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好,那不好!好与不好是一种感觉吗,又有几人曾深思?
美是事物具有的符合审美主体意向的品质。生命体的利益取向体现为生理本能、情感、理念方面的主观倾向。这种主观倾向进一步引起行为上的倾向,形成生命体的“趋利避害”的行为。生命体正是通过“趋利避害”的行为方式追求利益获得生存的。这种生理本能、情感、理念方面的主观倾向称为意向。若事物符合生命体的意向,则对于该生命体来说该事物是美的。不同生命体的意向有主观反应上的差异,也有利益指向上的差异。低等动物和植物的主观反应是原始的,只有生理本能方面的植物神经式的刺激反应,因此这些生命体的意向只是简单的本能上的刺激反应,如植物的向光生长;高级动物的主观反应既有生理本能反应,也有情感上的好恶,如狮子对领地入侵者的敌视和对牛群的喜好;人因具有完善的情绪反应和记忆、逻辑演绎功能而获得了最为完善的主观反应,形成了生理本能、情感、理念上的意向。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意向,因此有不同的美的判断。对于水稻来说,肥沃、且适度泡水成浆的土壤是美的;对于小麦来说,肥沃、湿润但并不泡水的土壤才是美的。对于大灰狼来说,肥大的羊比瘦小的羊更美;而对于水中的鱼来说,无论是肥大的羊还是瘦小的羊都没有所谓的美。因审美主体的意向不同,美也就不同。
关于一切事物的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都是依照某种标准而进行的判断。在人们眼中,所谓的美就是世间万物所具有的符合人们意向的品质。若是抛开了人们的意向,世间万物就没有关于美与丑的判断,也没有关于善与恶的判断。人作为一种生命,在考虑人类社会时,对人以及由于同质原因而对诸多生命构成的生态系统产生价值上的偏向是必须的,否则讨论人的生死存亡与否、生态系统好坏与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剥离了生命的取向时,谈论任何物质形态的好坏错对否是十分荒唐的。当没有了生命价值的取向时,黑洞、太阳、陨石、气状星球、固态星球、液态星球、宇宙射线、光、土块、气体都没有好与坏,都是宇宙物质的一种形态。当没有了生命价值为取向时,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山洪、冰冻、地球爆炸、太阳熄灭、生物诞生、生物间残杀、人彼此间相食、物种灭绝都是普通的宇宙物质运动,都没有错对好坏之别,人类社会的意义归于虚无。所以,当人们对世界万物做出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的判断时,必须以生态系统特别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要求为标准。人们对美的判断,就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价值判断;人们的审美观念就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
人的生命形式决定了人自身的利益取向,这种利益取向体现为人的生命体在生理本能、情感、理念方面的意向。对于人来讲,美就是事物具有的符合人意向的品质,即“符合人意即为美”。美是事物所具有的一定特性与人们意念正方向指向的极致部分高度和合而形成的关系属性。世间万物原本没有所谓的美丑,当人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形成了利益取向时就有世间万物的美丑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