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听刘墉讲为人处世
2977700000008

第8章 认识你自己 (1)

这每个人都有所长,也有所短。短跑的高手,不见得能长跑。马拉松的健将,八成参加百米竞赛会不堪一击。上天把人生得不一样,就要以不一样的方法去利用自己的长处。如果你不认识自己,就八成会输。

——《成功始于定位》

人们之所以不快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数人对真实的自我看不清楚。很多人不了解自己,常常过高地估计和评定自我,认为自己应当是或必须是什么样的人,一旦自己设定的理想无法实现,人的内心就会有挫败感,从而陷入痛苦之中。

“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人两千多年前写在神庙里的一句话。中国有句古话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所以,如若期望快乐生活,人们还应该学会正确看待自我,适当调整对自己的要求,以此缓解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列宁说:“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主要的注意力应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 ”人最高的智慧就是认识自己,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企图认识自己,他们不惜解剖自己,对生命的各个部分详细研究,直到生命的最初形态,或是野兽,或是天使。

事实上,每种生物都有认识自己的本能。我们可以看到,长颈鹿和长角鹿,为什么宁可在旷野里吃草,或伸着脖子啃稀稀疏疏的树叶,也不肯进入丛林?那些凶猛的老鹰,为什么喜欢在空旷处的高空盘旋,而不进入密林里寻找猎物?为什么它们总把巢筑在峭岩树梢,而不像一般鸟类在树林里做巢?

因为它们知道,善跑的长腿到了丛林就没了用武之地,善于远远瞭望,躲避猛兽的长颈鹿和长角鹿,进入枝叶交错的树林反而成为累赘;因为它们知道,巨大的翅膀是不适合在密林里翱翔的,把巢筑在树林里,即使是山鹊也能轻松偷袭巢里的小鹰。

如何认识自己

被选为“世界导师”的克里希那穆提说: “你认识你的脸庞,因为你经常从镜子里看到它。现在有一面镜子,在其中你可以看到完整的自己,看到自己心里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感觉、动机、嗜好、冲动及恐惧。这面镜子就是关系的镜子:你与父母之间的镜子,你与老师之间的镜子,你与河流、树木、地球之间的镜子,你与自己思想之间的镜子。”

人们认识自己困难的根本原因有两个:第一是自恋,一般看不见自己的缺点,自我评价往往高于他人或社会的评价;第二是内省和反思的能力弱,一般人往往不反思,不然,苏格拉底的“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就不会成为名言了,同样也不会有卢梭的“人类最贫乏的知识,是关于自己的知识”的醒世感慨之说。

人是一种自欺兼欺人的动物,认识自己是高度理性化的人才能做的工作,就是这样也受限于人控制感情的能力水平。所有被感情奴役的人,都无法称量自己生命的重量。刘墉先生说:

同样的照相机,装上黑白的底片,拍出黑白的照片;

装上彩色的底片,拍出彩色的照片。 同样的眼睛,装上黑白的心情,拍出黑白的世界;装上彩色的心情,拍出彩色的世界。

那么,我们到底该用自己的眼睛,还是用别人的眼睛,甚至别人朋友的眼睛,来看这个人生的战场呢?刘墉先生的回答是:“要了解他们,就先用他们的眼睛去看。”

我们从小到大不断地筑梦,到底是愈筑愈美,还是愈筑愈脱离实际?幼儿时,我们总希望自己将来做大官;少年时,又说自己要当医生;等到上了高中,功课实在跟不上了,又改口要当艺术家。等有一天真正学起了画,才发现三分钟热度原来都是虚伪。于是在脑袋空洞下结束这短暂的“艺术家生涯”,筑起了另一个遥远的梦。

为自己定位

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是永恒的吗?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自己,评估自己,为自己定位。过去,我们只知道那种身长、腿也长的动物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看了纪录片以后,才知道它们最快的速度居然只能维持一分钟,接着便要花上二十分钟的时间喘息、恢复。

一只猎豹以飞快的速度奔向鹿群,鹿群快速分散。这只猎豹选中一只鹿为猎物,朝着它狠狠地冲刺,而那只被追逐的鹿也以惊人的速度狂奔,它不断地改变奔跑方向,迫使猎豹因其体力过度消耗从而减慢速度。突然,猎豹停住了,那是因为它已经没有力量再跑了。那只鹿靠自己的毅力,逃脱了。

即使在野生动物的世界,它们也在斗智斗勇,它们认识自己,也认识敌人。我们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上天既然创造不一样的人,人就要以不一样的方式去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如果你没有认识自己,就注定会输。

