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沉默是金”,在谈怎么说话之前,我先得谈怎么不说。因为祸从口出,常常是不说要比说好得多。
——《说错话,满头包》
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与感情,必须以语言为媒介。说话就是为反映别人的思想,回答别人,而表现自己的意见,也就是“言为心声”。每个人都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话。人之所以有一张嘴、两只耳朵,原因就是要多听少说。
也正因为如此,在掌握说话技巧之前,应该多聆听别人的话语,也就是要先做个好的聆听者。
善于倾听
每个人都有被聆听的需要,困难中的人们、愤怒的顾客、不满意的下属以及情感受伤的朋友。相信我们每个人碰到自己忠实的听众,都会很高兴,很自信,而且见到对方也会倍感亲切。正如有人所说的:“许多人去找医生,但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名听众而已。”
南北战争时期,是美国最暗淡的日子,林肯写信给伊利诺伊州春田城的一位老朋友,请他到白宫来。林肯说他有一些问题要同他讨论。这位旧邻来到白宫,林肯跟他谈了好几个小时,探讨关于发表一个解放黑奴的声明是否可行的问题。
林肯一一检视这一行动可行与否的理由,然后把一些信和报纸上的文章念出来。他说了数小时之后,林肯跟这位旧邻握握手,说声再见,就送他回伊利诺伊州,甚至连问都没问一下对方的看法。林肯一个人说个没完,这似乎使他的心情愉快起来。“他在说过话之后,似乎觉得好受多了。”那位老朋友后来说。
事实上,林肯并不需要别人给他忠告,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友善的、具有同情心的听众来解脱自己的苦恼。这也是我们在困难的时候所需要的。
反之,如果你想体验让别人躲开你,在背后笑你甚至轻视你,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决不要听人家讲上三句话,只是不断地谈论你自己;如果你知道别人所说的是什么,不要等他说完,随时插话,使他住口!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巴特斯博士,说这种无聊者“是不可救药的无知者,他没有受过教育,不论他曾上过多好的学校”。
因此,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谈话家,首先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正如查尔斯·洛桑所说:“要令人觉得有趣,就要对别人感兴趣——问别人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谈自己和他的成就。”那么,如何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呢?
首先,态度要真诚。人际交往中,最打动人的便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
其次,你必须愿意去听,耐心去听,注意自己的姿态、语言。在倾听对方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能表现出怀疑、不屑一顾、不耐烦的表情;挑剔存疑的眼神也不要有;更不要随意打岔,因为这些都是很不礼貌的事情;同时,在肢体动作表现上,也不要给人以坐立不安、混时间的感觉。
最后,不要老是保持沉默。聆听者也应当给予说话者中肯的建议,也就是,在恰当的时候,说恰当的话。但是切忌拖沓冗长、喧宾夺主,只持有相互交换观点的态度就好。
学会弦外听音
认真听别人说话,还要善于听懂弦外之音,否则也会引起别人的不快或者误会。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位医学教授向一群酒鬼发表演说,他想提供强有力的证明,来使酒鬼们意识到酒精对人体是有害的。
他用了两个容器,一个容器里装着纯净的蒸馏水,另一个装着纯酒精。他把一条蚯蚓放到蒸馏水里,蚯蚓在里面游得很好,并浮上水面。他把另一条蚯蚓放进酒精中,而这条蚯蚓却在人们的眼前分解了。他想用这个实验说明:酒精就是这样损害我们的身体的。于是他问这群人,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呢?
一个坐在后面的人回答说:“这个实验是说,如果你喝酒的话,胃里就不会再有虫子了。”
难道这真是这个实验最终想表达的意思吗?当然不是。生活中有大量的话不用直接说出来,话里带出来就行了,更有不能直言的意思,得靠暗示来表达。作为聆听者,我们不只是听别人所说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理解别人的话外之音。
总之,做一个真诚的聆听者,并不是说永远处在边缘的位置,而是为了做好更充足的准备。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
真是太矛盾了,一会儿小声,一会儿大声。咱们折中一下,别小心得过度,也别豪放得惊人吧!”一则拿中国人开玩笑的故事:
在一个欧洲国家,有个人听到隔壁有两个中国人正在大吵大叫,听声音好像是要打起来了。于是这人立即报了警。但等警察赶来之后,才发现,这两个中国人正在亲密地聊天呢。
一般说来,在人际交往中,声音的高低还是有实实在在的意义的。大声意味着不满,轻声意味着和平。吵架无异于一次嗓门大赛,脸红脖子粗。这是很粗俗、很冲动的表现。理智的人应当做到心平气和。
演讲,需要的是声音洪亮、咬字清楚;而在安静的自习室里,大声讲话则将招致众怒;对热恋中的人来讲,最合适的声音只有一种:私语,类似吵架的德语是不适合谈恋爱的,而发音轻柔的意大利语则最适合恋人们使用。
任何事情都需要把握个度,该声如洪钟还是轻声细语,该快意直言还是沉默不语,掌握好了就是一种艺术。刘墉先生认为,不要说谎话,但要学会“大话小说”、“重话轻说”、“狠话柔说”、“怒话缓说”。
在一些外企里,中方员工常常会吃亏。因为他们常常只是埋头做事,而不是在做事的同时,把自己的成绩用声音表达出来。在课堂上,那些常常发言的学生,也会得到老师的赞扬,虽然他们的发言可能是胡说八道。
最具魅力的表达方式
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以为人家给你笑脸就是欣赏,没完没了地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讲出来,结果让人家彻底摸清了家底,还偷着笑你。
因此,急事,要慢慢地说;大事,要清楚地说;小事,要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要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要小心地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那就未来再说。
能说话的本领,可以说是天生的,但是会说话的本领是天生的吗?有的人从小就注意培养,所以无论是表达能力,还是说话技巧都会明显比别人强。可见,多数人的“说话”,都是在后天的自学苦练中得来的。
说话的时机很重要。说在该说时,止在该止处,这才叫适时。可有的人在社交场合该说时不说,见面时不及时问候;分手时不及时告别;失礼时不及时道歉;请教时不及时解答……反之,有的人该止时不止,他们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唠唠叨叨诉说自己的不幸;在别人悲伤忧愁时,嘻嘻哈哈地开玩笑;在主人心绪不安时,仍滔滔不绝地发表宏论……这些都是说话的禁忌。
谈话的态度很重要。在谈话时不应抢,更不能强,必须多听;发言时,必须态度和善,谦虚中肯,要给人好的印象,如此听话者也很乐意接受你的劝说。可是有一些人属于歇斯底里的性格,与其说他是为了谈话,不如说只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发表欲望,其内容并不新颖丰富,只是为了使别人注意他而已。这种人,并不受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