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知道,杨清虽然是个很自我的人,但也还不是一个完全一意孤行之人——他之所以在决策上一错再错,主要是被公司暂时性的业绩不佳所困惑,而忽略了从更高层面上看待整个市场发展的形势,无法制订出更加理性的决策。刘平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及理性分析报告,让杨清明白自己的错误。
刘平悄悄与某权威市场咨询机构合作,就公司及行业的情况做出了一份详尽的分析报道。同时,在将此报告呈交杨清之前,刘平先与公司几个高层进行仔细的讨论,每个人做好分工准备,决定在高层闭门会议上,在分析报道的基础上,每个人发表有针对性的建议,而不是像以往一样纯粹地对决策提出反对意见。
在会议上,专家权威的观点以及大量的数据分析,使杨清受到很大的震动,而刘平准备非常详尽的关于公司几年发展情况的对比图,更使杨清印象深刻——从图表上,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出这几年来公司在各个方面都不断走下坡路,公司所采取的措施却根本没有起到“止血”的效果。
在这次会议上,没有一个人对公司发展提出尖锐的批评意见,但杨清却从中清楚地看到自己一系列决策错误对公司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其他高层有针对性的建议,更使他意识到公司目前虽然处于低谷,但是仍然充满再次崛起的机会。于是,他终于决定放弃自己的计划。
对老板提出相反意见,关键在于和老板的沟通协调,也即下属如何在组织沟通以及个人沟通上取得有效的综合平衡。当老板的意见与自己意见相左时,下属最主要做的事就是清楚知道老板立场,也就是在说服老板之前,必须先弄清楚他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关键何在。因此,下属对老板的意见不要急着提出辩驳,而应该先仔细分析。
具体来说,在与老板沟通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1.工作过程中,随时让老板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难题,然后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2.出现重大事件,应在第一时间和老板碰头,向其陈述事件发生的原因始末,同时提供一定的解决办法。坚决避免如果事后才汇报,因为这样的话,老板肯定不愿意为此承担责任。
3.提供重大情况、汇报重大消息时,最好有书面材料,必要时还应该附上支持的证据。
4.切忌越级上报。不管你对你的直接老板有多不满,都不要有意或无意绕过你的直接老板向上级汇报工作,因为这将直接触犯你的直接老板。
5.切忌报喜不报忧。报喜应该,报忧更是必需的。一旦发现问题的苗头,就应该火速汇报,把不利因素消灭在刚刚浮出水面时。
6.提出观点、建议或意见时,要简明扼要,忌长篇大论。
7.提出问题时,还要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不要只提出问题而不管问题如何解决。
8.与老板意见相左时,应该遵循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先认同老板的观点,再寻机会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诚恳向老板请教,达到观念一致。
9.如果你对自己的建议有相当把握时,不妨表现出信心十足的模样,挺直胸膛,否则就应该低下头来,虚心向老板请教。
无论是老板还是下属,没有人喜欢被批评。在对老板提出相反意见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一味地将意见憋在心里当然不妥,但当场与老板激烈对抗则往往两败俱伤。而迂回表达自己的意见,在适当语境下去说服老板才是明智之举。
需要注意的是,给老板提意见只是本职工作的一部分,尽力完善、改进、迈向新的台阶才是最终目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它不仅决定了下属与老板相处的和谐程度以及下属工作开展的顺利程度,某些时候还是决定个人职业生涯晋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巧妙地向老板提建议
在一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上,给老板提建议是很重要的一环。建议提得好,能够制订出对整个公司最适合的方案,就会很快引起老板的重视,从而让老板发现你的才能,重用和提拔也是早晚的事了。
事实上,给老板提建议,向来受到倡导和重视。毕竟,上下级之间都在为共同的目的而努力,只要你提建议的方式正确,提的建议有价值,一定会受到重视的。就像古代谏官向皇帝进谏,只要“谏法”得当,无论怎样难缠的领导,也会听一听的。
陈杰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助理。他的顶头老板石总搞技术出身,工作重点一直立足研究开发领域,因此对企业管理并不内行,却喜欢直接插手技术部门的事,从而搞乱了管理体系。其他部门敢怒不敢言,私下里同事们却是满腹怨言,这就导致陈杰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时倍感吃力。陈杰决定采用兼并策略,向石总谏言。
他说,领导权威包含着技术权威和管理权威两个层面,石总的技术权威牢固树立,而管理权威则有些薄弱,亟待加强。石总听后,若有所思。
陈杰巧妙地兼并了石总的立场,结果获得了成功。后来,石总果然越来越多地把时间用在人事、营销、财务的管理上,企业的不稳定因素得到控制,公司运营进入了高速发展状态,陈杰的各项工作也顺风顺水,渐入佳境。
可见,下属提出一个建议,试图让老板接受,这不仅取决于建议内容本身的合理性,还往往取决于下属提出建议的方式。
同样的建议,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来,其效果是不一样的。从根本上来说,注意提建议的方式方法,就是要时刻注意老板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的轨迹。所以,下属在提建议时首先要获得老板的心理认同,只有那些聪明的下属,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老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在军事上最倚重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军事天才朱可夫,另一个是苏军总参谋长华西里也夫斯基。
