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28494900000001

第1章 意大利主体产业与近代化的过渡(1)

意大利是欧洲国家中纺织业率先发展且占有优势的国家,中世纪意大利曾以其毛织业的率先发展而致富,并享誉全欧,在欧洲毛织业的激烈竞争中,由于其原料和产品过于依赖海外市场的经济外向型特征,使得最初由毛织业构建起来的经济链条因缺乏国内供、产、销的联系而十分脆弱。14世纪后期,意大利毛织业明显衰落,有人将其视为意大利经济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实际上,意大利正在完成经济结构的转型,即开始由毛织业为主导较为单一的纺织业向棉织业、丝织业综合型的纺织业过渡。欧洲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促使意大利在近代化过程中利用纺织技术和经验的积累以及设施设备,完成了由较为单一的毛织业向棉织业和丝织业综合型的纺织工业的转变。意大利经济真正的衰落是17世纪远洋航运对它的致命一击。当17世纪面对远洋航运中大量各类廉价东方织品之时,仍未逃过再一次转型的厄运,中世纪曾经领先于欧洲经济的意大利就在不能逆转的无可奈何中衰落。

第一节 意大利毛纺织业及其衰落

近代工业的先导是纺织业,中世纪意大利的手工业也正是以纺织业为主体发展起来,在意大利的纺织业中,佛罗伦萨的毛纺织业兴盛早,12世纪已具有一定的规模,1138年出现了羊毛加工业行会(称“兰那”)。该行会是依靠羊毛的加工发展起来的,最初,主要收购加工托斯卡纳地区的羊毛,集中在佛罗伦萨周围的乡村进行生产,因就地取材,成本相对低廉。但是,由于意大利羊毛毛质粗硬,生产出的粗呢织品缺乏竞争力,无法远销欧洲市场,只能满足意大利本地和地区性消费的需要,销路受限,产量也无法提高。羊毛加工业规模较小、生产分散,设备还相对简陋,地方性手工业特征明显。

为了打开销售市场,早在12世纪中期以前,佛罗伦萨和其他一些意大利商人就开始在香槟市场购买法兰西、佛兰德尔、英国和西班牙在此出售的羊毛产品。这些国外原毛和粗呢绒质量优良,运回意大利以后,经过精细加工,特别是在设备更新、生产工艺改进和技术改革之后,生产的毛织品再返销西欧,遂成为畅销商品。佛罗伦萨的羊毛加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其羊毛业行会成为英国羊毛的最大买主,同时,也大量进口享誉欧洲的西班牙美利奴羊毛。这种羊毛因质地柔绵、色泽纯净,生产的织品柔软润滑,更适用于细呢绒的加工,佛罗伦萨将这种毛称为“加尔博羊毛”。同时,他们也从阿尔加维的苏丹领地进口一种“加尔博细呢绒”,“13世纪初,佛罗伦萨人经营此种商品的规模极大,以至于佛罗伦萨的一条街道,由于大多数经营加尔博呢绒的商人居住于此而被称为加尔博街”。大规模的购销活动,刺激了原羊毛加工业行会中的意大利商人特别是佛罗伦萨商人独立发展的欲望,他们从羊毛行会中脱离出来,于1212年组建了细呢商人行会(称“卡里马拉”),主要从事原毛和毛织品的转销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因为13世纪以后,在西欧和北欧国家的市场上,意大利的毛织品是无与伦比的,在质量、品种、价格上都占有优势。通过原毛、半成品的加工和毛织品的销售,意大利人在欧洲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他们不仅左右了欧洲市场的呢绒贸易,而且在东方市场也堪称魁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4世纪上期。

14世纪是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致富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不少国家都制定了保护本国工业顺利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这时先期发展制造工业的国家来说,已面临着逐渐被挤逐出市场的危机。从14世纪中期开始,佛罗伦萨的毛织业也显露出危机的迹象,15世纪甚至更严重,这是地中海欧洲其他地区羊毛工业扩张的结果。尽管这时伦巴第地区的毛织业呈勃兴之势,但佛兰德尔、加泰罗尼亚的毛织品已更多地挤占了欧洲市场,尤其是1307年和1311年,美男子腓力颁布了两项法令,将意大利商人驱逐出法国。于是,意大利人被剥夺了它最重要的呢绒市场,羊毛业行会则开始从英国和其他地区获取原毛,以维系国内的毛织业生产,羊毛业行会随着细呢绒行会的衰落而复兴,面对西欧经济形势的变化,控制意大利一些重要的毛织业中心的羊毛业行会不得不以压缩产量和提高质量来对付竞争。根据编年史家乔万尼·维兰尼的记载,14世纪早期,佛罗伦萨的织布机每年的产量不低于100000件。30年以后,相同的权威史料又告诉我们,产量已下降1/3,只是在质量方面作了改进。15-16世纪毛织业急剧萎缩,实际上,佛罗伦萨乃至北部意大利自身在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意大利人加重了发展棉织业和丝织业的筹码,以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发现17世纪的佛罗伦萨仍然固守纺织业的优势,以发展丝织业来平衡毛织业的衰落,17世纪早期佛罗伦萨的毛织业虽然降到了13000件左右,但丝织业已达到其巅峰10000件的规模。

