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也可以约见奥巴马
2946700000019

第19章 奥巴马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从现在起,不再一个人吃饭 (1)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获得额外的帮助,尤其是在用尽自己资源却依然难以取得成功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对于接触陌生人和外界社会怀着开放而非排斥的态度,就能收获意外的惊喜。敞开大门,你能找到60亿的朋友,和每一个陌生人都可以开始轻松交谈。而你要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不再一个人吃饭。

从现在起,不再一个人吃饭

现实生活中,有人将请客吃饭看作拓展人脉的惟一手段,只要有关系,不论什么人都请;还有人认为请客吃饭只会结交酒肉朋友,不能积累人脉,是在浪费金钱和时间。其实,这些观点都不全对,与人交往的目的是交流沟通,饭桌上能否交到好朋友,关键在一个人自己如何行事,如果能通过饭局积累自己的人脉,这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

据权威机构统计,世界上所有的谈判80%是直接或间接在饭桌上完成的,而且饭局中人的情绪大都会非常好,更容易结成深厚的友谊。

和可以给自己带来正面影响的人一起吃饭,时间不会白费,对一个人成长会有帮助。不过要注意,在饭局上不可急功近利,最好的方式是不谈工作,吃饭就是吃饭。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只要一起吃过饭,下次找对方合作或请求帮忙时,别人一般不好意思拒绝,当然,席间适当谈谈能为对方带来什么好处,提供怎样的优质服务更好。一个叫诺曼?拉文的行销大师就是通过请客吃饭拓展、积累了人脉,如果你没有这样做过,不妨试一下:从现在开始,不在一个人吃饭。

不一个人吃饭,扩大人脉,最重要的是要突破内向自闭性格局限。在与人交往中,人的性格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很大影响,与人交往最重要的是互动。

通常,很多人认为,性格外向的人的特点就是从来不会羞于回答或谈论一些问题,而性格内向的人很拘谨、很闭锁,不善言谈,常常处于孤独寂寞的状态之中。因此,认为与人交往,外向的人强于内向的人,许多人甚至将内向看成是一种不良性格。很多性格内向的人也想使自己变得外向一些,因为似乎只有性格外向的人才更适应当今社会,更利于与人交往。许多介绍心理调节和社交技巧的书,谈了不少内向者如何克服内向的方法。这些书尽管具体内容上有所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否定内向性格,都要克服内向性格。

其实,一个与人交往有困难,不愿与人交往甚至于对此感到恐惧的人,应该是患有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自闭症所致,而不是性格内向还是外向的问题。

单就性格而言,不论是性格外向还是性格内向,在人际交往中,应该说都是既有所长又有所短。外向性格并不完全是好的性格,而内向性格也不是不好的性格,不等于不善于交际,外向性格也非完全有利于交际,无论是内向性格的人还是外向性格的人,都有其性格的优势和劣势。

不少性格内向的人对此存在错误认识,或者说是被误导,因此十分讨厌自己的内向性格,将自己孤僻不合群、不敢表现、胆小等等一切与人交往遇到的麻烦都归罪于内向的性格。比如有的年轻人性格内向,害怕因此被人看不起,与人交往时就故意显得很外向,即使别人说的话题他一点儿也不懂,却装得十分在行的样子,与别人大侃,结果不言而喻,不仅自己感到特别累,而且给人留下没有自知之明、不懂装懂的印象,被更多的人所排斥,难以融合于群体之中。

人际交往中,内向性格有弱点,性格内向的人常缺乏勇气这一点,一个人应有所重视并加以克服;外向性格也有弱点,很多性格外向的人对自己也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其实,不论性格内向还是外向,每个人都要学会善于发挥自己性格中的优势,努力改善因性格弱点带来的劣势。

每种性格都有各自的优劣。性格内向的人其实有很多优点,例如做事认真、踏实稳重等。内向的人想使自己变得开朗一些,多半是因为活泼开朗的人容易与别人相处,参与活动更积极一些,但是这些并不是性格外向的人的“特点”,它只是外向性格的附属品。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使自己的热情大胆一些,性格内向的人同样可以做到。

一个人不必刻意改变自己的性格,因为性格没有绝对的优劣。性格内向的人恰恰因为对自我的否定,越想克服反而更加内向更加自卑。其实,不同性格的人都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杰出人物,许多成功者也是性格内向的人,但他们绝不是自我否定的人。

一个人的自卑心态,是与人交往不能有效交流沟通的关键。在与人交往中,人的性格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很大影响,但绝不是决定性因素,不论是性格内向还是外向的人,都能够做到不一个人吃饭,和陌生人说话,最关键的因素是一个人的心态。只要对自己充满自信,什么性格的人都能与人良好地交往,而一旦有了自卑的心态,一个人就是性格再外向,一样不能与陌生人很好地交流沟通。

生活中,一个人如果为人处世能多用肯定的语气,就可以有效消除自卑心理。一个人是否有自卑感,常常会受到语言的影响,否定意味的语言,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不同的语言可将相同的事实完全改观,而且也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运用肯定或否定的措词,可将同一件事实,形容成有如天壤之别的结果。在任何情况之下,一个人只要常用有价值的措词或叙述法,就可以将同一个事实完全改观,当然能驱除自卑,而令人享受愉快的生活。

