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曹操
28498400000029

第29章 说反话是个技术活

曹操布在汉献帝四周的耳目,早已将汉献帝与董承登上功臣阁之事密报给曹操。曹操刚刚利用许田围猎试探了一次民心,对于这等皇帝与臣下私下沟通的事情保持了相当的警觉。曹操火速赶到,来看虚实。

董承刚刚出了宫门,正被曹操撞个正着。

曹操问:“国舅在干什么呢?”董承说:“刚才蒙天子宣召,赐我锦袍玉带。”

曹操问:“天子为什么要赐你锦袍玉带?”董承说:“我昔日救驾有功,所以天子赐我衣带。”

曹操说:“把玉带解下来给我看看!”

就这几句话,曹操横行霸道的形象就跃然而出。董承不敢违背,但献帝刚才神神道道的举止说明这锦袍玉带中肯定内藏文章,董承唯恐泄露了连他自己也还不知道的秘密,只好装出一副玉带很难解下的困难样子。

董承越是这样,曹操越是生疑。曹操示意左右上前“帮”董承宽衣解带。

曹操拿过带子,左看右看,没发现什么问题,就说:“果然是条好玉带!你把锦袍也脱下来给我看看!”

董承心中畏惧,不敢不从。曹操拿起锦袍,对准太阳,仔细看了看,也没发现有夹层。看完后,曹操直接把锦袍披到了身上,又把玉带系上,回顾左右:“看看长短如何?”左右都说正好。曹操就对董承说:“把这套锦袍玉带给我吧,我另有赏赐。”

董承心知不妙,只好说:“君恩深重,不敢擅自做主啊!”搬出天子这个权威人物本是说服的强力手段,但是这个“君”在曹操心目中毫无分量,“君恩”也就毫无作用了。

曹操在占据优势心理的时候,很难隐藏住自己的情绪,当即沉下了脸,说:“你受了天子的衣带,莫不是有什么阴谋?”

董承被吓得急了,只好说:“小人哪里敢这样做啊。既然丞相想要,小人双手奉上!”

在曹操的滔天权势面前,鲜有人敢于直面正对。刘备是如此,董承还是如此,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卑微退让,不吃眼前亏。

曹操真的是想要这锦袍玉带吗?显然不是。这只是曹操的试探之计罢了。如果董承不肯转赠,就说明衣带里面暗藏玄机;反之,则说明没有问题。

既然董承态度卑微,甘愿转赠衣带,曹操就认为衣带里没有问题,也就放过了董承。得意总是忘形的曹操马上说:“既然是天子赏赐给你的,我怎么能强夺呢?刚才不过是和你开个玩笑罢了。”

这种玩笑估计是没有人吃得消的,董承早已吓出了一身冷汗。他之所以能够在与曹操的当面交锋中挺了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确实不知道衣带中暗藏玄机,否则,以他的心理素质,早就在曹操咄咄逼人的气势下露馅了。

董承侥幸逃过一劫,回到家里,拿着玉袍反复观看,并未发现一物。

董承左思右想:“天子以目示我,以手指我,必有深意。”随即又拿出玉带反复察看,也没发现有异常之处。这正说明了汉献帝的精明之处,其实他完全可以当面对董承指明内藏密诏,但如果这样,董承“做贼而心虚”,肯定逃不过曹操的盘诘。所以,汉献帝一方面将密诏藏得十分隐秘,另一方面在暗示董承时也故弄玄虚。

董承反复看到半夜,不觉困倦,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玉带就被随手放在桌上。蜡烛的灯花掉在玉带上,将外面的一层锦衬烧出了几个洞,隐隐露出了血诏。等到董承醒来,这才发现了玉带的秘密。

董承拆开一看,原来正是汉献帝亲书要歼灭曹操一党的诏书!

一连几天,董承在家中苦苦思索如何完成天子的重托。这一日,董承困倦,趴在书房的茶几上打了个盹。

正在这时,董承的好友侍郎王子服来访。门吏知道他和主人关系密切,也就没有通报,让王子服直接走入了书房。董承一直在看的密诏正压在他的袖底。

王子服将诏书轻轻抽出看完,十分震惊。他也是个忠于汉室的人,但也因为惧怕曹操的权势而不敢暴露。天子密诏不由让他热血沸腾,但他看董承如此大意,就想和他开个玩笑。王子服将密诏在自己的衣袖中藏好,一把推醒董承,大声叫道:“你要杀曹公,我马上就去告发!”

董承惊醒,被吓得魂不附体,哭着哀求说:“兄长如果去告发,不但我全家完了,整个汉室也就全完了!”

