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裸奔的钱
2946200000020

第20章 崛起 (2)

毫无疑问,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已经赢了前半场,但是中国必将赢得后半场!中国的美元外汇储备是G7之和,这是什么概念?如果国际商品价格回落,这是多大的购买力!而如果美元继续贬值,中国美元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当这个数字更庞大的时候,美国本国的经济是否吃得消?美国本国的人民是否会同意?美国人会不会最终变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一场货币战争,实际上是美国想要巩固世界霸主地位而主要针对中国发动的,但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足够强大并且还有着更强大的后备经济力量,因此做多美元的动力十足。而美国需要处理的国内国际问题越来越多,所以,战争的赢家必然是中国。说到底,这和期货中两个庄家多空对决是一样的,谁的钱更多,谁能动用的后续资源更多,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

其实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正意味着中国已在逐渐赢得这场货币战争。韩子飞对这场货币战争深有感悟,于是洋洋洒洒写下近5 000字的一篇财经评论文章《中国必将赢得货币战争》,然后在自己的博客还有“期股争霸论坛”上发了出来。  第二天,《中国必将赢得货币战争》被推荐到一些财经网站的重要位置,而“期股争霸论坛”的那个帖子更是像炸开了锅似的引起广泛讨论。

一些网络上的“毒舌”骂写《中国必将赢得货币战争》的是一个“自负分子”,唐雨秋实在看不下去,带领刘佳妮和另外一些关注此问题的人在论坛上开展反击。“期股争霸论坛”因为一篇文章又热闹一阵。  论坛越来越红火,唐雨秋开始盘算今年公司可能的收入,她想“期股争霸论坛”的收入应该可以支付一年内公司的所有开支,而自营股票期货账户的理财利润加上外围理财账户的分红到年底应该也会有100万以上。

“韩哥,我们买一辆车吧!”

“现在还不急吧,公司的收入还不多。”韩子飞也知道今年公司的收入应该不会差,但他还是比较谨慎,他要找一个更说得过去的理由,“再说,我到广州之后就没再开过车,都有10年多没碰车了,现在都不会开了!”

“我会开啊!”唐雨秋反驳道,“我来做你的司机好了。”

“别胡闹了,等年底看看再说吧。”

“好吧,那如果你自己要买辆车,你会买什么车款?”

“呃……那应该是帕萨特吧。”韩子飞敷衍道。  周一唐雨秋开了辆全新的帕萨特去公司上班时,韩子飞哭笑不得:“过一段时间,等公司财务状况更好一些,就把车钱还给你。”

“这是我给自己买的车,不用公司花钱,不过如果公司要征用,得支付油钱。”

“你自己买的车?你不是一直想买MINI Cooper吗?”

“口味变了,不行啊?”唐雨秋发现韩子飞还记得自己曾经随意说的一句话,不禁有点害羞,只有赶紧转身离去。  孟泽认为2008年的股市恐怕没什么大的行情了,至少目前的两三个月不会有好的行情,于是趁五一假期回了趟湖州老家。这一回居然待了一个多月,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就找老友叙叙旧或是四处游玩游玩,好不惬意。

直到6月中旬,孟泽才回到上海,而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韩子飞。

“孟泽,你好。”接到孟泽的电话,韩子飞有些惊讶,有些欣喜。

“韩总,你们的论坛现在搞得越来越火爆了!”

“都仰仗着你们的捧场。”

“客套话就不说了。”孟泽找韩子飞是有正事的,“我最近在老家湖州认识了一个传奇人物,60多岁的大伯,姓柳,1991年他就开始炒股票,1993年开始炒期货。我心想这样的‘活宝’应该可以成为你们论坛的专帖素材,就和他聊了几个小时,感觉他的人生相当传奇,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股市和期市从一开始到现在的兴起和发展、繁荣与黑暗。他现在退休在家,闲下来的时候还会炒点股票,据说这两年收益也不错,期货倒是没有再碰了。”

韩子飞听着越来越感兴趣:“那我这边近期去一趟,我想会会这位柳大伯。”

“我已经帮你说过了。”孟泽当时就想到了这一层,“我当时就和他说了你们论坛,他看了以后觉得论坛的内容做得不错,创意也很好,我就和他说如果方便就让你去找他聊聊,他一开始稍微有些推托,后来在我的一再请求下也就同意了。”

