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道出了梅花落英缤纷、化泥护春而又梅香依然的高洁与奉献的品质,而这种品质却恰恰完美地体现在我父亲高树梅的身上。在父亲去世14年的今天,翻开由妹妹高阳主编的这本定名为《漫漫长路沁梅香》父亲的文集,似乎感到淡淡的墨香与浓浓的梅香扑面而来,沁人肺腑,使人在一瞬间回到了父亲曾经走过的那些如诗如歌的岁月。
1942年,15岁的父亲投身抗日洪流,走上了中国革命的漫漫征程。收录在这部文集中的相当部分的诗文都是在那个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时代留下的文字,如《击毙日军小林大队长》《颂抗日英雄张作洪》《淮海大战》《向大西南走》《渠江春晓》等,让我们在对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真切岁月如歌般的感悟中,也领略到几分父辈们金戈铁马、快意恩仇、豪气干云的战斗人生。于是在我们后辈的心灵深处,似乎也油然升起了几多“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醉里挑灯看剑”的襟怀……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收录在这部文集中的诗文有相当篇章是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吟诵神州的万千风景的,其中不乏从政者的理性和激情!因为工作的原因,先后担任过多个部门领导职务的父亲曾数次行走四川各地、奔波祖国大地,在工作之余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游记。这些诗歌游记并不是文人雅士风花雪月般的悲春伤秋之作,而是寄寓着一个革命老战士对祖国对人民的炽热情感。从这些诗文中我们领略到如此多娇的祖国河山的雄奇瑰丽,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自然山水对于人民的精神生活的密切关系,也体会到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深沉感情。从中我们也会深深地体悟到父亲宁静而坦荡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山河的一片至情。于是,在我们心海深处便油然回荡起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父亲的诗词质朴自然、朗朗上口,充满诗情歌韵。有不少诗词如《穷人恨》《十学焦裕禄》等被作曲家谱写成歌曲,在巴山蜀水、大江南北广为传唱。彰显出一个革命战士对祖国、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炽热情怀。音乐为父亲的诗歌插上了翅膀,使之飞得更高、更远。
事实上,我在阅读这部文集时,总会产生一种幻觉。仿佛这数百篇散发出淡淡梅香的诗文,如同一群自由的鸟儿,从我思绪中飞翔出去,情托蓝天白云,爱系万水千山……是掷地有声的心迹放然,还是仰天长歌的心意流动,抑或是明月浩海心绪的壮阔?一切关于父辈的历史、人生、思想、情感的记忆,犹如缕缕阳光,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生命历程、皓天厚土上尽情挥洒。
在与妹妹一起整理父亲的笔记时,看着一本本笔记本上父亲用钢笔一丝不苟、工工整整地写下的文字,我仿佛在触摸父辈的思想旅程。收录进父亲这部文集中“思维之河、耕读作舟”一章中的数篇文章,便是父亲在过去的那个年代在工作学习调研中思维的结晶体。当然,这种思维是并不能脱离当时的客观的历史环境而独立存在,因为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丰富、不断完美的生命历程。从这些理论思辨的文章中,依旧可以领略到我党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从中我们亦可以感悟到一些撼人心弦的思绪。这些思绪,不是自作多情,更不是故作深沉,而是源于生命深处对真善美的向往,对革命理想的恪守,是基于一名革命老战士应有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而生发出的反思、慨叹、忧虑的大情怀。在对父亲的这部文集的阅读过程中,我曾在一次次情感共鸣的瞬间生出一次次感动,感动高过生命的那一片巍巍的峰峦,感动超越心灵的那一份深深的情愫,感动仰望灵魂的那一抹熠熠的体味。于是从父辈留下的如斯文字中我便找到几分根深泥土的实在,悟到几分天地相接的旷远!
我坚定地认为,在这部父亲的文集中,蕴藉着一种传承中华民族最原始的、最朴素的、最自然的爱的基因;有着一种托付天宇浩荡,历经大地调息,呼心高山流水的情的风扬;更有着一种枝映心辉,月染夜色,光放乾坤的心之灵磊。这种境界只有建立在崇高理想的坚守、真实生活的体悟与真挚情感的倾注之上,才能让笔下的文字根生灵魂,花开心空,拂面春风,生动鲜活。
这部文集的附录二“慈爱如旧、梅香依然”中,收录了我们缅怀父亲及我们的子女缅怀爷爷、外祖父的诗文。多少年过去了,这种缅怀依旧像空气无声无息地包裹着我们,像炽热的岩浆,在我们每一个子孙后代的心灵深处奔涌着。慈爱依旧!父亲的心是一颗慈爱的心,而一颗慈爱的心是博大的,也是不朽的!慈爱已经成为我们家族最大的精神遗产。犹如一道潜隐的暖流,默默地流淌在我们子孙后代的血脉中。梅香依然!恰如妹妹高阳所言:“我觉得父亲并没有离开我们,因为他的生命已经融入了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中,流淌在我们每一个子孙后代的血脉里。他的音容笑貌、胸襟气节、道德风范,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他工作、战斗、生活过的巴山蜀水间,活在我们每一个子孙后代的心里!已将业绩垂青史,犹存大节励后人。一个无私无畏的灵魂,一个包容着美与善的灵魂,一个正直、坦荡而欣悦的灵魂是不朽的。”
在我记忆中,父亲去世的2000年9月18日和母亲去世的2008年3月5日都是具有历史与文化内涵的日子,父母去世时的两场雨曾在我心灵深处留下过难以磨灭的印记。父亲去世时骤雨突至,狂风高高地扬起了病室的窗帘。而母亲去世时却下了一场不期而遇的、润物细无声的淅淅沥沥的春雨。这两场截然不同的雨像极了父亲母亲的性格。父亲性格是刚烈、疾恶如仇的,犹如狂风暴雨一般。而母亲的性格却是柔性的,宛如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然而,母亲在柔性中却依然有着刚强的特质;而父亲的刚烈中亦不乏柔性的一面。收录在这部文集中众多篇什亦可看作是一种父亲柔性一面的记录,也是一种流动着真善美心境的清越弦音。
美国名将麦克阿瑟最后一次在西点军校的讲演中曾言:“老兵不死,只是渐行渐远。”作为革命老兵的父亲也是不死的!他从未离去!他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活在子子孙孙的血脉里。
亲爱的父亲,我们永远与您同在。
2014年元月写于西南交大扬华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