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2910300000027

第27章 江山美人志 (2)

吕后又问:“曹参以后呢?”汉高祖说:“王陵可以接替。不过王陵有点戆直,可以叫陈平帮助他。陈平有足够的智谋,但是不能独当一面。周勃为人厚道,办事慎重,只是不大懂得文墨。但是将来安定刘家天下的,还是靠周勃。” 吕后再问下去,汉高祖摇摇头说:“以后的事,就不是你能够知道的了。”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死去。吕后把消息封锁起来,秘密把她的一个心腹大臣审食其找去,对他说:“大将们和先帝都是一起起兵的。他们在先帝手下已经不大甘心。如今先帝去世,更靠不住,不如把他们都杀了。”审食其觉得这事不好办,就约吕后的哥哥吕释之做帮手。吕释之的儿子吕禄把这个秘密消息泄露给他的好朋友郦寄,郦寄又偷偷地告诉他父亲郦商。郦商得知这消息,赶忙去找审食其,对他说:“听说皇上去世已经四天。皇后不发丧,反倒打算杀害大臣。这样做,一定激起大臣和将军们的反抗,天下大乱不用说,只怕您的性命也保不住。”审食其吓住了,忙去找吕后。吕后也觉得杀大臣这件事没有把握,就下了发丧的命令。

大臣们安葬了汉高祖,太子刘盈即位,就是汉惠帝。吕后就成了太后。因刘盈年纪还小,天性仁弱,朝中大事便由吕后裁决。吕后就顺理成章地掌握了朝廷和宫中大权。吕后稳固了权力以后,就开始发泄积愤,为所欲为,第一个开刀的便是戚夫人。

其实,早在刘邦咽气以前,精于政治谋略的吕后便已开始行动,并悄悄地控制了整个皇宫。刘邦一咽气,吕后就封锁后宫,召集心腹,秘密调动兵力,从容布局。

吕后派心腹侍从将戚夫人囚禁起来,移往深巷冷宫看管。戚夫人一头秀雅迷人的黑发曾经令刘邦魂牵梦绕,令吕后自愧不如。如今,吕后第一道命令便是将这头秀发剃掉,剃成一头青皮。目瞪口呆的戚夫人大喊大叫,但最后还得满身伤痕地接受这个事实。吕后看着光头的戚夫人,一丝冷笑浮现在嘴角。戚夫人一脸怒容,双眼红红地瞪着吕后。吕后冷冷地吩咐:“把手脚铐起来,衣服扒光,换上囚犯的赭衣,每天在院中舂米。”

戚夫人的衣服被剥光了,换上了一身脏不可言的赭衣。过惯了荣华富贵生活的戚夫人哪里有这个准备?可是,现实就是如此,戚夫人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她接受了这一切,头发光了,还会再长起来;手脚铐上了,等吕后消了气,还会去掉;这脏乱的破旧赭衣,过不多久会脱掉,再穿上心爱的丝衣。至于这残汤剩饭的日常饮食,戚夫人尽管感到恶心,可在几天的饥饿以后,终于顽强地下咽,强迫自己吃下去,一定好好地活下去,盼着自己的儿子赵王来救自己。

苦役般的舂米生活是异常艰辛的。悲伤、痛苦、愤恨、寂寞交替地袭击着戚夫人,引出了戚夫人不断线的眼泪。戚夫人从日出盼到日落,又从日落盼到日出,无数个日夜,都在痛苦和期盼中度过。可是,盼什么呢?儿子赵王性命都难保,还能救自己吗?然而,戚夫人又能如何?儿子是她活下来的唯一希望,自己除了盼着儿子,又能盼什么?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这是戚夫人在舂米的时候,悲切地唱的,名唤《舂歌》。这种三、五言句式的“俚歌俗曲”。歌辞朴实,明白如话,却哀怨感愤、摄人心魄。它的动人之处,正在于这是发自后宫之争中孤弱无依、惨遭祸殃的妇人心底的真情,不假掩饰地唱出了她操杵舂作、思远念子的酸辛、悲苦、绝望和幽怨。因为是弱者遭祸,故最能赢得人们的同情;因为不假掩饰,语浅而情长,故最能牵动人心。

汉惠帝的确是个老实无能的人,一切听他母亲吕太后作主。吕太后大权在手,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他知道太后要害死弟弟如意,亲自把如意接到宫里,连吃饭睡觉都和他在一起,使吕太后没法下手。

有一天清晨,汉惠帝起床出外练习射箭。他想叫如意一起去,如意年轻贪睡,汉惠帝见他睡得很香,不忍叫醒他,自己出去了。等惠帝回宫,如意已经死在床上。惠帝知道弟弟是被毒死的,只好抱着尸首大哭一场。

后来吕后觉得不能便宜了戚夫人,于是就命人把戚夫人四肢剁掉,熏聋耳朵,挖去眼珠,割去舌头,然后扔到茅坑里,叫她“人彘”,还叫当时的皇帝刘盈前来观看,以致刘盈被吓得大病了一场,从此不问政事。戚夫人在茅坑里痛苦地打了三天滚后,死了。

吕雉斩草除根,赶尽杀绝的做法在刘邦没有去世前就表现了出来,这恰恰是任何一个帝王都具备的狠心,这也是吕雉能临朝称制的一种政治谋略,相对于吕雉杀戚夫人母子为维护自己的皇后地位来说,吕雉最初杀韩信更具备一个政治帝王的狠毒性。

