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在说服力
2994500000002

第2章 序曲

因为演讲,改变一生

2004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夕,我到嘉义中正大学作演讲。

我记得,校门对面有个很大的广场,正有候选人举行造势晚会。本以为很多听演讲的人会因此流失,没想到,7点钟我一走进演讲厅,光是上台、一路上与听众打招呼,居然就用了五分钟,因为现场的人实在太多了。

当时,我心里充满了感动。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四年一度的选举,本来就比较吸引人,再加上晚会上又是呐喊,又是吼叫,气氛很热烈,可能会吸引走不少演讲听众。结果,还是有那么多老师、学生,还有其他社会上的人跑来听我演讲。

我开玩笑地跟现场听众说:“记得民进党有一位主席说,他选择的是一条人比较少的路。你们也选择了一条人比较少的路,只是,这条路通到了演讲厅,还是很挤啊!”

回顾我的一生,好像都跟演讲有密切的关系。踏上这条通往演讲台的路,其实也改变了我人生的方向。

记得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就有上台演讲的经验了。

那时候的演讲,都是背诵讲稿,内容大概是类似“狼来了”那一类的故事。这个阶段,是个关键。很多人都是一开始演讲时遭遇到了挫折,从此就再也不敢上台了。

如果当时的我上台之后就遭到师长泼冷水,可能一辈子都不愿意再站上讲台、公开说话了。幸运的是,我上台后得到的回馈是肯定和鼓励,慢慢地,我就克服了上台的恐惧。

灰暗岁月的一线曙光

初中时,我常常拿演讲比赛的冠军,可是当时的演讲内容都非常教条化,我就开始觉得演讲实在很没意思。

从15岁初中毕业,一直到二十几岁,我都没有演讲。那段时间是我人生的一段低潮期。我一直觉得自己联考没考好,先是进了农校,又进了军校,因此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成了“社会的边缘人”。不要说上台演讲,我连对自己的信心都丧失殆尽,可是,我心底倒是一直对听演讲很感兴趣。

那时候,在台北市南海路,有一个叫美国新闻处的机构,我常常去那里听演讲。

后来,虽然考取了公费留美,但在美国受训的那段时间,我总觉得自己只是在混日子,人生过得非常消极。

有一天,一位学长说,狮子会有个饭局,要邀请一位刚来的年轻军官参加。当时的我只是一个才23岁出头的小伙子,但还是受邀去吃饭了。

到了当地一家叫“白宫”(White House)的餐厅,我本来以为只是单纯吃饭而已,没想到,居然需要上台作即席演讲,而且得用英文说。

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就上台了,结果,我一点都不害怕,而且还讲得兴高采烈。

后来,狮子会就写了一封信给空军总部,提到他们邀请了两位军官去演讲,空军总部收到这封信,还发了新闻稿。朋友看到以后,还专门剪了下来,寄给我们看。

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

因演讲而来的自信

之后,当地的扶轮社也邀请我去作演讲。

那一天,我穿好军服,打上了领带,还有专车来接我。到了现场,我发现来了大概有200多人,场面很浩大。

虽然事先准备好了演讲稿,可是我没有照念也没有看,一上台,就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到了最后做结论时,我说:“今天,我们知道何谓自由,而且无时无刻都在体验自由。”

顿了一下,我又说:“是的!我们知道何谓自由,那是因为我们是自由之人。”然后就结束了。

我一说完,全场就都起立鼓掌,那种兴奋感,简直让我“忘了我是谁”。后来听众纷纷走过来跟我道贺,我其实应该下台去跟他们互动,可是当时不懂,我还站在台上,弯下腰跟大家握手……

这次的演讲经历让我非常难忘,虽然当时的我,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训练,但演讲带来的成就感,却让我整个人又再度充满了自信。

