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浙江有意思
28497300000005

第5章 嘉兴

1

老天待嘉兴不薄,它在两座著名的天堂城市之间,历史上,它就是中国最富庶繁华的地区之一,是江南有名的钱袋和粮仓,明清时被誉为“江南一大都会”。

这个“土膏沃饶,风俗淳秀”的地方,是块宝地和福地。

2

老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因为“不忧冻馁”,所以这个地方的人也没那么多的心事和心机。志书上也说,嘉兴这地方“其俗少阴狡”“士美民秀”“人性柔慧”。

嘉兴人的性格,跟这个城市一样,秀外慧中,温文尔雅。

3

同在浙江,丽水是九山一水半分地,台州是七山一水两分地,湖州是五山一水四分地,而嘉兴,竟然有六田一水三分地。

浙江所有的地市中,就数嘉兴的田地最多了。

老天爷是不是有点偏心眼?把这么多的好田好地都给了嘉兴。

4

什么是全国百强县呢,就是中国一百个最富裕最强大的县(市)。嘉兴下面的五个县(市)——平湖、海宁、桐乡、嘉善、海盐,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之列。

嘉兴人财大,但气不粗,说话不喷响鼻。这一点很招人喜欢。

5

运河之于嘉兴,是血管和动脉,也是嘉兴的文化血脉和精神符号。

京杭大运河蜿蜒而过,将南湖揽在怀中。每次到嘉兴,只要往石拱桥上一站,看到沉默的大运河,就会想到它昔日的繁华,当年,多少官舫贾船从桥下经过,千百年来,又有多少的风流被雨打风吹去。

嘉兴人都说自己托了大运河的福,大运河穿越嘉禾大地,给这片江南平原带来舟楫之便、灌溉之利,也带来了富足,带来了灵气,使得嘉兴成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成为中国古代稻作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国家的财富重地。

6

嘉兴是长三角的中心,跟上海、杭州、苏州是近邻,只有一小时的车程。嘉兴很谦虚地说自己是沪杭苏的后花园。

跟这些个名气老大的城市紧挨着,是好事,凡事都能沾点光,人家吃肉它能喝肉汤,人家栽花它能闻香,不过它的邻居太有名了,以致有时候嘉兴成了陪衬,就好像新娘边上的伴娘,再是美丽,注意力还是会被新娘吸引过去。

7

嘉兴夹在“左杭右苏”中间,东北面是上海,在外地人听来,嘉兴话跟上海话很像。

嘉兴人到上海就好像走亲戚一样自然,想买衣服了,去上海;想看病,去上海;孩子读书,自然也是去上海。不过旅游和度假嘛,嘉兴人还是去杭州和苏州多一些。

8

嘉兴这地方富足,家底殷实,所以它没有暴发户那种俗不可耐的腔调,也没有暴富之后的那种浅薄和轻飘,它是不动声色的,它就像家底丰厚,却很有教养的好人家。

前些年,省作协组织作家去嘉兴采风,当地的官员向我们介绍嘉兴的情况,话一起头,便是软实力,那些硬邦邦的“产值”“利润”之类,让位给了嘉兴的“文化”“名人”和“特产”。

9

嘉兴的城市气质是一脉相承的,无论世事如何改变,环境如何动荡,它都不曾改变过、摇摆过。它就像一位美人,一以贯之地优雅着,温柔着,含蓄着,年轻时这样,年老时也这样,平淡时这样,发达时也是这样。

10

嘉兴出读书种子,嘉兴的读书氛围很浓,这是个不爱武装爱文装的地方,它“罕习军旅,尤慕文儒”,有钱人家自然要子弟好好读书,没钱的人家也要从牙缝里省出钱来给子孙读书,所以有“好读书,虽三家之村必储经籍”,“田野小民皆知以教子孙读书为事”的说法,难怪明清两朝2000多名江浙进士,嘉兴就有600多人,占了1/3。

11

嘉兴的南湖相当有名。明末大文人张岱就写道:“湖多精舫,美人航之,载书画茶酒,与客期于烟雨楼。”

有湖,有画舫,有美人,有烟雨楼,当然是风流之地,但历史偏偏选择了南湖,它的风花雪月让位于时代风云,中国的命运在南湖的这条游船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12

