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会见基金领袖
2945800000012

第12章 陈国杰篇 (2)

基金排名的确给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经理带来很大压力,但是他们的投资方向、做事的方法、方向是正确的,可能短期跟不上大市,但长期看不会输的。大势不好时我们公司是不会给基金经理压力的,因为这是最危险的时候,这时去干扰基金经理的心态和判断是最不好的。

另外,在我们看来,基金每周做净值排名意义不大,因为它和股票投资一样,重点要看中长期投资收益。每天、每周、每月去考核,方法并不科学。

主持人语

陈国杰:好市道注意风险,坏市场坚持投资

我和陈国杰只见过一面,就是采访时的那一面。他是香港人,我在广州工作过14年,所以私下里我们还讲几句粤语。他说他的普通话还不过关,但事实上,他的普通话水平比我的粤语水平高很多。

作为在香港浸润多年的专业人士,陈国杰亲历过香港股市的大起大落,如1987年港股股灾、1997年恒生指数保卫战,他也曾见过一些因杠杆操作而破产的投资者。因此,他把风险控制看得很重,如投资者要量力而为,不要把全部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衍生工具操作上尤其要注重控制。在2008年A股大调整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他曾经打过的一个比喻,理财如运动,就像一个人跑步,如果跑得太剧烈,就要停下来休息。休息时,只休息一分钟不行,要休息10分钟15分钟再跑才好。这个比喻会让那些失望的投资者平静一些。

熊市来了吗?陈国杰说过,大牛市调整20%~30%是正常的,不是熊市的开始。我认同他的观点。

目前的市场的确冷清,基金申购量的急剧萎缩显示投资意愿在不断下降。陈国杰专门撰文,提出债券基金在2008年至少会是投资者很好的投资工具之一。同时,他认为,分散风险,放眼长远,这既是投资者的金律,也是基金存在的最大价值。理财目标的达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贵在坚持。“再专业的投资者也难做到每笔交易都高抛低吸,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再好的市道也要注意风险,再坏的市场也要坚持投资。”“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基本面并未发生逆转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你分享经济繁荣的权利。每一个投资者都应当确立三个原则:配置组合、量力而为、目标长远,并在这三个原则下坚持参与投资市场。”他的这些观点是多年心得和经验的结晶,并非只是站在基金公司立场的宣传。

陈国杰很希望媒体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发挥作用。“对投资者的教育工作就像小孩学习,一个月不讲投资者就会忘记,所以关键是全社会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媒体把正面的信息传达给投资者。”“每个投资者都应该牢记一点,买了房子不是为了卖掉,不要因为每天的波动而影响投资行为,每天买卖很危险,去掉了这个心魔,基金会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在具体的投资策略上,友邦华泰在2008年的核心定位是“具有较强成本转嫁能力及定价能力的内生性增长企业,以及具备整合资源优势的外延式增长企业”,如传媒、旅游酒店、通信、白电、医药、电力、电力设备等行业中的优势企业。他建议投资者应注意保持合理的资产配置,在基金组合中配置一些投资特点稳定的中低风险基金是降低组合整体风险的较好选择。另外,长期持续的定期定额投资方式能够帮助投资者规避部分基金净值波动带来的风险,获得长期持续的稳健增值。

虽然最近因为次贷风波和“港股直通车”放缓、境外市场波动加剧等因素,QDII产品也普遍表现不好,但陈国杰认为不会影响友邦华泰推出QDII产品的信心和计划。和他一贯的观点相一致,他说,任何产品都应该是从长期来看的,太高的估值肯定会带来不健康的发展,现在速度降低一些,不见得是坏事,但是从大方向来看,我们肯定是看好的。“推出QDII产品,并不是说境外市场要比内地市场更被看好,而是从长远投资来说,一个投资组合应该分散投资。以前内地的投资渠道比较狭小,更多的钱是在银行里作为存款,现在QDII让投资者多了一个选择,每个市场的发展周期都不同,当一个市场出现疲软,而其他市场比较兴旺时,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投资者实现利益。”

领袖观点

上海速度VS长青基业

陈国杰/文

写作本文时正值2007年末,我在上海工作生活整两年。两年前,也就是我带着美国国际集团AIG的任命开始自己在友邦华泰的工作时,上证指数刚到1 100点,内地了解基金的人还不多,投资基金的更少。现在回头想想当时的情景,竟已有些遥远陌生的感觉,好像过去了不止两年。曾有报告把上海和伦敦、纽约来做比较:在伦敦需要一年时间做完的事,在上海需要两个半月;在纽约需要一年时间做完的事,在上海则仅需一个半月。对于“上海速度”,特别是中国资本市场和基金行业的发展速度,我在上海两年来有很多切身的实际感受。内地基金和投资业务的发展之惊人,尤其是近两年来颇具戏剧性的演变,在我二十余年的金融从业生涯中也是未曾经历、亦闻所未闻的。

