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宗吾的人生智慧
2888400000026

第26章 恭:不要轻易得罪任何一个人 (2)

对抗会使领导失去理智,领导觉得尊严受损,权威受到挑战,在面子上感到相当狼狈难堪,这会使他把事态看得十分严重,一时也不会考虑什么是非曲直,只有一味地报复下级。在此种情形下,领导一般都会十分激动,甚至是头脑发昏,恼羞成怒。失去冷静的判断,你就成了他的第一号敌人,他的势必要摧垮的对手,过激行动常常会因此而发生。即使是当时比较克制,事后也会是越想越是气恼,找机会报复你。

抗上者死,这是历代刚直迂腐谋士常常遭遇的悲剧,下属不得不引以为鉴。

三国时,诸葛亮初展才华,火烧博望坡,杀得曹军大败。曹将夏侯惇对曹操说:“刘备如此猖狂,真是心腹之患,不可不先下手为强,除掉他。”而曹操也认为,刘备、孙权乃自己统一天下之大障碍,所以决定发兵讨伐,扫平江南。

而有一大夫,叫孔融,却是迂腐得很。他以刘备是汉室宗亲,孙权虎踞龙盘为名,称曹操是“兴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因此,惹得曹操大怒。孔融退了,仰天长叹:“以最不仁义去讨伐最仁义者,怎么能不败呢!”结果被人听去,报告了曹操,曹操又是大怒,诛杀了他的全家。

据说,早就有人对孔融说过:“你这人刚直得有些过分了,这是你自取祸患的根源。”

孔融不可谓才不高,但他未领会主人的意图和决心,出言不逊,特别是以“最不仁”来形容曹操,这怎么能不会使曹操心怀懊恼,必欲杀之而后快呢?

所以,下属在与上级说话时,切勿激动,而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即使自己是对的,也要注意态度、方式方法和时机问题,不要冲撞对方,引起上级的怒火,使他怨恨于你。

给上司提意见也不得罪人

厚黑者懂得,对上司提意见的时候,最好也采取“恭”的态度。否则,就可能给自身带来灾祸。

汉元帝刘爽上台后,将着名的学者贡禹请到朝廷,征求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这时朝廷最大的问题是外戚与宦官专权,正直的大臣难以在朝廷立足,对此,贡禹不置一词,他可不愿得罪那些权势人物,只给皇帝提了一条,即请皇帝注意节俭,将官中众多宫女放掉一批,再少养一点马。其实,汉元帝这个人本来就很节俭,早在贡禹提意见之前已经将许多节俭的措施付诸实施了,其中就包括裁减宫中多余人员及减少御马,贡禹只不过将皇帝已经做过的事情再重复一遍,汉元帝自然乐于接受,于是,汉元帝便博得了纳谏的美名,而贡禹也达到了迎合皇帝的目的。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对贡禹的这种作法很不以为然,他批评说:“忠臣服待君上,应该要求他去解决国家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其他较容易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应该补救他的缺点,他的优点不用说也会得到发挥。当汉元帝即位之初,向贡禹征求意见时,他应当先国家之所急,其他问题可以先放一放。就当时的形势而有,皇帝优柔寡断,谗佞之徒专权,是国家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对此贡禹一字不提。恭谨节俭,是汉元帝的一贯心愿,贡禹都说个没完没了,这算什么?如果贡禹不了解国家的问题,他算不上什么贤者,如果知而不言,罪过就更大了。”

司马光可能忽视了,古代的帝王在即位之初或某些较为严重的政治关头,时常要下诏求谏,让臣下对朝政或他本人提意见,表现出一副弃旧图新、虚心纳谏的样子,其实这大多是一些故作姿态的表面文章。有一些实心眼的大臣却十分认真,不知轻重地提了一大堆意见,这时常招来忌恨,埋下祸根,早晚会招来帝王的打击报复。但贡禹却十分精明,专拣君上能够解决、愿意解决、甚至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去提,而回避重大的、急需的、棘手的问题,这样避重就轻,避难从易,避大取小,既迎合了上意,又不得罪人,表明他做人的技巧已经十分圆熟老道了。

在表达与上司相反的意见时,最好采用“厚黑”迂回战术。在提建议时,要仔细研究对方的特点,不要粗心大意,不考虑对象,不分析形势,只知冒冒失失地去据理力争。厚黑者懂得分析具体情况,在有些场合,采用迂回战术提出建议。

秦朝时有位优旃,就精通于采用迂回战术提建议的方法。

据说有一次秦始皇异想天开,要修一座世界之最的御花园。他设想,这花园西起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至函关(今河南省灵宝县),横跨整个关中平原,其中多盖亭宇楼阁,广种奇花异草,供他游玩消遣。满朝大臣面对这一荒唐的计划,只有目瞪口呆,却找不出阻止的办法,只有优旃兴冲冲地来叩见秦始皇。他满脸高兴地对秦始皇说:“听说陛下要修一座大花园,那真是太好了!不过我还有个小小的建议,希望您在园中最好再尽量多畜养各种飞禽走兽,特别是要多养麋鹿,一旦有反叛从东方来侵犯您的时候,您让这些麋鹿去顶他们就行了。”

秦始皇想了想,觉得他的话满有道理,就丢开了这个念头。

秦始皇死了以后,秦二世继位,这位君主也和他的前辈有着同样异想天开的特异功能,有一次他居然想到要用油漆把长城涂刷一遍。面对这样一个难题,又是优旃出来讲话了,他恭恭敬敬地对秦二世说:“您的主意真高!就是您不说,早晚我也想向您建议。因为漆一遍长城,虽然花费很大,老百姓的负担也要加重,可是那场面该有多么壮观啊!再说,如果一旦北方的敌人杀来,那光溜溜的漆过的城墙,他们也爬不上来啊!只不过有一件事不太好办,因为长城实在太大了,漆漆也许还有办法,但又到哪里去找能遮住它,让漆慢慢干燥,不会染上尘土的大房间呢?”