到了嘉兴,少不得要去南湖。

南湖不大,因为它是****一大会址,理所当然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国家5A级景区,当然更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除此之外,它还是党员教育基地、廉政文化基地。

一到红色七月,全国各地不计其数的人,朝圣般地涌到这座城市来,说是“遥想革命先驱们当年的豪情万丈,感怀那个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当然顺便也来领略一下江南风光。

13

嘉兴人喜欢向红船表忠心,比如,嘉兴日报报业大楼的门厅内,不像别地方的报社一样,写几个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或“真实记录历史,客观反映时代”之类的大字,它写的是——“办好红船旁的党报”,有种一本正经的诗意,还有沉甸甸的责任感。

14

在别的地方泛舟湖上,会生发些风花雪月的感受,在南湖上坐船,生发的却是“一叶舟中忧天下,万顷碧波念苍生”的感慨。

15

全中国没有一艘船的地位,比得过南湖的红船。无论是乾隆下江南坐的龙舟,还是茅盾笔下“突突”作响运蚕茧的小火轮,或者徐志摩与陆小曼泛舟西湖时坐的画舫。嘉兴南湖上,这条被人称为“红船”的****一大纪念船,因为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这里扬帆起航,而具有非凡的意义,被写进史册。

16

嘉兴人说自己人文底蕴丰厚是有底气的,走进嘉兴的餐饮店,哪怕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饭馆,墙上通常都有书画挂着。

17

嘉兴人送礼,如果送给外地朋友,一般会送几袋嘉兴粽子,如果是送给单位,十有八九会送一条南湖红船模型。前者叫经济,后者叫政治。

18

每次到嘉兴,烟雨楼总要走一走的,南湖的烟雨楼来头不小,杜牧作《江南春》,其中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烟雨楼因此而得名。嘉兴有多少的烟雨,又有多少的风云啊。

19

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半的文化名人出在浙江,这一半文化名人中,又有一大半出在绍兴和嘉兴。

就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领军人物吧,钱塘江的南边绍兴出了个鲁迅,北边嘉兴出了个茅盾。一江两岸,孕育出两位文学巨匠。

吃霉干菜长大的鲁迅,愤激尖锐,“横眉冷对千夫指”。而吃猪蹄髈长大的茅盾,则显得平和冲淡。这两位文学巨匠的性格,跟生他养他的城市气质,是多么接近啊。

20

如同血脉之于身体,河流之于大地,茅盾之于嘉兴,就好像老舍之于北京、张爱玲之于上海、永井荷风之于东京,没有这个城市人文、风物的滋养,就没有茅盾的作品。当然,没有茅盾,这个城市在全国文化人的心目中,地位也不会那么高。

21

嘉兴人很喜欢扯乾隆皇帝跟海宁的八卦故事。嘉兴人都把乾隆爷看成嘉兴人民的好儿子,说乾隆六下江南四至嘉兴的海宁,为的就是看望他在海宁的亲爹陈阁老。

明明知道这个所谓的宫闱秘闻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但嘉兴人不管那么多,为了推广旅游,还是毅然决然把盐官说成“乾隆故里”,跟皇帝老儿攀点亲,怎么说身价也能抬高一些。

22

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气质让人着迷,王国维、沈钧儒、蒋百里、李叔同、丰子恺、茅盾、徐志摩、张乐平、朱生豪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幸运的是,千百年来,这座城市的文脉从来没有断裂过。现在又走出一个余华。凭《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余华就可以跻身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列——他曾经是海盐的一名牙医,跟鲁迅一样,半途弃医从文。

23

江南的城市很多,嘉兴又是江南中的江南,好像天姿国色的美女是女人中的极品一样,嘉兴有着最江南的味道。江南六大古镇,分布在三个城市:苏州、嘉兴、湖州。这六大古镇,周庄、同里、甪直在苏州,西塘和乌镇在嘉兴,南浔在湖州。

