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在说服力
2994500000009

第9章 关键技巧五 (1)

如何结束一场演讲

真实的例子是最好的说明方式,因为它能让一个观念显得清晰、

有趣、具有说服力。

—《人生的光明面》作者诺曼·皮尔(Norman Peale)

村子里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有一天,他看见有两只麻雀掉到了地上,就一手抓住一只跑到一位老师傅家里去了。

这位老师傅是村子里最有智慧的人,大家平时碰到什么疑难问题都会来请教他。

于是这个小男孩走到老师傅的跟前:“师傅,师傅,您看我手中的鸟儿是活的还是死的?”

老师傅看了看这小男孩,就笑了,他说:“如果我说是活的,你手一捏,鸟儿就死了;如果我说是死的,你手一放,鸟儿就飞出去了,所以我没有答案。”他顿了一下:“真正的答案,就在你的手中。”

这个故事我常常用在演讲的结语部分,因为它正好与我想对听众说的不谋而合:不管我说得再怎么精彩,我所说的内容,会不会改变他们的人生,答案其实在他们自己的手中。

一篇好的文章要有一个好的结尾,而一场好的公众表达,也需要一个好的结语,才算是圆满结束。

结语的功能:提醒与“呼吁”

我们前面提过了,演讲或简报的开场白,担负了与听众建立和谐关系、吸引他们注意力等任务,那么,结语又该有什么功能呢?

结语的第一个功能,就是提醒听众今天演讲有哪些重点。有时候,演讲说了一两个钟头,听众听到最后也许会遗忘前面的内容,演讲者如果在结尾的时候能够把重点再强调一次,对听众会有很大的帮助。

结语的第二个功能,就是“呼吁”。在作一场演讲时,我希望听众不是听完就算了,他们还能把一些好的观念带回去,在生活中落实或是和朋友分享。所以,我会在结尾的时候把这些想法提出来,呼吁大家离开会场之后,能够对自己的人生采取行动。

谈话人在做结语时,必须站在听众的立场思考:他今天听到的内容中,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印象最深刻的会是什么?对他会有什么影响?再以这些重点为基础,在短短的一两分钟对听众再进行一次“灌顶”,他们才不至于听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却抓不到真正的重点。

结束演讲常用的方法

那么,该如何结束一场演讲呢?

一、说发人深省的故事

第一个方法就是说故事。用来结束演讲的故事,最好是简短而有深意的,能够让人走出演讲厅之后仍然回味无穷。

除了一开始的男孩与麻雀的故事,我还想跟你分享一个鲨鱼的故事,也非常适用于演讲的结尾。

有一个小孩去参观水族馆,来到了鲨鱼区。在这里,有三种不同尺寸的鱼缸:小鱼缸里养的是小鲨鱼;中型鱼缸养的是中型的鲨鱼;最大的鱼缸里,养的是大型的鲨鱼,大小跟人差不多。

这孩子没看过那么多鲨鱼,有点着迷了。这时候,水族馆的馆长走了过来,男孩就问他:“请问伯伯,这条小鲨鱼长大了,你是不是就把它移到中间的鱼缸呢?等它再长大了一点,再移到大鱼缸呢?”

水族馆的馆长听他这么一问,微笑着说:“你知道吗?小鱼缸里的鲨鱼、中型鱼缸里的鲨鱼,都只能长到像现在这样大小。至于在大鱼缸里面的鲨鱼,就像是活在大海里一样,可以长到它应该有的长度。”

说完这个故事,我通常会问现场听众:“鲨鱼能够长多大,是由水族馆馆长把它们放在哪一个鱼缸决定的。可是,各位听众,我们自己要长到多大,是由谁来决定呢?”

然后,我就在这个地方结束自己的演讲。

我所讲的主题,往往跟卡内基训练有关,用这样的故事作为结尾,一方面可以给人深刻的印象,一方面可以提醒听众,道理听进去了,能不能在实际行动中改变自己,才是真正的关键。

二、引述铿锵有力的名言

除了使用故事,另一个方法就是引用名言。

我曾经在演讲中引用过林肯说的话:“你真的想当律师吗?真的想吗?如果你真的想当律师,你已经做到一半了,因为下这个决心是最难的。”然后我就会接下去说:“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第一步就是要下定决心,然后就看我们是不是能落实这个决心。”

不论是讲故事或引用名人的话,都可以搭配一个问题。比方说,一开始的故事我可以多问一句:“如果你是那个男孩,你会有什么答案呢?”把问题抛给听众,让他们像是带回一个功课,回去可以好好想一想。

三、直接说出你的诉求

还有一种方法,叫做“直接诉求”法,就是在结尾时直接把你的诉求说出来,很大方真诚地建议他们该怎么做。

比方说,你今天谈的主题是“团队合作”,那么你就可以说:“各位听众,希望我们能够想象自己的成功是来自于团队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多多沟通,提高团队的绩效。”或是你说:“沟通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聆听,一旦你发现自己愿意聆听别人发表意见,你就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沟通者。”

说出这种“直接诉求”的时间不需要很长,控制在15到20秒,听众一听就懂,听懂了,回家才能落实在生活中。对他而言,听这种座谈或演讲才算是有了收获。

从头到尾扣紧主题

亲爱的读者,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美国法制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

我们在这一类的影视剧中,常常看到的一个场景就是双方律师一路攻防到最后,会有一个做结语的时刻,大概是10到15分钟,律师借这个机会最后一次向陪审团提出诉求,强调当事人是有罪或无罪的。

这个结语非常重要,如果能说得头头是道,说服了陪审团,审判结果可能会一夕翻盘。

许多律师可能第一句话会说:“陪审团的各位女士先生,我认为某某某是无罪的……”接下来,他会把前面提过的证据重新再整理一次,这就像是演讲的主题,到了最后一定得再说一遍:“各位陪审团的女士先生,所以我坚信某某某无罪。”

在沟通的技巧中,这叫做“三句话”。

第一句话叫做“告诉他们你准备要告诉他们什么”,第二句话就是“告诉他们”,最后一句话则是“告诉他们你已经告诉了他们什么”。

一场演讲,大致也可以分成这三个层次。

演讲的“开场白”其实就是一种“预告”,把你要说的话先说一遍。接下来的“主体”就是阐释你想说的话。到了“结语”,则是把你想说的话再强调一次。

亲身经历,魅力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真正的沟通高手,一方面是个会倾听的人,另一方面也是个会说话的人。

我发现,许多公众人物很喜欢讲大道理,自己说得很起劲,却不管别人爱不爱听。其实一般人真正爱听的是故事,是你的亲身经历。如果我要强调沟通的重要性,还不如用一个何薇玲的故事来诠释,效果会更好;提到赞美产生的魔力,我可以用自己在麦当劳演讲的开场白举例,就更有说服力了。

不论在开场白、主体还是结语,都可以应用这个技巧,让听众听到感兴趣的话,你想要传达的讯息才会到达他们的心灵深处。

记得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第一次当选时,有一个庆祝晚会,好多人上台谈论他们心目中的克林顿。有些人无法到现场,就通过连线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