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生意,没有苦劳,只有功劳
很多的时候,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对工作很用心,也很勤恳,却得不到老板的赞赏? 对此,你可能牢骚满腹,一副受害者的形象出现:“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然而,工作就是生意,商业时代以效率为先,靠业绩说话;不管你的工作多么辛苦,多么忙碌,如果你缺乏效率,没有业绩,那么一切辛苦都是白费,一切付出均没有价值。
职场不相信眼泪
在职场中,经验、资历与辛苦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辛苦和努力,虽然值得同情,但是没有价值,唯有辉煌的业绩和出类拔萃的能力,才是衡量一名员工价值的唯一标准。
职场是靠业绩说话的地方
职场是靠实力说话的地方,在这里,做出业绩才是硬道理。因为出众的工作业绩更能证明你的能力,体现你的价值。
事实表明,既能跟老板同舟共济,又业绩斐然的员工,是最能得老板欢心的员工。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阶段,总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经济的办事方法.那么你不仅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而且你还将有更多机会被提拔。
因为出色的业绩,已使你变成一位不可取代的重要人物。如果你仅仅忠诚,总无业绩可言,尽忠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起色,老板不可能重用你,因为把重要而难办的事交给你,他不放心。更进一步讲,受利润的驱使,再有耐心的老板,也绝难容忍一个长期无业绩的员工。届时,即使你忠贞不二,老板也会变心,甘愿舍弃有忠诚无业绩的你,留下业绩突出的员工。
下面故事中,两个女孩的不同遭遇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有两个女孩均受雇于某公司,给老板当助手,替他拆阅分拣信件。两个女孩都对公司忠心耿耿,但两个人的结局却大相径庭。其中一个女孩子工作不到两个月就被解雇了,而另一个女孩子则不仅被加薪,还被提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呢?
原来,其中一个忠心有余,做事却不讲效率,每天忙忙碌碌,可工作一天下来,连自己分内的事都做不完。另外一个女孩儿头脑灵活,想着法的提高工作效率,交给她的工作都会很快完成,还做一些并非自己分内的工作,譬如,替老板给读者回信等。她一直坚持这样做,并不在意老板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一天,老板的秘书因故辞职,这个女孩当上了秘书。
故事并没有结束。这位女孩儿能力如此优秀,引起了同行的关注,其他公司纷纷提供更好的职位邀请她加盟。为了让她留在公司,老板不仅在职位上给她晋升,更是多次提高她的薪水,与最初当一名普通员工时相比,她的薪水已经提高了4倍。尽管如此,老板仍深感物超所值,其出色的业绩远非提高4倍的薪水所能匹配的。
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创造出丰硕的业绩,而绝不希望看到员工工作卖力却成效甚微。即使你费尽了全部的气力,却做不出一点实绩,那也是没有用的。仅仅会埋头苦干、不问绩效的“老黄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更需要能插上效益翅膀的“老黄牛”。
埋头犁地的老黄牛,勤恳作业,可是不抬头看路,错了方向,那么,一天的劳动岂不是付之东流。我们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别等别人来问,要先问好自己。
每一个成功老板的背后,必须有一群能力卓越、忠心耿耿且业绩突出的员工。没有这些成功的员工,老板的辉煌事业将无法继续下去。总之,业绩才是企业和个人生存的硬道理。人在职场,必须做出成绩来,靠实力证明自己。
生气不如争气,用实力证明自己
很多人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默默耕耘,鞠躬尽瘁,就一定能够得到重用。然而,现实往往令人大失所望。也许你自以为劳苦功高,老板却看不到你的能力和贡献,甚至毫无道理地打压你,会让你的内心产生一种失落感,甚至产生跳槽的念头。
李宁所在的公司刚刚接了一个过百万的项目,谁如果能够负责这个项目,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佣金,更可以在公司、客户以及整个行业中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李宁当然要极力争取。但是最后确定的负责人却不是他,李宁觉得委屈,于是去找经理问明原因。
经理说:“你没有主持过这么大的项目,公司对你的实力还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怎么可能把它交给你呢?”
李宁更委屈了,认为经理不信任他、公司不信任他。可是经理前几天还对李宁的工作很满意,说相信他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怎么在这关键时刻却不信任他了?
是李宁能力不足,还是老总偏心?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通常情况下,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他们用人的标准一般是以个人的实力来衡量,他们会像猎豹一样盯住绩效。因此,职业人士只能拿业绩和实力来证明自己,因为职场从来不相信辛苦的眼泪。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绝不是一个现代职业人应该有的态度。事实上,没有功劳,再多的苦劳也是零。
倘若因为老板看不到你的苦劳,而一味地怨天尤人,甚至动不动就盘算着另谋高就,那么你很容易错失好老板,这就就非常可惜了。你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学会用实力证明自己。只有让老板看到你的才华,你才有被重用的可能。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他手下有一位将军,跟随他长年征战。有一次,这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便对皇帝说:“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因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哈德良皇帝是一个对人才有着高明判断力的人,他并不认为这位将军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随意指着拴在周围的战驴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工作也一样,没有所谓的苦劳,只有功劳,一切靠业绩说话。经验与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有些人所自诩的10年业界经验,不过是一年经验重复10次罢了。年复一年地重复一种工作,固然很熟练,但可怕的是这种重复已阻碍了自己的成长,扼杀了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职场中,很多员工总是埋怨自己没有遇到伯乐,埋怨自己怀才不遇。但是反过来想想,你是否主动让伯乐看到了你这匹“千里马”呢?千里马若不会放歌长嘶,也难能引起伯乐的注意。遇到这种情况,员工最好的选择不是默默等待,更不是埋怨怀才不遇,而应该首先躬身自问:“我有没有在老板面前表现过自己?有没有让老板看到千里马扬蹄的时刻?”进一步,你应该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展示给老板,让老板去发现,让老板去赏识。
老板作为公司的直接负责人,绝对不会有心埋没人才,所以,你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给自己机会,也给老板机会,让他知道你的存在,你的能力,你的潜质。
积极提升自己的业绩
要想成为公司最杰出的员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你必须靠业绩说话。毕竟,职场是个很现实的地方。因此,你必须积极提升你的工作业绩。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做呢?