苏州的周庄因陈逸飞而出名,嘉兴的乌镇因茅盾而出名,而南浔则以蚕丝出名。

24

嘉兴不止有婉约的小桥流水,还有豪放的惊涛拍岸。如果说乌镇与西塘的气质,是江南曼妙婀娜穿着印花蓝布的江南女子,那么举世闻名的海宁钱江潮,展示的则是横刀立马的男子汉的雄浑大气。钱江潮尤以农历八月十八潮最为壮观。

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的钱江潮,让天下人震撼。

附带说一句,为了观潮,每年总有人搭上性命的。

25

到哪里看窗上新月一钩,到哪里听窗外木船欸乃,到哪里找最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呢,还是到嘉兴来吧,这里有被誉为“中国江南封面”的乌镇。的确,乌镇经得起这样的赞美,它不仅是嘉兴最美的地标,还可以做江南的代名词,它的青瓦白墙、垂柳碧桃、小巷石板路都是原汁原味的江南,它的味道,就像茅盾所写的“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归……”对这个江南小镇,怎么抒情都不过分。

乌镇的静美,能安抚所有游子的心,难怪,诗人、文学家、画家木心,这个在美国孤独奋斗终被西方主流社会承认的大艺术家,在历经繁华后,最终还是选择将自己的暮年安放在家乡乌镇。不仅是因为叶落归根,最重要的是乌镇所体现出的江南之美,这种美,足以成为所有中国人的乡愁。

26

史达尔《论文学》中有“南方气候清新,又多丛林溪流,人们感情奔放,大都不耐思考;北方土地贫瘠,气候阴沉多云,人们较易引起生命的忧郁感和哲学沉思”的判断,这个判断在嘉兴似乎得到了验证,这里出了很多感情奔放、凭直觉行事的感性文人。

27

嘉兴人批评自己和表扬自己都喜欢拿特产说事,批评自己吧,就说嘉兴人像“五芳斋粽子”一样被捆住了手脚,像“南湖菱”一样没有棱角,像“文虎(谐音火)酱鸭”一样温吞吞。

表扬自己呢,则说嘉兴人像“五芳斋粽子”一样有包容性和文化凝聚力,像“南湖菱”一样有圆而不滑的诚信和理性,像“文虎酱鸭”一样温而不火有持久力。

反正,嘉兴的特产横竖都可以拿来说事。

28

我总觉得,嘉兴的才子,比别地方的才子来得风神俊朗些,比如李叔同、丰子恺、徐志摩,与别地方的文人相比,嘉兴才子在外貌、气质、风流上总是略胜一筹。

这些嘉兴产的才子,唯美、多情、阴柔,有点像梅雨时节的江南。

29

嘉兴的名人一出都是一串一串,像冰糖葫芦似的,比如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又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30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词,稍懂古典文学的人都会背诵。

一个被鲁迅称为“老实得像火腿一样”的人,却将三句毫不相干的名句,变成做学问的三重境界。他就是嘉兴人王国维。

31

嘉兴的才子,喜欢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们不愿苟且,不愿攀附。比如王国维和李叔同,这两位嘉兴才子,留给世人的背影,都是清寂冷清的。

王国维最后投湖自尽,而李叔同,因为“哀国民之心死”,索性遁入空门。“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的是淡淡的离愁。他的墓碑上,写着他最后的留言——“悲欣交集”,也许尘世的悲与欣之间,只隔着薄如蝉翼的一层纸,一曲笛音便能穿透。

32

说到嘉兴才子不能不提徐志摩,这是位浪漫至死的诗人,曾说过:“爱情和婚姻是人生中唯一的要事。”

徐志摩多姿多彩的感情生活一直让人津津乐道,他的一生与三个女人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

爱是世界上最难厘清的一件事。世间上有各种各样的爱,绝大多数走不到尽头,在半路就永不相见了。才子佳人,太过浪漫的爱只宜于风花雪月,却承载不了凡俗的柴米油盐。

后人在八卦,谁是徐志摩最爱的女人,哪个女人又最爱徐志摩,却没人讲得清楚。倒是张幼仪晚年感慨过一句:“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或许,最懂这位徐志摩的,还是这个他看不上眼,被他视为土包子的嘉兴女子。

