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民国财长宋子文
2996600000013

第13章 宁汉分裂 (2)

蒋介石的聪明在于他看透了一个能帮他大忙的人。也正如他事先预料的那样,这一次他又亲见宋霭龄施展其才干的风采,着实眼界大开。宋家大姐宋霭龄果然是宋家三姐妹中最有手段、最有头脑、最有办法的,她不但意志坚强、精力充沛,而且是一位醉心权势、灵活狡诈、野心勃勃、讲求实用的女人。金钱和权势是这个女人最热衷的全部灵魂。因此,蒋介石把反败为胜的赌注与希望完全寄托在这个女人身上。结果会晤很成功,并没有使蒋介石失望。在会谈中,宋霭龄单刀直入,有板有眼,首先帮助蒋介石分析了时局和蒋介石目前所处的危险境地。接着宋霭龄站立起来,明确地告诉他:“你是一颗明日之星。

要让你这颗明星殒落得与升起时一样快吗?今天,鲍罗廷的意旨是要接受你的权力,交给加伦将军。你定会被他们除掉的,只是时间迟早罢了,这点毋庸置疑。”说完这番令蒋介石毛骨悚然的话,宋霭龄接着又帮他剖析,“难道你怯于斗争,乖乖接受失败吗?我要老实告诉你,你如单枪匹马为国民党的目标奋斗,我可以说,你纵使有此精神,但却无足够的力量推动你的工作。但是,精神并非一切。这个解放并重建中国和制定国家宪法的重责大任,需要很大的影响力、金钱与威信。照目前情形,这些你一样都没有。环绕在你周围的,净是些无能懦夫,其兴趣所在,无非私利而已矣。他们所汲汲营求的,无非一己的私利私益,并非你的目的。你当知这些都是真话。”

话到这里,宋霭龄见蒋介石面色惨白,神情悲哀而凄惨,并且一个劲地搓手,已知自己的一番说辞击中蒋介石的痛处,当下话锋一转,开始这次会谈的核心问题。宋霭龄说:“不过,局势也并非绝望。我愿与你做成一项交易。是这样的,我不但要如你所愿,怂恿我的弟弟宋子文脱离汉口政府,而且还要更进一步,他和我并将尽力号召上海具有带头作用的大银行家们,以必要的款项支持你,用以购买所需要的军火,俾得继续北伐。我们宋家人拥有所有的关系和门路。你自己知道,你不会再从汉口获得任何经费或支援。而作为交换条件,你要同意娶我的妹妹美龄,也要答应一旦南京政府成立,就派我丈夫孔祥熙担任阁揆,我弟弟子文做你的财政部长。”

对于宋霭龄开出的价码,蒋介石没有反对,或许正是他求之而不得的目标。于是,他向陈洁如转述的时候说:

我已走投无路。她开出很凶的交换条件,但她说的话却有道理。我不能期望汉口方面再给我任何金钱、军火或补给,所以,如果我要继续贯彻我那统一中国的计划,她的提议乃是惟一解困之道。我现在请你帮助我,恳求你不要反对。真正的爱情,究竟是以一个人甘愿做多大牺牲来衡量的!避开五年,让我娶宋美龄,获得不理汉口,继续推进北伐所需要的协助。这只是一桩政治婚姻。

陈洁如在她的回忆录中披露了九江会晤的实质。

九江会晤,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由此而开始了蒋宋两大家族合作的体制,同时也开始了宋氏姐妹分裂的长河。

接下来便是宋霭龄与丈夫的双簧戏,一幕幕惟妙惟肖、惊心动魄,致使宋家手足人人自危,人人心口流血。

九江会晤后,宋霭龄便正式开始在暗中策划倒汪助蒋、灭汉扶宁的系列活动。她一方面运筹帷幄,精心设计,一方面将孔祥熙从广州召回汉口,以便夫妻联手,共同纵横捭阖,助蒋成功。宋霭龄与孔祥熙在相互配合的同时,并对各自的工作重点做了分工。宋霭龄主内,重点做好宋氏家庭成员的分化瓦解工作,软化宋庆龄,俘虏宋子文,实现蒋宋合作体制;孔祥熙主外,重点联络北方的实力派军人冯玉祥助蒋,并协调汪蒋矛盾,促进宁汉合流成功。孔祥熙的联冯活动进行得很顺利,蒋冯合作很快有了密议。蒋汪合作虽有反复,但也颇有成果,汪精卫暗中已有与宁方合作的意向。孔祥熙由此在以后蒋介石及南京国民政府要员心目中,身价倍增,这为他以后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一切,宋子文却被蒙在鼓里。

宋子文回到武汉后,日子并不好过。他先向二姐汇报了这次江西之行的全部经过,并谈了对蒋介石的印象。宋庆龄一针见血地用“野心”二字来形容、概括。

“你走了一周,家里乱了套,先把工作开展起来。”宋庆龄安慰宋子文道。

于是,宋子文把在广州理财的成功经验也统统来个“拿来主义”,并为之做出努力。然而已是今非昔比了。措施虽有,我行我素;付出虽大,收效甚微。有时,连他自己也失去了自信。

1927年1月22日他在答记者问中,便公开流露出这种不自信的话语来。有记者问:“国民政府发行纸币不一,对此财政部有何解释?”