2007年,伴随着起伏的大盘,市场的热点也在快速切换,从股票到基金,从ETF到QDII,债券基金再度受到关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5?30” 后内地基金开户数持续激增。根据中登公司的统计,截至12月27日,2007年基金新增开户数已超过2 225万,创下了历年之最。这在全球的金融发展历史上也是很了不起的。

如果说在证券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个人投资者较机构投资者处于相对弱势的话,那么投资基金则可以帮助个人投资者相对公平地参与分享社会发展的经济成果。在美国,股市经过多年发展,个人投资者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但在东南亚地区,投资者表现出的赌博性较强,喜欢股票等高风险高收益类资产。即使AIG经年累月地在东南亚及香港投下了许多人力与资源做投资者教育,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换来市场显著的增长。

通常,中国投资者也被认为赌博性较强。因此,市场才会对“5?30”后极短的时间内大量投资者由股票转向基金的现象表示惊叹。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尽管从我目前了解到的业内的基金申赎情况来看,很多投资者还是喜欢对基金进行波段操作——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对基金的最佳诠释和运用——但超过1亿的基民的存在说明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已在内地广获认同。在未来,当人们回顾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时,2007年会因何被记住?我相信也许并不是上证指数的涨幅,而是基金的普及。

我很喜欢对比两句流行语,以此来说明国民对“理财”这件事的认知的变化。记得2005年我刚来上海时,内地正流行一句口号,叫“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到了2007年下半年,另一句口号也被广为传诵:“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你一定要跑赢CPI。”

两句话讲的都是理财的重要性,但细细品来又有不同。如果说理财在2005年时还被认为是部分人的额外需要的话,那么在2007年,它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理财,两年前是重要,现在是必要。

从重要到必要,这一细微而深远的观念转变是有着现实基础的,那就是内地高储蓄率的客观现状。过去,把“钱”变成“资本”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遥远,但现在,寻常百姓也或多或少有了余钱。2007年底,中国居民的银行存款余额将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一个新的历史高点,这个数字相当于1980年400亿元的450倍。庞大的储蓄迫切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来寻求出路,正因如此,中共十七大报告才出现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字样。

知易行难。投资者已然懂得理财的必要性,但真正要做到理性投资尚需假以时日。这是发展必需的过程,纵使“上海速度”非常惊人,凡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基金公司来说,现阶段在内地的诸项业务中,最为紧要的除去投研与产品开发,当属与投资者的深度沟通、分享投资理念,帮助投资者确立三个原则:配置组合、量力而为、目标长远。

2007年11月以后中国A股市场经历了一次快速调整,为2005年牛市启动以来市场最大规模的一轮下滑,很多基金跌破面值。在调整初期,基金的申购放大,但随着调整的深入,市场逐渐悲观,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了赎回,基金申购量在不断萎缩。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在我看来有两种可能:很多赎回可能是由于前期的资产配置不合理,风险类资产比例过高,或单一产品比例过高。再或者,虽然投资者对于基金相对于单一股票的较低风险已有认识,但对于投资中的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尚缺乏理解。

多年的退休金管理经验告诉我,即便是专业投资者也难以每笔交易都做到高抛低吸。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我们主张再好的市道也要注意风险,再坏的市场也要坚持投资——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基本面并未发生逆转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你分享经济繁荣的权利。

在内地这样高速发展的市场中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快速的变化逼迫人们必须更快速地做决策,这意味着你的决策不完善的可能性更大。这样的环境,加之我的工作背景,促使我在内地往往是还未展开业务就先注意风险。友邦华泰基金公司外方股东所属的AIG是一家以保险起家的知名金融集团,自有资产占了它所管理的资产的大部分。因此,在那里,被放在首位的总是风险控制。如今,它这个一贯的理念也被它在内地的合资公司——友邦华泰所承袭。我很高兴友邦华泰从成立到现在的三年中,确实成功地规避了风险,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目前内地基金业还处于启动阶段,生存还是很多基金公司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在这一阶段,公司的AUM规模无疑显得至关重要。不过我相信,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产品的复杂化,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将会日益凸显。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在未来,AUM越大,相对风险就越大,风险控制做得不好,基金公司就无法持续发展。这一法则在其他地区的金融市场中已经被证明,比如香港的百富勤。这家公司1988年在香港创办,经过10年的努力,从4 000万美元发展成为除日本以外亚洲市场实力最雄厚、影响力最大的投资银行,并跻身《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之列。当时,业内人士对其的评价是:堪称发达成功的港资综合性投资银行唯有百富勤,真正能够与来自华尔街的专家们一决雌雄的港资投资银行也唯有百富勤。当人们眩目于这些骄人的成绩时,谁能想到这样一家公司会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被强制清盘呢?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独立调查报告指出,导致百富勤倒闭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报告及会计程序、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上的基础系统均不足。同样是风险管理不足,同年也干脆利落地摧毁了大洋彼岸名声显赫的LTCM公司。

能被预知和规避的就不再是风险,真正的风险往往不请自来。没人知道它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出现,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会发生。分散风险,放眼长远,这既是投资者的金律,也是基金存在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