33

嘉兴的文化名人,除了文学成就,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有许多情感故事。所谓才子风流,在嘉兴名人身上,体现得十分充分。绍兴也有很多文化名人,但花边故事比起嘉兴的文化名人来,要少多了。

可以这么说吧,绍兴的文化名人生平要是拍成情感剧,估计不出五集就剧终了,放在嘉兴的名人身上,随便哪个都可以拍上二三十集,像徐志摩这样风流倜傥的大才子,拍个一二百集都没问题。

34

在嘉兴,风花雪月的故事总是一出未了,又来一出,前些年,连嘉兴的百岁老文人章克标都不甘寂寞,跑出来征婚,要寻求真爱,要夕阳红,被媒体炒得个沸沸扬扬,让全国人民都感叹嘉兴人的风流。

发生在嘉兴老男人身上的这些故事,让我们知道:爱不问年龄,风流也不论老少。

35

嘉兴大地上长的菊花是用来泡着喝的。秋天的时候,桐乡大地开满了这种白色的小菊花,有丰收的喜悦,更多的是浪漫的味道。

喝一杯白菊泡的茶,看菊花在水中缓缓复活,徐徐绽开透明的花瓣,所谓的风雅嘉兴,也在这一刻,得到了另一种验证。

36

风雅的不只是杭白菊,嘉兴还有一种叫“梅花三白”的西塘黄酒,不是梅花三弄,是三白,这三白是“米白、酒白、坛子白”,光听个名字,就知道是好酒了。

37

嘉兴是没有山珍的,没山,何来山珍。虽说它东临大海,但这里的海味也没什么大名气。嘉兴最出名的是河鲜,这河鲜鲜得都快成仙了。

38

嘉兴古称嘉禾,一看这称呼,就知道它的富足。嘉兴在唐宋时期就是江南粮仓,华中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在江南,也是“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因为吃穿不愁,生活富足,嘉兴人对舌尖上的一切格外讲究,“富庶人家都嗜甜”,嘉兴人做的甜点糕团分外精细,被称为嘉湖细点。

嘉湖细点简直就是艺术品。吃着点心,不免感叹一句:嘉兴人,真会过日子啊。

39

点心都做得这么精细,那么工艺品就更不用说了。丝绸制品且不论,嘉兴的漆器和金银器皿都很有名,像西塘派剔红漆器、朱碧山银槎杯,送人都是相当拿得出手的。

40

不但点心甜,嘉兴菜也很甜。嘉兴人炒菜离不开水和糖,最普通的炒青菜,他们是这样炮制的:油加热,将青菜倒入油锅翻炒,放入盐和白糖继续翻炒。

就算面条,他们也会加糖的。朋友带我到面条店吃面条,交代小店主,不要加糖,面要煮得烂一点。小店主转过身来,朝厨房吼道:这几碗大肠面不加糖!

边上吃面的嘉兴人看着我们,他们都很奇怪,这几个人吃大肠面竟然不加糖!

41

嘉兴这地方,食材好像不如别地方丰富,所以嘉兴人做菜,不像别的既有山珍又有海味的城市,能捣鼓出很多菜品。

嘉兴的菜,甜滋滋的,让爱吃辣的金华人衢州人很是吃不惯,爱吃咸的绍兴人宁波人台州人更吃不惯。不过,公认的是,喜欢吃甜的人普遍性格要温和一点的,不像爱吃辣吃咸的人性格那么冲。

除了菜是老甜老甜的,嘉兴的点心,那些个糕呀酥呀糖呀饼呀,更是甜到发腻。

42

嘉兴人很文雅,他们把猪舌头称为“门腔”,这么一叫,再俗不过的猪舌头也显得很有腔调似的。

嘉兴人喜欢把煮熟的猪舌头切片,加竹笋、香菇、青椒爆炒。

43

嘉兴人好像特别喜欢吃蹄髈,只要是宴席,必有红烧猪蹄髈。嘉兴人说,无蹄不成宴嘛。

嘉兴的新人们在婚后走亲访友,七大姑八大姨多半是要招待新人吃蹄髈的,如果新人啃了蹄髈的大骨,主人就会更加欢喜,“切(吃)呀切(吃)呀!”

