外地人员盖简易棚舍,搞肉鸭养殖、生猪饲养以及开设简陋豆制品作坊,不仅污水、恶臭、噪音扰得周围居民不得安生,而且从这里流出的大量“黑豆腐”更严重威胁着全市人民的健康。

2007年,街道按照“三清一绿、五化三有”工程的要求,积极会同工商、卫生、城管、村委开展专项治污行动,对8户无证无照的经营户,125户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户,10万多平方米违章搭建建筑物和800余只露天粪坑统一取缔,并投入资金1450万元,在清理出的100亩空地上,采取种植花草树木的方式进行生态性修复。与此同时,街道还因势利导,在宣塘村划出土地兴建了专业豆制品市场,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得宣塘豆腐由黑“洗”白,成为了常州市民的餐桌新宠。

生态建设的最大目的,还是要让百姓得实惠,让他们享受宜居现代的生活环境。永红街道大力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3000万元,建成长江路、紫荆东路、迎宾路等6条景观道路;完成木梳路、新华路、木清路等56条背街里弄的整治和清潭新村、花园南村、荆川里小区等8个老小区环境的美化与亮化;辖区内新建公共休闲广场36个,增加绿地531亩,人均公共绿地达13.49平方米。同时,投入3800万元新建污水管网6.7公里,提升泵站5个,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3.4%;新增垃圾中转站2个,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菜市场升级改造目标,永红街道对辖区内的清潭、会馆浜、广成路3个菜市场进行了提升改造,改造后的市场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并新建了2800平方米的陈渡综合市场和2000平方米的香江华廷综合市场。街道为此累计投入资金达3000余万元。五大菜市场的改造、提升和新建,不仅使永红百姓的生活更加“就近就便就需”,而且让永红的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和谐”,使永红菜场迈上了硬件现代化、环境超市化、服务便捷化、管理规范化的轨道。

【延伸阅读】

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工作方案(节选)

主要任务:

构建绿化体系。重点搞好中心城区“十山十湖”、城区周边山头造林绿化、郴州大道沿线生态绿化带、郴资桂城镇群主要河道沿岸防护林带建设,把郴州大道建设成为“百里绿色长廊”。

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努力构筑示范带区域内交通同环、供水同步、电力同行、信息同享、金融同城、环境同治的格局。

产业建设。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边干边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旅游等“两型”产业,着力构建符合“两型”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发展商贸物流、特色物流,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物流品牌企业,形成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企业的物流体系。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努力把郴资桂一体化区域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支持和引导发展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涉农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休闲娱乐、体育保健、远程医疗的新型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活动。

统筹城乡建设。统筹郴资桂区域城乡规划布局、新农村建设和区域文化建设,加快建设经济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注重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构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环境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承载功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制定和完善转型规划,建立长效机制,提前应对资源枯竭。探索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打造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市,争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强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治理。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推动环保生态联防共治,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控体系。

解放思想 实施三个转变

——北湖区农办致力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背景】

北湖区是郴州市的中心城区,位于湖南省南部,郴州市中部,辖4个镇、4个乡、7个街道、1个市经济开发区,总面积826.8平方公里,总人口数36.11万,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近年来,北湖农业经济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一直在低水平线上徘徊,规模小、布局散、农业人口比例过大等不利条件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为此必须选择走发展特色现代农业道路。

【探索与实践】

随着郴州作为粤港澳后花园的地位优势越来越突出,郴州、韶关、赣州红三角经济圈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湘南大开发的脚步加快,郴州市城区西延东进的速度不断推进,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形势下北湖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必须解放思想,实施三个转变:

一、转变观念,农业不是负担产业而是战略性产业。农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普通种养业下降了,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服务业、农产品流通业加强了,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仍然在上升。“城市可以没有农村,但不可以没有农业”。城市化的推进并不意味农业的消退,相反证明农业功能进一步拓展,农业已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发展到科技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为此,要增加三种意识:一要增强大农业意识。原来的农业是一产,现在变成“六产”,农业是“一产+二产+三产”或“一产*二产*三产”,农业本身是一产,农产品加工业是二产,农产品市场流通是三产,农业既提供物质产品,又提供精神产品,既涉及生产领域,又涉及非生产领域。二要增强市场意识。牢固树立市场意识,一切围绕市场的需求,重视市场营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善于用市场手段实现生产要素的配置。事实证明,光靠政府投入、政策扶持,而不主动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任何产业都难以立足。华塘镇塘昌村最初只有几家农户自发种植草莓,现在种植户发展到200多户,面积近1000亩,每亩可收入2000元,草莓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的55%以上,草莓已成为华塘镇塘昌村支柱产业。三要增强效益意识。农业同样有投入产出的观念,要有优质优价的追求。现在除政府加大投入外,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方方面面投资农业,大投入为大产出提供了可能,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可实现农产品重复增值。小溪、塘尾、雷大桥等地的放心菜及保和、华塘等地的无公害蔬菜,在超市很受欢迎,甚至外运到广东等省。万华岩红提葡萄平均亩产3000斤,每亩价值42000余元,效益相当可观。

二、转变方法,农业不能大包大揽而是引导扶持。农业真正产生效益,农民真正富裕,必须摆脱农业是传统种养业的束缚,向加工业、流通业、服务业延伸,在农业龙头企业上做文章。一靠自己育“龙”。立足于本地,把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粮油食品公司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和强化管理,培育成龙头企业,或对现有的龙头企业改制、改组、兼并,增强其活力。省茶叶有限公司与茶树良种示范场合作开发,在5年内投入资金3000万元,全力打造湘南“茶叶旗舰”。二靠招商引“龙”。借助外力引导资本进入产品加工是发展龙头企业、壮大市场经营主体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引进了唐人神、大北农、裕湘面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三靠政策扶“龙”。鼓励各种类型、所有制龙头企业发展,不仅给优惠政策,还要做好引导和各项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自身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鼓励发展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农村市场体系和物流产业。北湖区现已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湖南省郴州市裕湘面业有限公司),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

三、转变布局,产业布局从“大而全”转为特色发展

要体现比较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选择有生命力、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一是布局区域化。不同土地离城市远近不一样,生产要素的集聚不一样,科技应用和投入不一样,产出也不一样。生态休闲、苗木集中在郴州大道、郴仰公路、107国道沿线;茶叶以郴州茶树良种示范场为重点,向山区辐射,建成万亩有机品牌茶基地;蔬菜生产形成三个层次布局,近郊以生产叶类菜和各种精、香、细菜为主,中郊以四季生产各种专业菜为主,远郊以反季节蔬菜为主。二是经营规模化。建立完善土地流转相关制度,建设10000亩茶叶基地、15000多亩“放心菜”基地和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保和、华塘10000亩西瓜基地、张家坪1000亩红提葡萄基地、华塘1000亩草莓基地、2000亩金秋梨基地等,发展肉牛草食动物及特色养殖基地、10000亩优质烤烟基地、10000亩油茶基地。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目前全区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3个。三是特色突出化。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农业综合功能,将农业、农事活动向休闲娱乐转化,拓宽传统农业收益方式,走出一条集产业开发、科研示范、成果展示、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发展之路。近年来,北湖区成功申报了国家四星级休闲农庄2家,省五星级休闲农庄3家,省四星级农庄1家,省三星级农庄6家,其它农庄44个,农家乐137个,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农庄超过20家,休闲观光农业总产值突破5.2亿元。

【思考与分析】

虽然北湖区现代农业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现代农业发展仍然处在爬坡阶段。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把北湖农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抓住当前突出问题,依靠政策、投入、科技、改革,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北湖农业跨越发展。

一、夯实现代农业的发展基础。规划先行,完善区域布局,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带。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特别要加强农田、水利、农业机械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多渠道、宽领域地引导和组织各类资金投入现代农业中来。

二、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围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重点组织良种繁育与推广,主要水产良种的引进、选育,蔬菜、水果等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运用;加大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为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拓展现代农业的产业功能。立足拓展农业功能,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以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保鲜、储运为主攻方向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把农村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形成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齐头并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四、创新现代农业的工作机制。规范土地管理,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合作机制,形成产加销紧密相联的农业产业链;实施品牌创新与保护战略,巩固和发展本地特色品牌。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五、打造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培养新型农民,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资金支持力度;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大力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建立起一支精干、高效的农业人才队伍。

【他山之石】

“三条路”走出太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