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曹操
28498400000051

第51章 狂妄的代价

曹操对身边众人说:“我想起当年和本初共同起兵讨伐董卓,那时候他曾经问我说:“如果大事不成,你靠什么来自保呢?’我反问他该怎么办?本初说:“我南据黄河,北靠燕代,并兼戎狄之众,足可立足,然后南向争夺天下,大概就差不多了吧。’我的想法是:“我要善加任用天下的智谋之士,那就无往而不胜了。’”

袁绍依靠的是“地势”,曹操依靠的是“人谋”。两者战略眼光的不同决定了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径。袁绍虽然占据了很多地盘,手下不缺忠臣,也不缺能人,但却因不能将他们凝聚成合力而导致内讧不断,最终葬送了自己的事业。而曹操极其善于用人,终于吸引了众多才能之士为其尽忠效力,成了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曹操说:“这几句对话,声犹在耳,但本初却已经过世了。一想起这,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就流了下来。”

众人听了,也是欷歔不已。

再说许攸,见曹操攻克了冀州,极为兴奋,觉得自己这次真是厥功至伟,自矜自夸之情溢于言表。如果没有自己献上良策烧了乌巢之粮,这个曹阿瞒还不知道在哪里苦苦挣扎呢。

就在曹操入城之际,许攸得意扬扬地纵马上前,用马鞭指着城门说:“阿瞒,如果没有我,恐怕你进不了这个城门吧!哈哈!”

阿瞒是曹操的小名,除了许攸,谁敢在三军面前直呼这个小名呢?许攸这个狂人在某种程度上和祢衡有一拼。祢衡当初在黄祖面前将孔融称为“大儿”,将杨修称为“小儿”,和许攸今天戏称曹操的小名“阿瞒”的目的基本一致,都是想通过贬低重要人物来炫示自己更胜一筹。

曹操得了冀州,心情不错,听了许攸的话,也不以为忤,笑道:“子远,你说的是啊。”

许攸见曹操也认可这一点,更加不可一世,每日闲来无事,就纵马巡游四门,见人就说自己的功劳。

但许攸不幸,这一天在东门遇到了许褚。许攸大笑道:“臭小子,看见我了吗?你们这些匹夫,如果没有我,哪里能够进得了这个城门?!”

许褚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大怒道:“我等千生万死,血溅疆场,死了多少人,才打下来这座城池,你不过一介腐儒,怎么敢在我面前夸口功劳?”

许攸心想,连曹阿瞒都认可我的功劳,你这个匹夫,怎么敢和我顶嘴?当即破口大骂。许褚可不是君子,他向来是动手不动口的,一见许攸喋喋不休,唾沫星子乱溅,一怒之下,拔出宝剑就把许攸给剁了。

许攸和许褚“二许争功”,各自都认为攻下冀州是自己的功劳。这一现象毫不奇怪,而是普遍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的。

一般而言,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将成功的主要原因归功于自己,这就是自我服务偏见,或者叫做自利性偏差。

2005年,库鲁索等人让一些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评估自己在其研究小组已经完成的任务中的贡献比例,然后把每组成员的评估值相加,其平均总和为百分之一百三十九。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最高的贡献之和也只能是百分之百。这多出来的百分之三十九就是每个人都高估了自己的贡献造成的。连哈佛大学的高材生都无可避免地陷入自我服务偏见而做出了高估自己的判断,更何况一般人呢?就“二许”而言,许攸的献计确实是官渡之战的首功,如果没有许攸,袁绍就不可能败退冀州。但袁绍败退冀州后,还有相当的实力,如果不是许褚等将士浴血奋战,冀州也是攻不下来的。所以,二许均有功劳,但也绝非完全像他们自己所言,一切归功于自己。二许争功,许攸倒在了许褚的剑下。但愿许攸的鲜血,能够让后世的人们吸取教训,在看待自己的时候更客观一些。

