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闹市观潮
28481100000020

第20章 听雨(11)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站在世界发展的前列,成为世界上先进的国家、优等的民族,关键之一是要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创造提供自由发展、大显身手的活动空间。我个人认为:在未来世界,在我们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只要不伤天害理,只要对老百姓有利,只要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论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办。

首先,思想上要解放。不要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迷信地位,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经验。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往往习惯于上面有没有文件,领导尤其是党中央主要领导有没有讲过,唯上而不唯下,忽视人民群众的实践。遇到什么新情况,不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不是看能否调动最大多数的人积极性、创造性,而是要查文件,找“语录”,看领导的脸色。如二十年前安徽凤阳的“联产承包”,本来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可非要偷偷摸摸地进行。为什么会这样?思想包袱太沉重了,生怕被说成“资本主义”。

其次,政治上要宽松,具有大海般的容纳性。工农商学兵、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甚至敌对分子,都应当允许他们为我们改革开放献计出力。在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有没有“统一战线”?我认为有。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他拥护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参加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允许他讲话、做事,而不能划什么“圈圈”,制定什么“范围”。标准是什么?标准只有一个:能在某一方面、某一点上促进社会的进步。

第三、要创造一种万马奔腾、力争上游的好的氛围。官衔、职务、职称、待遇等等,凭什么取得?凭能力,凭他对人民群众事业的热情、智慧、干劲和无私奉献。要提倡公平、公开竞争,反对借维护“稳定”的口号维护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故步自封、妨碍改革的观点;特别是要打破现有的干部体制,党内党外大大小小的职务,逐步向公开、公平竞争方面转变,尽快改变由少数人任命、几个人决定方方面面领导者的旧模式;要提倡廉政,反对并惩治腐败,对贪官污吏,不妨痛下决心,狠狠地杀一批,狠狠地关一批,狠狠地撤一批;要提倡学习、提高素质,反对不学无术;要提倡开拓进取,反对墨守陈规;要提倡顾全大局,反对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山头主义;要提倡群众观点,反对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要提倡实践的观点,反对从书本到书本,反对搞教条主义、反对狭隘的经验主义;要提倡调查研宄,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长官意志;要提倡说真话,反对说假话、大话、空话;要提倡民主化、群众化,反对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要提倡法治,反对吏治,逐步建立法治体系,形成强大的法律监督网。

总之,创造性思维在人类社会进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发展、扩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成就,就应当大力培养中华民族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中华民族创造性思维的水平,采取有效措施解放创造力,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推动我们整个民族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把我们中华民族的知识、智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就必定前程似锦。

(原稿发于天津《职培研宄》1994年第三期)

“同志”好,还是“书记”好

俺“哈哈”一乐:“两位稍安勿躁,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如此激烈地争论吗?”我随手抽出一些资料,“两位瞧瞧吧。”

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影片中,大家称列宁为“列宁同志”,称斯大林为“斯大林同志”,这些动人的画面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1923年10月,孙中山为中国国民党党员恳亲大会手书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题词。

1946年3月,叶挺向中央申请重新入党,******在回电中使用了“亲爱的叶挺同志”这样的称谓。

为体现革命队伍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我党在称谓问题上有过许多重要举措,除确定党内互称“同志”外,在军队中还创造了许多异于旧军队称谓的体现平等精神的新称谓。20世纪30年代初,刘伯承同志从苏联回国,组织左权、叶剑英等同志翻译带回的各种条令,同时为红军确定称呼。为区别旧军队,将“司令”改称为“司令员”,“勤务兵”改称为“警卫员”,“伙夫”改称为“炊事员”,等等,以体现革命军人之间人人平等的关系。党内互称“同志”与我军使用这些新称谓,在立意上和所体现的理念上是完全一致的。

《建国以来******文稿》第八期1959年8月3日《关于庐山会议简报上应一律称同志问题给刘少奇等的信》。现原文抄录如下:

少奇、恩来、彭真、尚昆同志,各组组长同志:

简报上对于职务的称呼不妥当,这种旧习惯应当改过来。建议:

一律称某某同志。例如,主席,称******同志;总理,称******同志;林总,彭总,贺总,称****同志,彭德怀同志,贺龙同志。其他,以此类推。

如同意,请各组长在会上宣布一下。请尚昆同志告简报编者,一律从四日起照此改正。

******

八月三日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进一步强调:“全会重申了******同志的一贯主张,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一次强调要发展党内民主。发扬党内民主从何做起?党建专家提出过不少建议。其中包括:从党内互称“同志”做起。在党内生活中,还是互称“同志”好。

人际间的称谓,是人际方面的思想观念及人际关系的一种外化,是人际关系在语言上的表现。“同志”,这一称谓是神圣的,它树立起了一面立党为公的旗帜。共产党不是朋党,不是帮会,不能称兄道弟,更没有龙头老大。“同志”一称,排除了立党为私的朋党意识和帮会意识,标志着凡是出以公心,有着共同信念,为了一个共同的崇高志向而奋斗的人,都聚集到了一面旗帜之下。就像革命年代凭着《国际歌》的曲调,就能找到组织犹如找到亲人般的令人激动、澎湃的心情,何等感人?叫一声“同志”,会唤起党员之间的认同感、平等感:大家都有一个共同志向,彼此间都是平等的,应当团结起来一起奋斗。

好像是1980年参加“新党章修改草案学习班”时吧,我亲历了一件事:有一位政治教员在诠释党内有关规定的时候,称一位曾经是战斗英雄的“xxx厂长”为“xxx同志”。课间,这位教员被党委书记批评了一顿:你一个小教员,入党才几天,属于小字辈,怎能没有礼貌称人家老革命为“同志”呢?不料,老革命插话:“叫我‘同志’,是看得起我。叫我什么长什么短的,是骂我。党内嘛,就该叫同志啊。你这个书记怎么连这个也不懂?”那位书记,脸一红,啤啤一笑,说道:“我逗这个教员呢……”

不知从何时起,共产党党内“同志”之称衰微了,称呼官衔兴盛起来。有官职的党员爱听别人叫官衔,其下属也便自觉废止了“同志”之称而敬称官衔。特别是近若干年来,称官衔大有取代称“同志”之势。耳朵听到的,也大都是处长、局长、主任、院长、书记,都是官衔,很难听到称“同志”了。即使在党内,在党委会上,甚至在党小组会上,也都称官衔,不称同志。若是某某升迁了,当了什么“长”,倘若别人还称他为“同志”,会被以为“大不敬”。现在一些官场甚至习惯于称领导干部为“老板”、“老大”,说明当今官场已经严重变味了!好像成了帮派组织了。岂不可笑?岂不可悲?

习近平同志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要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各种方式的党内生活都有实质性内容,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党内称谓是件严肃的事,党内互称“同志”既是规矩又是传统。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党员干部之间称谓的改变,带动党风的转变。

令俺困惑的是:那实习生的质疑,那编辑部主任的玲持,已经过去好多年啦。现如今,好像依然没有解决好呢。为什么呢?应该怎么样呢?能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