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是个什么玩意儿
2882000000028

第28章 成功≠幸福

Nothing 还是 Everything?

有个职位和年纪都很高的同事是个公认的工作狂。她有段著名的秩事:一天披星戴月回来,老公已经睡了,第二天早上她没敢吵醒老公就去上班了,下班回来,老公还在睡。她有点奇怪,转念一想,也许是老公这两天太累,没休息好吧。不久后老公提出离婚,理由是,头被摔伤后在床上昏迷24小时而枕边人却毫不知情。

“丢脸啊……”,甚至连工作狂同事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很多经理人都过着办公室——家——酒店三点一线的生活,家的功能退化为和酒店类似,用于恢复精力和体力,为了明天更有效率地工作,恰似电池和充电器。他们着名牌、拿高薪、大权在握,一切私人消费由公司公费负担,看上去不仅仅是个something,简直是个everything。然而,在离开工作状态时,everything就成了nothing。当再也没有电话和手机此起彼伏的响铃声时、当再也没有一大堆乱烘烘的传真、伊妹儿的堆砌时、当再也没有员工犯下不可宽恕的错误时,生活突然停滞了,时间不知如何打发。

职业和事业是两码事。一个是挣钱的营生,一个是快乐的本源。前者很现实,依赖于你能做什么?后者较理想化,取决于你想做什么?只是有时候,两者常被混淆掉罢了。

朋友有个老板,三十好几的钻石王老王。谈生意一级棒,一谈恋爱就告吹。后来得知,他在相亲时的演讲都是有套路的,先谈自己如何会挣钱,接着就是如何会省钱。让对方落荒而逃。谈惯了生意,误把女朋友当成了新老板。

南京西路有个专用电线做玩具三轮车的老头儿,据说是因为兴趣,用钳子摆弄出一个个精致的小摆设。他的做工很精巧,用手转脚踏板,车子就可以前进。每天投入地做几件,尤其是当偶尔也能卖出几件时,真是捡来的快乐。

相比之下,老头儿拥有的好像更多些。

幸福比成功更时髦

本来我今天要写的题目是《你有多自律?》,想揶揄一下每天苦思冥想着成功与出人头地却最终没有为目标付出足够努力的人。但脑子里想到的却是最近遇到的两个事例:

一个大学毕业了半年还窝在家里的女孩对我说:现在出去找工作起薪只有两千元,还不如月嫂挣得多,更不如我爸妈给我的零花钱多。我又不想当女强人,干嘛这么为难自己啊。

一个是我的朋友新招的手下,人家第一天上班就对老板立了规矩:我是绝对不会加班的,这是我对待工作的原则。

显然这两个牛人都是80后,他们的行为方式也许不够成熟,但至少他们已经在尝试着了解自己,并主动或被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换一个说法就是,他们在想方设法让自己更幸福,而他们的前辈,像我这样的70后或60后们,还依然如故吭哧吭哧地在成功之路上奋进,还没来得及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努力到底是不是在服务着我们的目标——活得更幸福。

最时髦的学科,由经济学和社会学组合出来的“幸福学”专家们的研究结果是:不一定。原因有二:一,资本主义擅长把奢侈品变成必需品,因此当你辛辛苦苦挣到可以购买奢侈品的钱后,发现周围许多人和你一样在享用着奢侈品,也就不那么快乐了。其二,“地位商品”永远是稀缺的,比如毫宅、最好的工作、最好的教育,但这些只有在别人无法获得时,你才会觉得是在享受。换句话说,你到底觉得有多幸福取决于别人愿意为此投入多少。

一些80后们似乎已经看透了这中间的路数,不再愿意把幸福的开关放在别人手中。虽然靠父母接济无论在哪个年代都不是个体面的事,但毕竟他们在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生活,而不是在盲从。很可能这些窝在家里的年轻人当中,就能出一两个普鲁斯特之类的人,靠研究某一种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或者弄清哪个贵胄穿的裙子的款式,而完成“寻找失去的时间”的目标,并终而能够让自己与作品一样不朽。不过这样又落入了俗套——似乎只有成名成家者才有资格闲在家里。如果父母愿意一辈子资助子女生活,条件是子女一辈子与父母相伴,而子女也乐于接受,并遵守条约,也不失为另一种幸福家庭、和谐社会的模式吧。但有哪个子女愿意在接受父母资助的同时又能完全遵守“与父母相伴”的规定呢?这样看来,即使是为了幸福,写一篇《你有多自律?》也是必要的。

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

嫁给不同的人,意味着嫁给不同的生活方式。而选择不同的职业,则意味着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模式。

我的中学同学,大学里经济法专业的讲师,每天7点半早饭,除非有课,否则就呆在家里看书或写论文,晚上6点准时晚饭,11点睡觉。一两天去一次菜场,一周去系里逛一至两次,一个月到超市或商场逛一至两次。因为上课的时间不方便用手机,而回到家里又用不着手机,于是他索性直接给别人留自己家里的电话。事实上他的确经常在家里。

我呢,流行杂志的编辑。早上九十点起床,夜里一两点睡觉。永远不知道晚饭会在什么时候吃,或者还吃不吃。而早饭大多和午饭合并为一顿Brunch。一周一次Party,两周一次大超市,其余时间随时随地有机会逛商店,买衣服。在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八卦,活儿大多在家里赶夜车完成。但家里和公司电话永远找不到我,手机成为最可靠的联络方式。

讲师同学曾经给我上过一堂时间统筹课,引导我走向健康的生活:每天早上热一杯牛奶,打一个荷包蛋嘛,只要2分钟!然后再花1分钟给阿姨留个条,让她帮你把要吃的菜买好洗好切好,你晚上回来自己炒炒不就行了?最多5分钟搞定。晚上12点前务必睡觉,没干完的工作,第二天早上7点起来做嘛!

