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8496400000023

第23章 成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认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与特征,把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客观规律,从成都市市情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含义及内容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标准化、均等化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基础,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制度体系。从内容来看,包括以下五个子体系:

(一)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指支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硬件设施网络,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与文化广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公共电台及电视台等设施,以及各种各类的文化信息数字网络等。公益、均等、便利的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网络是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创造文化的基础条件,又是群众与公共文化服务实现零距离接触的物质载体。

(二)公共文化供给体系

是指以政府为主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向公众提供多元化公共文化产品、满足群众公共文化需求的方式与渠道等,包括出版物、广播电视产品、文艺作品、文化惠民活动、“两馆一室一站”提供的服务等。这一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

(三)公共文化管理体系

是指由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与城乡社区及各类文化类社会机构形成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分工、协调配合与资源统筹的制度化安排,它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文化需求的重要组织体系。

(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

指政府为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供的政策保障、经费保障、人才保障等,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公共责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五)公共文化服务测评体系

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要求,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的工作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议的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是落实公共文化部门责任并完善管理、提高效能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

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切实满足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成都市社科院课题组于2012年进行了“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状况调查”,旨在了解包括成都市城乡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需求、基础文化设施配备和使用情况、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和人民群众对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知晓度等认识和看法,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二、成都公共文化服务基本状况调查

(一)市级层面公共文化设施使用和满意情况

目前我市被调查居民去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场所的频率小,对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率低;对公共文化场所设施和服务满意度较高。与博物馆、各类纪念馆和美术馆相比,我市居民去电影院、各类收费演出场所的频率要高于除图书馆以外其他各类公共文化场所。

从总体上看,有11.9%的居民表示经常都会去电影院及演出场所,明显高于青少年宫、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说明我市居民在业余时间喜欢比较轻松的休闲娱乐方式。另外我市居民对图书馆(12.7%)、文化馆(10.0%)的使用频率和满意度都高于博物馆(5.9%)、美术馆(4.4%)等文化场所。

被调查的大多数(79%)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总体十分满意,其中对交通便利程度的满意度最高(75.7%),设施数量、设施环境、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均得到了大多数居民的认可。

居民对公共文化场所的满意度和对居民去公共文化场所的频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该公共文化场所满意人数越多,去公共文化场所的频率就越大。以图书馆为例,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列出的选项中居民去图书馆的频率和满意度都是最高的(gamer=0.7618)。

各项公共文化设施中,有56.3%的居民对图书馆持满意态度,在所调查的居民中,有12.7%的居民经常去图书馆,在成都市居民对公共文化场所的满意度中排名第一。

从我市总体上看,我市被调查居民很少或不去公共文化活动场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作和家务忙,没有时间(52.3%),自己对在闲暇时间去公共文化活动场馆没有兴趣(25.1%)和没有同伴(7.0%)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交通不便(13.1%)、产品和服务没有吸引力(3.4%)等客观因素并不是影响我市居民是否去公共文化场馆的主要因素,这也反映了我市被调查地点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基础设施配备满足群众需求,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

从居民居住地点离成都市的远近这个因素上分析:离成都市区越远,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受交通因素和产品服务质量影响越小。居住在我市一圈层内的居民由于居住在市区,闲暇时间休闲娱乐活动选择更加多元化。因此与二、三圈层相比,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交通是否便利对一圈层居民的影响力更大。

(二)成都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状况

第一,从总体上看,被调查地点基层文化设施覆盖较全,有70.51%的被访者所居住的地方都有文化活动中心。很多被调查者(79%)表示在离家15分钟以内的范围内都能找到最近的公共文化设施。但是,我市仍然存在公共文化设施分布不均的问题,无论是文化活动的覆盖率还是距离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远近程度,从一圈层到三圈层百分率成依次递减的趋势。这说明,在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分布和离公共文化设施的距离的问题上,成都市三圈层还需加投入,尽量为辖区内居民提供更快捷的服务。

第二,成都市不仅积极为居民提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购买设施,同时还通过村(社区)积极开展各项公共文化活动。在村(社区)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有25.5%的居民知道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开展了广场健身活动,有21.7%的居民知道所在社区放映过电影,有20.6%的居民知道社区有举办过歌舞演出,知道有举办过书画展、花展、知识讲座、百姓故事会的居民比例均小于9%,还有部分居民(9.9%)表示并不清楚村(社区)开展过这些活动。居民最喜欢居住地开展的公共文化活动前三位仍然是广场健身活动、放映电影和社区歌舞演出,居民对自己喜欢参加的公共文化活动是否在居住地开展都比较了解,容易被吸引,积极参与自己喜欢的各项活动。

