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白日飞升之道,固然甚难,除了黄帝之外,并不多见。即使是长生不死之道,也不容易,至多不过一个老而尸解罢了。
因为人的精神,不能不依附于肉身,但是肉身这项东西,不能久而不坏。譬如一项用器,用久必弊,勉强修补,终属无益,这亦是天然的道理。
所以仙家不仅注重在服食导引,以维持他的衰老之躯,尤注重在脱胎换骨,以重创他的新造之躯。即如赤松子,你是见过的,看他那种神气,仿佛是个长生不老的样子,其实他的身体不知道已经更换过几回。
譬如野道,在你看来,也是一个长生不老的人吧!其实野道已经死过多次。“皓天微微一愣:”既然死了,何以此刻还在世上呢?“
天皇:“这种死法,仙家不叫做死,叫做尸解。尸解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要脱胎换骨,另创一个新身躯,因此就将那旧的臭皮囊舍去,所以叫做尸解,解是分解的意思。
一种是因为在人世间游戏久了,被世人纠缠不过,借一个方法解脱而去。
还有一种,是因为功成业就,不愿再在人间逗留,所以也借此飘然而去。
这两种尸解,都是解脱的意思。但是无论哪一种,这脱胎换骨的功夫,总是不可少的。“皓天:”老师以前死过几次的事,可否略说一点给我听?“
天皇笑道:“小兄弟到此间来,可知道野道从前在俗世时的姓名么?”
皓天:“是我疏忽,未曾打听。”
天皇:“野道俗名叫做宁封子,在黄帝的时候,曾经做过陶正之官。”
皓天愕然道:“原来就是宁老师,真失敬了。”重复稽首。
天皇:“当初野道确好仙术,不远万里到处寻访,对于脱胎换骨的方法,略略有点知道。后来走到昆丘之外一个叫洹流的地方,距离大华国约有万里之遥。那里遍地是沙尘,所以还叫做兰莎,脚踏着就要陷落去,也不知道它底下有多深。
遇到大风的时候,那沙就满天的飞起来,同雾露一般,咫尺之间都辨不清楚,是个极凶险的所在。但是那水里有一种花,名叫石蕖,颜色青青,坚而且轻,跟着大风欹来倒去,覆在水面上,甚为好看。
而且这种石蕖一茎百叶,千年才开一次花,极为名贵,所以求仙的人,往往喜欢到那里去望望。就是往昔黄帝经野道谈起之后,亦去看过。
当时野道到了那边,正在赏玩的时候,忽见水中有无数动物在那里游泳。
忽然有几个飞出水面来,把野道吓了一跳。仔细一看,原来一种是神龙,一种是鱼,一种是鳖,都是能飞的。
恰好有一条飞鱼向野道身边飞来,野道不禁大动食欲,便顺手将它捉住,拿到所住的山洞里,烹而食之,其味甚佳,因而颇为得意。
哪知隔不多时,身体忽然不自在起来,即刻睡倒,想要运用那脱胎换骨的方法,但是那时候功夫不深,一时间竟做不到。
足足过了二百年,才得脱换成功,复生转来,这是野道第一次的死了。
野道当日复活之后,就做了一篇七言的颂词,赞美那石蕖花,内中有两句,叫做青蕖灼烁千载舒,百龄暂死饵飞鱼,就是咏这次的事情。
后来偶然跑到这里,爱这座青城山的风景,就此住下。
不知怎么给黄帝知道了,枉驾下临,谆谆垂询,并且力劝野道出山辅佐。那时黄帝正在研究陶器,野道情不可却。又因为这种陶器若能做成,对于天下后世,的确有极大的利益,所以野道当时就答应了,出山做一个陶正。
但是野道于陶器一道,实在亦不能有多大的研究,而那个用火之法,或者太猛,或者太低,尤其弄不妥当。后来,有一个异人前来寻访野道,情愿做这个掌火的事情。
哪知他这个火却用得很好,陶器便做成功了,而且非常精美。
尤其奇怪的,他烧的火化为烟气之后,氤氲五色,变化无穷,大家看得奇异,都非常敬重他。久而久之,那个异人就将所有用火的奥妙,以及在火中脱胎换骨的方法,统统传授给野道。后来陶正之官已做得讨厌,野道屡次向黄帝辞职,总是不允。
野道闷气之极,不免玩一个把戏。有一日,在院子里积起许多柴草,野道就睡在柴草上面,点一个火,竟把自己烧起来。
大家看见了,要来救时,只见野道的身体随烟气而上下,久之,渐渐消散,化为灰烬。大家以为野道真个烧死,拾起灰烬之中的几块余骨,葬在宁北山中,做一个坟,封将起来。所以后人叫野道宁封子,其实野道并非姓宁名封子。这是第二次的死了。
不过这次的脱胎换骨,非常容易,而且非常写意。以后还有三次四次,那是更容易了。所以野道的意思,如果小兄弟果然要求道,与其求长生不死之道,不如求脱胎换骨之道,不知小兄弟意下如何?“
皓天慌忙稽首:“谢谢老师。但不知脱胎换骨之法,如何可成,还求老师教诲。”
天皇:“此法一言难尽,一时难明。此刻天已不早,小兄弟想必饥饿,野道已令小徒薄具蔬肴,且待食过之后,与野道同至山上再谈吧。”
皓天唯唯称谢。少顷,童子果然搬出饭菜来,食过之后,皓天就和天皇一同上山。
一路山势皆排闼拥涧,仿佛在迎接人一般。
而且松篁夹道,阴翠欲滴,溪流淙淙作响,音韵如奏笙簧,山色岚光,挹人衣袖。
去到半山,风景又胜一层。那山势亦越上越峻,不知翻过几个盘道,方才到得山顶,却已日薄西山,天色垂暮。
皓天看那上院的结构,并不宏大,却精雅绝伦,几案之上及四壁,都堆着简册。
天皇招呼皓天坐下,便问:“今日走这许多山路,疲乏了么?”
皓天:“贪看山景,尚不觉疲乏。此山不知共总有多少峰头!”
天皇:“山有三十六个峰头,以应天罡之数。又有七十二个洞,以应地煞之数。此外另有一百八十个景致,今日所走,只不过是它的一小部分。”
隔了一会儿,吃过晚膳,一轮明月涌上东山,照得大千世界如同银海一般。
天皇就邀皓天到院门外一块大石上,并坐倾谈,并将所有脱胎换骨的大道尽心传授。又告诉皓天:“野道还有许多书籍,可以奉赠。”说毕,匆匆走进院里。
那时上院室中已是昏黑之至,但是天皇一踏进去,便满室通明,纤毫毕现。
皓天在外面遥望,并未见他燃灯点烛,不知此光从何而来,不觉万分诧异。
细细考察那光芒,像是从天皇的身上射出,仿佛他胸前悬有宝炬一般,照来照去,总是依着天皇的身躯转动。
皓天正猜想不出,只见天皇走到几案旁边,在许多书籍之中取了几册,又走到东壁西壁两处,各取几册,随即转身向外,匆匆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