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则天进行轰轰烈烈的改朝换代过程中,众多史籍都没有记载有狄仁杰对于这样一场巨变持什么样的态度,以至后世学者认定了狄仁杰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贪生怕死,没有力挽狂澜,粉碎武氏的阴谋,支撑起李唐乾坤。
这是由于对历史的无知,才会有这样的见解。
其实,只要冷静下来,认真地了解这一段历史,就不难理解狄仁杰“失声”,甚至“失影”的缘由了。
这时候的狄仁杰先是陷于张光辅的诬告被贬往复州(治今湖北沔阳西南)任刺史,后虽然得返回神都洛阳任职,但所任不过洛州(治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司马,仍为地方官员,朝中大事,哪有他说话的位置?
而且,就算是朝中大员,如果对武则天的称帝行为稍有不满,立刻人头落地,并且株连九族,又能有什么作为?
再者说了,原本坐在帝位上的唐睿宗李旦都改姓武氏,跟着众人一同上表劝进,你小小一个狄仁杰,不过从四品下的州司马,有什么资格说“不”呢?
或者,在狄仁杰看来,武则天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死。现在的武则天已经年近古稀,七十人生古来稀,她再闹腾,又能闹腾得几年?一旦她翘腿了,这帝位还说不定是谁的呢?你说你就一毫不起眼的普通官员,犯得着瞎搅和吗?
而且,当初在向唐高宗力保权善才时狄仁杰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自古以来,逆龙鳞、忤人主,犯颜直谏那是最难做的难事。如果劝谏的对象是桀、纣之类的暴君,那是自寻死路;而如果劝谏的对象是是尧、舜一类的明君,那就君臣相得,有福无祸。”在高宗时代,狄仁杰认为高宗是尧、舜一类的明君,所以用不着担心会遭受到忠臣比干所遭受到的诛杀,而现在当政的是杀人不眨眼、吃肉不吐骨头的武则天,你再惹她试试?
所以,当初那个勇斗佞臣、敢和贪污腐败官员作斗争的狄仁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冷静、沉着、能见机行事、灵活应变的狄仁杰。
这也就无怪乎明代思想家李贽这样评价狄仁杰了——“悟于黄帝、老子之旨,同尘合污,与世委蛇。对主褫裘,当朝纵博,非但全唐,亦以完躯,其事伟矣。”称赞他既忠心于大唐,又善于保全了自己,了不起。
相形之下,武则天可真算得上是个愚不可及的老妇人!
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临朝称制的女人海了去了,人家胡搞乱搞,也不会搞到这个份上。为了一个皇帝的虚名,煞费苦心、杀人无数,终于从儿子手里夺来了帝位,却也就玩个十年八载,临咽气了,这帝位还不知该传给谁,传给儿子不是,不传也不是,却招来千夫所指、天怒人怨,甚至还要背上一辈子颠倒乾坤的骂名,何苦呢?实际上,儿子这么孝顺,您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国家大权不是全部都交给了您吗?您用不着来这一手,您也是事实上的皇帝呀。
不管怎么样,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重阳节那天,洛阳的王公贵族、文武公卿并六万余民众一齐上表劝进之时,就算狄仁杰赫然置身其中,也不足为奇。
也许,正是因为狄仁杰懂得顺应潮流,并且在复州、洛州两地的政绩不错,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二年(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九月,狄仁杰就被提升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入了中枢决策机构,成为了武周朝的宰相。
不过,这时候的朝廷,酷吏当道,人人自危,宰相,也难保自身的安全。
张光辅也是宰相,不过是张嗣明和徐敬真的一句话,就人头落地。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六月拜相,任鸾台侍郎,兼检校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的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乐思晦也是死于酷吏来俊臣之手。
魏征家族原籍后裔之一的定州鼓城人魏玄同官拜地官尚书、检校纳言、同平章事,和已故裴炎并称“二贤相”,被酷吏周兴所诬陷,说他曾在公开场合大放厥词,乱嚼舌根,说什么“太后老了,我们只有改奉嗣君才是长久之计”,惹得武则天大怒,下令将他处死。
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韦方质也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一月被周兴等人诬陷,抄没其家,流放儋州(治今海南儋州西北)。
还有,超级马屁精傅游艺人品恶劣,居然也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十三日拜相,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所以说,这时候的宰相,含金量并不那么高。而傅游艺为人所告,下狱后也自杀了。
傅游艺下狱的原因极为荒唐。他梦见自己登上了湛露殿,醒来将梦中所见说给与自己关系亲密者。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人正想通过告密获取美官,便把傅游艺的梦境上报,致使傅游艺命丧黄泉。
事实上,武则天创造了一个“帝王纪录”,史料上称其“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好家伙,当政期间,就走马灯一样轮换用了七十三位宰相。
宰相是如此,其他官职就更不值钱了。
史称:“则天欲以禄位收天下人心,始置试官(试用之官)。天授三年一月一日,则天引见存抚使所举之人,不问贤与不肖,悉加录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次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等官,试官既多且滥。时人讥为:‘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欋(四齿耙)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然则天政由已出,明察善断,挟刑赏之柄驾御天下,凡不称职者,寻即罢黜,或加刑戮,因此当时英贤竞为之用。”
正是因为这么多宰相被杀被贬,狄仁杰才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
武则天故意考验狄仁杰的机心,说:“虽然你在汝南的表现不错,但也有不少诋毁你的人,想知道都有谁吗?”狄仁杰不用想,用脚趾头猜出猜得出了,除了张光辅这种无耻小人,还能有谁?不过,张光辅死都死了,还提他干嘛?狄仁杰淡淡地辞谢说:“陛下如果认为臣所作所为是错误的,臣一定改正;如果认为臣没有错,那就是臣的幸运。至于诋毁之人是谁,大家都是同殿为臣,为了维持干部队伍的团结,陛下还是不要说为好。”
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话,哑口无言,同时,又暗暗赞许狄仁杰气量。
像这种不动声色地给武则天软钉子碰的事还有很多,对武则天所做的那些不怎么光明正大的事,只要有机会,狄仁杰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委婉地表达出来。
自从“铜匦政策”出台,武则天每天都会抽出相当长的时间隆重地接见来自各地的告密人员。这让狄仁杰极为看不惯。
一天,有太学生求见,估计又是来告密了。
武则天正准备接见,狄仁杰不冷不热地劝谏说:“人君所拥有的生杀权柄是不能轻易借给他人的,至于签署文书、上奏请见应当责成有关部门去办理。尚书省负责决断事务,左、右丞不管拘捕之事,也不参与判决囚犯,何况天子呢?太学生们告见,这是丞、簿的职责,如果报告允许谒见,那些贵胄弟子多达数千人,得下多少诏令呢?只要将明文规定告诉他们就行了。”
一句话,让武则天脸红到了脖子根,却又字字在理,让人无从反驳。
值得一提的是,和狄仁杰一同充任宰相的还有冬官侍郎裴行本。
而这时,在相位上的多是武则天的亲属、亲信,如武承嗣、武攸宁等。
俗话说,正邪不两立。
武承嗣这些奸邪小人根本不能见容于狄仁杰和裴行本。长寿元年(公元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司礼卿崔宣礼、前文昌左丞卢献、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等七位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