由于性格原因,斯大林比较固执己见,很难接受下属的不同意见。这种性格曾一度使苏联红军吃了不少苦头。就因为他的性格,使曾经提出正确建议的朱可夫被他一怒之下赶出了军事指挥大本营。但华西里也夫斯基却是例外,他再向斯大林提出建议时都很讲究策略,从而使斯大林在不知不觉中采纳他的正确的作战计划,从而发挥着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
华西里也夫斯基的进言妙招之一便是以非正式方式提出建议。例如,有次他就会溜达到斯大林的办公里,与斯大林东聊西聊,聊着聊着就顺便说说军事问题。既然是顺便,当然也就没有大谈特谈,讲的内容也不是条条在理。但奇妙的是,等华西里也夫斯基走后,斯大林往往会想到一个好计划。过不了多久,斯大林就会在军事会议上宣布这一计划。于是大家都纷纷称赞斯大林的深谋远虑,但只有斯大林和华西里也夫斯基心里最清楚,谁是真正的发起者。
正是在这些闲聊中,华西里也夫斯基用自己的思想启发了斯大林的思想,以致斯大林本人也认为这些好主意正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但不管怎样,从效果上看,华西里也夫斯基达到了他的目的,使他的建议能够被斯大林所采纳,并成为斯大林最为倚重的人之一。
如何说服你的老板
要说服老板接受你的建议和意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一些顽固的老板,更需要一套高明的技巧。同时,说服的时机也要把握得恰到好处。
一般来说,老板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比较容易接受劝说。反之,如果对方很劳累、不顺心或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情上时,他是没有心情来听你说话的。因此,在说服对方之前,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时机是否合适;二是想办法让对方高兴起来。
在娱乐活动中,老板的心情一般比较好,这时候提出建议会使老板更容易接受。如果你能把所提的建议同当时的情景联系起来,通过暗示、类比等一系列活动的作用,效果更佳。还有些比较成功的下属善于接住老板的话茬儿,上承下转,借题发挥,巧妙地加以应用,从而很好地触动了老板,使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了解
某公司购置了一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并准备修建一个机房。但在机房安置空调机一事上,老板却不肯批准,认为公司的同志们都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办公,如果只给机房安装空调,会引起其他同事的不满,这样就会影响公司的工作氛围。
虽然机房负责人据理力争,说明安装空调是出于机器保养而非个人享受的需要,但仍不能改变老板的决定。
有一次,公司员工一起出去旅游。当参观到一个文物展览会时,老板发现一些文物有了毁坏和破损,就询问解说员。
解说员解释说,这是由于文物保护部门缺乏足够的经费,不能够使文物保存在一种恒温状况下所致。如果有一定的制冷设备,如空调,这些文物可能会保存得更加完善。
老板听后若有所思,此时,站在一旁的机房负责人乘机对老板低语:“机房里装空调也是这个道理呀!”
老板看了他一眼,沉思片刻,然后说:“回去再打个报告上来。”后来,这位老板果真批准了机房的要求,为他们装上了空调。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机房负责人能够不失时机地将眼前的景象同自己所要提出的建议联系起来,使老板产生由此及彼的类比和联想,从而很好地启发了老板,使他能够欣然接受意见,使问题得以解决。在平常生活中,常常出现寥寥数语竟胜过郑重其事的据理力争的情况,而身为下属,也要从中加以借鉴。
总之,不同的老板,其性格、心理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应该学会区分,对不同性格特点的老板,采用不同的说服方式。同时,说服老板还有一些忌讳,需要注意规避:
1. 不要强迫老板接受
有的人提建议属于强迫性的,非要老板接纳不可。如果老板不接受,他就脸红脖子粗地同老板争论,直到说服对方才肯罢休。这就像古代大臣的“死谏”,非要皇帝同意自己的谏言,否则就要碰死在大殿上。这种方式不可取。
2. 不要激化矛盾
就算你和老板存在争执,也不要激化矛盾。试图用你的那一套,让老板全盘接受你的想法,往往会碰得头破血流。要想让你的建议得到老板的认可,最好先强调双方的共同处,也就是说,要采用迂回的策略。
3. 不要全盘否定
向老板建议要具有选择性,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说得一文不值,这就等于把老板本人的工作成绩全盘否定了,这不但会伤了老板的自尊,而结果有可能还会使你的建议被束之高阁。
4. 在提建议时,不要贬低别人
与上一个毛病一样,有的人在提建议时,总是不自觉地采用了贬低、甚至诋毁同事的方式。在老板眼里,你这样做,不是在提建议,而是在打小报告。如果这些话让那些被你贬低的人知道了,还会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赢家思维
有人把职场比喻成动物凶猛,而老板无疑是属于猛兽类。不是老虎,也是狼。种种说法,别无道理。但是,我们要知道,老板毕竟也是人,人性共有的品质和缺点,他们都具备。与其不停跳槽,重新选择老板,不如想办法应对。不管什么样的老板,只有用心,总是有办法影响他们的。
主动与老板沟通:努力要让老板知道
身在职场,沟通能力很重要,尤其是与老板沟通的能力直接决定着你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一个会说话的人,总是走到哪里都会格外地受人喜欢。当然,会说话是指那些懂得沟通艺术、明白讲话分寸的人,而不是那些巧言令色、拍马奉迎的人。
不少人一提起沟通就以为是要善于开口滔滔不绝地说话,事实上,职场沟通既包括怎样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沟通的方式许许多多,除了面对面的直接交谈,一封快捷的E-mail、一通热情的电话,甚至是一个双方目光接触的眼神都是沟通的手段。
积极主动地与老板沟通
身处变化莫测的职场,我们不仅要会做事,还要会说话。或许你认为,不就是说话吗?很简单啊!虽然说话每个人都会,但是说话的技巧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掌握,这就是沟通的艺术。
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不但要会干,还要会说,要采取巧妙的方法让老板感到你背后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也让老板感到你的确是一个勤奋敬业的好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