真理不会存在于语言之中,为概念所演算,而只能存在于人的领悟里,在人们的行为实践中发现和遵从,逻辑的线条只绘出了它的影,永远不会固定,却可以通过语言传递。

每个人都生活在时间的列车上,这趟车没有终点,每个人都不用买车票,也不用检票,幻想列车能停一会儿,就像时间睡着了,空间里万物的运动会停止,这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人的精神因为夸张而显得更加脆弱,而如果不吹自己的喇叭,就没人理会。古希腊的哲学思维是从僧侣开始的,他们有足够的闲工夫,整天静静地思考和辩论,思考世界的物质意义,人的生死,还有思维本身。而我们却没工夫想那么多,我们按照日程表生活,和机器的运转赛跑,我们阅读是为了记忆,写作是为了启发他人,人人都成了办事员,为了效益而忙碌。

能有幸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实在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奇迹,属于本能物质的部分远比我们心灵深处的洞察力来得更高明。在我们懂得依附的时候,其实我们早已独立。我们的心灵在犯困惑的时候,其实我们本能地知道了一些答案。刘墉先生说:“人生就是如此,哭哇哇地坠地、笑嘻嘻地成长,然后学会了各种巧笑、娇笑、傻笑、真笑和假笑,在各种笑中度过一生,于亲友的哭泣中离去。”

表现较为充分的是乐观的人,因为人是唯一离不开社会的动物,人的一切都取决于社会。一个人的社会表现就是他的价值,这和人的内在价值关系密切。一个人自觉的社会性越深刻,他占有得就越多,这部分自我就越发达。不禁想起一位美术教授的话:

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健康;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自去砌砖垒瓦,建造出一座属于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所以请你记住,所谓的爱,并不是至高无上的,那样你就曲解了爱的本义,人所有的感情包括自爱、自尊、自由、亲情、友情、爱情和责任都是一样平等的。不自爱的人得不到别人的真爱。自己要学会爱护自己,关心自己。

明朝宣德年间,皇帝侍卫、正三品官员——傅广自施宫刑,申请为内宫效劳。

皇帝心想:“这家伙已是正三品高官,他还想干什么,竟然自残以求宫廷录用?阴险之人啊!”于是,皇帝下令刑罚部门追究其罪,撤除他的职务,不再委以重任。

因此,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他是不会懂得爱别人的。一个连自己身体都忍心伤害的人,对于他所求之人还有什么不忍心的呢?

这种人常常心怀叵测,为了获取私利满足私欲,他们费尽千般心机,耍尽万般手段。以巧妙迂回的谄媚之术,讨得所求之人的欢心,一旦时机来临,则原形毕露,丑态百出。为人处世,如果与这样的人深交或委以重任,那无异于自掘坟墓!

如何爱自己

爱自己的确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精心培养。多对自己说赞美之词,把“不”字从自己的字典里抠去,是我们爱自己的第一步。生活中充满了暗示,我们时刻也在受暗示的影响。比如,当一个人说自己“不好”的时候,他可能会时刻向别人证明自己的确“不好”。其实,这种贬低自己、否定自己并不代表“谦虚”,它不但没有给自己带来轻松和快

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发现,在“与幸福有关的九大因素”中“健全和健康的身体”排名第一,这说明影响幸福的因素虽多,但健康却是幸福的基石。谁都不可能永远避免疾病的侵袭,也不可能把身体的各个器官永远调节到最佳的状态,但“健康是福”、“健康大过天”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至少我们先可以自设一个意义出来,那就是“竭尽全力地呵护只属于自己的身体,朝气蓬勃地迎向未知的未来”。

爱自己,不如说是,为了让我们适当地看清自己、解读自己,让自己静下心来,站在高一点的位置俯瞰自己,发现自己就在这儿,如此从容地存在,并且充满柔意地朝着自己微笑,一切豁然开朗……

敢于吃苦

茫茫人海中,每个个体就像一片片漂在海洋上的叶子,时常会被海浪打得浮上来又沉下去。而一个爱自己的人在生活的海洋中漂浮,就像叶子被海水托住一样,能够浮得平稳,不再下沉。

其实,吃苦,也是一种爱自己的方式。在生活中,不免会遇到一些困苦。有人怕吃苦而选择知难而退,也有人选择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不一样的选择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之旅。我们不能因为苦而失去战斗力。干什么能不苦呢?开花需要忍受撕裂之苦;萌芽需要饱受钻泥之痛;而要成功,就必须练就一个不怕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