第二节 意大利棉织业的发展

在意大利的纺织业中,棉织业和丝织业可谓是毛织业的孪生姐妹,意大利的棉织业初兴于11世纪,12世纪有了明显的发展,它是扩张中的商业与地中海接触的直接产物,与丝织业相同是“移植”工业。最初,棉花的引种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的阿普利亚、卡拉布里亚和西西里等,由于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意大利的棉花多系劣质棉,这些棉花除本地乡村工业消化以外,也被罗马、托迪的翁布里亚诸城市、奥尔维耶托和佩鲁贾以及托斯卡纳各城市包括比萨、佛罗伦萨、阿雷佐、科托纳、波吉邦西和蓬特雷莫利等地的一些零散工业所利用。意大利的棉织业中心在北部,特别是米兰、皮亚琴察、帕维亚、克雷莫纳等伦巴第城市,有的地区或城市还是毛织品和棉织品生产两者的早期中心。譬如威尼托、维罗纳,后者早在13世纪初就已声誉鹊起,棉织业生产者行会在这个城市至少在13世纪最初的10年甚至可能更早就已经存在了。南部的棉花也有一部分供应北部,从12世纪开始,******输入西西里的棉花便分散供给高速发展的伦巴第纺织工业。在威尼斯有文献记载的生棉的输入是1125年,******是1140年,几个世纪以来,这些棉花经利古里亚诸港口被稳定地输入。在14世纪最后25年,******的关税记录和15世纪中期米兰和帕维亚的通行税目录中,都有关于从西西里船装棉花运抵的记载。

当然,棉织业加工中所需要的棉花原料主要靠意大利之外进口,由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北部城市国家输入、转运,通过成本低廉、运转便捷的海上运输实现。一般都有相对稳定的运输航线、供货渠道和原料产地。******、比萨和威尼斯输入勒旺特的棉花,也由南部海岸从安塔利亚港口输入土耳其的生棉。14、15世纪,佛罗伦萨、威尼斯、比萨、西西里甚至巴列塔、安科纳等一些小地方都备有运载棉花的商船,从土耳其、希腊和叙利亚获取原料。布尔萨和福西亚是小亚棉花的汇聚点,经由那里再转运到开俄斯岛,该岛后来成为土耳其棉花的集散地,萨洛尼亚港市作为它的内陆和一些希腊岛屿棉花输出的门户,将希腊棉花分发出去。塞浦路斯则是叙利亚等勒旺特地区棉花输出基地。威尼斯等国有时也直接从叙利亚转运大宗棉花。有影响的大公司在货物的进口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巴尔迪公司14世纪初从安塔利亚港口输入土耳其的生棉就享有特权。

大规模地运转棉花也是14世纪以后意大利的商业特征之一,当时,出现了“棉花护航队”的称谓,开往塞浦路斯、亚美尼亚和叙利亚港口,由巡航船只组成的船队,比单层甲板大帆船有更大的容量,G.卢扎托估计意大利棉花贸易每年可达到5000吨,根据商务档案、进出港记录以及国家档案和相关材料来看,G.卢扎托的估计显然过于保守,按照F.C.莱恩的计算,1560年威尼斯船舶的总吨数为15782英吨。鉴于这些船通常每年两次航海,总装运量为31564英吨,M.F.马扎尤按照16世纪进入威尼斯港口的大帆船货舱中棉花大约占13%的惯例估计,每年仅威尼斯贩运的生棉应该为4103英吨,约合4168吨。从17世纪的材料中瑟拉估计16世纪的威尼斯每年仅从塞浦路斯和土耳其的士麦拿输入的棉花总重量就达2250吨,加上其他地区转运的棉花,M.F.马扎尤加以总结,“在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期间的高峰年间,威尼斯每年从各地输入的棉花总量超过4000吨”。这一结论,与上面的推算也是完全吻合的。

