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孙权
28484300000030

第30章 干戈如何化玉帛

曹操得知合肥被攻,留夏侯渊镇守东川,自领数十万大军,杀向合肥。孙权与众谋士商议后,先派董袭、徐盛二人领五十只大船,在濡须口埋伏,又派陈武带领人马,往来江岸巡哨。

孙权问诸将:“曹操远道而来,谁能当先迎敌,挫其锐气?”此时的孙权,虽然败于张辽之手,但面对曹操,依然信心满满。

凌统第一个站出来说:“我愿领兵去打头阵!”

孙权问:“你要带多少兵马?”

凌统说:“我只需三千人马就足够了。”

甘宁在一旁听了,冷笑道:“我只要一百骑兵,足以破敌,哪里用得着三千人马?!”

凌统大怒,出言反驳,两个人在孙权面前吵了起来。孙权只好再做和事佬,说:“曹军势大,不可轻敌。”于是派凌统率三千兵马,前去哨探。

甘宁见孙权发话,只好将火气压抑下去。那么,甘宁为什么要故意在孙权面前刺激凌统呢?

原来,这是一种典型的攻击转移现象。甘宁因为与凌统有杀父之仇,自从投了东吴后,就一直有意避着凌统。双方数年未见,但这次孙权将两人调配在一起后,凌统依然对甘宁不依不饶。甘宁不胜其烦,决意和凌统痛痛快快做个了断,以免永无宁日。但孙权一直居中弹压,不让两人争斗。既然明面上不能私斗,甘宁的怒气就只能转移到公差上来。甘宁故意用“百骑”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数字来对应刺激凌统的“三千人马”,就是要“假公济私”,挑起争斗,以彻底制服凌统。

凌统领命而去,当头正遇到曹兵先锋张辽,两人相斗一番。孙权担心凌统有失,命吕蒙接应凌统回营。

甘宁见凌统无功而返,内心冲动,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他连忙去找孙权,表明自己要率领一百骑兵,夜劫曹营,如果折了一人一骑,都算不得功劳。

甘宁凌统两人间的恩怨,纠缠不休,早已让孙权头痛不已。百骑劫营,如同天方夜谭,闻所未闻。但孙权知道,如果自己不答应甘宁的要求,不知道他还会生出什么事来。甘宁想做个了断,孙权也想做个了断。这么一想,孙权就颇为冲动地答应了甘宁的请求,还赏赐了甘宁五十瓶酒,五十斤羊肉,让他一并犒劳随他前去夜袭的一百精锐马军。

当甘宁请这一百人喝酒吃肉,并告诉他们吃饱喝足后要连夜去劫曹营后,这些吃喝正欢的马军们可都不干了!他们个个面面相觑,吃不下,也喝不下了。

甘宁一看他们面露难色,立即拔剑在手,大怒道:“我身为上将,都不惜一死,尚且要去,你们这一群小小兵卒,怎么敢顾惜自己的小命?”

众马军一看甘宁的架势,如果再不响应,恐怕没死在曹营,就先死在甘宁剑下了,于是群情激愤,齐声喝道:“我们愿效死力,跟着将军去闯曹营!”

甘宁大喜,当下与一百马军风卷残云般将酒肉吃尽,在头盔上插上白鹅毛作为记号,等到二更时分,披甲上马,急冲至曹操的中军大寨边上。

甘宁喝令部下拨开鹿角,就在马上敲锣击鼓,在中军大寨中往来冲突。曹营将士睡意正浓,忽听到锣鼓齐鸣,不知道多少敌人来袭,吓得从睡梦中惊醒,四处逃窜。

甘宁率领百骑,见人就杀,曹营中一时大乱。甘宁趁乱,又带着一百军骑从容杀出。孙权担心甘宁有失,急命周泰率一支兵马前来接应。曹操唯恐再中东吴埋伏,不敢追袭,甘宁轻松突出重围,回归自家大营,一百人马,毫无损伤。

甘宁凭着血气之勇,创造了一个奇迹,孙权却后怕不已。他早早迎在大营门口,等着甘宁回来。孙权看到甘宁平安归来,心中连称庆幸,如果甘宁有个三长两短,那就是他这个主帅的重大失职。

甘宁急忙下马拜倒,孙权疾步上前扶起,拉住甘宁的手,说:“将军此去,足以把曹操老贼吓得半死了!这可不是我舍得拿你冒险,只不过是想看看你的胆量到底有多大啊!”

