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卡耐基口才学全书
2888600000022

第22章 以别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说服 (2)

当你尝试着说服某些人接受你的观点时,你可能需要提供信息来支持自己。这个可能是一个挑战,因为你不知道他们会问什么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需要什么样的数据支持。不幸的是,一旦你的回答在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就会对所有其他的环节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如果你的生意上并没有出现麻烦,也会削弱你推销的点子的有效性。或许你需要回答的问题类型和需要的支持数据可以避开这个麻烦。你可以请那些平时要求很苛刻的朋友或同事来对你事先提问,这将会帮助你提高和完善你的陈述。有了这样的准备,就等于扫清了说服别人道路上的很多障碍。

>>>掌握说服他人的心理战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景:你在与别人争论某个问题,分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就是不能说服对方,有时还会被对方“驳”得哑口无言。这是什么原因呢?

心理学家认为,要争取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光是观点正确还不够,还要掌握微妙的交往技术。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许多增强说服力的方法,卡耐基归纳和总结了其中如下最基本的几种。

第一,利用“居家优势”

邻居家的一棵大树盘根错节,枝叶茂盛,遮住了你家后园菜地的阳光,你想与他商量一下这个问题,是应该到他家去呢,还是请他到你家来?

心理学家拉尔夫·泰勒等人曾经按支配能力(影响别人的能力),把一群大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等,然后各取一等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大学10个预算削减计划中哪一个最好。一半的小组在支配能力高的学生寝室里,一半在支配能力低的学生寝室里。泰勒发现,讨论的结果总是按照寝室主人的意见行事,即使主人是低支配力的学生。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比在别人的环境中更有说服力。在日常生活中应充分利用居家优势,如果不能在自己家中或办公室里讨论事情,也应尽量争取在中性环境中进行,这样对方也没有居家优势。

第二,把仪表修饰得得体些

你想上级在申请书上签字,你是不顾麻烦,精心修饰一下仪表呢,还是相信别人会听其言而不观其貌?

我们通常认为,自己受到别人的言谈比受到别人的外表的影响要大得多,其实并不尽然。我们会不自觉地以衣冠取人。有人通过实验证明,穿着打扮不同的人,寻求路人的帮助,结果会大不相同:那些仪表堂堂、有吸引力的人,要比那些不修边幅的人有更多成功的可能。

第三,尽量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你试图鼓动一伙青年去清扫某块地方,而他们却情愿到别的地方去,你怎样引起他们的兴趣呢?

许多研究者发现,如果你试图改变某人的个人爱好,你越是使自己等同于他,你就越具有说服力。例如,一个优秀的推销员总是使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与顾客相称。甚至身体姿势、呼吸等也有意识地与顾客一致。这是因为人类具有相信“自己人”的倾向。正如心理学家哈斯所说的:“一个造酒厂的老板,可以告诉你为什么一种啤酒比另一种好;但你的朋友,不管是知识渊博的,还是学识疏浅的,却可能对你选择哪一种啤酒具有更大的影响。”

第四,不要只讲自己的观点

你准备拜访隔壁新搬来的一对夫妇,请他们为社区的某项工程募捐,用哪种方法最好呢?

平庸的劝说者,往往是开门见山提出要求,结果发生争执,陷入僵局;而优秀的劝说者,则首先建立信任和同情的气氛。如果主人为某事烦恼,你就说:“我理解您的心情,要是我,我也会这样。”这样就显示了对别人感情的尊重。以后谈话时,对方也会加以重视。

当然,优秀劝说者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他也会遭到别人的反对。这时老练的劝说者往往会重新陈述对方的意见,承认它具有优点,然后才指出自己的意见更好、更全面。研究证明,在下结论前,呈示双方的观点,要比只讲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第五,提出有力的证据

你准备参加某次决策会议,为一项不为大家重视的事业争取更大的一笔钱款,什么样的证据最有说服力呢?

