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与你的梦想一起奔跑
2995000000018

第18章 放大事业的格局 (2)

实际上,这种现象具有一定典型性。中国的国情是劳动力严重过剩,餐饮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一般情况下,员工并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素质。餐饮行业简单的重复劳动无法激发员工的热情,同时企业也缺乏责任感,“愿意干就听话干,干不好走人”的思想导致整个行业员工流动率高得惊人。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员工抱着打工的心态,根本谈不上共同的事业。

我们又发广告扩招了一批员工。接下来,就是严格的训练。在对待员工的培训上,很多人有顾虑,既然行业流动率高是不争的事实,又何必花冤枉钱呢?但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想好好干的员工,一旦他们找到了平台,即使由于某种原因离开,帮助员工成长是企业家最起码的义务。

我们大概是西安餐饮界第一家舍得投入,对全体员工进行拓展训练的企业。近100名员工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接受了基本业务技能培训、为期一周的民兵训练营军训、生命再造培训,以及到旬阳美华的实地培训。除了请各个方面的专业老师,我本人也亲自上阵,对员工进行美华文化和理念的教育。我并不心疼花费,仅仅3天的生命力再造课程培训,每人学费500元,两天拓展培训每人300元,仅此两项就累计支出15万元多,所有培训累计花销几十万元。

今天很多员工仍能清晰地记得当年培训的情景,这在他们之前的职业生涯中是无法想象的。他们中大多数人第一次接受正规、系统而严格的专业培训,不管他们昨天来自何方,进入了美华就是我们的孩子,我要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企业的温暖。我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能成材,但如果100个人里能培养出几个干才,我认为也值。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培训效果,我们在具体环节上费了很多心思。首先是沟通——我们将员工分成若干小组,每个人每天交一分沟通表,要求员工至少要了解3个其他员工的姓名、籍贯、家庭情况,或是有什么爱好等等,每交一份沟通表得一分,规定每个人之间都要充分沟通。只有相互熟悉,日后才能更好地协作,我不希望看到彼此漠不关心的样子,美华的“家文化”必须落地。

其次,我们在培训中开始着力营造团队竞争的氛围,员工分成不同的组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团队,谁做得好,就可以为小组添分,反之个人行为也会影响到团队。你迟到了,本人扣两分,小组扣一分;培训场地的卫生自己搞,下一班的团队进场后如果发现不合格,值日的团队要扣一分;搞晚会的时候,小组的前三名分别会得到15、10和5分,总之比赛无处不在。

我们花钱买淘汰,业务考试80分以下的淘汰,没有商量的余地,80到90分的需要补考,95分以上个人奖一分,小组奖一分。同时我们有着严格的纪律,比如吃饭有浪费行为的立即除名。

培训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我要细心地考究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形式决定了效果,内容要丰富,节奏要张弛有度,重要的是要让每一个员工自觉地融入到团队中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鼓励说真话历来是美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从培训一开始,我们就刻意营造这种透明而积极的氛围。我们会要求每个接受培训的员工交一份贡献表,记录你今天给哪些人提了什么意见,他的什么事情没做好,越具体越好,而不是笼统地说某个人训练不认真、衣服不整齐、精神状态不好等等。同样,在日常管理中,我们把管理人员互相提意见换了个说法,称之为献宝。我们反对那种大家表面一团和气、心里各揣冷暖的企业作风,提倡相互鼓励与监督。

为了达到开诚布公的效果,我们还设计了如果某个人提了意见,应该请当事人出来为你证明一下,有人证明你就可以增加一分。在这样的激励下,大家很快就养成了互相帮助的风尚。

我相信,两个月的培训对很多员工有着持续一生的影响。他会记住团队间的点点滴滴,那些感动的瞬间,那些烈日下默默流下的汗水,那些战友间亲切的目光,以及所有真情的拥抱、掌声与欢呼。

很多员工没有想到,我们的培训过程中充满了的温暖。无论多忙,我经常会到现场看望他们,嘱咐加强他们的日常伙食,为他们送去新鲜的水果。如果小组综合评分获得第一名,队长会得到现金奖励,组员会得到食府300到1000元不等的消费券;如果平均分数达到90分以上,我们还会给班长2000元的培训金用于以后的学习等等方式,让大家享受学习的快乐。

