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的第一本能力培养书
2889100000018

第18章 创新能力——思考创造未来奇迹 (3)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创新,是深化改革、改进管理、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的有效方法,是把握改革主动权、推动企业向前进的正确途径。首钢矿业公司正是牢牢地抓住了这一点,在创新的时候并不是坐在屋子里空想,漫无目标地摸索。而是要针对经营生产建设的实际进行,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有的放矢,从而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和事半功倍的效果。矿业公司正是在遇到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时,提出了资源有限,创新无限的理念,大胆创新,转变办矿模式,通过股份合作、承包经营、技术输出等多种方式办矿,与地方政府合作开采铁矿,扩大资源掌控量的一系列新措施,做强了迁安矿区原料基地,增强主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企业焕发了生机。正是在这种想法下,首钢公司不断发现运行中的问题,不断解决运行中的问题,形成了“运用、完善、成效、创新”的局面,使矿业公司的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成为全国冶金企业中的佼佼者。

提出好问题的最棒、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往往就是紧接着前一个问题提出之后,或者跟在前一个问题的答复之后提出来。仔细倾听,然后提出一个开放性、有创意的问题,是一种艺术,也是科学,这个方式可以很快、很有效率地促使对方采取更有远见、更有效的行动。

我们知道问题问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最后的解决方案及最后为自己所带来的效益。问题问得越好,就越能看得更透彻,也越能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而我们要想问出比较高质量的问题的话,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不放过任何疑点,养成爱琢磨,爱钻研,勤学好问的习惯。巴尔扎克有句名言:“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发明创造始于问题,问题就是矛盾,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需要思考,学习才有主动性。能力是由矛盾引起的,问题是矛盾的表现形式,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是学习不深入的表现;能提出问题是肯于动脑的结果。现实生活中许多现象人们熟视无睹,而有人却善于观察,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发现问题,有所创造。苹果落地,谁也不在意,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水开了壶盖被顶起,大家司空见惯,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汽机,商品大家每天都接触,只有马克思把它作问题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如果我们处处留心,像那些伟人一样凡事能问个为什么,那么我们也就必然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我们也许也就可以成为下一个伟人。

朱熹在《朱子读书法》中说得好,“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虽然这里讲的是怀疑,但我们都知道,有了怀疑之后,自然问题也就浮现出来了,而这时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上都应该是有针对性的,那么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好的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想法去找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法的话,这就成为了一个创新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不断地去提出问题,找出矛盾,然后再去解决这些问题、矛盾的话,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而言,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带来极大的利益,尤其是对于个人而言,会让我们离成功之峰越来越近,会让我们的价值更大。打破陈规,走他人所未走企业要想保持年轻,必须及时更换血液。新鲜的血液不再单纯是员工的更换,机制的改革,更多的得益于领导层的创新能力上。而创新能力的展现就是想他人所未想,走他人所未走。

说起松下电器无人不知,松下集团在创业之初是凭借生产电插头起家的,当时由于插头的性能不好,产品的销路大受影响。一次一对姐弟的对话,给松下幸之助带来了灵感。弟弟吵着说:“姐姐,你能不能快点开灯,我想看书?”姐姐哄着弟弟说:“好了,好了,我就快熨好了。”“老是说快熨好了,已经过了30分钟了。”姐姐和弟弟为了用电,一直争吵不休。因为当时的插头只有一个,姐姐要用来熨衣服,弟弟又想开灯读书,两人无法同时使用。

松下幸之助想:只有一根电线,有人熨衣服,就无法开灯看书;反过来说,有人看书,就无法熨衣服,这不是太不方便了吗?要是生产出同时可以两用的插头,那么同时间不就可以做两件事情了?

通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不久,松下公司就设计出了两用插头的构造。第一批试用品问世之后,很快就卖光了。因为两用插头当时仅此一家出售,所以订货的人越来越多,供不应求。为了提高生产量,松下集团多次扩大规模,增加工人。从此,松下幸之助的事业,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如今松下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着名的综合型电子企业。想他人所未想之事,走他人所未走之路,这正是成功人士的宝典。

2006年,上海的广告经营额占全市GDP的6%,超过2%这一发达国家的标准水平。也就是说,上海的广告产业已步入发达国家水平,且同步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呈现出稳步攀升的健康发展趋势。是什么造就了上海广告业的繁荣?