中午一个蹄髈,晚上又来一个蹄髈,连吃数日,吃到新人们看到蹄髈就要瘫倒。

44

别地方的菱都是尖头尖脑,长得黑不溜秋,像黑瘦的愣头青,偏偏嘉兴南湖周边的菱无棱无角,而且颜色青嫩,像舞台上的青衣。

关于这个南湖菱,嘉兴人说得煞有介事,说乾隆帝六下江南,四次下榻烟雨楼。一次吃菱时,皇帝的圣口被菱的尖角给划伤了,遂下御旨给南湖中所有的菱族:“汝等不得再生角伤人。”从此以后,南湖菱就这样无棱无角了。

奇怪的是,同样的菱种,如果种于远离南湖的其他水域,色彩虽然仍为青色,却会长出角来。邪门了。

45

别地方的菱是当零食吃的,嘉兴的菱可以用来烧成各种各样的菜。

嘉兴人甚至把菱拿来烧豆腐,据说这是嘉兴南湖的船菜之一。豆腐本嫩,南湖菱亦软糯,难怪可以搭配。要是拿别地方的老菱来烧,哪怕把豆腐烧成蜂窝状,估计菱还没糯。

46

金庸对家乡的李子和南湖菱念念不忘,写得那叫一往情深:“这嘉兴是古越名城,所产李子甜香如美酒。当年越王勾践曾在这里打败吴王阖闾,正是吴越之间的交通要道。当地南湖中又有一名产,是绿色的没角菱,菱肉鲜甜嫩滑,清香爽脆,为天下之冠,所以湖中菱叶特多。其时正当春日,碧水翠叶,宛若一泓碧波上铺满了一片片翡翠。”

金庸迷们到嘉兴,满街找李子和南湖菱。

47

嘉兴人的端午节,好像没屈原什么事。

别地方过端午,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嘉兴人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当年伍子胥曾在嘉兴胥山屯军练兵,这个忠心为国的春秋时期的大将,却被昏君赐死且沉尸水底,难怪他的怨气不散,要化作滔天巨浪,王充《论衡》也是这么说的:“子胥恚恨,驱水为涛,以溺杀人。今时会稽、丹徒大江、钱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

凡是钱塘潮汹涌的地方,必有伍子胥庙,嘉兴也不例外,嘉兴还有不少伍子胥的遗迹,所以嘉兴人一到端午,都会提起伍子胥。

48

全中国最出名的粽子出自嘉兴。很多人是先吃了嘉兴粽子,才记住嘉兴的,进入嘉兴境内,手机里收到的第一条短信就是“五芳斋欢迎您来到嘉兴”,而不是像杭州一样,来一句文绉绉的“三面云山一面湖的杭州欢迎你”。

嘉兴来实的,杭州玩虚的。

49

别小看这只粽子,它是嘉兴的城市名片,一只小小的粽子,拉升了嘉兴多少GDP啊,为嘉兴挣了多少的真金白银啊,又为嘉兴做了多少色香味俱全的广告啊。

嘉兴最出名的粽子出自五芳斋,号称“天下第一粽”,到嘉兴才知道,之所以叫五芳斋,是因为这家店的创始人沈氏膝下有五朵金花,分别取名玫芳、桂芳、莲芳、荷芳和芝芳,故名“五芳斋”。

50

嘉兴的粽子基本上占领了高速公路的服务站。

为了扩大知名度,嘉兴还搞了个“粽子爱心万里行”,天女散花似的把十多万个嘉兴粽子,分赠给四川雅安、重庆涪陵、云南剑川、本省丽水等10座城市的市民。嘉兴人是很懂得打品牌的。嘉兴有一艘船、一只粽,就够了。

51

看斗牛不必跑到西班牙,在嘉兴就可以看得到。

“嘉兴掼牛”蛮有意思,它不同于西班牙用红绸挑逗用利剑相斗的那种斗牛,而是赤手空拳地同牛斗,把牛掼倒在地上,至于摔牛的标准分为“失蹄”“倒地”“四脚朝天”三级,以“四脚朝天”为最高级。