他说:“窃思以小洋单位改成大洋单位,同一银行所发行之纸币,票面上文字应当统一,及由西建为洋建等等,皆为今日货币统一上重要问题,急望其能早日实行。但现在之国民政府,于军事政治外交方面,诸端待理,今欲即行从事于此等之改革,乃极困难,换言之乃不可能之事,故拟与各般施政之改善,同时详细研究,而徐徐谋其进行也。”

宋子文以“军事政治外交方面,诸端待理”作由,抑或塘塞,不是没有道理。同时,他也想起了庐山与蒋介石会谈的那一幕。事后,果然与他设想的那幕吻合。蒋介石明挑暗拨,仗着他的军力和关系,设置种种陷阱,使武汉国民政府困难重重。这一切都与蒋介石有关。

不久,蒋介石从暗处跳到明处,公然成立南京政府,以此为对抗,一党两府的矛盾达到公开化、尖锐化。作为财政部长宋子文,因其地位不但成为派系的争夺对象,也成了家庭争夺的对象。

伴着一场阴谋的进行,武汉政府面临着考验,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宋家面临着考验,同时也面临着分裂。

南京政府插手江浙财政,武汉政府告急。宋子文回武汉时间不到五个月,便匆匆赶赴上海。此行目的有二:

一是对蒋介石“助阻分裂”。

二是控制上海和江浙一带的财政金融。

因为这些地区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40%左右,掌握了这些富庶地区的财政收入,武汉政府就有了可靠的财政支柱。政权的问题说破了还是个经济问题。

为此,在宋子文赴上海之前,武汉国民政府正式颁发通令。通令指出:“南京政府为不合法政府。为实行财政统一,派财政部长宋子文到上海主持江浙两省财政金融界事务,非经宋子文办理概不承认。”

临行时,宋子文在武汉对记者发表谈话:“上海是我的家乡,希望此行,能得到上海和江浙财政金融界朋友的鼎力配合和支持。”

在码头,二姐宋庆龄看出形势严峻,在上海的家人非拉宋子文“请君入瓮”不可,再三叮咛大弟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宋子文道:“二姐,请你放心,我会有所警惕的。”

“不仅要警惕,还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蒋介石这个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

“我倒听说,蒋介石要娶小妹为妻,这是真的吗?”宋子文又道。

“子良给我说过此事,又是大姐的主意。蒋介石背叛先生,这是天下人皆知的事,我不知道大姐在卖什么药?”

“在庐山时,我与老蒋会谈,看到小妹也在那里,着实使我吃惊,不过,作为兄长的能说什么?”

“到上海后,你要劝说母亲,对小妹也要劝说一下,不能同意这桩政治婚姻。只要母亲不同意,事情就办不成。”

“我懂。”

“代问妈咪好。一路顺风。”这时,江轮鸣起了沉闷的汽笛声。

4月的上海,杨柳吐絮。

孔氏夫妇的住宅。

窗幔低垂。

由于宋霭龄与蒋介石在九江会晤,达成了某种默契和谅解。这对夫妇像赌场中的瞪着血红眼珠的赌徒,把宝押在了蒋介石的身上,把个人的命运及前途均寄希望于蒋介石政权。在他们心中,良心算什么?还不是地摊上的烤白薯——2分钱一斤。在一阵酒食争逐之中,在一片轻歌曼舞下,酝酿了一个又一个的阴谋。那阴谋便是”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的美梦。

孔祥熙坐在沙发上抽着他的美国雪茄,宋霭龄进了屋,旋即把门反锁,略有慌张地走到丈夫面前道:“听说子文今天下午3点到上海。”

“听谁说的?”孔祥熙顺手掐灭了烟头。

“姓蒋的来了电话。”

“有什么交待没有?”孔祥熙欠身问。

“按计划进行。先来软的,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时间不早,你作为大姐,先到码头迎接。”孔祥熙下了命令。

“你和我一起去岂不是更显得热情?”

“热情不等于效果好。你们是一娘同胞,说话方便。再说你也代表了我。”孔祥熙说完摆了摆手,似乎告诉宋霭龄就这样定了。“宁汉对立”,孔祥熙是旗帜鲜明地站在蒋介石这一边的。夫妻二人有分工有合作。同时,他还通过拉拢冯玉祥和劝诱宋子文等手段,向汪精卫施加压力,酝酿宁汉合流。宋霭龄也极力站在丈夫一边,诱降二妹宋庆龄,归顺蒋公。因为宋庆龄和宋子文姐弟俩可以说是武汉政府的左膀右臂。如果说宋庆龄是汉方的政治支柱的话,那么宋子文则是汉方的财政支柱。他们认为抓住牛鼻子就能解决大问题。

宋霭龄简单收拾一下,便下楼上车迎接大弟;孔祥熙便接着抽他的第二支雪茄。

宋子文,天网已布下,你能落网吗?

宋子文的态度,使蒋介石十分气恼。蒋介石置宋子文财政部长的权力于不顾,而自行放贷,并且指派财政官员。最后采取流氓手段,旅行暴力,封闭宋子文的办事处,没收财产和银行存款,派兵监视宋子文,使其形同囚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