如果向听众提供可靠的资料而不是个人的看法,你就会增加说服力。但要记住,听众受到证据的影响,也相同程度地受到证据来源的影响。在一项实验中,让两组被试者听到关于没有处方是否可以卖抗阻胺片的争论。然后告诉一组被试者,说可以卖的证据来自《新英格兰生理和医学月刊》(这是虚构的);另一组则被告知,证据来自一家流行画报。结果发现,第一组比第二组有更多的人赞成:没有处方也可以卖抗阻胺片。

因此,引用权威的材料,更能消除听众的先入之见。

第六,运用具体情节和事例

你刊登广告,推销某种药品,是把药品的成分、功能、用法详细介绍一番好呢,还是介绍某个患者使用后如何迅速痊愈的事例好呢?

优秀的劝说者都清楚地知道这样一点:个别具体化的事例和经验,比概括的论证和一般原则更有说服力。因此,你要多卖掉药品,你就应酌情使用后面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你要说服别人,你就应旁征博引,使用具体的例子,而不一味空洞说教。

>>>先称赞和让对方满足就会使改变变得容易

卡耐基指出,用赞扬的方式开始说服别人,就好像牙医用麻醉剂一样,病人仍然要受钻牙之苦,但麻醉却能消除苦痛。要想改变一个人而不伤感情,不引起憎恨的话,应该学会从称赞和让对方感到满足着手。卡耐基曾讲过这样一个例子:

华克公司承包了一件建筑工程,预定于一个特定日期之前,在费城建立一幢庞大的办公大厦,一切都照原定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大厦接近完成阶段,突然,负责供应大厦内部装饰的用铜器的承包商宣称,他无法如期交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整幢大厦都不能如期交工,公司将承受巨额罚金。

长途电话、争执、不愉快的会谈,全都没效果。于是,杰克先生奉命前往纽约,当面说服用铜器承包商。

“你知道吗?在布鲁克林区,有您这个姓名的,只有您一个人。”杰克先生走进那家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之后,立刻就这么说。

董事长吃惊:“不,我并不知道。”

“哦,”杰克先生说,“今天早上,我下了火车之后,就查阅电话簿找你的地址,在布鲁克林的电话簿上,有您这个姓的,只有您一人。”

“我一直不知道,”董事长说,他很有兴趣地查阅电话簿,“嗯,这是一个很不平常的姓,”他骄傲地说,“我们这个家族从荷兰移居纽约,几乎有200年了。”一连好几分钟,他介绍着他的家族及祖先。

当他说完之后,杰克先生就恭维他拥有一家很大的工厂。杰克先生说,他以前也拜访过许多同一性质的工厂,但跟他这家工厂比起来就差得太多了。“我从未见过这么干净整洁的铜器工厂。”杰克先生如此说。

“我花了一生的心血建立这个事业,”董事长说,“我对它感到十分骄傲。您愿不愿意到工厂各处去参观一下?”

在这段参观活动中,杰克先生恭维他的组织制度健全,并告诉他为什么他的工厂看起来比其他的竞争者高级,以及好处在什么地方。杰克先生还对一些不寻常的机器表示赞赏,这位董事长就宣称是他发明的。他花了不少时间,向杰克先生说明那些机器如何操作,以及它们的工作效率多么良好。他坚持请杰克先生吃中饭。

我们注意到,到这时为止,杰克先生一句也没有提到此次访问的真正目的。

吃完中饭后,董事长说:“现在,我们谈谈正事吧。自然,我知道你这次来的目的。我没有想到我们的相会竟是如此愉快。您可以带着我的保证回到费城去,我保证你们所有的材料都将如期运到,即使其他的生意都会因此延误,我也不在乎。”

杰克先生甚至未开口要求,就得到了他想要的所有的东西。那些器材及时赶到,大厦就在契约期限届满的那一天完工了。

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

一位催款小姐到某公司催款已有数次,都没得到分文。一次,她在总经理办公室等候,观察到进进出出的人夸他点子好,主意对头,做成大事情,总经理本来板着脸孔总会露出得意的微笑,乐颠颠地陷入自我陶醉之中,要是有事办他都一一批准,顺顺当当。