“那太感谢你了!要么你帮我约个时间,这个周末无论哪天都可以,你那边定好时间,我就过去。”有价值的事情,韩子飞总会在第一时间去做,“时间最好是下午,你有空的话一起过去,我们开车过去。完事后我请你吃饭。”

“好的,没问题,我约好之后通知你。”  周六上午10点半,孟泽来到绿地商务大厦1601室,他参观了期股争霸网络信息有限公司,颇有感慨:“没想到你们这么大、这么火爆的论坛,就在这么小的办公室里搞出来的。”

而后,三人在中山公园的肯德基简单地吃了午饭,稍作休整,12点不到就出发了,这是唐雨秋第一次开车去50公里以外的地方。

周六的中午高速公路上的车子不多,唐雨秋一路开得还挺顺溜。一路上孟泽介绍着柳大伯的传奇故事,外加三人天南海北地瞎聊,两个小时后,到了湖州。

孟泽约了柳大伯下午3点在一个茶楼的小隔间里见面,这是一个充满江南水乡风情的茶楼,进门处有一个人造的小水池,细水在光滑的鹅卵石上流淌,几条锦鲤在水池里嬉戏。茶楼里所有的桌椅、屏风都是雕花的木质家具,一块最大的屏风上铺开的似乎是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刺绣版。无锡的韩子飞、湖州的孟泽、义乌的唐雨秋,算起来都是江南人士,走进如此风情的茶楼,骨子里的才情和秀气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来。  一位留着平头、头发花白的老伯,在服务员的带领下来到孟泽的隔间。

“柳大伯,您坐这边。”看到柳大伯移门而入,孟泽马上起身迎接。

韩子飞和唐雨秋也站了起来,这位神采奕奕、脸色略带红光的大伯有着和他的年龄不相符的精神气质。

“这位是韩子飞,这位是唐雨秋。”孟泽介绍道。

柳大伯含笑向韩子飞、唐雨秋点头,坐下后要了一壶碧螺春,还特别说明要今年新上市的新茶。他看了唐雨秋一眼,然后把目光转向韩子飞。

“上次小孟和我说了你们做的那个论坛,我觉得做得挺好,是这些年里少有的好论坛了,现在很多网站都是乱七八糟的,不是收费入会就是卖什么‘黑马涨停’,太浮躁,不踏实。”

听到柳大伯的这句话,韩子飞突然想到现在“期股争霸论坛”上的广告开始多起来了,有点心虚,一边赶紧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有柳大伯说的那种类型,另外同一时间内各个页面上广告的数量也不能太多,适量就行。

“韩总他们做的论坛算是我去过的最好的投资类论坛了,一方面人气活跃,另一方面内容有用,不像其他的一些论坛尽是瞎扯的信息。”孟泽接了一句。

“我们做的时间不长,还在摸索,一步一步慢慢做好吧。”韩子飞有点受宠若惊。

“关于我这些年投资股票和期货方面的经历,小孟应该已经和你们说了一些了,还有什么你们需要了解的我们现在就聊一聊吧,总之我把我经历的实情都说出来。”

“我和韩总他们讲的都是一些边边角角的事情,您还是按照这份纲要,从您卖掉袜子厂、拉链厂去上海炒股票开始说吧。”孟泽拿出韩子飞这两天准备的问题纲要,上面还有两三个问题是刚刚柳大伯到茶馆前,韩子飞根据车上孟泽的介绍临时加上去的。

“好的,那我就按照这个顺序说吧。”柳大伯接过那两页纸,从上衣口袋里掏出老花眼镜戴上。  柳大伯说话不紧不慢、很有条理,从谈吐中韩子飞认定以往的他必然是一个非凡的人物。而柳大伯的谈话内容,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1991年,已经开了一个袜子厂和一个拉链厂的柳大伯听说上海有股票可以买卖,有着灵敏商业嗅觉的他觉得这是一个大机会,于是带着3万块钱去了上海,当时买了一些万国证券发售的认购证。这些看似不值钱的小本本,一旦中签,转手就能卖几百块、几千块甚至上万块。柳大伯在股市的第一桶金就是买卖认购证赚的。之后他在上海的一个招待所住下,买了十几股豫园股票,当时的价格是每股5 000多元,谁知一个星期后就涨破万元,最后他是以9 000多元一股卖掉的。