记得生命力再造课程结束那天,我特意穿上了笔挺的西装,踏着轻快的步伐来到现场。100名员工们静静地围坐成一圈,我为大家的收获而感到自豪。我逐个走到每个员工面前,送上我发自内心的祝福,告诉他 “你是最棒的”。随后,单膝跪地,亲手在他们的右腕上一一系上丝带,我的眼睛有些湿润,员工的目光里也跳跃着真情。对每个人都会认真去做,几个小时后,我仍在重复同样的动作,没有一个员工觉得枯燥,我不知道他们各自都在想什么,但当时可以听见每个人的心跳。

当仪式结束后,员工们一哄而上把我紧紧抱住的时候,我知道从此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事实上,美华食府后来的成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我们的员工起点并不高,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业务技能都从没认真学习过。唯一的不同是,我们在改造员工的思想认识、行为方式以及心智模式上狠下了一番工夫,为此我们虽然付出了几十万元,但获得的长远回报却是无法计算的。

两个月的强化培训起到了一石数鸟的效果。其一,员工们兴趣盎然地走进了美华文化的大熔炉,感受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价值观;其二,重新找到了投身餐饮行业的尊严与使命感,学会了对自己和团队负责,开始了新的人生;其三,充分了解了美华的全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欣慰的是,我们的苦心没有白费,第一批新员工中涌现出了很多骨干,今天他们已经承担起独当一面的重任。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领带新队伍,如何传递美华生生不息的文化。

有了面貌一新的团队,我对食府的成功有了初步的自信,我决定接下来以亏损3个月的代价来上演一场好戏。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

2005年9月,位于南二环的美华食府一夜之间浮出水面,着实让西安餐饮界吃了一惊。到今天,我们已开了4家连锁店,美华食府成了陕西地方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

做餐饮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件难事,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告诉西安人美华食府就是陕南文化,陕南文化就是美华食府,要把两者紧紧联系在一起,确立我们的唯一性、权威性与排他性。简单地说,就是要在人们的大脑里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首先要告诉消费者:“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对西安来说,我们的意义不是又多了一家餐厅,而是一种无法拒绝的选择,一种独特的价值体验,甚至是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饮食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的餐饮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公认的有八大主流菜系。但随着大众消费时代的来临,传统菜系也在不断翻新,同时为各种藏之深山的地方菜提供了抛头露面的机会。人们不会满足于一种固定不变的口味,渴望尝新尝鲜,这种潜在的需求为美华食府的出击埋下了伏笔。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我们一开始就决定打家常菜牌,将自身的核心优势发挥到极致,我们不做利润高的粤菜,也不做满大街都是的川菜,必须另辟蹊径吊起西安人的胃口,带给他们新的满足。陕南菜融合了川菜、湘菜与粤菜的做法,尤其在用料方面就地取材,讲究原汁原味。

美华食府承担的特殊使命使得我们必须创新,不能简单地照搬家乡的经验。在菜品开发上,我们扩大了采集范围,跑遍了安康地区所有的特色餐饮,每发现一道经典菜肴就将其列入清单中,然后跟踪追击它的原材料出处,什么地方的豆腐好,弄清楚什么地方的腊肉最香,山野菜到底采自哪里。为了保证风味独特,我们翻山越岭跑到乡下的农家挨家挨户寻购腊肉。

营销概念不仅仅是口号,必须有实际行动的支撑,我们提出了“自然、绿色家常”的理念,并且说到做到。我们的采购负责人脑袋里有一张活地图,他们闭上眼睛都知道每道菜的原材料是哪里出来的,如果质量发生了波动,他们会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探究原因。

一次,我的一位亲戚拉了满满一车自家熏制的腊肉到西安,没想到被我们的厨师长拒绝接收,他感到诧然。因为按照流程规定,他的腊肉无论肥瘦比例、薄厚还是工艺,都无法与正宗的陕南腊肉媲美。尽管他很不情愿,最后还是不得不拉回,也终于知道了美华食府是个挑剔的客户。