首先,要永远不断地学习。
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并使你的工作业绩有所提高,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书本上的要学,实践中更要学。只有常怀一颗上进心,工作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而现代企业的发展,也已经进入全球化和知识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变为一个新的形态——学习型组织,各种新的挑战和任务都会接踵而至。身为组织里的员工,你只有善于学习才能在变化无常的环境中应付自如。
孙强在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担任销售经理,三年来一直忙于日常事务,每一天都是与形形色色的客户的应酬中度过的。后来,他的一名下属通过自学拿到了管理硕士学位,学历比他高,能力比他强,并在数年的商战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羽翼日渐丰满,销售业绩惊人。这种情况下,孙强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在公司的一次外贸洽谈会上,这名下属以出色的表现,令一位眼光很高、很挑剔的大客户赞叹不已,也赢得了总裁的青睐,被委以经理重任,而孙强则惨遭淘汰。
我们身边有很多好学者,也许他们现在干着一些普通的工作,没有人注意他们,更没有人会认为他们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可他们并没有放弃,依然坚持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或许哪一天,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已经远远地把你甩在了身后。
其次,要努力,更要有智慧。
工作业绩需要靠奋斗去获得,但工作中的智慧有时候则更为重要。营销学中有个精彩的案例,就是把梳子卖给和尚。梳子当然是用来梳头发的,而和尚却没有头发,怎么会买梳子呢?很多推销梳子的人都会被这个思维定势难住,都打了退堂鼓,一把梳子也没有卖出去。可甲、乙、丙三位先生却都有了自己的业绩。
甲仅卖出了一把,乙则卖出了10把,而丙先生竟然卖出了1000把,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甲先生说,他一连跑了六座寺院,受到了无数和尚的臭骂和追打,但仍然不屈不挠,终于感动了一个小和尚,买了一把梳子。
乙先生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把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的头发都吹乱了。乙先生便找到住持,说:“蓬头对佛祖是不敬的,应在每座香案前摆一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来梳头。”住持认为有理。那庙里共有10座香案,于是住持买下10把梳。
丙先生来到一座颇富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对那里的方丈说:“凡来进香者,都有一虔诚之心,宝刹应有回赠,保佑他们平安吉祥,鼓励他们多行善事。我有一批梳子,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字,然后作为赠品。”
方丈听罢大喜,立刻买下1000把梳子。
在这个故事中,甲先生的执著固然令人感动,但乙先生、丙先生的智慧更令人敬佩。出色地完成任务不仅仅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更需要创新的思维。
聪明的头脑是解决工作困境最为有力的武器,所以,要想取得更好的业绩,就必须积极地转变思维方式,运用智慧的力量,用一种全新的办法来应对困难,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开发你的智慧,寻找新的方法,改进现有工作方式中的不足和缺陷,应该是每个员工都应该掌握的。
赢家思维
从现在开始,摒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想法,用业绩来证明自己。
每天早晨都下定决心,力求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较昨天有所进步。当晚上离开办公室时,一切都应安排得比昨天更好。这样做的人,在事业上一定会有惊人的成就。
讲究工作效能,职场不需要“愚公”
古时有个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愚公面山而居,他在90高龄时,决定开山修路,于是谱写了一曲子孙相继、不畏艰难移山的悲壮故事。愚公精神曾鼓舞了中国历代勤劳勇敢的人们,但是,社会正在以不可预料的速度向前发展,21世纪,以“愚公”的速度开山修路无疑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了。于是,速度和效率成了一个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讲究效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到位。与其把今天可以完成的任务千方百计地拖到明天,还不如用这些精力把工作做完。
是什么让你徒劳无功
很多人在工作中总是徒劳无功,他们看似忙忙碌碌,却一点进展都没有。辛辛苦苦干了很多,却仍然业绩平平。于是,他们开始抱怨说自己活得很苦,付出的努力换不回成绩。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忽略了工作效率。
事实上,每天有接近一半的人在按照低效率的标准和方法工作。也许他们也想把工作做好,但却不知道怎样迅速高效地去做。于是,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白白浪费在无意义的重复劳动上。
小林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合资企业,工作后只有一个感觉——忙。她从事的是会计工作,记账、理账、订账,期间还不断接待来人,或与有业务关系的单位联系。每天早早上班,迟迟下班,忙得像个陀螺,仍觉得活还没做完。
一个上午,上司让小林到办公室去。落座后,头儿用很关切的口吻问她近来的工作情况。小林也不谦虚,把进单位后的忙碌、所做的事务详尽地作了汇报,末了,还即兴发挥地表达了“我忙碌,我快乐”的感想。凭小林本人的感觉,以及上司听她的汇报的神情,估计要受到表扬。
不料上司听了她的汇报,沉默半晌说:“在你之前的老王会计,他是单位的总账会计,兼管了下面一个小厂的账目,还不算紧张。你顶替了他的位置后,我怕你一时不适应,就没让你兼职。我观察了些日子,看到你这般忙碌,这样吧,给你两天时间休息和调整,把电话摘了、手机关了,天塌下来也不要管,两天后再来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