秦二世听了他的话,笑笑也就不再提了。

优旃之所以敢为常人之所不能为,结果却得到了握有至高无上之权柄、喜怒无常、弄不好就要杀人的君主们的同意与认可,关键就在于他们不是拘泥成法,不考虑对象,不分析形势,只知冒冒失失地去据理力争,犯颜直谋,硬捋虎须,而是采用了“厚黑”的策略,避了上司的锋芒,绕开了激化矛盾的焦点,在皆大欢喜中解决了问题。我们不妨很好地总结与学习一下这些经验,从中汲取足够借鉴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工作,避免总是陷在条条框框里,办费力不讨好的傻事。

然而遗憾的是,许多不懂厚黑学的人,奉行作为一名“大丈夫”就要“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对于领导、上司,哪怕是再大的官,也要当面把事情讲明,把是非分清,对于自己认为不合理的事,宁可搞僵,也是“曲折、迂回”不得的。所谓铮铮铁骨,宁折不弯;浩然正气,天日可鉴。所以,在封建社会里,就经常见到冒死上书,拼死进谏,从而酿成于事无补的悲剧,并有所谓“文臣死谏,武臣死战”的说法。而在今天也有一事当前,不研究原因,不分析后果,不考虑方式,不讲究方法,就轻率地向领导提意见,争分晓,甚至弄得变脸、变色,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情况,结果既伤了和气,也未能解决问题,称得上是两败俱伤,一事无成。

时刻不能忽视了对上司的恭敬

在职场,上下级之间最好相互采取“恭”的态度:作为下属,不要忘了自己和上司身份的不同;作为上司,不要忽视了表现出对下属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否则,就容易产生矛盾。

小陈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在一个离家较远的公司上班。每天清晨7点时,公司的专车会准时等候在一个地方接送她和她的同事们。

一个骤然寒冷的清晨,小陈关闭了闹钟尖锐的铃声后,又稍微留恋了一会儿暖被窝——像在学校的时候一样。她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拖延一些时光,用来怀念以往不必为生活奔波的寒假日子。那一个清晨,她比平时迟了5分钟起床。可是就是这区区5分钟却让她付出了代价。

那天,当小陈匆忙中奔到专车等候的地点时,时间已是7点05分。班车开走了。站在空荡荡的马路边,她茫然若失,一种无助和受挫的感觉第一次向她袭来。

就在她懊悔沮丧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公司的那辆蓝色轿车停在不远处的一幢大楼前。她想起了曾有同事指给她看过那是上司的车,她想: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小陈向那车跑去,在稍稍犹豫一下后,她打开车门,悄悄地坐了进去,并为自己的幸运而得意。

为上司开车的是一位温和的老司机。他从反光镜里看了她一会儿。然后,转过头来对她说:“小姐,你不应该坐这车。”

“可是,我今天的运气好。”她如释重负地说。

这时,上司拿着公文包飞快地走来。待他在前面习惯的位置上坐定后,才发现车里多了一个人,显然他很意外。

她赶忙解释说:“班车开走了,我想搭您的车子。”她以为这一切合情合理,因此说话的语气充满了轻松随意。

上司愣了一下。但很快明白了,他坚决地说:“不行,你没有资格坐这车。”然后用无可辩驳的语气命令道:“请你下去。”

小陈一下子愣住了——这不仅是因为从小到大还没有谁对她这样严厉过,还因为在这之前,她没有想过坐这车是需要一定身份的。以她平素的个性,她应该是重重地关上车门以显示她对小车的不屑一顾尔后拂袖而去的。可是那一刻,她想起了迟到在公司的制度里将对她意味着什么,而且她那时非常看中这份工作。于是,一向聪明伶俐但缺乏生活经验的她变得异常无助。她用近乎乞求的语气对上司说:“不然,我会迟到的。所以,需要您的帮助。”

“迟到是你自己的事。”上司冷淡的语气没有一丝一毫的回旋余地。

她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司机。可是老司机看着前方一言不发。委屈的泪水终于在她的眼眶里打转。然后,在绝望之余,她为他们的不近人情而固执地陷入了沉默的对抗。

他们在车上僵持了一会儿。最后,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上司打开车门走了出去。

坐在车后座的她,目瞪口呆地看着上司拿着公文包向前走去。他在凛冽的寒风中拦下了一辆出租车,飞驰而去。泪水终于顺着她的脸腮流淌下来。

他给了她一帆风顺的人生以当头棒喝的警醒。

小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人和人之间并不是平等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也不能忽视别人的身份。

她上司的做法也是不妥当的,作为上司,应该真诚地关心下属。无论你有什么本领、特长、受教育程度有多高,都不如真心实意的关怀更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当你是某个人的上司时,如果你不首先让他知道你关心他,你是不大可能对他有正面的影响力的。

当然,主要是做下属的,时刻不能忽视了对上司的恭敬,尤其是绝对不可以动辄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做一些“越位”的事情,驳了领导的面子,抢了领导的风头。

在现实中,“越位”的表现有多种:

第一,决策的越位。在有的企业中,职员可以参与决策,这时就应该注意,谁作什么样的决策,是要有限制的。有些决策职员可以参与意见,有些决策,职员还是不插言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