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与你的梦想一起奔跑
2995000000015

第15章 与你的团队一起成长 (2)

这个新生儿如今已经成熟,当地人一提起美华都会竖起大拇指,它成了我们的标杆、孕育新希望的摇篮、再次出发的平台。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美华的经营压力是在3年之后才彻底缓解的。

美华并不是我一个人打造出来的,如果没有全体员工的付出,巨大的投资将把我彻底压垮。这个酒店最后的整体投资超过了2600万,大大超出了预算,80%的投资额都来自员工的集资。我只是更多地给大家讲述了美华的意义,它将成为地区酒店业的标杆,而且会为每个人带来机会。我告诉所有员工,美华大酒店将为我们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美华的成功就意味着赢得了未来。

不过,无论我把前景描绘得多么美好,那个时候的美华还是一片工地,他们凭什么相信我呢?

我至今仍为员工的行为而感动,我们没向银行借一分钱,单单靠110多名员工就挺过了难关。他们并不富有,但听说企业资金紧张,都开始各自想办法。有的员工说服家里人,把未到期的定期存款提前取出,交到财务室。有人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拿来贷款,把正准备买房子的钱挪用出来。他们动用所有的社会关系,满世界劝说亲戚朋友支援美华,他们诚恳地传递着我们美好的明天,那些苦孩子出身的员工,从1000到1万不等,把仅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

这就是我们的队伍,多年的并肩战斗建立了彼此之间朴素的真情,我们的血管流淌着一样的血液。

很多人感到不解,看到我们的员工为了企业四处筹资,一次次逼亲戚朋友掏口袋,情不自禁地问:“这些孩子怎么了,不知道美华咋把你们给收买了。”正是因为员工们的苦苦说项,也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他们想不出一家企业能有如此的分量,与员工竟有着这般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笔资金,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出台了各项制度,承诺给出资人相对优厚的回报,如果有需要,可随时取走。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我们开始探索股权激励制度,当时规定,员工每工作一年,有5000元股权基金,10年以上每年1万元,5年后兑现。2004年底,我们第一次实施分红股激励,合计30多万元。到2007年,我们又一次支出300多万元分红股用于激励。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美华的未来,一来我们要同时经营两家店,经营上会面临很多问题;二来那个时候我们的旬阳饭店已不是一枝独秀,民营酒店冒出来好多家,大同小异。在一块商业客源并不丰厚的土壤上,城市的供给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酒店已不再是一个吸引投资商的行业。

对我们来说,企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扑朔迷离的节点上,一方面旬阳饭店承包经营几年后将到期,我不清楚酒店未来的命运,即使续约后重新改造也必须推倒重来,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如果马上就转战西安,时机尚未成熟,我们不能把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市场拱手送人,而需要更好地稳固。

如果从当时整个中国酒店行业的发展看,机会更多是在大中城市,以如家、锦江之星为代表的经济型连锁酒店正迅速发展,我一度想跻身其中,但在西安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可以说,美华诞生的先天环境并不好,我们只有做到区域冠军,垄断当地高端市场才能生存。

开业前夕,我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中,频繁穿梭于西安和安康之间。为了能旗开得胜,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西安空降了一大批管理人员,重金请来香港的职业经理人,以及粤菜班底的后厨队伍。我梦想着用一支全新的队伍支撑起美华,在当地刮起一阵迅猛的行业风暴。

开业的前一天晚上,我再一次检查了会场,用吊线检测排列的桌椅是否齐成一条线,窗台上是否有浮灰,窗帘上的蝴蝶结是否系在一个水平线上,再次用抹布一遍遍擦净盆景树上的每一片叶子。多年来,这些行动已经成了我的习惯,企业内部的每次年度大会我都会亲自巡视会场。

如我所预料,5月18成了当地盛大的节日。为了造声势,我从西安请来最好的乐队助兴,我们精心地研究每一个流程,创新每一个节目。所有的新老员工,包括洗衣房的阿姨都来献计献策。我们专门设计了让嘉宾展示风采的环节,请来很多省、地、市领导,当天的节目着实让家乡人开了眼界。当我们请来的著名的特型演员装扮成毛主席的样子,向所有观众频频挥手的时候,人们沸腾了,已经忘记了自己置身于一个酒店的庆典。

仅此一项,我们就投入了20多万元,我要让员工通过这个庆典感到企业的活力与希望,让他们在这里工作有一种尊严感,也要让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开业仪式感受到美华的风采与魅力。我们喊出了雄壮的口号:“入住美华,享受高贵荣华!”,当然除了漂亮的硬件,提供的更是心灵的满足。

但现实很快就给我上了一课,让我有些猝不及防,不适合地方口味的菜品和服务质量让客人大失所望。3年后我们在西安的旗舰店美华国际金唐酒店开业后,我又一次沉痛地体会到这种滋味,重演了相同的悲剧。多年来,如何整合职业经理人与基层员工让我颇费心血。随着规模的扩大,我们形成了“老人开新店,新人守老店”的做法,但这些经验都需要交学费。文化背景的冲突、管理理念的差异、价值观的矛盾,在关键时刻曾一度困扰着我。

我不能说请来的职业经理人没有专业素养,他们大多阅历丰富,有高档酒店经营的经验,谈起酒店管理也头头是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我的老师。但问题总是出现在实际工作中,我忽略了重要的一点:他们中有些人的实战能力并不过硬,既有的经验不足以应付我们的实际。

经营酒店业不同于一般的产品经营,它是一个逐渐滚动的过程,过程中发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纠正。我的员工也需要近距离接触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我希望职业经理人帮助团队快速成长。我当时迫切需要专业人士。

