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门后
2946300000029

第29章 再次出击 (3)

公司里只剩下关策带领着媒介部门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在那里忙碌着,客户部的人都被张楚赶出去约见客户去了。张楚也不在公司,那天晚上与龚蓓成就了好事之后,他每一天都过得很是忙碌。

张楚不太喜欢办公室恋情,这次吃窝边草也算是初犯。他觉得如果自己的恋人就在办公室里的话,无论上班还是下班,都得面对同一张面孔,久而久之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继而丧失掉对恋爱的热情。

张楚决定提高外出拜访客户的频率,他的这一决定不仅针对自己,也同时适用于整个客户部。“在办公室里是等不到客户的,我们要主动出击!”张楚动员客户部的人说。

张楚的频繁外出也不完全是为了避免对龚蓓的视觉疲劳,毕竟他对龚蓓还处在一个怎么看都看不够的热恋阶段。他只是觉得既然说过要娶龚蓓,那就得加倍努力地工作,这样才能给龚蓓安全感。男人要是没有事业,还奢谈什么爱情呢?

关策看见刘成与朱葛回到了公司,便撇下手头的活,推门进了刘成的办公室。朱葛先回自己办公室沏了一杯茶,随后也捧着茶杯进来了。

谢曼娜关于仁仁集团的材料也几乎在刘成迈进678门槛的时候传真到了公司,很是高效率。

刘成简单地给关策介绍了一下戴克思主张打击仁仁集团的思路,关策没什么异议,他觉得戴克思是678的客户,那就是上帝。678跟仁仁集团非亲非故的,戴克思要打仁仁集团,打便是了。

谢曼娜传真过来的材料并不多,只有三张A4纸,三个人刚好每人分一页,轮换着看。

关策建议去会议室里看材料,这样就可以把关于仁仁集团的关键信息罗列到会议白板上,能更直观地制定针对仁仁集团的策略。

大约过了20多分钟,会议室的白板上写满了下面的关键信息:

第一,仁仁集团是黄仁市民营企业纳税大户,名列第一;

第二,仁仁集团创始人黄大标是黄仁市首富,当地最有名的慈善家;

第三,黄大标是黄仁市上届人大代表,后因修了黄仁市最大的烂尾楼,落选本届人大代表;

第四,仁仁集团是一家多元化集团企业,其中第一大产业是道路基建,黄大标在当地有“公路大黄”之称,其次是房地产,第三大产业是零售业,拥有当地最大的仁仁超市,最小的产业是采矿业;

第五,黄大标小学文化,草根出身,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

第六,黄大标讲义气,是黄仁当地企业的领头人,给不少家企业贷款做过担保;

第七,黄大标为人谨慎,很注重安全,每次出行都有随行安保车;

……

“黄大标应该是中国草根民营企业家的一个缩影了,很是典型。你看他的企业横跨四大产业,多元化现象极为严重,不但没有死掉,却还成了当地首富;他做慈善;他有过政治身份;他讲义气和讲排场并重。”刘成看着白板上罗列的信息,脑子里浮现出无数个“黄大标”来,他们不是同一个人,却又是那么的相似。

“我觉得这个黄大标的行事风格让人挺难琢磨的,有些古怪!”朱葛声音不大,但在场的人都能听见。

“为什么对黄大标有这样的印象呢?”关策听到了朱葛的嘀咕,觉得朱葛对黄大标的判断有些特别。就像刘成所说的那样,国内很多企业家都是黄大标这个样子的,没什么古怪,于是问道。

“你们看啊,采矿业在仁仁集团里其实是最小的一块产业,黄大标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心思,不惜动用市政府的矿业整治来接手正黄矿业的两座矿山呢?还有,黄仁有工业粮食基地之称,矿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黄大标作为当地的首富,对矿业的涉足为什么这么少呢?”朱葛向刘成和关策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这也不难解释吧,你看黄大标的简历。他早年是一名修路的包工头,手下有一支做基建的工程队伍,后来资金积累得差不多的时候,黄大标坚持起家的老本行,继续修路,然后才做的房地产。这些活对黄大标来说已经是熟门熟路了,做熟不做生嘛。”刘成替黄大标解释道。

“黄大标当年创业的时候就没入采矿这个行业,估计那时候门槛有些高,手里所掌握的资源还不足以让黄大标进入采矿业。采矿是相当赚钱的,我认识一个矿老板,他跟我说,每天赚钱都跟做梦似的,工人挖出来的泥巴和石头,一车车地拉走就能卖钱。黄大标现在有资本了,当然想进入这个暴利行业,这才盯上了正黄手上的优质矿山。”关策顺着刘成的思路进一步解释道。

“咱也别管那么多了,管他黄大标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是受戴克思之托,专门找黄大标麻烦的,其他的事儿不归我们管,想了也没用。”

朱葛觉得考虑这些纯属多管闲事,现在678受戴克思之托,这跟职业杀手没什么区别。雇主只是要一颗血淋淋的脑袋,至于这颗脑袋究竟属于好人还是坏人,雇主为什么要他的脑袋,都不是职业杀手要考虑的问题。一句话,黄大标怎么想的并不重要!

