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地理地貌的变迁
28498500000008

第8章 高原

顶平地高的高原、开阔低平的平原、峰峦高耸的山地、起伏缓和的丘陵,以及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广阔无垠的沙漠等组成了形态各异的地球容貌。

高原是海拔高度较大,表面一般较为平坦的面积广大的高地。和平原相比,高原的海拔高度较大,多在500米以上;和山地相比,高原表面起伏较缓。高原所在的地区,往往是地壳大面积上升的地区,但由于上升速度较慢,使这里的地层没有剧烈的褶皱起伏,从而保持了较为平坦的外貌。但有的高原,由于流水的溶蚀等作用,使地表起伏变化较大,甚至崎岖不平,如云贵高原。中国的高原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多分布在西部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上。如“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就位于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在第二级阶梯上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有的高原草原辽阔,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条件;有的高原矿产资源丰富;也有的高原人烟稀少,有待人们去开发。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位于南美洲亚马逊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之间,面积达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整个欧洲面积的一半。整个高原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于长期受外力作用的侵蚀,古老的基岩显得较为平坦,但高原东南的滨海地岸却显得十分陡峻。高原的海拔高度在600~900米之间,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铁、锰和其他有色金属。经过开垦,高原的东南、东北部已成为巴西最重要的农业区。这里种植的咖啡,不论是产量,还是出口量,都占世界第一位,使巴西成为“咖啡王国”。巴西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区,生长有独特的纺锤树,因外形很像纺锤而得名。这种树最大直径可达数米,能在雨季时贮存水分供干季时使用。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青藏高原的面积为24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5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青藏高原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这些山脉海拔大多超过6000米,喜马拉雅山不少山峰超过8000米。青藏高原内部被山脉分隔成许多盆地、宽谷。青藏高原上湖泊众多,青海湖、纳木错湖等都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青藏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下游为湄公河)、怒江(下游称萨尔温江)、森格藏布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下游称布拉马普得拉河)以及塔里木河等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

东非高原

东非高原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刚果盆地以东,赞比西河以北。东非高原的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平均高度为海拔1200~1500米,北部为东非湖群高原,呈圆形;东、西为两支裂谷带,裂谷带中有湖群,并有被充填熔岩分割成的盆地;中间高原面平坦而辽阔;北段有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大裂谷东支地势高峻,两侧边坡陡峭,山地气势雄伟。裂谷升降所伴随的火山活动以及巨量熔岩的叠置使高原面抬升,并在大裂谷两侧形成较高的熔岩台地、大火山锥和断崖及阶地。裂谷西面为南北向陷落凹地,边缘分布有火山和断块高地,有许多高过雪线的山峰;南段有世界第二深湖——坦噶尼喀湖。东非高原的南部为马拉维高地,是东非大裂谷带的最南段;在平均高度不足2000米的高原、台地中间纵贯着大裂谷,谷底有马拉维湖和希雷河谷,两侧为南北向山脉;裂谷以东地势呈阶梯状下降,直至沿海平原,许多河流自西向东切过陡崖平行入海。

德干高原

德干高原位于印度半岛上的德干高原,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600~800米。德干高原东西两侧为高度不大的东高止山和西高止山,两山之间的高原面久经侵蚀,支离破碎,多残丘、地垒和地沟。德干高原地质年代古老,是寒武纪古陆块,在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时,被抬升为一些断块台地、谷地和丘陵,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地势比较平坦,利于农耕。在高原地区,因古代有大规模的玄武岩喷发,经过风化形成肥沃的黑土,适宜种植棉,又称为黑棉土,是印度重要的棉花产区。在中南部地区,降水较少,是印度旱作——花生、玉米的产地。德干高原的东北部是印度的主要矿产区,矿产资源有铁矿、锰矿、煤、云母等。铁矿石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

德干高原是印度半岛的主体。发源于高原上的各大河流,东流入孟加拉湾,把高原切割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东西走向的丘陵山地、河谷平原和盆地。高原西部被覆大面积的厚层玄武岩层,风化层保水性能良好,宜于植棉、粟等作物。

德干高原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