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8496400000029

第29章 成都和谐文化建设专题研究报告(2)

百姓故事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常态工作,活动的组织、开展与推动,涉及市委宣传部、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各级工作团队。为了加强各层级之间的沟通,确保工作信息通畅,在各级工作团队间建立工作信息常态报送机制至关重要。市委宣传部及时建立工作信息常态报送机制,通过印制下发《成都百姓故事会月工作安排表》,要求各区(市)县每月定时报送《成都百姓故事会村(社区)活动情况月统计表》与活动开展信息简报,及时收集掌握全市故事会工作动态,统筹推进活动开展。各区(市)县编制《百姓故事会村(社区)活动开展情况督查表》,对相关单位故事会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督查,掌握基层故事会开展情况。除了各区(市)县每月定期报送信息以外,市委宣传部还每月召集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成都传媒集团等召开工作推进会,定期通报活动进展情况,总结工作经验,协调解决活动推进中的问题。各区(市)县每月召集区级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开展故事会工作推进会,定期通报各基层打分排位和活动进展情况,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方案。工作信息常态报送和工作推进会等机制的建立,确保了每月各村(社区)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督查,保证了信息沟通渠道畅通,为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信息支持。

3.定期组织专家评议,为不断提升活动质量建言献策

成都市委宣传部建立的百姓故事会专家评议机制是这次活动的一大特色。成都市社科院成立百姓故事会专家阅评小组,每月组织专家对全市基层现场故事活动,成都电视台、成都人民广播电台远程故事节目,成都全搜索网络故事会进行质量阅评,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把百姓故事会打造成成都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献计献策。按照成都市要求,各区(市)县每月要向成都市报送一张“基层百姓故事会”活动录像光碟,并由成都市社科院组织专家,对20个区(市)县的光碟拍摄质量按照优、良、中三个等级进行评审,并提出具体细致、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市委宣传部通过通报评审结果,对各区(市)县的工作进行表扬或批评,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激励与约束机制。如高新区肖家河“情景故事会”就获得百姓故事会影像专家评议组高度评价,打出了优+的等级,这无疑对高新区的工作是一个极大的肯定和鼓励。再如,专家对个别区县开展活动的评价就不是很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规范不够,感染力不够强”,“故事要用老百姓的语言讲出来,不能存在大量的书面语言”等等。与此同时,每次的专家评议都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如建议故事会形式要多样和喜闻乐见,建议重视对百姓故事会现场讲者的培训和选拔,建议故事会在选材上要注重广泛性和针对性。各区(市)县根据专家评议的结果和意见,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升活动质量。专家评议机制的建立客观上为百姓故事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智库,使专家的聪明才智也注入到基层文化宣传工作中,为百姓故事会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坚强的智力保障。

4.组织专业机构进行效果测评,查找问题改进工作

百姓故事会是市委确定开展的“三项活动”之一,已作为市一级工作目标下达区(市)县,各区(市)县也将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及制定考核标准,以考核测评促进活动扎实持续推进。市委宣传部加强对区(市)县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调研、打分排位,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开展效果测评,调查范围覆盖各区(市)县50%的乡镇(街道),测评结果在媒体上公布。各区(市)县也结合自身实际,聘请专业测评机构进行半年效果测评和年度效果测评。通过对百姓故事会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测评,从结果中找出各区(市)县活动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与目标任务之间的差距,并在认真研读测评报告的基础上,查找问题,对症下药,改进工作,扎实推进活动,使百姓故事会活动不流于形式、不流于简单化和行政化。例如在测评结果出来之后,各区(市)县根据群众的建议和意见,组织形式上更多采用和吸收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比如地方戏剧、评书、金钱板等,注重提高故事员讲故事的技巧,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易于老百姓接受。专业机构效果测评是提高百姓故事会质量的有效手段,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有利于对活动开展情况的及时反馈,更有利于对各相关单位的激励和约束。

5.创新传播渠道,形成讲故事与听故事的浓厚氛围

第一,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吸引力。各区(市)县结合实际,积极拓展开展活动的有效形式。通过采取将百姓故事会植入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娱活动、“微电影”、“坝坝电影故事会”以及结合各种重大节庆主题活动举办等各种形式,办活百姓故事会。故事现场就设在基层一线,增强了活动的贴近性、故事的现场感和市民的参与性。第二,多种媒体联动传播,扩大影响力。现场故事会的局限性在于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工作比较繁忙的上班族和青年学生的影响力有限。而广播电视远程故事会和百姓网络故事会则不受时空限制,扩大了百姓故事会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受众中的影响。百姓故事会以广播电视远程故事会和百姓网络故事会为重点,推出精品故事,打造活动品牌。由成都电视台组织开展的百姓故事会PK赛成为百姓故事会活动的重要推手,把活动推向了高潮,进一步提升了百姓故事会活动的热度。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联动,开展互动传播。《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及时追踪报道百姓故事会动态新闻,挖掘故事会中的新鲜事,感人事,向社会推荐典型故事和典型人物,累计报道270余条。第三,广开宣传渠道,营造浓厚氛围。各区县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横幅、宣传栏、短信、微博、QQ群等形式,广泛传播百姓故事会和相关活动节目预告,营造了“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氛围,有效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整合现场、电视、电台、网络、报纸等各种资源,相互配合,增强传播资源的流动性,有效扩展百姓故事会的传播范围,提高传播效率和传播能量。

(三)百姓故事会工作中的不足

百姓故事会的成功开展,并取得显著成绩,与我们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成都百姓故事会的生动实践,为成都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鲜活的精神题材。然而,通过进一步梳理,在故事和百姓两个主要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有待于提高的领域,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

