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2945700000004

第4章 第1种思维 (3)

类似曾先生、张先生这样,因为职业发展暂入低谷而放弃本职业的人很多。他们在换工作时未能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导致换工作比较盲目,所以出现了比较尴尬的局面。在这些人中,有的碰巧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行业和职位,而大部分则发现自己又陷入了另一个泥潭。所以,换工作并非救命稻草,盲目换工作非但不能带来发展,而可能是另一种职业滑坡。

其实,在一个人有限的职业生命中,能够专注于一个专业,朝着一个目标做精、做深是最好的选择,比频频换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更容易做出成绩。所以,当一个人已经确立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之后,如果不是确信自己已经不能在这个行业有所发展,或者自己的个性与职业要求出现明显偏差,一般不要轻易换工作。

从职业生涯发展来说,换工作相当于改变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有时候,换工作是给职业生涯带来生机的必要手段。但是,随意换工作往往容易带来危害和倒退,错误的换工作很可能带来长期的职业低迷,从而影响终生。

“高薪”背后的隐性成本

很多人只瞅着薪水的数字,脑袋一热便放弃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工作,跳到一个陌生的工作中去。殊不知,这样被高薪诱惑的工作非但不保脸,还可能是个陷阱。

这种跳槽者,往往事先对新行当缺乏全面了解。等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新工作,而且高薪也需要付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代价,这时候便后悔莫及,但为时已晚了。

高薪虽然非常有诱惑力,可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你的个性、能力等并不能适应新行业,高薪也许只是海市蜃楼。一句话,转与不转,别把薪水看作唯一的衡量指标。因为薪水只是暂时的,而如果拥有一个适合自己、又有发展空间的工作,高薪水自然也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陆天浩原先是一家国有保险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在企业工作已有10个年头,有着相当丰富的品牌推广与管理经验,同时,与同事关系也非常融洽。一年多前,一家国际金融集团进入中国,通过猎头辗转找到陆天浩,邀请其前往担任公司市场总监。对方开出的是年薪15万元,高出现在5万元,年终考核合格则另有5万元分红,同时还承诺了一定的期权。

陆天浩立刻和妻子讲了自己要换工作的事情,也和一些朋友讨论了这个话题,最后他决定到新公司工作。

陆天浩去新公司报到后,公司安排其去法国总部接受了三个月的培训,价值10万元,并签订了为期2年的服务期协议。培训结束后,陆天浩在新公司工作了半年,但总感觉新公司的企业文化与自身的价值观格格不入,而且公司内很多岗位的人员一直空缺,不少琐碎的事情都要陆天浩亲力亲为,各种福利待遇也并不完善。

为此,陆天浩非常苦恼,考虑再三后还是决定回原来公司。但原公司市场部经理职位已有人替代,因此只能担任市场部副经理,但工资和原先持平。

一般对于跳槽者而言,跳槽所产生的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故名思议,就是可以明确预见的成本。以陆天浩为例,其成本为:原单位的奖金损失20000元;年内的各项福利损失约15000元;对新工作有针对性的“充电”费用8000元;在新单位两年的服务期未满,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须支付一大笔违约金75000元(100000元÷24个月×18个月),陆天浩此次跳槽的显性成本总共118 000元。

隐性成本则是许多跳槽者不容易发现的,比如说,新公司离家较远,就可能会租住离公司较近的房子,或购置车辆等交通工具;新公司对着装严格的,就需添置新的工作装;初到新公司,对人员不熟悉,要与新同事以搞好关系需要花费人际交往费;接触新的工作,对各种规定不熟悉,加班加点到深夜以便跟上同事的步伐等,这些都是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金钱的。因此跳槽也许在工资上能够带来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不断更换环境而有着更大的花费,以陆天浩为例,此次跳槽所花费的隐性成本就将近20000元。

陆天浩此次跳槽,表面看是很风光,工资比原先高出50%,但实际上综合所有的跳槽成本后,实际却损失了100500元(新公司工作9个月收入112500元-如在原公司工作9个月收入75000元-跳槽的显性以及隐性成本138000元)。

总之,为高薪、或希望通过换工作走出职业困境的人,往往对换工作寄予过高期望。诸如“到了新岗位,一年内年薪翻番”、“三年内当上总经理”等等。

这样的念头无可厚非,但需要注意的是,当你放弃了原有的工作积累,转到一个全新天地中去时,都需要经历一段适应期。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必须与新工作相互磨合之外,收入的减少和职位的降低也在所难免。很多人就是由于太急功近利,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换工作前一定要权衡利弊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你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这时候,有份貌似更好的工作摆在你的面前。于是,你开始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我该何去何从?是固守旧岗位,还是换一份新工作?面对取舍,每人的选择都不相同,其结果也大相径庭。

雅丽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她随同上司一起跳槽了。当时,上司拍着她的肩膀说:“好好干,我相信你的能力!”