汉高祖刘邦登上皇帝宝座之后,汉初三杰之一、运筹帷幄的张良,在汉朝建立后就过上半隐居生活,已不构成威胁;保障后勤供应的萧何不是那种争天下的人,而且还是当前急需发展的人才;只有领兵多多的韩信,始终是刘邦放心不下的,更何况韩信当年在楚汉之争中,在刘邦最危急的时刻,要挟过刘邦给他封王。所以,当吕后听说韩信准备叛变时,她马上找来萧何商议,骗韩信入宫,把韩信用布兜起来,用竹签刺死,杀他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器。刘邦知道吕雉杀害韩信后,“且喜且哀之”,喜的是自己不忍杀戮功臣,自己的妻子一下子就帮忙解决了。

在吕雉手中死掉的还有另一个功臣彭越,当刘邦认定彭越有心叛变自己后,把彭越贬为平民,押送到青衣(今四川省雅安县),路上遇到正回洛阳的吕雉,彭越向吕雉哭诉自己冤枉,请求吕雉把他发配到故乡去,而吕雉担心彭越回到故乡是放虎归山会结兵谋反,把彭越骗回洛阳处以死刑,并诛连全族,还把彭越剁成肉酱送给其他封王以警示。

吕后为什么能够称制?从客观上讲,她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例如在废立太子之事和与戚夫人的挑战上,设计诱杀韩信和彭越上等都显示了她的政治才能。另一方面就是她的政治资源:她作为刘邦的原配妻子,虽然自己的亲生儿子已经去世,但刘邦的其他儿子仍然叫她嫡母不敢公然和她对抗,所以和刘姓一族的关系基本上还能维持;再就是作为吕后坚强的后盾和核心力量的吕氏外戚,这个当然不用多说,肯定是站在吕后这边的,最后是吕后和功臣元老的关系,虽然吕后力排掌握兵权的诸将,但对于某臣很是比较看重,她和朝臣的关系也还可以。

吕后还做了一件今天看来很荒唐的事,她把自己的亲外孙女,也就是自己女儿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嫁给了自己的儿子汉惠帝,这是违背伦理道德的。定亲时,皇帝用了骏马十二匹、黄金万两作为聘礼,迎娶这个才10岁的小外甥女。张嫣的弟弟年纪还小,见黄金累累堆于堂上,奔入内房里对张嫣说:“嫣姐,皇帝要买你去哩。”

吕太后威胁说要杀掉整个后宫,让张嫣受皇帝的专宠,张嫣不得不在吕后的命令下假装怀孕,以保全众妃子。不久,惠帝死于未央宫,年仅23岁,皇后才14岁,刚刚发育,还是处女。此后,这个小皇后就被幽禁了,连宫女都敢欺负她,只有她的玩具陪着。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在汉惠帝死后而又无子的情况下,吕后并没有让刘邦其他的五个儿子当皇帝,而是自己称制,从汉惠帝和宫女的六个儿子中选出来做傀儡皇帝,在选傀儡皇帝之前还做了一件残忍的事就是杀母存子,她把那六个宫女全部杀害了,然后把六个孩子交给张皇后教育。

吕后立的第一个是前少帝,然后自己掌握大权,但孩子渐渐长大一些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被吕后杀害的,口出长大要杀吕氏的激愤之言。吕后知道后,就把前少帝像囚禁戚夫人一样囚禁起来,向外宣称前少帝有病不能上朝,然后又让后少帝做皇帝。她就这样称制8年。

那么吕后为什么不直接自己称帝?原因有二,第一是刘邦曾经有个白马盟誓说非刘氏不得称王,二是吕后迫于当然朝中还有许多和刘邦打天下的大臣,便不敢自己称帝。

虽没有自己称帝,她却放开手脚一下子封了很多王侯,吕家的人封得差不多了,只要不是傻子,都封为王。经过吕后一段时间的苦心经营,吕家的势力已经盘根错节地从中央伸到了地方,牢牢地控制了国家的命脉。在地方上,吕家的男性占据了各级官吏的位置;在中央,当时全国最重要的两支军队——南军、北军,都被吕家掌握在手中,北军兵符在吕禄手中,南军则被吕产控制,这两支军队是负责京畿地区防御的,把这两支军队捏在手中,就等于把满朝文武的性命捏在手中,这样,任谁也不敢反对吕雉了。

人民不管高层是如何斗争的,只要他们能安居乐业就行。吕雉实行的经济政策使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因此当时的人民不管最高统治者是男是女,是刘家还是吕家。相反,人民倒有可能在心里高唱:“吕太后万寿无疆。”好让这种经济政策永久地保持下去,让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

吕雉当政后,把刘邦休养生息的黄老政治进一步推行。吕雉遵守刘邦临终前所做的重要人士的安排,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这些大臣们也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不劳民。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这些都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吕雉也很具有政治家的风度,一次匈奴冒顿单于乘刘邦之死,下书对吕雉说:“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雉压住怒火,平心静气复书说:“我已年老弃衰,发齿也堕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赠与车马,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冒顿单于自愧失礼,遣使向吕雉认错。

吕后的分封毕竟和汉初刘邦定的国策是相矛盾的,也得罪了汉初的一批功臣元老。所以,在吕后八年的时候,据说有一次她外出,忽然看到一条狗,咬了她的腋下一下。结果回来以后,吕后就说一定是刘如意的鬼魂在作祟。公元前180年,吕雉崩,终年62岁,与汉高祖合葬长陵。

她死了以后,反吕的势力很快就结成联盟,就把吕氏家族的人都消灭了,结束了汉初历史上具有风云突变的这样一幕。

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个专政的女性,吕雉能一步步走到君临天下的地位,不仅仅是她才华或运气的简单组合,而且是她作为女性得心应手的权术运用。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实施权力的女性,她成了武则天和慈禧的榜样。她的儿子惠帝虽然贵为皇帝,但一生都在母亲的权势阴影之下生活,是个彻头彻尾的傀儡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