52

嘉兴人的性格跟这南湖菱还真的有点相似呢!他们温和敦实,不那么尖锐冒进;他们喜欢安逸稳定,不喜欢冒险闯荡。他们挣四元钱花两元钱。他们想的是如何“齐家”,而不是“平天下”。他们不喜欢跳槽,喜欢四平八稳。

53

可能因为靠近上海吧,嘉兴男人也像上海男人一般顾家,他们经常下厨,据说嘉兴男人的厨艺都挺不错的。

54

江南最有名的皮影就在嘉兴的海宁,我非常迷恋海宁皮影。两根竹棒,就可挑起刀枪剑戟、风花雪月;三尺生绢,不断演绎着忠良奸佞、善恶美丑。

55

嘉兴人好像有点财迷,比如他们讨口彩,把毛芋艿叫“毛一千”,意思是钱要一千一千地赚;把慈姑叫“有抵桩”,指的是做事靠谱、有底气。

去了几趟嘉兴后,只要饭桌上来一道“五谷丰登”,我一定入乡随俗先挑几个“毛一千”吃了——谁不想发财呢。

56

嘉兴话也是蛮有意思的。有一次晨起散步,听见两位嘉兴大妈在聊天,另一位说,格辰光,地雷上市了。一位说,那就买些回家。

我心想,嘉兴这地方这么生猛啊,老百姓也做军火生意。后来才搞明白,人家说的不是“地雷”,而是“弟梨”,嘉兴人把荸荠说成“弟梨”。

57

“山川秀美”这个词不是随便放在哪里都可以用的,比如用在嘉兴就不大合适,这个地方压根儿就见不到山,连小土堆都很难见到,与其赞美此地山川秀美,不如赞美它一马平川。

因为这地方无山,所以这里的交通四通八达,要造条路,只要把地整整平就是了,不像温州、台州和丽水,关山重重,山重水复,要造一条路,得钻山打洞、开山造桥,成本老高老高的。

58

嘉兴的交通实在太便利了,它有两个火车站、好多个高速出口,如果不用导航,外地人下高速肯定找不到北。

59

嘉兴这个地方什么都好,就是水质实在不咋的。有些考究的嘉兴人,从超市里整箱整箱地往家里搬矿泉水纯净水,一年到头,在家里只喝矿泉水纯净水。

除了矿泉水纯净水,净水器和净水壶在这里也很有市场。

60

嘉兴有个范蠡湖,相传范蠡和西施曾隐居在这里。嘉兴城里,有倾脂河、胭脂汇,据说这些充满脂粉气的地名也与西施姑娘有关。

范蠡西施两口子真会挑地方呀,找了这么个好地方隐居。

61

嘉兴是长三角有名的房价“洼地”,房价跟温吞水似的,温州炒房团在嘉兴也炒过房,不过没赚到什么钱,后来他们不声不响地撤了。

62

嘉兴这个城市一马平川,有的是地。地多,房地产价格就高不起来,跟沪杭两地动辄数万元的价格相比,这里的房价实在便宜,我每次到嘉兴,嘉兴的朋友总劝我在这里买一套房。

我当然不会在嘉兴买房,因为嘉兴不是我的后花园。倒是上海人,跑到这里买房养老的人不少。嘉兴的地产商经常到上海拉一些看房团过来,从上海人民广场发车,直接把“上海银”拉到嘉兴的楼盘前。精明的上海人把铁算盘拨得噼里啪啦响,然后痛快地在嘉兴下了单——在上海南京路上只够买一个卫生间的钱,在嘉兴可以买下一套花园洋房。这笔账,上海人算得老灵清的。

63

白领们逃离北上广后,到哪里安放自己的人生呢?《南方人物周刊》推出“中国十座宜居小城”,嘉兴就在其中,它被称为“沪杭同城下的宜居梦想”。

一个人文味道浓厚、景色秀美、房价不高的城市,的确能安放白领们的爱情和人生。

64

嘉兴人也不全来虚的,他们也会干些“无中生有”的事,比如在几乎见不到什么羊的桐乡濮院,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而那个不产皮革的海宁,建起了响当当的中国皮革城。