雅丽听了,满心的欢喜,她觉得上司的这句话不仅让自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激发了她努力工作,以报答上司的知遇之恩。

可是,当雅丽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时候,却遇到了诸多问题。首先,因为她是上司带来的人,同事对她有排斥、有防备,这让她的工作很难开展。还有,自己原来的上司因为也是初到这家公司,也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人事,并不能过多地关照她。这些都如同巨石阻挡住了她前进的步伐,打击了她火热的激情,让她感到迷惑和痛苦。

跳槽,听起来比较时尚,但并不是说,跳槽就能成功!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给你提供发展的平台,而这个平台则包括公司前景、工作环境、职业发展方向等。所以,当你在决定是否跳槽时,你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个规划,评估一下跳与不跳的利和弊,然后再来做决定。

一般来说,遇到这种情况,究竟何去何从,你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然后画个表分析一下,权衡一下跳的机会成本。简单易行的方法是,找张白纸一上一下画上个大大的“T”字。上边的T字左边写上现有工作的好处,右边写上现有工作的不足;下边的T字左边写上新工作的好处,右边写上新工作的不足。之后,按以下顺序对硬软条件进行分析。

硬条件一般包括:职位、薪水、福利、上下班远近、企业性质。

软条件一般包括:公司前景、企业文化、本部门的领导风格是否适合自己、职位和技能的上升空间、自己在此还能学到的东西、自己留下或者离开给部门带来的影响。

这些条件列得越清楚,就越方便判断。列出之后,把目前公司的好处与新公司的好处相比,再把两个公司的不足之处相比。两相比较之下,如果天平向一个方向明显倾斜,跳还是不跳就结果立现。

赢家思维

很多人跳槽,往往是一时冲动,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殊不知,在你潇洒跳槽的背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就是跳槽成本。也许你账面上的工资确实比以前高了,但从长远来看,从整体来看,换工作很可能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所以,在决定跳槽之前,一定要全面衡量,计算一下跳槽成本,想一想是否真的值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换工作前三思,别轻易做“跳蚤”

在做出最后决定之前,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诸如:换工作的成本与得到的回报是否成正比等等,弄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避免盲目换工作。

同时,在换工作前,还要搞清楚,自己目前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否是换工作所能解决的,还是由于自己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沟通能力不行、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要打开思路,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确定换工作的必要性,给换工作找一个恰当的理由,让自己没有机会后悔。

不要因为冲动而跳槽

工作时间久了,有些人难免变得心浮气躁,跳槽的欲望开始蠢蠢欲动。

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在公司里工作,恪守本分,表里如一,能静下心来干事情是获取老板肯定的重要前提。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吃着李家饭盯着张家门,动不动就表示不满,以跳槽相威胁的员工,怎么能安心工作并获得老板赏识呢?

某知名公司数月前由于策划经营的不利,造成了生产项目的滞后和浪费,不得不宣布大规模裁员,并要裁掉一个项目部门,而田穗穗恰巧就是这个部门中的一名普通员工。

裁员的消息很早就传了出来,不久,几乎所有的在职员工都开始了本职工作的任务交接。这一时期,人心惶惶,所有的人都没有心思再继续工作了。或者利用手中的一点便利,能捞便捞;或者托朋友找关系,忙着转换工作;或者干脆借着以前的业务关系,联系其他厂家,准备跳槽。在这些或明或暗的波动之下,田穗穗还是继续默默工作。

她每天正常上下班,认真工作,好像一切都如以前一样,什么也没有发生。有时候好朋友劝她别那么死板,转转脑筋,挪挪地方,免得在一棵树上吊死,可她总是摇摇头笑着说:“事情还没到最后呢,既然拿着工资,就该尽职守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田穗穗的言行被一位人事主管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深深被田穗穗这种忠诚敬业的精神所打动,并悄悄地把他从黑名单中拿了下来。

后来,该项目部解散了,其他人四散而去,田穗穗则被调到了另一个项目部中继续工作,并很快因为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被晋升为项目经理。

当然,我们也不能指责那些频频跳槽的人,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审时度势,多一点踏实,少一点浮躁。不要为了跳槽而跳槽,在可跳可不跳的时候,最好不要跳。谁都知道,熊掌和鱼两者不可兼得,在分不清哪是熊掌,哪是鱼的情况下,最好牢牢抓住一样。

一般公司都非常看重员工的忠诚度。

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于“贰臣”历来是心存芥蒂,担心你到他们公司后“后院失火”,即使聘用你,也会对你有疑心,你就很难有出头机会。

相对于这些潜规则,一些硬性制度的用意可谓昭然若揭,比如很多公司规定,为了防止员工流动过于频繁,有很多的收入和福利,要等工作一定年限后,才能让员工拿到。如果你要提前离开公司,很多此类预期收入也就泡了汤。

人一生换几次工作是很正常的。但是,在跳槽时,你应该想想,这是不是可以给你带来更大的利益,是不是更符合你的兴趣所在,是不是可以提升你的价值,这些都需要你事先一再考虑。

一旦你决定了要从事某种职业,或者你正在从事某种职业,就要立即打起精神,不断地勉励自己、训练自己、控制自己,对公司、对老板、对职业多一分忠诚,少一点背叛。

切勿“这山望着那山高”

有个故事说,一个小和尚去采药,他选了最高的一座山爬,因为师父对他说山越高,草药越好。当他爬上第一个山头,正准备采药时,突然发现前面还有一座更高的山,于是他走到山下,又去爬那座更高的山。当他爬到第二个山头时,又发现了同样的情景,于是他又去爬另一座更高的山。就这样,他自己都忘记爬了几座山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药篮里却还空空如也。可是还有一座更高的山正在远处……

在职场中,很多人就像故事里的小和尚,因为觉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是理想中的职业,于是便“身在曹营心在汉”,对眼前的工作马马虎虎,一心想着跳槽。其实,他们这种想法,只不过是心态在作怪罢了,因为那山未必一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