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混搭:你是我的励志书
3000700000025

第25章 新生(9)

那时候,李静还留着短得不能再短的刘海,短到“挑战中国女主持人的极限”。至于戴军,则是“超访家族”眼中的“好色男人”,因为他最常穿的永远是花衬衫、花衬衫、花衬衫。“我主持‘超访’一定会穿得很正式。”

他总一脸严肃地说。因为早期俩人都是自行准备衣服,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月5期节目,有3期俩人的衣服特别搭,简直不谋而合;而另外2期,就会有走错录影棚的效果了。《超级访问》对“道具”的狂热也是最早的节目传统之一。李静和戴军拿的“羽毛笔”可谓一笔多用,不仅能被用来在台本上做勾画,还能用来“威慑嘉宾”,李静有时也拿它扇风,据说这笔在节目中一经亮相就在北京卖断货了。节目中曾经出现过一个黄色的手掌形沙发,是艳艳的得意之作:“这样嘉宾就逃不出咱们的手掌心了。”

后来很多商场纷纷出现了“山寨”版。还有就是嘉宾身边一定会放一块手帕。那次陶晶莹来,感叹道:“你们节目好特别,人家都是递餐巾纸擦汗,你们放一块手帕。”

李静说:“那是给你擦眼泪的。”

陶晶莹也很幽默:“是吗,那我只好‘先哭为敬’了。”

有一阵子,每到下午五六点钟,一帮人对完台本就开始坐到地上忙着做“星星”。这些星星相当于现在的“手牌”,背后有机关,可以把手套进去,前面则写着“×××,我爱你”之类的字样。到了录影那天,这些星星会被分发给观众,让他们在现场适时地挥舞,增加气氛。可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后,艳艳突然醒悟:“这东西让做喷绘的广告公司弄不就行了吗,还自己又画又粘的忙个什么劲啊?!”这道理一被说破,大家都有点懊恼。可现在想来,“超访家族”的默契,还真是有股“一起做手工”的味道。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团队。似乎每个人都是杂家,十八般武艺样样敢耍。最早的四五年里,几乎所有的节目配音全是导演自己上。主要是当时盛行的“晚会腔”和“港台腔”,都不大匹配节目的气质。他们也曾找过专业的配音演员来做,可每次李静的哈哈大笑之后立马接一个稳重浑厚的男中音,怎么听怎么诡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时间太紧张。“超访”的粗剪片基本上都是晚上10点进行审编,然后一审就到半夜,第二天就要交成片,上哪儿去抓配音呢?只能把当班的导演给刨出来了。除了配音,“超访”的员工也要会演戏。为了呈现“不一样的惊喜,不一样的感动”,节目经常会将嘉宾的某些“光荣事迹”拍成一支故事TV。这些故事TV中的情景再现往往带有一些夸张的演绎,从而留给现场嘉宾一个解释的余地。而就在嘉宾和主持人就某个事实争辩的时候,节目本身的张力和趣味就出来了。于是,为了成全“超访”的幽默,以及那种“招手就演,出门就拍”的行事风格,大批员工做出“牺牲”,成为了打酱油小分队的一员。公司里的一个司机,是“爸爸专业户”,永远在TV中扮演嘉宾的爸爸。还有一个制片主任,经常在小片里客串门童。所以说“超访”是生动的。它如一匹脱缰的黑马,跑离了访谈节目的大群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态。而最重要的是,它只用了三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就实现了对传统访谈范式的破坏。在《小鸡捉老鹰》时期,主持人和嘉宾是坐在一起的。环形的舞台中央摆着茶几,人都围着茶几坐,典型的“客厅情境”。可俩人总感觉不对劲,老是要侧着脸去看嘉宾。李静说:“我想要和嘉宾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