可美华酒店开业一周后,我彻底坐不住了,眼前的一切都令人难以置信,员工们无精打采,做事没有激情,很多细节都不到位,而职业经理人却整日躲在屋子里按时享用着精美的午餐。

亲情化的服务一向是我们的王牌,但在新酒店里却看不到影子,我感觉这里如此陌生,它难道就是我们当初的梦想吗?扭转局势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终于按捺不住,情绪爆发了。

“3天之内改变一切!”我马上召开全体员工大会,毫不留情地斥责了现状,一条条列举出问题所在。请来的职业经理人红着脸,一言不发,我伤了他的自尊心,他随后就离开了。

结果我们只用了24个小时就改变了现状,一切恢复得井井有条。后来每每想起此事,我仍为自己当时的态度所歉疚。客观地说,出现这种情况我也有责任,我没有给职业经理人足够的时间去改正,沟通方式也欠稳妥,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仍不完善。

每个企业都会遇到职业经理人与团队融合的问题,两者像是一对欢喜冤家,你既要保障前者的利益,又不能损伤后者的积极性,选择信得过而又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有时候打着灯笼都难找。

我后来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人才不等于企业人才,企业人才不等于未来人才。不管你以前在外面多么辉煌,到新企业工作都应该抱着空杯心态,适应环境是你的第一堂课。社会人才要在企业中成就自己,体现出个人价值,一定要熟悉企业,对企业的为人处世方式和规则充分了解与掌握,对企业里的人也要很快接纳和熟悉。只有在熟知企业后,才能更好地献智献力。

社会人才初进企业,就像老手上新路,企业有必要给其提供熟悉新环境所需的路标、指示牌以及交通法规等等。帮助他们迅速熟悉新环境,了解企业规章制度和行为方法,消除和缩短相互磨合的精力与时间,使他们融入企业,发挥所长。简单的空降不等于万事大吉,企业领导者应该更好地扶其上马,送一程。

然而,换将不是解决根本性问题的唯一出路,艰难的日子才刚刚开始。今天回过头看,美华的投资过高,而价格却受制于地区消费水平,我们没有足够的商务客源,加之成本控制不理想,赢利很难。我们的入住率最低时只有20%~30%,最高也不过50%,每经营一天,就意味着多亏损一天。

反思的结论是,不是三星级酒店的模式不对,而是现实不允许我们快速回收,我们对市场的估计过于乐观了。2004年年底,美华开业仅8个月,亏损100万。2005年底,又亏损了160万,员工的情绪落到了低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之中,我们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

更让员工们感到忧心的是,他们觉得失去了依靠。因为此时我正忙于西安餐饮的拓展,已很少有精力再去顾及美华的管理和经营。两头难以兼顾,管理层与基层员工的矛盾逐渐升级,人心不和,士气低落,先后有20多名老员工捎话给我:“赶紧回来吧,这里需要你,我们想念你!”看到各种求救的信息,我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两难之中。

按照我原来的想法,后方交给有能力的人打理,我则全力以赴突破西安,但没想到后方开始不断出现问题。是继续留在西安发展新业务,还是退回大本营挽救危局?说实话,两方面我都输不起。

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错误,美华没有良好的团队储备,后来的新管理者并非专业人士,老员工中其实不乏堪以重用的干才,但我并没有大胆启用,反过来伤害了老员工的心。

裂缝每天都在加深,特别是加深品质管理后对管理人员的严查重罚造成矛盾不断升级,而我却无暇顾忌,两地作战使后方出现了可怕的管理混乱。

终于,一个熟悉的电话号码打来,我预感到事情不妙,对方口气听起来像是最后通牒,“美华十几个部门经理感到不能适应管理,准备集体辞职,也包括我!”不管打电话的人是出于何种动机,但可以想象此时的美华正在塌陷。

这时候即使我马上赶回去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迅速冷静了下来,尽量保持平静的语调回复,“你们要真正想好去留,晚上回到家再仔细想想,辞职是否是最好的选择,如果真的想好了这是你们最好的选择,就写好辞职报告,我明天就回去批,谁不批谁就是王八蛋!”

放下电话,我再一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个信号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管理现状,虽然第二天我没收到任何报告。

该是回去救火的时候了。在赶往家乡的路上,我开始系统地思考对策,如何拯救美华于危难之中。这时候不能慌张,越是危机越需要理性,很多人其实是被困难吓倒的,只有镇定才能找到出路。

我紧急召开了员工大会,为大家打气:“我们在冲锋,大家的心一定要齐,如果企业破产了我们各奔东西,对你们有什么好处?一个人最怕被自己打倒,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我们现在该做的事情不是互相埋怨,而是找出路,想办法。退一万步说,如果美华垮了,3年后我照样可以东山再起,可你们怎么办呢?事情发展到今天,大家有情绪可以理解,但我的决心绝没有变,美华一定会有明天!”我注视着所有员工,我要重新唤醒员工心中的愿景。

作为企业领导人我深深知道,危机来临时,所有人都可以选择逃避,都可以倒下,唯独我必须挺住!太阳有的时候真的会从西边出来,遗憾的是,就怕自己在黎明前最后一刻的黑暗中倒下。

我们还有未来吗?当初的选择到底对不对?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我,无论如何,我要带领员工扳回这一城。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

2005年的春节过得并不轻松,大家都太想扭转局面了,就像在隧道中穿行,盼着早点看到光。

我们的症结究竟在哪里?为了寻找答案,我组织了一次次的经营研讨会,调动大家的智慧共渡难关。所幸的是,我们队伍还没有散,两年糟糕的经营状况并未摧垮集体的斗志,这是走出困境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