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寻味的相亲记 文\贺绍俊
皇后大道是香港的一条著名道路,它或许也可作为香港的标志,这大概是吴君以它作为小说标题的用意吧。小说主人公陈水英第一次去香港,就记住了这条“耀眼的大街”。对深圳人来说,香港是他们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子,吴君在《皇后大道》这个短篇里,把深圳人的香港心结刻画得淋漓尽致,她想探究深圳人踏上皇后大道之后会走向哪里。
深圳是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的新移民城市,吴君也是十多年前从东北移居到深圳的。她的小说写作既与移民身份有关,也与深圳有关,她用移民的眼睛观察“亲爱的深圳”,因此她的小说主人公多半都是外来的打工者,或是新移民一族。她写新移民的拼搏、艰辛,写他们的漂泊、乡愁、无根性,也写他们的梦想及梦想的破灭。而且,她将自己的切身体验融入到了小说叙述之中,那些漂泊感、乡愁,那些无根性的焦虑,说不定就涌动在吴君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但是《皇后大道》这篇小说不是以新移民为主人公的,她径自走进了深圳人的内心世界里。这种叙述对象的改变,也许可以看成是吴君更加成熟和稳健的标志。
《皇后大道》选取了一个最具深圳特色的事件进入人物内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深圳发生的逃港潮事件。几乎反映深圳改革开放生活的小说或报告文学都绕不开这一事件。因为在人们眼里,逃港事件最有力地证明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当年,香港的优裕物质生活成为一个巨大的诱惑,让那些在贫困中挣扎的深圳人纷纷冒着生命危险泅河逃向香港。深圳人也毫不避讳这一应该让他们感到羞愧的事件,因为后来深圳迅速崛起,也可以傲视香港了。这种风水的转移也使得逃港事件的历史叙述变得更有现实意义,这大概就是深圳人从不避讳谈论这段历史的重要原因。但支撑这一谈资的基本上是对于物质的追求。吴君作为一名外来者,也看到了逃港事件对深圳人的深远影响,小说一开头就点出了这一点:陈水英因为没有成为香港人的老婆,竟成为她母亲的一块心病。如果对照吴君以前的小说来读,就会发现这个开头很有意思。她以前的小说多次写到女孩出嫁,但那是一个外地女孩如何想方设法要嫁给一个深圳人,而在这篇小说里,吴君要告诉人们的则是,深圳的本地女孩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要嫁给一个香港人。但无论是写外地女孩的出嫁,还是写深圳女孩的出嫁,吴君的叙述立场始终是一致的,这就是她对人的尊严和人的心理健康的关心。事实上,陈水英一家人今天的生活并不困顿,但香港人已经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仿佛没有香港的亲戚就“脸上无光”。陈水英终于在离婚后也想到香港去找一个对象,也并非她的日子过得多寒酸,实在是因为她当年没有跟着自己的好朋友阿慧一起嫁到香港去,内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皇后大道》可以说是一篇耐人寻味的相亲记。陈水英毅然跑到香港去相亲,最终她没有找到自己的婚姻,却找回了自己的友谊。她发现,自己的好友阿慧嫁到香港,并非嫁到了天堂,香港人这个看似让人艳羡的身份不仅没有给阿慧带来幸福,反而让她背负着屈辱。
吴君是一位紧贴现实的作家,但同样可贵的是,她又并不屈从于现实。对精神的渴望使得她的现实叙述能够在蓝天中飞翔。深圳的魅力首先来自物质,欲望也变得更加理直气壮。吴君的小说叙述从来也不绕开物质与欲望,但她始终关注着物质、欲望与精神、灵魂的纠结。《皇后大道》同样是这样一篇小说。阿慧成为了香港人,却陷入了另一种生活困顿之中。她只能掩饰自己的真相,并因此也牺牲了她与陈水英的友情。是的,友情同样会受到物质和欲望的干扰,陷入困顿中的阿慧不想让自己的好友遭遇同样的厄运,也不想让自己的好友知道真相,她只能把这份友情深藏在心底。但是,陈水英却从物质和欲望的层面去理解自己的好友,所以她错怪了阿慧。吴君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对陈水英的理解方式作了温柔的批评。她在结尾说:“那一页可以翻过去了”,她是真正期待,我们的友情都能够超越物质和欲望的干扰。
[ 作者系著名评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