但最终我还是没舍得把这8分钟的时间从睡觉挪用到吃饭上。早上起来干活儿更是想也别想。

我的一个好朋友在一家出勤制度十分严谨的商务公司做事。每天8:50,她准时出现在自己的小格子里,12点午饭,12:45分准时回来,17::00走人。其间离开办公室均要向领导请示批准。因此约她吃一顿私人午餐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不过她只要一离开办公室就再也不会和工作发生任何联系,连手机都可以换成另一个私人号码。这是我不能企及的。

当初填写大学志愿的时候,只知道新闻系、法律系或者临床医学系意味着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进入不同的行当。其实除了这些之外,随这些专业捆绑而来的还有各不相同的生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你的饮食起居、社交范围、甚至兴趣爱好和语言方式都将被重新格式化。

如今我已经不能想象朝九晚五的刻板生活,也忍受不了每天的同一时间在家里吃晚饭看新闻联播的生活,而我的同学们对于我无法保证晚餐的生活模式也感到忍无可忍。看来我们不仅习惯了各自的生活模式,而且已经喜欢上它了,至少以为自己喜欢上了。

幸福也可以策划

如今有婚礼策划公司,像策划新品上市的推广活动一样,策划一对新人的诞生。同样的宴请,同样的预算,策划公司能帮助婚礼制造出更多的眼球吸引力,服务到新人心坎里去了。

可惜这类体贴入微的服务行业还不够繁荣,留下许多服务荒地让人唏嘘。我那喜欢购物的女友埋怨:“要是有专门的导购就好了。”城市里,哪里在打折,哪里在促俏,哪里全新开张,事事包打听。如果你有2小时购物时间,去哪里血拼最好?如果有一天的空闲,什么样的购物路线最有效率?最好有这样一个公司,这样一条服务热线,一声召唤,便只需坐享其成。

不是懒,而是追求一个有效率的人生。

有个33岁的男单身一直想结婚。可是苦于事业缠身,没时间追人。在一个应酬Party上,男单身幸运地抽中了奖,一套护肤品,正琢磨着这玩意儿有什么用时,被同行的朋友提醒了一下:送给身边的女士们好了。于是当场拆开包装,将里面的小瓶瓶们送给了身旁若干位看得顺眼的女士。据说当场就有5名以上的女士主动找他搭讪,包括没拿到礼品的人。因为觉得他大方、慷慨、善待女性。

男单身感慨万分,其实以前类似的机会也有许多,如果有个人帮他策划一下,也许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就会让他的形象出众很多,就会让这样的商业应酬有更多的附加值,顺手把老婆搞到手也说不定。何至于落单到今天呀。

我觉得自己聪明、果敢、有才气,可如今却在一家公司庸庸碌碌的打工,是不是可以有个公司帮我策划一下我的未来和前途?我们相互喜欢对方,却对爱讳莫如深,更婚姻更是莫名恐惧,是不是也可以有个策划人帮我策划一下我的情感蓝图?

索性躺下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把生活统统交给策划人算了。

完美人生

有个职业咨询师说,为了在职场收获丰盈的战果,你必须最科学地统筹自己的生活。最佳路线如下:

在幼儿园学习各类舞蹈;小学起学英文及钢琴;高中毕业后赴欧美读大学,在大学里苦练网球及高尔夫球球技,还得多谈几段恋爱;大学毕业后最好在海外找到工作,最低限度在香港或台湾找到工作,女人此时要赶紧把孩子生了,因为第一份工作,职位低微,机会损失将降至最低。两年后,孩子一岁有余,再带着海外学历、海外工作经验以及一个小宝贝,来到大陆当金领,什么总监、CEO、总经理的随便挑。再加上网球、高尔夫、拉丁舞等球类或舞类社交的帮助,想不发达都难。由于早就在大学里经历过各类爱情的锤炼,对各类美色诱惑具有一定的免疫力,而且不再好奇,因此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必再浪费时间谈恋爱,而是可以把仅有的空闲时间花在球类运动上,既可以为健康加油,又能够扩大社交圈,一举数得的事。

用职业咨询师的眼光来看,太多的人在做着太多愚蠢的事。

比如:23岁的女孩每每为情困惑――这把年纪还不快点找个人嫁了把孩子生了,然后赶紧向上爬!真是急煞人;

比如30岁的男人因性格内向导致沟通困难――这种改良性格的事情大学毕业后三年内干嘛还不解决?耽误到现在都深入骨髓了,简直自找麻烦;

比如40多岁的人陷入离婚案困境――难道不懂找个贤内助吗?怎么可以挑那种老闹事的人作配偶呢?

聪明的人总是职场金字塔尖上的极少数,他们目的明确,懂得为这个目的改变自己或者委曲自己。毕竟,在最科学的职场战略面前,一切七情六欲都是愚昧的。所谓的“性情”要压在心底,一切从需要出发。

最近有个曾经拥有完美职业人生的朋友辞职了。身居高位的他突然开始失眠,开始对所有的事情感到倦怠。他准备用两年的时间在澳大利亚晒太阳,顺便读一读艺术。

对职业咨询师来说,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愚蠢的人,而对于这位朋友来说,这个决定说不定能给他带来另一个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