与人交往,性格优劣无绝对,关键是一个人的心态,只要真正驱除了自卑心态,不论性格内向还是外向性格,每个人都能与人良好地交流沟通。从现在起,不一个人吃饭,与陌生人说话,与陌生人成为朋友,只要充满自信,人人都可以做到。

你的“舒适区”有多大

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一些地方,比如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当中,或者和很多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一个人通常会感到很舒服。而一旦离开了这些区域,或者与很多不太熟悉甚至陌生人在一起时,一个人就会感到不舒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舒适区”。

现实生活中,随着人的不断成长,在上学、升学、就业过程中,生活及所处环境会发生很大变化,每个人的舒适区也会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大。但到一定阶段后,特别是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随着生活、工作的日趋稳定,会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一个人的舒适区就会逐步稳定。

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形成自己的舒适区有很多积极作用,生活中的舒适区,犹如一个避风港,能有效缓解各种压力,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工作中的舒适区,与同事和谐相处,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能有效提高个人能力,有利于一个人的成长。因此一个人应该有意识地形成自己的舒适区,并且舒适区越大、越多越好。

当然,凡事都要注意把握限度,一个人的舒适区是越大、越多越好,享受舒适区带来的好处也理所应当,但一个人不能过度沉迷于舒适区之中,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将一只青蛙放到热水中,它马上会跳出来,但如果把青蛙放到冷水中,然后非常缓慢地加温,最后等青蛙感到危险想跳出来时,却已经无力跳出来了。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如此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明白,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人很容易自我满足,进而固步自封,这会磨灭人的斗志和进取心,沉迷于自己的舒适区,很可能在不易察觉中蜕变。

在人际交往中,同样有舒适区存在,在舒适区内,一个人会给人留下充满自信的感觉,与人交往轻松自如;一旦离开舒适区,人会显得不够自信,与人交往可能会出现问题。通常,舒适区与人际交往能力有相辅相成的作用。舒适区是一个人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实力越弱,其舒适区就可能较小;一个人的舒适区越大,说明其综合实力越强。在人际关系中,一个人的综合实力体现为与人交往的能力,随着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人际关系的舒适区越大,有意识扩大自己的舒适区,一个人与人交往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扩展自己的舒适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充满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舒适圈很小,总是怕被拒绝,就会不愿主动走出去与人交往,更不要说拓展人脉了。只有树立自信心,才能克服自卑心理,遇到交往中遇到新的问题才不会退缩并积极克服。

其次,很多人有许多非常不好的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每个人都有本身的“舒适区”是由习惯构成的。因此,扩展自己的舒适区就要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坏习惯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并会阻碍其走向成功。

第三,有意识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当身边的环境发生改变时,要积极地适应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强,才能在新环境中高效率地工作。

第四,扩展自己的舒适区要学会接受、接纳不同的人。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脾气、秉性,扩展舒适区自然要结交更多的朋友,如果不能学会包容、主动接纳,扩展舒适区只能是一句空话。

拓展人际交往的舒适区,交往对象的数量会大大增加,提高交流沟通能力不仅是自己与每个朋友之间的沟通,协调做好交往对象之间沟通也很重要,否则,众多交往对象都不能和谐相处,绝不可能形成舒适区。人际交往的舒适区以自己为中心,协调、处理好交往对象之间的交流沟通自然不同于一对一的交流。因此,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给别人做主角的机会。每个交往对象身上都有独特的闪光点,有各自擅长的本领。假如能从每个人那里汲取一条信息,人脉资源网络的竞争力才会越来越大。做法很简单,给每个人以足够的尊重,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

第二,做团队调和剂。人脉资源网络就像是社会的缩影,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形成舒适区,不但要能和不同性格的人和平共事,还要能从容面对各种问题朋友。除了自己与每个朋友交流沟通良好,还要像团队那样,能让团队中的每个交往对象克服各自性格弱点,最终才可能形成完整的舒适区。

第三,真心夸奖每个人。人人都需要被肯定、被鼓励,以此激发每个交往对象的交往热情,并形成网络内相互赞扬的气氛,必然会有好的回报。当然,赞美他人并不是一味毫无原则地阿谀奉承,看到每个人的长处并且大大方方说出来,才有利用在网络内形成良好氛围。

第四,幽默是形成舒适区的润滑剂。诙谐的谈吐是一种智慧, 是化解紧张气氛或是尴尬场面最好的润滑剂,有幽默感如果能成为网络内多数人的特长,才能有助于舒适区的形成,前提是自己要学会宽容、善于体谅他人、灵活处事,真正成为具有幽默感的人。

第五,摆正自己在舒适区中的位置。舒适区的形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和参与,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永远比不上集体的力量。就算你有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也不能忘乎所以。要使每个朋友都是舒适区中的一个特定角色,而且也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努力,把精力放在协调工作上,不要总惦记着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分量。

总之,有效扩展自己的舒适区,能够有效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对人脉资源网络的建设非常重要,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应该在心里时时问一下:你的舒适区有多大?

缘分是自己缔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