65

当年名震天下的改革风云人物步鑫生是嘉兴人,这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曾经以一把剪刀剪开了城镇改革的帷幕,成为家喻户晓的改革明星,那年头,全国没有人比他更红的了,来考察、取经的人不计其数,以至省政府规定:师、局级以上来访者由步本人接待,其余的听录音。

66

嘉兴这个城市,感觉城里和乡下差别不太大。嘉兴好些农民,都住着别墅,小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舒心。

嘉兴的乡下人不羡慕城里人,倒是城里人挺羡慕他们的——碰上拆迁征地,这些农民一夜暴富的机会就来了,分到两三套房是起码的,多的人家可以分到五六套房呢。别地方的人,想法子“农转非”,这里的人,巴不得“非转农”,好有机会分几套房。

67

嘉兴人办事很讲规矩,一是一,二是二,干什么都是一板一眼的,连谁先给谁打电话,都有套路的,不能乱了分寸。

68

这个地方蛮文明,不怎么劝酒,也不怎么斗酒。爱喝多少喝多少,不会喝也没关系。

69

跟温台地区相比,时光在这里好像慢了一拍,因为生活节奏舒缓,嘉兴人可以过一种安逸舒适的生活。

嘉兴人的日子过得的确蛮滋润的,一般的城里人,手里都捏着几套房,一套自住,其余的拿来出租。单位的保安大叔,别看他不起眼,一个月才拿两千来元的工资,但因为有余房出租,当当包租公,收入也是妥妥的,日子自然是美美的。

70

我喜欢月河历史老街区,在这里可以吃吃菜吃吃酒,可以泡泡吧泡泡茶,可以听听书听听雨。这里有个月河客栈,很多人一听客栈这名字,以为是武打小说中写过的那种客栈,如新龙门客栈,其实这跟老客栈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这个月河客栈是个五星级酒店,很大很大,差不多占了半条街,走着走着有时会找不到北。

每次到嘉兴,我就入住这里,月河历史老街区我逛过好多个来回,可是每次到嘉兴,还是脚底发痒想去再逛几圈。老街区有真真老老粽子店、嘉兴特产文虎酱鸭店、陆稿荐糕点店,有茶馆、丝绸店,有画廊、乐坊,还有个粽子文化博物馆,够我逛上半天了。

71

嘉兴的艺术氛围挺浓的,这里的农民喜欢拿画笔。嘉兴的泥腿子艺术想象力很丰富,别看这些农民画土得掉渣,但别有风味,尤其是色彩,十分明快,对不事稼穑的城里人来说,那些表现劳动场景的画面,什么南湖采菱,什么摘杭白菊、打菜籽、绷棉兜,锅碗瓢盆、鸡鸭鱼羊、捕鱼种地……有滚滚而来的生活气息。

嘉兴泥腿子们的画,不但在省内外展出,还展到国外去,连审美趣味很高的法国主流社会人士对这些业余画家的作品都赞叹不已,说嘉兴的农民画具有“马蒂斯风格”,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72

虽然嘉兴是革命圣地,但这个城市跟别的革命圣地不太一样,它不喧嚣,不激进,市民心平气和过日子,一切井然有序。嘉兴人不大喜欢轧闹猛的,有了热闹,他们会旁观,但不会参与,意见不同时,他们不会跟你争得脸红脖子粗,只是淡淡一笑,你说由你说,他依旧做他的,就像在网络上,他们喜欢潜水不喜欢回帖,他们不想跳出来当意见领袖,他们喜欢袖手旁观。

73

嘉兴人是慢热的,嘉兴人的性格有点像温吞水,不急不慢,一位朋友形容得十分生动,“嘉兴就像一壶坐在封了火的煤炉上的水,保持着六七十度的温情,却永远不会沸腾”。嘉兴人比较内敛,不会一下子跟你热络起来,酒过三巡,他们也不会一口一个“兄弟”“姐妹”的,你找他们帮忙,他们也不会说什么“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他们能帮则帮,但很少给人打包票,他们跟人交往很有分寸感。

74

嘉兴的味道,三言两语道不尽,千言万语又嫌噜苏,它就像丰子恺先生的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寥寥几笔,把个江南意境删繁就简地凸现,留下空白一片,这样的简约画风,就够让人想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