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闹市观潮
28481100000039

第39章 遇思(10)

1.“时段”不宜“虚化”。一些书中经常出现:“目前”、“去年”、“迄今为止”、“今年”、“本次”等不确定的“模糊时间”,宜“具体化”。试想一下:您2014年3月出版的图书,如果称“现在”或“今年”,那么过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个“现在”是什么时间呢?因此,宜将时间的“虚数”修改为“实数”,比如:“2013年”、“2013年10月”、“2013年10月22日”等。

2.“事件年代”不能“不准”。比如: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能错为“1938年”。

“自隋以后,科举制度确立下来”不能错为“自唐以后,科举制度确立下来”。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不能写成“1872年”。

“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不能写成“1928年4月12日”。

“******与******合影”(说明):从1928年以来征战不休的对手;应为:1927年“八七”会议以后征战不休的对手。

3.“年代,,与“年"不一样年代,将一个世纪以连续的十年为阶段进行划分的叫法,通常适用于公元纪年。每一世纪中从“…十”到“…九”的十年,如“1990-1999”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1999年,是指:1999年1月1日到1999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是20世纪的一个平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历是己卯年(兔年);中国农历春节为2月16日。如果把“1999年”称为“1999年代”,显然不妥也不准确。

三、地名错误

芦沟桥应为卢沟桥汤居毫(háo)应为汤居亳(bó)周家滨(bīn)应为周家浜(bāng)蒲沂县令应为蒲圻县令今河北蓟县应为今天津蓟县淮水应为潍水吕邑应为昌邑耶路沙冷应为耶路撒冷

四、前后矛盾

(1)封面:主编张三版权页等处却标为:主编李四

(2)目录上的标题与正文上的标题不一致

(3)页眉与作品名不一致

(4)插图内容与插图文字说明不一致

五、“挪抬式”的书面表达不恰当〃比如,要求职务与人名之间,空一个字:举例:

先总统孙中山(需要空一格)不能“先总统孙中山”。

六、称呼表达不合适

于右老,于右任也!老先生是国民党元老级的人物,官职任到国民党监察院院长。某某老,而不直接称其全名,将其姓名中最后一个字以“老”字代替,是一种尊称、敬称。我们不知此意的,就以为不称“于右任”而称“于右老”错啦。显然属于常识性的错误。

七、注音:先字,后音

在需要为某些汉字注音时,《现代汉语词典》要求:“用符号表明文字的读音”。一般应先将具体的汉字列出来,然后再按照《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要求予以注音。

例1:

正确的:杞(qǐ)人忧天错误的:qǐ(杞)人忧天例2:

正确的:睚瞄(yázì)必报错误的:yázì(睚紕)必报

八、汉语拼音(包括用外文注音)

要符合拼写的规定,注意按词、词组分开拼写,不能连在一起。比如,用“汉语拼音”拼写下面的一句话,应该是:

领导 我们 事业 的 核心 力量 是 中国 共产党

Lingdao women shiye de hexin liliang shi zhongguo gongchandang

不能黑乎乎地连成一片,而应既要符合“约定俗成”的拼写习惯,便于翻译,又要避免产生歧义。

编审文稿常见的标点符号错误

1.顿号(、)的使用,不可或缺

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主要用在并列的词或并列的较短的词组中间。说明:

现在不少文章、专著里面,对并列双引号之间、并列书名号之间是否使用顿号存在分歧。本文作者以为:还是使用顿号为好,不使用顿号欠妥。

例1:

正确的:“配偶”、“偶像”、“偶数”、“偶尔”

错误的:“配偶”“偶像”“偶数”“偶尔”

例2:

正确的: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错误的: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多个并列书名号之间的顿号(、)的使用。

例1:

正确的为:尹敏初治《今文尚书》,不信谶纬;后学《古文尚书》,兼习《毛诗》、《榖梁传》、《左传》。

错误的为:尹敏初治《今文尚书》,不信谶纬;后学《古文尚书》,兼习《毛诗》《榖梁传》《左传》。

例2:

正确的为:李白的代表作有:《蜀道难》、《静夜思》、《月下独酌》、《望庐山瀑布》等。

错误的为: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难》《静夜思》《月下独酌》《望庐山瀑布》等。

2.双引号(“”)的使用

双引号(“”)在《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里主要有三条规定: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例1:

正确的:不能写成“拘束”的“拘”

错误的:不能写成拘束的“拘”

例2:

正确的:“天象”、“气象”的“象”

错误的:天象、气象的“象”

3.句号(。)在引文中的位置

句号(。)在语言表述中,主要用于陈述句、祈使句的末尾。但“句号”(。)在实际上与“双引号”)配合使用时,常会发生一些错误。

1)直接引用的,“句号”应在“双引号”的外边。

例1:

正确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错误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例2:

正确的:“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

错误的:“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

2)着重论述的,“句号”应在“双引号”的里边

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永不叛党。”

永不叛党”。

4.比号和冒号

比号和冒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数字中间的比号一般人不会看成冒号。

关于比号的使用:

张老师要配制一种药水,药的成分占2份,水的成分占3份,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你会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思索片刻,开始有人发言了:药的成分比水的成分少1份,水的成分比药的成分多1份;药的成分占水的三分之二,水的成分占药的二分之三;药的成分是水的三分之二,水的成分是药的二分之三;有预习自学过的同学说水与药的成分比是3:2,药与水的成分比是2:3。“说得真好,”我由衷地赞美他们。后面说的“水与药的成分比是3:2,药与水的成分比是2:3”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认识比”(板书课题)。中间两点叫比号,读作“比”,(示范比号的写法与书写要求,要与冒号相区别,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3:2、2:3)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你能准确地找到这两个比的前项与后项以及各代表什么数量吗?很多同学举起了手。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比。有说班上的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门与窗户数的比,灯与电风扇数量的比,比赛结果的比分……。对于比赛结果的比分是不是比,我请同学们继续认真听课,待会再来判断。张老师收集了两个有趣的关于比的问题:①小明身高1.2m,他爸爸身高178cm,怎样表示他们的身高比?②把一个图形分成两部分,使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空白部分的三分之一,怎样表示阴影部分与空白部分的面积比?请帮忙解答。教室里渐渐地有了交流与讨论的声音,一会儿有人说我知道了。我鼓励同学们大胆汇报:学生说①中小明身高与爸爸身高单位不一致,不能直接写比。要把单位转化一下,变成相同的单位就可以写比。小明与爸爸的身高比是120:178(cm做单位)或1.2:1.78(m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