催款小姐发现了这位总经理好大喜功、经不起吹捧、爱面子的弱点,于是对“症”下起药来。在以后与总经理的交谈中,催款小姐对欠款公司的发展、规模、能量、信誉等展开了评论,讲得有根有据,头头是道,时而透露出敬佩之意,总经理越听越高兴,索性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起“治厂经”,这位小姐马上变成了一个耐心的“听众”,偶尔说几句助兴的话,总经理觉得两人谈得很投机。

催款小姐见时机成熟,便恭维说:“总经理,像您这么稳重成熟,思考周密,一般人很难做到啊!”一句话又引起对方把自己的经历和盘托出。最后转入正题,催账小姐叹道:“难啊,就像我催款一样,总也不见效,对上面不好交账。您这么洒脱的人,尽量帮帮我,有为难之处吗?”

总经理沉吟片刻,爽快地拍板说:“你也跑了好几趟了,很不容易。下个周一,你到财务室拿款吧!”

终于,坚冰迎刃而解。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受到别人称赞,他会感到愉快和喜悦。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就是在最好的、最友善的、最单纯的人际关系中,称赞和赞扬也是必要的,正如润滑剂对轮子是必要的,可以使轮子转得快。”人们内心中最基本的需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这些长处正是个人价值的生动体现。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看到和肯定自己这些长处,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因此,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赞美之词,也会使人感到信任、友好、欢心和温馨。

>>>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容易获得认同

卡耐基指出,试着去了解别人,从他的观点来看待事情就能创造生活奇迹,使你得到别人的认同,减少摩擦和困难。

他强调:记着,别人也许完全错误,但他并不认为如此。因此,不要责备他,只有傻子才会那么做。试着去了解他,只有聪明的人,才会这么做。

别人之所以那么想,一定存在着某种原因。查出那个隐藏的原因,你就等于拥有解答他的行为、也许是他的个性的钥匙。因此,一定要试着忠实地使自己置身于对方的处境。

如果你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的情况下,我会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反应?”那你就会节省不少时间及苦恼,因为“若对原因发生兴趣,我们就不太会对结果不喜欢”。而且,除此以外,你将可大大增加你在做人处世上的技巧。

“暂停1分钟,”肯尼斯·古地在他的着作《如何使人们变黄金》中说,“暂停1分钟,把你对自己的事情的深度兴趣,跟你对其他事情的漠不关心,互相作个比较,那么,你就会明白,其他人也正是抱着这种态度!于是,跟林肯及罗斯福等人一样,你已经掌握了从事任何工作的唯一坚固基础,除了看守监狱的工作之外;也就是说,与人相处能否成功,全看你能不能以同情的心理,接受别人的观点。”

卡耐基自己现身说法。多年来,卡耐基经常在他家附近的一处公园内散步和骑马,他跟古代高庐人的督伊德教徒一样,只崇拜一棵橡树,因此,当他看到那些嫩树和灌木,一季又一季地被一些不必要的大火烧毁时,觉得十分伤心。那些火灾并不是疏忽的吸烟者所引起的,它们几乎全是由那些到公园内去享受野外生活、在树下煮蛋或烤热狗的小孩们所引起的。有时候,火势太猛,必须出动消防队来扑灭。

在公园的一个角落里,立着一块告示牌说,任何人在公园内升火,必将受罚或被拘留。但那块牌子立在公园偏僻角落里,很少人能看到。有一个骑马的警察,他应该照顾公园才对,但他并未尽职,火灾继续在每一季节里蔓延。

有一次,卡耐基慌慌张张地跑到一位警察面前,告诉他有一场火迅速在公园里蔓延,希望他赶快通知消防队。但他竟然漠不关心地回答,这不关他的事,因为这不是他的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