菜品的全方位开发只是一方面,虽然我们的理念暗合了人们逐渐走出暴饮暴食、回归健康的心理需求。但接下来我们面对的是如何启动第一轮市场,如何让第一批顾客蜂拥而入,形成滚雪球效应。我们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没有知名度,陕南菜的口味还不被大家所认知,我们不知道价格究竟该如何定位才能拉动市场,必须找到攻取市场的一系列手段。

定价是个颇费精力的课题,陕南菜的特色决定了它不能走高端路线,价格要平易近人,但如果太低又无法持续经营。需要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找到均衡的价格点,薄利多销。

于是,我们开始研究市场层次相似的同行,锁定了如川渝人家、百姓厨房、小贝壳、国力仁和等几家在西安做得不错的餐饮,亲自去体验消费,琢磨他们为什么成功,有哪些经验我们可以借鉴。

我们最关心的是他们的定价水平和客人平均消费。一面派人去现场收集信息,另一面,在营业高峰期,销售人员蹲守在饭店门口的马路对面,像数豆子一样数出这家饭店在高峰期的平均客流量。然后,按照平均菜价和客流量测算出它一天的消费收入大概是多少,成本多少,保本收入多少,我们自己又该确定怎样的平均价位,怎样才有竞争力而又有合理的利润。

为了号准消费者的脉,我们想出了一个笨办法,让顾客参与到价格体系的制定中来。

尽管我很想成功,但并不打算追求暴利,所有的菜品都按分量分成大、中、小份三种。教会员工5人以内推荐小份,5到8个人推荐中份,8人以上推荐大份,不同分量采用不同的价格。

餐饮与酒店一样,不仅要满足顾客的实际需求,更要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我们在服务方面下了很多功夫,要让每一个顾客到美华食府来都体验到家的感觉,一个细微的举动就能牵动他的心。

正式开业前一周,我们为每一位前来体验的顾客发放美华的宣传单页,以及我们的内刊《美华风采》,让客人更全面地了解美华。后来养成习惯后,客人一到食府就找《美华风采》看,否则像少了点什么。就餐结束后,服务员会送上印制精美的订餐卡,卡上的图案是十二生肖,背面印有当年的日历。我们还制作了客户联系卡,如果发现客人在应酬时忘带了名片,可将姓名、联系电话写在卡片上代用。我们的服务员也会把客人的信息及时地输入电脑,方便平时问候客人。客人再订餐的时候,我们也能一接电话就报出他的姓名,让他觉得心里暖洋洋的。

在随时满足客人的不时之需方面,我们同样费尽心机:大厅里有便民茶,包间里有便笺纸、方便客户提东西的便民袋、免费的筒装招待烟;如果客人还差点量再叫酒又喝不完,我们准备了免费的家乡特产酒;每个包间配有一台电视和影碟机,还有醒酒药、胃药、消食药等。除此之外,每个房间还有充电器、电话,如果当众打电话不方便,我们还特意准备了两部公共免费手机;我们还发明了手机袋,以免客户的手机溅着汤水。当你仔细琢磨一件事的时候,会发现创新的空间无处不在。

很多餐饮同行都悄悄学走了我们的服务,包括后来很火的海底捞就复制了手机袋的做法。与一般的饭店相反,在西安我们依然沿用了家乡“不满意,退换免”的做法。大城市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服务员担心有人存心占便宜,还真有这么一个主儿,一盘辣子鸡就连续换了三次,服务员着急地跑到我跟前告状,问怎么办,我笑笑说:“不怕辣就让他吃个够,重要的管住他的嘴。”我们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客户,需要人气和口碑,吃点亏又算得了什么。

“放闸前首先要蓄好足够的水”。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要跟消费者来真的了,在分析了当时的客源结构之后,我们决定利用乡情发动陕南客户前来品鉴,他们成了我们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客户。

随后我们展开了大规模的赠送攻势,周边300多家客户每家提供500元的免费消费券,针对老乡每人赠送2000到5000元不等的消费卡,仅此两项就投入40多万元。有员工不理解我的做法,说哪有这样做生意的,还没开张就往外送,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市场推广策略。我明确告诉员工:“美华食府要想在西安迎来开门红,我们先要准备亏损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