孙权的御下之术确实越来越高了。他这句话一说,就把此前所有考虑不周之处都轻轻抹去了。随后,孙权又赏赐甘宁绢一千匹,利刃一百口。甘宁本来就是要借着劫营,做给凌统看看,出一口恶气的,哪里会吝惜这些赏赐之物?他转手就分给了跟随他同闯敌营的一百勇士。

孙权越想越兴奋,觉得甘宁真是给自己挣了大脸了,冲口而出:“曹孟德有张辽,我有甘兴霸,足以相敌!”兴头上随即又封甘宁为平虏将军。孙权以为张辽是曹操手下的头等猛将了,其实他是没见过另外几个狠角色。

甘宁扬眉吐气,凌统可就受刺激了。第二天,张辽引兵搦战,凌统第一个讨令出战,想要为自己挣回脸面。

张辽令乐进迎战。凌统与乐进相斗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曹营中曹休见状,施放了一支冷箭,正中凌统胸膛!乐进大喜,持枪要刺死凌统。正在此时,东吴阵营中也飞出一箭,正中乐进面门。

两军齐出,将己方大将抢救回营,双方罢战。

凌统回营后,拜谢孙权。孙权说:“不要谢我,放箭救你的人是甘宁!”凌统又惊又愧,回身向甘宁顿首谢道:“不想兄长如此施恩!”

这一意外事件给了孙权一个最好的调和机会,他借机让凌统甘宁两人消弭恩仇,结为生死之交。二人从此欢好,再不争斗。

曹操分兵五路,来袭濡须,正赶上江风大作,白浪滔天,将东吴战船掀翻。吴军大乱,大将董袭死于沉江而死。徐盛被李典包围。孙权亲自引兵去救,却被张辽、徐晃团团围住。

曹操喝令诸将:“谁敢去将孙权擒拿?”虎将许褚应声而出。情势十分危急,东吴大将周泰见状,杀入阵中,死命来救。

周泰寻见孙权,让他跟着自己杀出重围。周泰成功突围后,却发现孙权不见了。周泰再度杀入重围,救出孙权。如是冲锋三次,才将孙权救出。

周泰护着孙权来到江边,吕蒙过来接应,孙权这才算是保住了性命。

这一仗,东吴死伤惨重。战后检点,东吴大将陈武也死于乱军之中。孙权不敢再战,下令死守濡须坞。吕蒙当初的建议,此刻见了奇效。曹军攻不进来,而东吴军也攻不出去,双方相持月余,终于决定罢兵不战。

曹操留曹仁、张辽驻守合肥。孙权则留周泰为镇守濡须的主将。但是,同时留守濡须的副将朱然、徐盛却因为周泰出身寒门而很看不起他。

孙权看在眼里,却未置一词。他已经从处理甘宁凌统的恩怨纠葛中得出了一个教训,知道直接强行干涉并非良策。

孙权在离开之前,设宴与诸将话别。孙权突然走到周泰面前,手扶其背,眼泪滚滚而下。众人见状大惊。

孙权眼含热泪,说:“幼平,您为了我孙家兄弟,在枪林箭雨中,不惜性命,多处负伤,身上到处是伤疤,就如刻画一般,怎么能不让我感动呢?”

说完,孙权让周泰解开衣服,吩咐众将上前观看。只见周泰身上伤痕累累,遍布全身。孙权指着周泰身上的一处处伤痕,询问周泰是在哪一次战斗中负伤的。周泰一一作答。孙权每指一处伤痕,就敬周泰一杯酒。

众将被这“活色生香”的一幕行为秀惊呆了。周泰的形象一下子变得异常高大,谁还不对他深怀敬意呢?谁还敢低看他呢?而孙权的不忘旧恩的“款款深情”也感动了诸人。

周泰喝了一杯又一杯,眼看已是酩酊大醉。孙权依然亲热地抚着他的背,一字一顿地说道:“幼平,你是我孙家的功臣。我和你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我委任你兵马重任,你可快意行事,不要因为出身寒门而畏手畏脚!”

孙权的这句话就是说给朱然和徐盛听的。你们不是因为周泰出身寒门而瞧不起他吗?那我就要给他最荣耀的礼遇。孙权随即还下令将自己专用的青罗伞盖赏赐给周泰。

朱然徐盛看了这幅架势,心中深感惭愧。孙权虽然没有指斥他们一句,但却成功地改变了他们对待周泰的态度。

孙权用这巧妙的方法协调了部属之间的矛盾,说明他的领导智慧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样的一个孙权,完全担当得起东吴第一人的重任了。

心理感悟:感官刺激是激励的最高境界。

攻击转移因为某种社会限制,而将攻击目标转移至相关或不相关的第三方,或者是转换攻击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