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的优良传统
28495500000015

第15章 “两弹一星”精神

一、“两弹一星”精神的由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打破核大国的讹诈与垄断,为了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老一代科学家和广大研制人员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风餐露宿,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精神代表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可贵民族精神。

二、“两弹一星”精神的主要内容

伟大的事业筑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既凝结着以往的奋斗,也昭示着未来的希望。江****指出,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奋斗的过程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为主题的“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的坚强精神支柱。广大“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胸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许多才华横溢或者功成名就的科学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许多科研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人诗篇。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两弹一星”事业取得成功的立足基点。广大“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他们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愤图强,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两弹一星”事业的伟大胜利。他们所具有的惊人毅力和勇气,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两弹一星”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在研制“两弹一星”的不凡历程中,来自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成千上万的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共同向现代科技高峰进军。他们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使我国的科研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他们用自己的辉煌业绩,书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光彩夺目的一页。

总之,“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意义

“两弹一星”精神对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形成、高技术国防装备发展和现代化部队建设,对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谐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两弹一星”精神指引了中国核工业核力量的创新与发展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是当今最现实可行、能大规模发展的替代能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核能开始被用于和平事业。1991年12月15日,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顺利并网发电,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继核武器、潜艇核动力装置研制成功后的又一历史性重大突破,成为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里程碑,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首座核电站的国家。在为核事业进行的奋斗中,核工业广大干部职工坚持发扬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这是我们大力提倡的“两弹一星”的精神。“两弹一星”是新中国国防科技尖端技术的代表,“两弹一星”工程在周密筹划、科学决策、严密组织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的成功历史经验,对当前我国重大战略工程实施,促进高技术产业形成、高技术国防装备发展和高技术部队建设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正是这种“两弹一星”的精神,驯服了核能,实现了单一军用产业向以核电、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为主导的产业重大转变,在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2.“两弹一星”精神推动了中国海军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海军走过60年的发展道路,已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六十年代,随着“两弹一星”宣告成功,中国海军开始茁壮成长。从创建之初的以杂旧舰船、商船为主,中国海军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支由多兵种组成、具有现代化综合作战能力的海上力量。我国海军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时间和科研基础上来讲,这都与科研专家们所发挥的“两弹一星”精神密不可分。随着大洋经济的到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大力发展远洋海军,对中国来说是势在必行。中国海军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推进整体转型,提升海上核心军事能力。中国海军将加强重点武器装备建设,使新一代武器装备的质量、性能迈上一个新台阶。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是国家、民族、人民的需要,是中国国防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3.“两弹一星”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独特的贡献与影响。

研制“两弹一星”的许多专家都在国外学有所成,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但他们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几十年来,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以惊人的智慧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着中国“两弹一星”的奇迹。“中华民族不欺侮别人,也绝不受别人的欺侮”是他们坚定的信念。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面临着以知识推动为主的创新发展模式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两种发展模式的冲突和挑战,也面临着包括美日等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知识产权包围战略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我们更需要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积极创新、锐意进取。在我们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文化障碍,需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落实自主创新方略,迎接挑战,解决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

总之,“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发展,就要努力学习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因此,我们今天讲的“两弹一星”,是对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简称。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伟业,也为以后中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弹一星”元勋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央、******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给23位(按姓氏笔画排序)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授勋时过世(7人):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授勋后过世(9人):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钱学森、朱光亚、黄纬禄、王大珩、屠守锷。

目前仍健在(7人):程开甲、王希季、孙家栋、任新民、陈能宽、周光召、于敏。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年),安徽省怀宁县人,****党员,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和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领导并亲自参与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癌症,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1999年,****中央、******、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