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序言集
28495600000073

第73章 《原群论旅游》序言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不久前,原群同志送我一部题为《原群论旅游》的书稿,请我作序。此书稿字里行间,折射出作者理性的思辨和优美的文风。我被作者的理念和情怀所触动,感慨之余,欣然命笔。

旅游业作为关联度大的综合性产业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既是硬实力的体现,也是软实力的标志。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李克强总理要求:要发挥旅游在扩内需、稳增长、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中的独特作用,着力创新旅游管理体制,着力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着力推进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旅游经济增长点,让旅游更安全、更便利、更文明、更舒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和逐步进入发展新常态,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该书作为一本旅游规划专业用书,在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独辟蹊径,别出心裁,足见作者之用力、用智和用心。这本书无论是主题,还是透过案例所诠释出的旅游规划理念,都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绿色化、生态化,旅游理念和“旅游+”新业态,颇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对促进旅游业发展及研究旅游业发展规划都具有借鉴作用。

原群同志将红色文化精神运用到旅游经济中,关注于红色旅游理论与实践。我注意到,不少案例中包含红色旅游项目和产品,都是红色文化与旅游业结合的生动体现。其笔力所及,规划所至,主要特点有二:

其一,对红色文化在旅游实践中的挖掘和拓展。红色文化一般指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旅游主要是以红色文化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该书的规划案例中,对红色旅游概念作了生动的诠释和解读,但并没有局限于单纯的“红色”,而是在红色内涵上发掘、延伸,从而使红色文化与大众旅游很好对接,有效拓宽了红色旅游项目和产品。

在作者的红色旅游规划中,“红色”不仅代表革命、勇气、成功与光荣,还与古老的民族“图腾”有关,并蕴含着“求吉”思想。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与生俱来,它流淌在民族的血脉里,烙印在民族的基因中。华夏民族作为炎黄子孙,炎帝又称赤帝,是中国的太阳神;黄帝氏族也崇拜太阳神和火神,这表明中华民族在远古时代就有强烈的“红色崇拜”。事业开头顺利叫“开门红”,“金榜题名”是红榜……因为喜欢红色,世人更赋予了“红”以美的含义。在西方人眼中,红色即是中国的“国色”。总之,红色文化集历史印证价值、文明传承价值、政治教育价值、经济开发价值于一体。作者正是抓住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蕴,以及闪光点和聚焦点,才对其进行了新的阐释和活化,并与现代旅游业有机嫁接。

其二,对“红色”与“绿色”相结合的创新理念。红色旅游既不能一味地迎合市场行为,也不能脱离市场需求,旅游规划说到底还要考虑旅游主体——旅游者的需求。现代休闲旅游,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元素,不可或缺,但却不是唯一的,“红色”与“绿色”的结合乃是当今旅游发展之必然。“红色”是文化,“绿色”是自然,是生态,如果说“红色”文化是核心和精神,那么“绿色”生态就是基底和载体,这如同那句老话——“红花还需绿叶衬”。

该书中的诸多规划案例,大都是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而对于红色文化,则注重了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红绿相映,并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

原群是旅游规划界不可多得的智者。此前,《原群论旅游》系列丛书已出版3册,涉及旅游理论、策划和导游词创作,而这次出版的书目大都是旅游规划案例,更是躬身力行的结果。我们需要这类富有真知灼见的图书,希望旅游界有识之士锐意创新,勇于实践,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旅游著作,推动我们的旅游实践,促进中国旅游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