“老关啊,老大说你找人麻烦可是强项啊,赶紧开动脑筋吧。”朱葛说。

“找仁仁的毛病只是个技术性问题,这个倒不是很难。我们现在要想清楚的是我们把毛病找出来之后怎么用,这牵涉到作战的大思路问题,这个才是重要的,摘菜容易炒菜难!”关策说。

“关策提到的这个思路问题,我在回来的路上也一直在想,我觉得以目前的局面,我们最好是从黄大标与戴克思之间的矿山争夺暗战中跳出来。”刘成说。

“跳出来?跳出后怎么打,反包围啊,就以咱的实力估计挺玄的吧。”

朱葛习惯了律师的诉讼思维,打官司打的无非就是证据,惯常的操作手法就是围住对方的一个弱点猛打。刘成所说的“跳出去”在朱葛看来,就相当于撤诉了。

“我们去另外开辟一个战场,一个专门攻击仁仁的战场,只要我们在这个战场打得好,就能成功围魏救赵。当仁仁集团被我们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顾及正黄两座矿山的精力估计就会不够,只要他精力不够就一定会打盹,我们就有了战机。我们围住仁仁时,黄仁市出手相救,我们正好就可以围点打援,黄仁市政府这支援军已经被我们打了一闷棍了!”刘成的解说就如同武工队要去端掉鬼子在黄仁的一座炮楼,而他正在给一帮抽着旱烟的游击队员进行军事部署。

“刘成的这个打法很不错,我赞成!我补充一点,我觉得我们已经启动的对黄仁的这个战场不能停,两条线同时走,做一些动作配合,效果会更好些。”关策拍着双手对刘成的思路表示认同,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两条线同时打的思路上午我们已经跟戴克思沟通过了,他也不反对。正黄的萧正峰和周云泰还在局子里呢,如果只是打仁仁的话,估计他们俩都很难放出来!”朱葛说。

“那我们就找找仁仁的软肋吧,争取尽快弄出动静来,不难看出戴克思对我们前期的工作不太满意,我们的行动还得加快!”刘成说。

“民营企业的死穴大多都在钱袋子上,只要咱们设法把仁仁的钱袋子挑破了,就一定能让它六神无主。”关策说话的神态就好像他就是仁仁集团的财务总监,洞察着仁仁所有财务上的秘密。

“老关,我怎么听起来觉得这么玄乎啊,你的意思不就是烧人家粮仓嘛。三国里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司马懿父子也曾去劫过营,还分兵去烧诸葛亮的粮仓,后来还不是中了魏延的埋伏,差点被烧死在上方谷。”朱葛觉得关策的计划太过于宏大,基本上难以成功。钱粮是命根子,仁仁岂能轻易让人挑破钱袋子呢?

“关策你说的钱袋子是指仁仁的资金链吧?只要我们让外界认为仁仁陷入了资金链危机,财务状况恶化,相信银行和其他债主闻讯就会纷纷登门,输血管道就会遭到破坏。一般来讲,资金链危机会给企业致命的打击。”这样的案例刘成已经亲眼看过太多,很多因资金链危机致死的企业,现在还尸骨未寒呢。

“老大不愧是当年财经圈里的刀客啊,我的意思就是在资金链上做文章,把仁仁放到火上去烤。”关策说。

“也没那么简单吧,黄大标是黄仁市的首富和首善,我们说他企业资金链有问题,它就有问题啊?”朱葛还是不信,怀疑地说。

“嗨!不是我关策吹牛,我现在就是闭着眼睛,不用去作调查,就可以断定仁仁集团的资金链一定有问题。估计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黄大标自己都玩腻烦儿了。”关策被朱葛一激,更加胸有成竹地说。

“仁仁的最大产业是修路架桥,第二大产业是盖房子,这两块都是资金密集型的,动辄就是上亿的资金需求量,我们不要忘了黄大标的市人大代表资格是怎样丢掉的,就是因为烂尾楼!这两年的房地产市场尽管在持续升温,但越是繁荣,泡沫就越多,风险都在慢慢地积累。最近中央政府已经注意到了投资过热的问题,开始呼吁要紧缩银根,给经济降温,在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仁仁的财务体系一定是脆弱的!”关策不等朱葛再次提出质疑,接着说道。

“还有一点,黄大标讲义气,动不动就给其他企业做担保。这个担保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可是一颗地雷啊,一旦哪家企业出了事,仁仁就会跟着倒霉。”刘成在一旁给关策的分析作补充。

“这些问题都是被捂着的,天知,地知,黄大标知。我们需要的可是仁仁碰到现实的财务危机,能看得到的那种。”朱葛始终对刘成与关策的这条思路深表怀疑。

“朱葛说得也没错,就算仁仁集团现在已经睡在汽油仓库里,我们还是需要弄一点火星儿去引爆的!”刘成也知道这条思路的成功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

“会有办法的!诸葛亮都能借到东风,我们也就一定能借到火星儿!”关策从容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