王子服这才说了实话:“我刚才是和你开玩笑的。我父子三代,累受汉禄,怎能忍心背反呢?我愿意助你一臂之力,共诛****。”

董承这才缓过神来。这两天,董承似乎命犯玩笑,不论是对手,还是朋友,都喜欢和他开“要命的玩笑”。

那么,王子服为什么要开这个可怕的“玩笑”呢?实际上,这是复杂情势下人际交往所必备的一种立场鉴别策略。每个人的内心态度往往隐秘于内而不为人所知,尤其在透露真实态度可能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交往的双方往往需要采用试探性的话语来探究对方的真实想法。王子服看到了董承手中的皇帝密诏,也知道董承的国舅身份,但他还是不清楚董承的真实立场是不是和皇帝一样,是不是也对曹操恨之入骨,是不是会屈服于曹操的淫威而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王子服不加鉴别,贸然就提出自己要和董承一起,共诛曹贼,说不定反而会被董承告发而遭遇大祸呢。所以,王子服先用“告发”之语试探董承,逼董承率先说出真实想法。只有这样,王子服才能随机应变,让自己始终掌控主动权。

董承、王子服二人随后又招引了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等人,但这些人不掌兵权,手无寸铁,很难对诛杀曹操起到实质性作用。几个人正在商议如何对付曹操,西凉太守马腾来访。马腾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如果能将他拉拢入伙,那么,诛灭曹操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但是,董承同样不知道马腾的真实态度,为了鉴别马腾,董承将此前王子服用来试探自己的方法如法炮制。

董承吩咐门吏说:“你就说我病了,不能见客。”董承知道,马腾在京都觐见皇帝完毕,马上要回西凉去了。董承和马腾此前并没有太深的交情,但马腾却在这即将离开的时刻前来拜访自己,绝对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从而,董承判断马腾不会因为自己的简单拒绝而拂袖而去。

门吏回报马腾。马腾果然发怒,说:“我昨晚还在东华门外看见他锦袍玉带出游,怎么今天就病了?我又不是蹭饭来的,我只不过是想见他一面,就回西凉去了。为什么要这么薄情无义呢?”

门吏只好再度回报,一切都在董承的预料之中,董承觉得有戏,就出来迎接马腾。

马腾是个直性子,见了董承,直截了当地说:“我马上要回西凉去了,想到国舅也是元老重臣,特来辞别,为什么避而不见,难道是看不起我吗?”

董承说:“我生病了,礼仪不周,请多包涵。”

马腾直截了当地说:“我看你面色红润,哪里有生病之象呢?”

董承无言可对。

马腾此来,实际上也是因为对曹操许田围猎的事情极度不满,特意找国舅董承的。因为他觉得董承身为皇亲国戚,和皇帝最为亲近,他很可能站在皇帝的立场来反对曹操的专权,但董承在不清楚马腾的真实立场之前,是不能率先透露自己的立场的,他只能表现得十分冷淡。

这让马腾很不开心。马腾叹了口气,失望地说:“看来满朝文武,都不是柱石之才啊!”说完拂袖要走。

董承抓住了马腾的这一话头,立刻问道:“你说谁不是柱石之才?”

马腾怒道:“田猎之事,我尚且气满肺腑,你是国舅,皇亲国戚,犹自沉迷酒色,不思回报,哪里能算是柱石之才呢?”虽然马腾明白无误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但在尔虞我诈的环境下,马腾所说的到底是不是真心话,会不会是曹操故意派他来试探自己的,这些问题不搞清楚,董承还是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立场。所以,董承故意说了反话:“曹丞相乃是国家栋梁,田猎的事,不过是一个意外,你可不要胡言乱语啊。”

马腾大怒,说:“难道你还以为曹贼是好人吗?”

董承小声说:“这里耳目众多,你说话还是轻声点吧。”

这句话更加激怒了马腾。马腾大声说:“你这贪生怕死之徒,根本不足以讨论大事。”说完,转身就走。

这个时候,马腾的真实立场已经被探测出来了,董承放心地将马腾拉住,将他带入书房,向他出示了皇帝的密诏。

马腾看完密诏,不由血脉贲张,毛发倒竖,咬牙切齿地说道:“如果你真有内助之心,我回去后立即统率西凉兵马前来,共同诛杀曹贼!”于是,董承、马腾、王子服等人歃血为盟,共诛曹贼,不负所约。

在人际交往中,要想探知他人的真实态度,不妨采用“故意说假话”,这样就可针对对方的反应,进可攻,退可守,收放自如。马腾与董承等人盟誓要共诛曹贼,马腾又提议拉刘备入伙,但董承却表示强烈反对!

心理感悟:故意说假话是一种可以收放自如的交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