备注:在这张表格的分析当中,本来是应该按照修改要求分析一下不同年龄、不同收入和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最喜欢的公共文化服务有何特点。但是由于在问卷中设计和录入的过程中这个问题都是按照多选题的方式处理的,在用STATA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只能按照01变量的处理,这样就没有办法完成交互,没有办法得到相应的结果,如果在SPSS中按照多响应变量的方法做因为录入数据的过程有误,也没有办法处理,因此这个题就只能处理到这个程度。

第三,在基层公共文化生活中,政府职能转变快,村(社区)基层社会组织发挥重要作用。在被调查居民中有33.6%的居民知道居住地的上述公共文化活动主要是由村(社区)干部组织的,也有部分(36.9%)的居民认为是由街道(乡镇)组织开展,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18.6%)居民认为是由文化职能部门组织开展。这表明我市社会建设工作正在落实到实处,政府部门资源不断下沉到社区、院落,让社区由“被动”走向“主动”,让社区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做好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更好地开展居民喜爱、参与度高的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但是在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过程中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超过90%的居民不知道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每年文化活动中心的使用费用预算,只有约10%的居民有所了解。有48.6%的居民不清楚自己的村(社区)开展的公共文化活动次数。这充分说明,村(社区)政务公开的力度不够,村(社区)居民对本社区的公共活动或者不关心或者缺乏知晓渠道,村(社区)本身的凝聚力还有待提高,应该加强对村(社区)公共文化的宣传力度。

第四,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被调查居民对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参与度比较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居民中,只有22.74%的居民会经常参加所在村(社区)的公共文化活动,偶尔参加和从不参加的居民分别占了52.77%和24.48%。经统计发现,一圈层中偶尔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的居民最多,二圈层经常参加活动的居民最多,三圈层从不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的居民最多。这反映了成都市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频率因为文化设施和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统计显示,居民从不参加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因为太忙了,没有时间(40.44%)。这是居民自身原因,也是最主要原因。然后,是有18.2%的居民表示对村(社区)开展的公共文化活动不感兴趣。最后,有将近14%的居民表示所在(村)社区就根本没有开展过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有10%的居民也因为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太少、质量太差而不愿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这说明部分居民还是很愿意参加村(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但是部分村(社区)居委会没有很好地组织居民开展活动或者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不满意。

第五,成都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居民满意度不高,相较于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还应该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接受调查的所有居民中,对所居住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感到非常满意的只有13.3%,总体说起来很低,值得关注。有53.2%居民认为所居住地公共文化设施一般,有33.4%的被调查者对所居住地方的公共文化设施不满意。其中一圈层内所有被调查居民中对居住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感到非常满意的只有10.3%,是三个圈层内比例最小的,三圈层中受调查居民中对居住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感到非常满意的有17.3%,可见离市中心区越近,居民对公共文化设施要求也越高。

备注:把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和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进行分析后发现:相关性非常低。因而从这次调研的数据不能得到有效结论。

不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缺少包括健身设施在内的各种文化设施(31.0%)、场地狭小(23.7%)和离家较远(15.8%)等硬件环境上,基层公共文化实施的开放时间(7.2%)、管理不善(7.9%)和提供的图书等产品过时(2.9%)等软环境并不是主要原因,这表明居民对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健身器材等需求量大,但是我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居民普遍需求。通过调查数据显示,随着现代城市生活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对锻炼身体场所的需求越来越大,更多的城市居民希望公共文化场所满足锻炼身体的需要,对书籍的需求量反而不大。

第六,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据统计,有41.24%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是满意的,有46.90%的居民认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一般,少数11.86%的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不满意。居民不满意主要原因集中在:没有反映居民的实际需求、不适用(38.1%),活动组织得不好(33%),内容单一、形式枯燥(18.2%)和难以真正地融入(11%)。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被调查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与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频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gamma=0.6275)。这表明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越满意,参与频率就越大。因此,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满足居民需求对于提高居民的参与度至关重要。

与市级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相比,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偏低,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然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与居民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目前我们更应该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与管理。

(三)成都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