1.在故事的整体层面上缺人才、缺故事、缺经费

这既是百姓故事会当前面临着的实践困境,也是百姓故事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瓶颈。

故事人才不足。人才是百姓故事发展的根本。人才的缺乏,直接关系到百姓故事会的成功举办和可持续发展。从百姓故事会的进一步发展而言,人才方面仍然显得不能满足百姓故事会的实践需求,主要表现在:第一,故事员不足。故事员依然面临着征集范围不够广泛的状况。第二,培训故事员、故事骨干的形式较为传统,且单一化、固态化特征明显,远远不能满足百姓故事会继续开展的实践需要。第三,故事员和故事骨干的来源渠道较窄,故事员和故事骨干的可持续性难以为继。

故事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故事是百姓故事会的核心。如果缺乏故事,会直接影响百姓故事的水平和质量,会直接影响百姓故事会预期效果的实现,甚至影响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和百姓故事的趣味性。百姓故事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和穿透力,是当前成都各个区县面临的普遍现状。

各区县资金投入不平衡。各个区县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用于百姓故事会活动的资金总量表现不平衡。如:各乡镇对“百姓故事会暨歌舞大邑·运动大邑”活动都进行了安排部署,但有的乡镇只限于开会布置任务,对村(社区)活动缺乏现场指导和督查,部分村(社区)也只是应付了事,没有深入开展活动,未按照“百姓故事会暨歌舞大邑·运动大邑”的标准悬挂活动标语,也没有收集整理活动开展有关的文字及图片材料。部分村(社区)未按照“活动经费不低于村办公经费的10%”安排资金。基于多种因素,大部分地区依然面临着资金缺乏的现实困惑。

2.在百姓参与层面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不高

百姓对活动的知晓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发现,12.3%的人从来没看过《百姓故事会》的节目。在看过这个活动的被访者中,89.8%的人是通过电视这个渠道了解百姓故事会这个活动的。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工作非常忙碌的白领一族,几乎不看电视只用电脑的网络一族,不允许看电视的青少年等,他们要了解这个活动的可能性就降低了许多。因此,对于部分群体来说,对这个活动的知晓度并不高。此外,在813个至少看过一次《百姓故事会》的被访者中,每个人收看的次数差异很大,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收看这个活动的频率是比较小的,不是每个看过此活动的人都非常熟悉了解这个活动,并没有留下较深的印象。群众的参与度有进一步提升。除了提高百姓故事会的知名度,让更多的百姓了解这个活动之外,群众对活动的参与度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活动举办有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策划,故事员由文化部门、文艺积极分子组成,故事有专门的写手打造,而完全由群众自己组织开展的这个想法还没有得到实现。百姓对活动的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受访者中,92.8%的人对百姓故事会的组织工作开展情况感到满意,95.3%的人对其宣传动员工作感到满意,98.7%的人认可百姓故事会的内容。这说明绝大部分的人对这个活动的各方面的满意程度都比较高。然而,36.9%的人对百姓故事会在围绕“五大兴市战略”上的工作觉得不太好或是不清楚,21.9%的人认为活动关于促进道德建设和弘扬主流价值方面做得一般或是不清楚,34.5%的人对百姓故事会提升成都的城市文明的帮助没有给予很高评价,22.5%的人不太喜欢或是不清楚这个活动是否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喜爱。从这几个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百姓对百姓故事会的组织、宣传工作感到比较满意,对于故事本身的内容也非常认可,但是活动以及故事是否完美地成为体现成都精神、提升城市文明、促进道德建设和弘扬先进价值的载体,还有待商榷。换句话说,活动举办得虽好,但是活动的升华还不够。

(四)百姓故事会常态化的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

百姓故事会这个活动各地组织力度是否到位,领导是否重视,直接反映到开展的效果上。首先,应该及时转变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观念。不要认为这是一项务虚的工作而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更不要认为这是一项应急的工作而仅仅短期加强重视。对于缺人才、缺故事、缺经费等困难,必须要有一种迎难而上的精神。针对各区域干部存在的认识偏差,应该利用每次督查和召开相关工作会议之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使他们对市委、区委的工作部署有更深入的理解,思想逐步得到统一,提高认真组织开展活动的自觉性。其次,开展一个大型活动,充足的资金准备是必须的。按照“活动经费不低于村办公经费的10%”的原则,适当地进行放宽和扩充,布置会场、制作标语、奖励参与人员这些事情都需要经费支持,这样活动开展起来才会更加地游刃有余。

2.组建宣讲团队

组织一场精彩纷呈的百姓故事会离不开好的故事、善于表达的故事员以及具有真知灼见的故事评委。首先,各区县应该在当地宣传部、文体局的统一组织下,多方联合,建立起自己的故事团队,即写故事的人与讲故事的人,并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可以邀请当地的专家学者来指导如何选取题材写出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并且通过质朴的语言、流利的表达方式将这个故事的真谛传达出来。培训的专家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本土的故事可以找寻本土的专家帮助故事写手一起创作改编,这样更能符合当地的特色;年龄比较小的故事员可以找寻儿童方面的心理学者、少儿节目的主持人,针对他们的特点组织适合他们的故事和语言。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讲坛活动或者故事员们自己的内部交流和学习,加强他们自身的创作才能和演讲才能。其次,针对百姓故事会已开展了多场评比类的比赛,因此故事评委也是这个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评委们在评审故事时不要过分强调故事员讲故事的技巧性,毕竟他们不是专业的表演者,相反,应该重视的是故事本身的内容以及它所隐含着的教育感染力。在衡量讲故事的时间时也可以适当地放宽,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必须有承前起伏,几分钟的规定时间很难达到故事应有的效果。

3.挖掘精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