如果说,演讲可以让人克服恐惧、增强自信,那么,我在美国这段与演讲有关的经历,的确让曾经是“社会边缘人”的我重新站了起来,觉得自己还不错,能够继续奋斗。

只是那时候的我大概没想到,自己后来会跟演讲结缘那么深吧。

在讲台上发光发亮

回台湾以后,大概到了三十几岁,除了在教会里作分享,我都没什么机会再演讲。直到1980年,我40岁时进入了光启社,做了《新武器大观》的节目,才又开始演讲。

我记得,重返演讲台第一次是到成功大学,当时接待我的是工学院的马院长。演讲开始之前,我们在贵宾室里聊天,马院长跟我说:“我们办演讲的人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没有听众来或是人太多、太挤。”

听到这番话,我还以为当天听演讲的人不多,马院长暗示我要有心理准备。结果,一上台,才发现整间大礼堂座无虚席。

成功大学平常邀来演讲的人多半是专家学者。而一个人光是有学识、地位,也不见得能吸引别人来听你说话,能够号召这么多人来听演讲,代表你这个人公众表达的能力一定不错。那一次成功的演讲经验,成了我后来的自信心来源。

从此,我就开始了我的演讲之旅,有时到大学里,有时到政府机构。站在台上,我常抱着一个想法,就是觉得台下的听众其实都比我棒多了,我何德何能,要他们来听我说话呢?

其实,如果说我有哪一项比他们强,就是我的演讲能力比他们好,能让他们自愿坐在台下听我说话,而且离开时,还会觉得有所收获,这就是一种影响力的表现了。

我想,很多人苦读到博士,或是打拼了十几年,要是也能拥有这样的能力该多好。所以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用心与人分享

我从《新武器大观》介绍一些与武器、军工业有关的内容,到做了“卡内基训练”,话题转变,开始讲人际关系、沟通、自信心……一开始,我有点担心,会不会题目变了,大家就不想来听我演讲了。

没想到,听众的热情依旧。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大概十年前在台北市立图书馆,那个演讲厅是阶梯式的,全坐满了人,连走道阶梯也坐满了,最后我还请几十位听众坐到讲台上来。外面一位警卫还说,马英九来演讲,人都没有那么多。

十几年了,我在那个演讲厅一共作过四场演讲,每次都爆满。

一场场演讲下来,我觉得自己好像也有了改变。以前的我,是用脑袋在演讲,知道多少,就讲多少;现在的我,是用自己的心在演讲,不再是为了演讲而演讲,而是和大家分享一些真心话。我也发现,台下的听众更能认同我的想法了,每次演讲一结束,就有很多人要跟我交换名片,甚至请我再抽出时间去他们的公司、机构演讲。

因为有这些演讲的机会,即使已年届六十,我也仍觉得自己很年轻,而且还有机会跟社会保持密切的互动。

这种向公众演说的能力,就像是一股喷泉,不断为我带来生命的能量。可以想象,如果缺少了这股力量,我的人生大概也会变得像一块石头,死气沉沉。

这些从生命中来的亲身体验让我深深觉得,卓越的公众表达能力,会让一个人充满自信和活力。

而自信和活力,正是一个成功人士的形象特征。

事实上,公众表达能力好,在团体里沟通的能力也会自然得到提升。所以,不只是公开演讲,像是作简报、在会议中发表意见、上台致辞、主持活动,甚至在工作面试时,团体沟通能力都能派上用场。

曾经有一位工厂设在丰原的鞋业老板接受了卡内基训练,他非常兴奋地告诉我,那一年尾牙,他过得很开心。

往年,每逢过年过节,他就烦恼不已,因为他在员工面前讲话会发抖,而且词不达意。

现在不同了,他在聚餐前都会真诚地感谢大家的付出和辛劳,并将未来的远景大致描述出来,跟大家分享。

成功打造双赢人生

亲爱的读者,也许你也曾经像这位鞋业老板,一想到上台就头痛,等正式上了台,又觉得浑身不舒服,说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就像俗话说的:“台下一条龙,台上一条虫。”

但是你一定希望自己能够台风稳健,不但说起话来能让众人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用你的想法来影响别人。

听起来这也许很神奇,但是,只要你愿意运用正确的方法,多练习,你也能拥有卓越的团体沟通能力。

这条通往演讲台的路,是一条让你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又能赢得他人共鸣的大道。

你准备上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