目前,大型LED显示屏和户外视频网络是户外广告的新宠,上海的广告企业在这方面早已跻身世界一流。落户东方商厦的户外电子显示屏号称“世界第一弧”,240个LED单体显示器、净显示面积近350平方米,具有150度的超大可视角度和2公里的最远处视距,即使在阳光下也能保证画面清晰明亮。在发展方向上,上海的广告企业更是想他人所未想,自创了不少引人注目的成果。譬如,分众传媒率先瞄准楼宇视频广告,并为之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营手段,不仅丰富了广告市场的种类,而且成功地将这一广告运营模式带入美国纳斯达克,向世界展示楼宇广告的影响力。

以上海美术设计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国有广告企业,利用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不间断的创新理念,经受住市场考验。统计显示,2000年,国有广告企业户均经营额是私营企业的5倍;到2006年,这一差距扩大到了92倍,显示出极强的竞争力。

2006年6月,2006中国企业成长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颁奖典礼在西安隆重举行,主题为“自主创新:新兴企业的决胜之道”。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会议中讲道:国家创新能力等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综合。企业的创新能力来源于企业家的创新能力。

可见,企业家的创新能力间接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当今企业家的核心职能就是要从繁杂的管理中走出来。只有企业家实现了创新的时候,才能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事实上,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一条他人未走之路,才能赢得更精彩。中国领袖毛泽东想他人所未想,以奇制胜,是他性格中一个非常醒目的特点,也正是他敢于创新,中国才走上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摆脱了数几十年被侵略,被压迫的命运。1992年,邓小平又提出了他人想也不敢想的“一国两制”策略,及时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再次繁荣,为中国领导人敢于创新,敢于走他人未走之路的历史锦上添花。

同样道理,倘若总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走路,即使也到达了目的地,那也不是真正的成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乐百氏的发展策略总是跟随着娃哈哈的路线走,结果这两家曾经同等水平的饮料公司,同样是与达能合资,先一步的娃哈哈发展迅速,扩大了与乐百氏的差距,目前销售额已经几倍于乐百氏。如今,乐百氏的市场竞争能力已不能和娃哈哈同日而语。

所以,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创新能力举足轻重,只有做到想他人未所想,走一条别人未探索过的新路,反而能找到一条通往胜利的捷径。坚持己见,做一个偏执狂一本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的书,同“谁动了我的奶酪”一样风靡整个世界的书,让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了Intel公司创始人安德鲁·格罗夫及该公司的企业文化。

在Intel公司有一个非常流行的鱼缸理论:当你把鱼放在一个方形的容器里,因为有死角,鱼就会待在角落里呆滞不动。但当你把鱼放在一个圆形的容器里的时候,鱼会感到压力,就会不停地游动,直到筋疲力尽。这个理论正是“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名言的真实写照。

正是格鲁夫,多次带领着Intel走出困境,创造了每年给投资者平均44%以上的回报率。他重新定义了Intel,使之从制造商转变为业界领袖。

格鲁夫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他追求成功的偏执个性,更可贵的是他对待工作的严谨求实的作风。他认为很多人都善于说得头头是道,但身体力行者却寥寥无几,很多人总是自以为是地把新问题当做老问题来解决,不调查、不了解,忽视了问题的变化。因此,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要求企业内各部门经理不要怕琐碎和麻烦,要对外界的情况变化“了解、再了解”。他给人留下的印象始终是非常的执着,越是困难的问题,他越是努力寻找答案。

对于他所指的偏执,并不是一种怪诞的行为,更不是心理变态。他只是想告诉世界,但凡追求成功的人,都必须要具有两个必备的特质,那就是对正确理念的不懈坚持,对完美的不断追求。这需要极大的勇气,需要执行者坚持地执着。格鲁夫用自己亲身的经历来告诉我们,只要去做到他所说的偏执,我们就必然可以如他一样成功。而一个人一旦成为了思想上的偏执者,一旦对正确理念坚持不懈,执着地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的话,他就必然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对社会而言必然会有所创新,但对他个人而言则必然会成功。

有一个雕刻家,自从爱上这一行后,从来没有好好睡过一次觉。

每当有作品需要创作的时候,他的一日三餐仅是几片面包。清晨他从面包铺里买来面包,吃一个当早餐,剩下的就揣在怀里。他爬到高高的梯子上工作,饿了便啃面包充饥。

他本来并不是一个孤僻的人,但随着从事雕刻工作的时间越长,他越来越无法跟人沟通。在创作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在场,就能完全扰乱他的情绪。他必须要有一种与世隔绝之感,方能得心应手地工作。

他最大的痛苦不是创作不出满意的作品,而是需要为生活琐事忙碌。

他以前并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但到后来,他无法容忍自己作品出现微瑕。一旦他在一件雕像中发现有错,就会放弃整个作品,转而另雕一块石头。

所以,他留给这个世界的作品很少。

他的名字叫米开朗琪罗,一位天才的雕刻艺术家。

几百年前一个下着雪的早晨,名声威震欧洲的米开朗琪罗很早就出门了。他在斗兽场附近碰见了城里教堂中的主教。主教惊讶地问他:“在这样的鬼天气里、这样的高龄,你还出门上哪里去?”

“上学院去。想再努一把力,学点东西。”他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