除威尼斯承担了大宗的棉花贩运以外,******对棉花的转运量也不菲。一个******的商号声称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通过该商号的代理商在开俄斯岛已经输入了将近11000吨的土耳其棉花,年均大约2000吨,总价值约60万杜卡特。值得注意的这只是******一个商号每年输入的棉花量,可见,仅威尼斯和******一个商号每年输入的棉花就已在6000吨以上,整个意大利对棉花的输入我们虽然没有量化的数据,但很显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尽管意大利人输入的棉花也有部分再输出到佛兰德、英国等地,但绝大部分被本地棉织工业消化,1507-1537年间的******港口记录簿没有提到从******再输出棉花的数量,也没有由******船直接运往其他港口的记载。

******人经开俄斯岛输入的土耳其棉花,其中一部分供给伦巴第、利古里亚和皮埃蒙特的乡村工业,在那些地方,这些棉花被用于生产廉价产品和耐用布。意大利的一些城市长期从列万特地区进口棉花,制作经久耐用的布匹。

棉织业的发展往往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辐射到周围的乡村,棉纺织的乡村工业分布是广泛的,但因设备简陋,主要加工价格低廉的土耳其劣质棉,生产的布料厚实、粗糙,加之交通不便,规模受限,主要供本地市场销售,消费群体集中在农村。城市中的棉织业设备相对精良,通常交通便捷,有利于大规模的制造,生产的布料和棉织品除本地消费外,与毛织品一样,绝大部分外销。劣质的土耳其棉花不适合生产优质布,哪怕篷布之类粗织品,因纤维差而不耐用。一些城市对原料的选购比较严格,特别在意大利和南德的城市手工制造业中心劣质棉几乎被禁用。意大利城市棉织手工业保证纺织品的质量其目的在于保持占领海外市场的优势,增强外销的竞争力。

第三节 意大利棉织业的销售和兴盛的原因

意大利棉织业的兴盛,首先是周邻和地中海地区市场需求量的扩大。从1140年开始,米兰、皮亚琴察和帕维亚生产的各种花色的棉布就通过意大利港口被大量运到中东、耶路撒冷和其他叙利亚城市,在君士坦丁堡和亚历山大等地,这些棉布与地方棉布产品竞争。粗斜纹布也是最有特征的出口布料之一,这是一种亚麻和棉花作经、纬线织成的混纺棉麻布。1164年一份******合同就有出口到叙利亚的粗斜纹布的记载。在近东,粗斜纹布也被医院大量利用,十字军东侵的1182年前后,耶路撒冷的医院每年都能从伦巴第、比萨和威尼斯的一些医院那里得到数额不小的各类粗斜纹布。几乎与此同时,意大利又开辟出其南部和西部某些地区的销售市场,包括粗斜纹布在内的棉织品输出到休达、******和布尔日伊等北非沿岸城市以及法国的普洛旺斯各地。12世纪晚期,这些棉织品又出现在香槟市场,由那里分发到欧洲的其他地区。一份12世纪的档案提到可能由意大利生产的粗斜纹布在伦敦出售。在12世纪的最后25年,意大利棉布常常由几千件捆成的数百大包,经过马赛、纳尔榜、蒙特利埃和巴塞罗那的诸港口渗透到南部法国和西班牙市场。13世纪,纳尔榜的一份经纪费记录中就提到有来自伦巴第的白色和染色的粗斜纹布。与此同时,与西北欧的贸易高速度的扩张。1280-1400年间,西阿尔卑斯山海区的通行税记录反映了满载伦巴第粗斜纹布货船的通过,13世纪晚期和14世纪期间,意大利棉布由海路被船运到佛兰德和英国诸港。棉织品也成为东部阿尔卑斯山途为之塞的重要组成部分。13世纪期间,棉织品也被输出到南部德意志,并由那里沿北部和东部商路到波希米亚、奥地利和匈牙利平原。同时,也经由黑海贸易进入东欧。意大利的棉织品直到16世纪仍然有些区域从事外销贸易,如都灵附近的基耶里有不少工厂生产的粗斜纹棉布,就大量外销法国。在欧洲市场占据的位置,是更传统的纺织品从未取得过的。随着贸易向远离意大利本土的延伸,特别是陆路的长途贩运,花费不菲,为了降低成本,13世纪后期和14世纪初,意大利人在北非、卡发、塔纳、特拉布松、佩拉等地建立了殖民地,纺纱织布等棉纺原料的加工有些是在殖民地进行的。譬如,土耳其的殖民地生产的棉布,其中一部分就输出到俄罗斯和中亚,在那里被制成帐篷、衣服和家用织品。这些棉布在该地区市场之重要,以至于按商品的等价物作为货币单位来计算。棉织品在殖民地生产,缩短了进货和销售的距离,简化了渠道,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这是在近代初期完成资本积累和扩张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