许褚提着许攸的脑袋来见曹操,说:“许攸张狂无礼,所以我把他杀了。”

曹操吃了一惊,说:“子远是我的老朋友,我知道他喜欢狂言戏弄,你为什么要把他杀掉呢?”曹操狠狠地责备了许褚一顿,吩咐厚葬许攸。按照军法,许褚胡乱杀人,也是要被杀头的。但许褚是曹操的心腹爱将,曹操如果再杀了他,就二许皆失了,何况,许攸确实也太狂妄了,所以曹操只是责怪许禇,却没有采取其他措施。许攸为自己的狂傲付出了最惨重的代价。在中国社会,狂傲从来不会有市场。

曹操静下心来,开始询问冀州的户籍情况,这一情况只有崔琰知道。

曹操就任命他为本州别驾从事。曹操看了户籍清单后,大喜道:“冀州真是个大州啊,竟然有三十万人口。”当时本就地广人稀,人口又因战乱而急剧减少,而冀州竟然拥有三十万人口!那么,今后征兵征赋都有了保障,所以曹操喜形于色。这也说明,曹操在绝大多数时候心里是藏不住事情的。心中所思,顿时化作口中所语。要是刘备得了冀州,哪怕心里和曹操抱有同样的想法,也绝不会宣之于口。

崔琰正色道:“现在天下分崩离析,二袁兄弟互动干戈。冀州多次罹受战乱,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现在丞相率王师来冀州,不先查问百姓疾苦,救其于水火之中,却先考虑征兵征赋,这哪里是仁义之师的做法啊?”

这个崔琰容貌俊朗,为人刚正不阿,加上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曹操听了,立即收敛笑容,恭恭敬敬地向崔琰谢罪。此时,袁尚、袁熙已经逃入番邦。曹操聚集文武商议,如何应对。

曹洪等人说:“如果我们深入番邦追击,刘备、刘表抓住这个时机,进攻许都,我们就会救应不及。依我等的意见,还是赶快回师吧。”

郭嘉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说:“诸位,你们搞错了。丞相的声威虽然已经传遍天下,但番邦之人未必知道。所以,他们不会对我们严加提防。我们现在立即进兵,就可以趁其不备而攻克。至于刘备、刘表,我看也不用担忧。刘表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刘备,担心无法驾驭他,决不敢重用刘备,那还怕他干什么?”

曹操非常担心二袁反扑。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深知斩草除根的重要性。郭嘉的这番话,有力地扫清了曹操的疑虑。曹操决定,立即出塞,向番邦进军。

一路上,黄沙漫漫,狂风四起,曹操暗生退军之心,就把郭嘉叫来询问。此时郭嘉因水土不服,卧病于车上。曹操说了自己的意思,但郭嘉坚持说:“兵贵神速,应该派轻骑飞速前进,趁其不备,一战而胜之。”

曹操听从了。他见郭嘉病势渐重,就留他在易州养病,自己找了一个向导,继续进军,终于在白狼山击败番邦冒顿的军队。袁尚、袁熙仅率数千人马向辽东逃去。

等曹操回到易州,郭嘉已经去世了。

曹操亲自祭拜,哭倒于地。曹操之所以如此伤心,有两个原因。第一,郭嘉屡献奇计,展露了极为杰出的才华,并在不知不觉间取代了荀彧成为了曹操心目中的第一谋士。第二,郭嘉年纪较轻,曹操原本希望他将来可以辅助自己的儿子。所以,曹操痛哭道:“奉孝死,乃天丧我也!”一个人的死能够让曹操与“天”联系起来,确实是极不容易的。就在曹操伤心欲绝之际,郭嘉的从人呈上了郭嘉的遗书,说:“郭公临死之际,亲笔写了这封信,并交代说,丞相只要依信行事,辽东可定也。”

曹操深为感动,说:“奉孝如此勤勉用心,我怎么能不听从呢?”打开一看,连连点头,众人均迷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