1991年在上海炒股票,用3万的本金前后赚了十几万,回到湖州后,柳大伯考虑了一个月,最终决定卖掉袜子厂和拉链厂。因为那两个厂一年的利润加起来都不到5万,而当时他想投资50万建一个大一点的纺织厂,如果靠两个小厂的利润还要好几年才能办成。两个厂总共卖了7万,凑足25万后,柳大伯又去了上海。

到了上海的证券公司,营业员说要50万元以上才能进入大户室,柳大伯就在证券公司门口观察了两天,最后和一个叫李朝晖的朋友把钱凑到60多万,两个人合用一个大户室。当时找这个姓李的,主要是因为看他像个老实人,后来这个人发达了,现在在上海滩也算是个人物。柳大伯25万元的本金在1992年上半年已经超过了60万,只是当时柳大伯动摇了,到底是继续炒股票赚大钱还是回去开纺织厂,因为那时开纺织厂的利润肯定没有炒股好,所以柳大伯决定继续留在上海炒股。

就这样到了1993年的下半年,柳大伯已经有了200多万,当时的股市已经没有1991年、1992年那么好赚,他就想带着钱回湖州办企业。就在这个时候,以前同一个大户室的李朝晖因为炒期货赚了很多钱,有800万元左右,想拉柳大伯一起做期货。当时柳大伯还不是很了解期货,但是很羡慕李朝晖能赚那么多钱,他刚开始还是不敢做,观察了一段时间,到了1993年底才开始正式参与。当时他参与的主要是国债期货和粳米期货。当时的期货市场是一个投机盛行、庄家博弈的市场,柳大伯主要是跟随江浙的一些超大资金一起做多,逐步吃掉空头的资金。从1993年底到1994年春节前后,在南方大米现货价大幅上涨的带动下,另外受到国家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影响,粳米期货开始上涨,多头主力趁机发动一波行情,空头节节败退,粳米期货从每吨1 400元涨到2 200元,柳大伯参与了其中的一部分行情,200万资金翻了一番变成了400万。从此树立了他炒期货的信心。

到了1994年8月,粳米期货的多空双方陷入对峙的僵局,当时在李朝晖的强烈建议下,柳大伯在每吨2 300多元的价位做多粳米期货。谁料到了9月初,国务院出台政策平抑粮价,粳米期价应声回落,价格连续四天跌停。柳大伯的单子因为是8月底才进去的,没有太多的浮动赢利,抗不过去只好尽快砍仓,全部平掉之后资金只剩50万左右。其实当时多头联合坐庄的十几个人是说好了绝不平仓的,这十几个人在重要的时刻必须呆在一个房间里,切断所有对外的联系方式,谁都不允许擅自平仓。当时李朝晖也和柳大伯打过招呼不要平仓,但后来柳大伯找不到他,又实在抗不住只好平仓了。4个跌停板后,坚守阵地的多头主力再次发力,9月13号后粳米期货再次上涨,柳大伯再次追入,赢利一部分之后,市场传言说粳米期货要停牌,于是全部平仓出来,当时资金涨到了80万左右。到了10月粳米期货果然被停牌。

柳大伯经过两三个月的思想斗争之后,决定离开期货和股票市场,回湖州继续做实业。1995年春节回湖州之后,他考察了几个项目,最终还是决定开纺织厂。刚开始办纺织厂的时候,偶尔还会想起股票和期货,半年后就再也不想了,只是一心想把厂子经营好。到了2000年,80万元起家的纺织厂已经做到了700万元左右的规模,2000年前后,柳大伯以生产为辅、贸易为主,更加看重流动资金而不是机器设备,到了2003年流动资金有了2 000万元左右。2003年之后,柳大伯在湖州的一个县城买了一小块地投资了点房地产,也赚了不少。随着两个儿子逐渐长大,并且可以独当一面,2005年,柳大伯决定退休,把企业交给了两个儿子,自己留了一两百万元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