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阅读,几乎是和互联网同时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也许你也有这样的经验:每天浏览了若干网页,接触了若干信息,被信息轰炸得体无完肤,但是在一天结束之后想去寻找那些收获和记忆时,却什么都找不到。这样日复一日,最后只是养成了机械的习惯:打开网页—一目十行—浏览完毕—关闭网页。这就是浅阅读:眼睛扫过大量信息,但是并没有在大脑里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丰富的时代,可是我们却无法充分地利用这些信息,因为我们的阅读变得比以往更加肤浅、更加盲目了。为了更有效地学习知识、掌握信息,我们需要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信息进行管理,以便于我们的大脑把它们吸收和积累下来。
所谓“浅阅读时代的知识管理系统”,就是我针对这个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而建立的系统的知识管理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利用数码工具收集和管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周期性地加以回顾,同时不定期地对那些已经被我们的大脑所吸收的知识进行清理。以下具体谈谈这个知识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有效阅读、收集、回顾和清理。
第一步:有效阅读
只有进行有效的阅读,才能找到那些令自己感兴趣、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1. 要带着明确的目标去阅读:我个人认为有效阅读是建立在有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的。所以在浏览资料的时候,要带着这样的问题:
我浏览这个网页(点击这个链接)是想从中得到什么?
文字的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这篇文字里我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我对这篇文字的观点有什么看法?
2. 解除阅读的焦虑感和麻木感:我认为产生焦虑感和麻木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不断地告诉自己的潜意识“我必须现在就把它记下来,因为在堆积如山的资料中,我几乎不可能再次浏览它”。面对必须要一次性记忆的资料,我们会感到焦虑;当我们发现自己常常“过目就忘”的时候,我们会逐渐麻木,失去对信息的敏感和树立目标的勇气。这都会影响阅读的有效性。
其实这些顾虑是可以解除的。需要做的只是带着上面提到的问题去阅读资料,然后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和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放入一个收集器中。这样就不必要求自己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就把重要的信息记到脑子里,而是可以一次次地从收集器中把它们找出来进行回顾。回顾的次数多了,就自然而然地将它们存储到大脑中了。
所以有了这个知识管理系统做帮手,大可以将阅读的心态放轻松。在这样的状态下你的阅读也会更有效。
第二步: 收集
大家在读书或者浏览资料的时候是否有下面的习惯?
在重要内容下面划波浪线。
用记号笔加粗重要内容。
在重要内容上加批注,然后将该页折角做记号。
如果有的话,那么你已经在做知识管理的收集工作了。
浅阅读时代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收集工作也是要收集那些自己感兴趣的、重要的内容。所不同的只是,要将这些内容存储到一个专门的数码收集工具中。这个工具需要具备的功能有:
与掌上设备同步:可以通过pc与palm、ppc等掌上设备直接同步收集资料,方便随身携带,随时回顾。
可以设定日期索引:能够随时通过便捷的方式查找某天收集的资料。
可以按照内容搜索:通过关键字迅速找出相关的资料项。
可以设设置定时提醒:设置定时器,提醒使用者回顾的周期。
目前市面上可用于资料收集的软件有很多,我所知道的大约有以下几类:
桌面便签类:如Outlook的便签、Onenote、Evernote、Dynamic Notes 3.25等。
Wiki类:如WikidPad。
浏览器绑定类:如Scribefire(Firefox插件)等。
第三步: 回顾
前面做了这么多收集工作,就是为了方便我们对重要信息进行回顾。有一句老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书读百遍”,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更有效的方法来让“其义自见”。
关于回顾的方法
哲人说过,我们不可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所以请重视每一次回顾的过程,注意以下这些方法:
1.认真地阅读收集到的资料,尝试与你以前曾获得的知识取得联系,这样会方便你的记忆。比如你收集到“浅阅读时代的知识管理系统的回顾方法”,你或许会立即联想到:
什么是“浅阅读时代的知识管理系统”?
这套系统是否适合我使用?
它的原理是什么?
我在其他地方见过别人使用这套系统吗?
2.在充分享受过头脑风暴之后,别忘了随手记下你的点子。比如要是你想到了比“浅阅读时代的知识管理系统”更棒的方法,那就赶紧把它写在你的“将来可能/也许”清单里;或者如果你发现你还对“知识管理”所知甚少,那么你可以在你的“待办事项”里加上一条:“了解什么是“知识管理””。欢呼吧!你的知识库就在这一点一滴中积累起来了。
3.用你最擅长的工具,为你的回顾设定提醒器。我使用的是palm上的butler软件,它可以设定各种周期性闹钟。
关于回顾的频次
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回顾我们收集到的内容,这样能帮助我们记得更深刻,并且让我们有更大的几率产生头脑风暴,进行创意思维。
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请你至少保证:
每天回顾你当天收集到的资料。建议在离开办公室前的最后5—10分钟内做这件事。
每周花30分钟—50分钟回顾一周的收获。请将这个过程作为你时间管理系统周回顾的一部分。
每月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回顾这一个月收获了哪些宝贵的知识。
第四步: 清理
这套系统的清理部分是具有最多争议的,但是我还是想把我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我认为我们经过“过滤式的收集”以及“发散性的回顾”之后应该“遗忘该遗忘的”。
用这个知识管理系统进行了一个季度的收集之后,我们会拥有一个相对比较庞大的资料库。一个季度以前的资料在我们每次回顾的过程中(也是加工的过程)已经比原始资料更加丰富,也正是因为回顾我们的大脑已经完全接受了它们(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所以这里出现了和普通资料收集系统不一样的方法:果断地清理。
清理的原因
1.如果我们继续像一般的资料收集系统那样持续收集而不进行清理的话,我们会变得盲目,不知道这些资料对我具体有什么用,也懒得去加工这些信息,最终的结果是将资料束之高阁(因此我在回顾步骤特别注重对信息的加工)。
2.不进行清理的话会产生焦虑。这是我自己的经验:如果有一堆不可预知的事情等待者我去处理,或者有一堆人等待着要和我谈话,我就会非常焦虑。收集了过多资料的时候也是如此,脑子里不停地想怎么保存,怎么分类,怎么携带,怎么把保存的资料和我的需求联系起来……会让自己陷入焦虑,浪费很多精力。这也是浅阅读知识管理系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清理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理由。只要有后路,那么你“一定做”的事情一定会变成“可能做”。破釜沉舟!不要给自己留后路,
清理的周期
我们应该每个季度对三个月前收集的东西进行最后一次回顾,然后将它们清理掉。
流程图
认真阅读完前面内容的朋友一定不难理解这个流程图的含义:
再次重申一下浅阅读知识管理系统的几个原则:
主动阅读
使用最合适、最简单的工具
只收集我们感兴趣的或认为重要的东西,绝不通篇收集。如果做不到,请仔细研读“主动阅读”四个字。
回顾过程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尽可能多地利用空闲时间做回顾,至少保证每天、每周、每月回顾。
当你认为你已经获得了你需要的东西,就清理掉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