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背着智慧闯天下(下)
28477500000002

第2章 听到不同意见再做决策

在没出现不同意见之前,不要做出任何决策。你在做事的时候听不到反对意见,那是很危险的。作为领导人,一定要重视双向信息渠道决策方式,即要树立自己的反对面。

三国时候,魏文帝曹丕刚即位,准备伐吴。一开始很顺利,魏军直逼江陵。当时正值长江水浅,江面狭窄,夏侯尚企图乘船让步兵、骑兵驻扎江陵中洲,架设浮桥,以便和北岸来往,魏军参与计议的人都认为这样一定可以攻下江陵。

董昭却上疏说:“当年武皇帝(曹操)智勇过人,用兵却格外谨慎,从不敢如今天这样轻敌。打仗时,进兵容易,退兵艰难,这是极普通的道理。平原上没有险阻,退兵都很困难,即使要深入进兵,还要考虑撤退的便利。军队前进和后退,万不可只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如今,在中洲驻扎军队,是最深入的进军;在江上架设浮桥来往,是最危险的事;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通行,是最狭隘的通道。这三条,都犯了兵家大忌,而我们却正在做。如果敌人全力攻浮桥,我军一有疏漏,中洲的精锐之师可能就不再是魏的了,而属于吴了。我对这事十分担忧,寝食难安,而谋划此事的人却坦然不忧,真令人困惑不解!加之长江水位正在上涨,一旦暴增,我军将如何防御?即使无法击溃敌军,也应当能够保全自己,为什么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不感到恐惧呢?希望陛下认真考虑。”

文帝立即下诏,命令夏侯尚等人迅速退出中洲。吴军两翼并进,魏军大队人马同时退却,挤在一起,短时间内很难退回。最后总算退到了北岸。

这时吴将潘璋已经扎好芦苇筏子,想要烧魏军的浮桥,恰好夏侯尚率兵退回,未能实施。十天过后,江水暴涨,文帝对董昭说:“你的预料,竟如此准确!”当时又遇上闹瘟疫,文帝于是命令各路兵马撤退。

文帝用兵显然不是他的专长,幸亏他还能听进董昭的反对意见,才逃过一劫。

《新唐书》记载了一则唐玄宗不畏韩休的故事。

韩休乃京兆人士,唐玄宗视其坚守正道、性情刚直不阿、办事严谨可靠,故任命他做宰相。

有一天,唐玄宗对着镜子,审视自己悻然不乐的表情。身边侍从过来安慰:自从韩休当了宰相,皇上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过,龙体日渐消瘦,何不把韩休撤职?

唐玄宗说:“我身体虽然瘦了,但老百姓们胖了,天下富了,这不是很好吗?以前宰相肖嵩总顺从我的意思说话,但退朝之后,我总对朝上的议事放心不下,总是失眠。现在韩休任宰相,他与我经常据理力争,使我心宽肚明,我睡觉也就安心了。我重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我个人啊!”

作为皇帝的唐玄宗与唐太宗都深知臣中顺从者众,而仗义执言的大臣难得,太宗重用魏征,玄宗重用韩休,为自己树立个对立面,虽然有些麻烦,但却使自己决策正确。也正因为这样,太宗、玄宗才有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成为一代明君。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P·斯隆说过这样的名言:“在没出现不同意见之前,不要做出任何决策。”人们把这句话称为“斯隆法则”。

我们作为企业最高决策者,或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人,一定要重视双向信息渠道决策方式,即要树立自己的反对面。美国总统罗斯福每次重大决策,他都要先找出反对者,并鼓励他们坚持己见,在深入辩论中求得正确结论。否则,必遗恨于民众,遗恨于事业,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