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里其实很过意不去,但没办法这事只能胡博做。把迷迷瞪瞪的他按在机器前,李静跑去冲了一杯咖啡,“辛苦了,喝点咖啡。”
胡博怔了一下,眼泪差点掉下来,这可是静姐第一次给自己冲咖啡啊。接过咖啡,他还没喝就已感觉振奋许多。本来打算很豪迈地一口灌下,却突然被什么东西卡住了喉咙,呛了一大口。胡博疯了,“静姐,你这是想杀我啊,那么大一块没搅拌开。”
李静尴尬地大笑,心想,意外,意外。就当胡博在“虎皮”与“充气活人”之间来回切换的时候,白琳正在兢兢业业地“发报”。在2002年,一边听节目录音一边扒词就是她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望着屏幕,戴着大大的耳机,手指还在不断敲打,确实很像个发报员。那个时候的技术绝对是对耐性的考验,白琳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首先,将一期节目转录成卡带,听着带子扒词;然后将第一稿的唱词打印出来,拿到对编机那去一边放节目一边校对;第三步是拿着改好的纸稿回到电脑旁,对应着在电脑里改好,就有了第二稿,然后就是再拿着打印好的第三稿,去对编机那一边放节目一边校对&&白琳说,吕燕这期节目她把唱词来来回回对了七遍。“超访”每期节目有五十分钟,这就意味着她不吃东西不上厕所不走动,光是盯大屏幕就要花上6个小时。尽管之后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改善,不用再这么费时麻烦,尽管白琳之后从编导助理变成了责编,不用再做这么琐碎的事情,但她永远记住了那笨拙的姿态,她说,要做“超访”,就要会一点一点地去啃一样东西。那时候,白琳在家里陪父亲看“超访”,她竟然在每个人说话之前就把那句话一字不落地说了出来。因为这些对话,她已经听了无数遍。最后,父亲实在忍无可忍了,对她说:“你,上那屋去!”她只好悻悻地走掉。如果真如窦文涛所言,《超级访问》“了不起”,能够发掘出一些不一样的故事。那只是因为在李静、戴军的背后有一个近乎偏执的团队,可以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时候创造线索,可以在四天不睡觉之后继续工作,也可以把一份30页的稿子不间断地来回校对七遍。同一年,在窦文涛与吕燕的节目播出之前,“超访”曾经历过一次惊险的“24小时”,那一次的嘉宾主角,是费翔。当时一直在国外发展的费翔鲜少参加国内节目,那次回国主要是为他的新唱片做宣传。他的经纪人从上海打来电话,说费翔会在北京短暂停留,想通过一个访谈节目跟观众见见面,而他们选中了《超级访问》。李静一算时间,离费翔抵京不到一个星期了,也就是说只有几天就要进棚录影了。这种速度,并不是“超访”的一贯步调,但费翔又是很难请到的“腕儿”,实在不想错过。怎么办?最后李静一咬牙:“做!”节目组霎时间忙成一团,有的负责查资料,有的专门找费翔的歌曲带子。艳艳负责采访亲友。她豁出去了,一天之内就扛着摄像机采访了6个人,但回来一看,对自己挖到的东西并不满意。大家立刻开会研究对策。“要不咱们采访张小燕、林忆莲还有费翔的妈妈,这些人绝对有料。”